在场微散文奖颁出30期
时间:2018年12月10日20:00时
地点:在场微散文群
主持:周闻道
嘉宾:龚益成,巴蜀佐人、北京了了,蓝鹏飞,雪夫,袁志英,张立新,潘云丹,郭莲莹,迟凤君,乔民英,海之魂,宁静,四季芳,李晓群,晓来轻酌
颁奖典礼于12月10日晚8时在在场微散文群进行,760多群友参加了颁奖盛典。截至2018年11月底本月投稿105篇,发表77篇,修改22篇,退稿28篇,朗诵30篇。
本群网友涵盖了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香港、台湾地区共32个省市区。
参与编校、朗诵、制作的群友,全系业余无偿服务。我们除了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表示赞赏与敬意外,更多地理解他们、支持他们显得更为重要。
文友北京了了自费给获奖作者每人赠送一本“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颠覆城堡》或其它在场书,直接网购送达本人,请获奖作者将地址发晓来轻酌。
在场平台目前有评审组、编校组、朗诵组、阅评组、制作组、宣传组,实行了发稿淘汰制,朗诵也择优,就是为了促进交流和质量的提升。
本期获奖作家12位,等级奖5位。
在场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发现。我们在从蒙昧中走来,走到现在,走向未来,走向文明的进程中,无时不闪耀着发现的光芒。可以说,发现是人类文明进步中最美丽的风景。
我们在谈到发现时,想到了什么?苏轼是看见:“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宋应星则是创新:“ 唐开元宫中镜,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朱砂斑点,乃金银精华发现。”(《天工开物·镜》)欧阳修想到的是表现:“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揜也。”
在场微散文同主题有奖征文竞赛第31期命题:发现
面对纷繁的世界,你会想些什么、想到什么?你介入了吗?不是用形而上的逻辑演绎,而是用你的生花妙笔,呈现你独特的富有创新意义的发现,一个属于你的世界。
周闻道(在场主义创始人、主持人)
整装再出发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文友:
大家晚上好!
今晚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夜晚。不仅因为30次的聚会、30期的颁奖,让我相识相知,我们在在场微散文的天地,创造了散文写作的奇迹一一5198篇投稿、2623篇编发作品、431篇获奖作品就是证明。更重要的是,我们清醒地认识了自己,包括成绩、不足和未来方向。因此,才有了今天的再出发。
30是成熟,30是起点,30是高度。在这非常的时刻,我们不能忘记在过去的岁月中为在场默默无闻,做出了重要贡献朋友们,他们是:龚益成、北京了了、郭莲莹、乔民英、迟凤君、万益群等,还有编校组、朗诵组、制作组、阅评组、宣传组的同仁。我们永远心存感恩,对他们的贡献充满敬意。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的出发之际,迎来了更多的同道和明友,特别是军旅作家苏世佐先生的加盟。我们因此而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场的明天会更美好!
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竞赛第30期(2018年11月)颁奖典礼现在开始。
第三十期在场微散文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秀奖
特别贡献奖
最佳主播:芳 菲
最佳阅评:润 雨
最佳编辑:刘小四
最佳制作:胡君涛
最佳阅读:雅 歌
雪夫颁发获奖证书
第30期全部作品链接:
一等奖
张玖玲的《驼背三哥》,语言朴实,叙述结实,通过驼背三哥希望与挣扎交织的一生,呈现了生命笃信直立的力量。
二等奖
邓文静的《种一棵树》,通过风、沙地、落叶和树等一系列叙事元素,与一家三代人的纠结,呈现了生命的坚韧与执着。
三等奖
袁瑞珍的《外婆的笑容》,通过饥荒年代外婆与生存抗争的细节,呈现了人性中爱与善的光芒。
廖兴友的《豆瓣干饭》,以儿时的一碗豆瓣饭,呈现了困难时期的姐弟之情。岁月流变,孰是孰非,唯有记忆温暖人心。
宋杰的《苦寒盛开梅花香》,以二花儿筹措学费的经历,呈现了现实的无奈、生存的艰辛与人性的温暖。
优秀奖
雨花石的《暖秋》,通过破碎乡村中种植与办厂的鲜明对比,呈现了传统农耕文明的危机与希望。
仇翠玲的《母亲的皱纹》,从母亲愁眉紧锁到皱眉舒展,呈现了一种崇高的母仪天下的精神。
田草的《奶奶的殓衣》,通过麦子意象这个暗线和奶奶殓衣的奢俭对比,呈现了老一辈勤劳、节俭的传统光芒。
四季芳的《半个馒头》,以母亲借故拒绝治疗眼病为切入点,采用倒叙手法,呈现了生活的不易和母爱的无私伟大。
小河的《小萝卜头与哈巴狗》,在流畅的叙事中,以小男孩与哈巴狗生动的细节呈现,闪耀出人性的良善之光。
筱芃的《骆驼滩八十一号》,通过一位年轻租客与房东老人的交集,呈现了现实的尴尬与无奈,亦从侧面凸显了日渐紧迫的老龄社会问题。
欧尔的《致孤独的战士》,以富有诗意但略显稚气却又有所节制的笔调,呈现了冬日里的一抹亮色,值得鼓励。
龚益成(在场微散文赞助人)
从历史中寻找关于今天青春理想的答案;从生活中寻找关于现实存在的真相;从社会中寻找关于变革时期的影响;从人际关系中寻找关于人性的本质;从文艺发展的轨迹中寻找关于传承和创新的宏扬方向。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文化自信之上。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说:“真正的创新创造既要接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又要植根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必须在精神和气质上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息息相通。回首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史,文化自信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精神之基、价值之本和动力之源;瞩目新时代文艺高峰建设,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找准构筑文艺高峰的导航仪和坐标系,才能担负起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
在场散文最宏大而又最基本的宣扬,正是基于“在精神和气质上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息息相通”这种自信地发现、自由地书写、自觉地担当。
所以,我们的征文比赛活动有理由继续进行下去,大家更应该有责任把微散文写好。周闻道老师说:“文微意宏的时代叙事,是担起时代使命,才见真功夫。”我们期待新的一年,你的功夫见长,祝愿你笔健文丰。2019年,我们再相见!
苏世佐(在场微散文赞助人)
尊敬的在场微散文的文友们:
大家晚上好!
我叫苏世佐,网名巴蜀佐人。一直对文学葆有热情,过去是军旅作家,现在经营企业。文学是业余爱好,一直以写诗和歌词为主。因此,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情进入在场微散文群的。听闻道兄讲,这里高手云集,散文氛围很好,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与帮助。参与赞助在场微散文奖,一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二是受同为企业家的龚益成先生善举感召;三则是受闻道兄对散文的执着鼓舞。我与本群众多志愿者一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文学发展和在场写作尽绵薄之力。
祝今晚的颁奖典礼圆满成功,祝文友们创作笔健!
2018年12月10日
新加盟赞助人简介:
苏世佐(巴蜀佐人)。重庆璧山人,苏东坡第33世孙,作家、诗人、企业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四川建设》理事会秘书长、四川省散文学会执行会长、《四川散文》杂志总编辑。现任四川富强建业集团董事长、四川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原创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苏氏宗亲联宜会副会长。主编《现代军人实用英语》列入原成都军区英语教材;著有诗集《宽宽的河流》《生命的风景》;诗代表作《中国的名片》,散文代表作《我的小木屋》和《兵的四季》《兵的四季》入选全军士兵政治教材《永恒的忠诚》丛书,《写作》杂志配评论发表,歌曲代表作《军人的胸膛》《爱满合江亭》《草堂秋梦圆》荣登华语乐坛排行榜,38首歌曲全国KTV上线。军旅生涯二十四载,从商十年。痴情文学,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昆明陆军学院、南京政治学院深造。曾荣获成都军区文艺奖、四川散文奖、孔子文学奖、琴台文艺奖。
北京了了(在场书籍赞助人)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岁尾。季节在嬗变,“微文”赛亦在亦步亦趋的探索中求变。
30个深深浅浅的脚印里,凝聚着周闻道先生和所有在场志愿者的热情与心血,也汇聚了所有参赛作者的热情与心血。如果把在场微文赛所有作品比作百花盛开,它们所织出的锦绣或许不是最美的,但一定是绚丽多姿的!之于中国的散文天下,它可以被漠视,但不可以被低估,自古以来,任何来自民间的“革命”,都是最具活力的——因为“地气”十足!
预祝2019年在场微文赛焕发出新风采,走得更健、更稳、更向好!
——北京了了
2018年12月10日
获奖作家、文友互动
张玖玲:我的爱在“在场”,“在场”的爱在路上。
我是冬日里艰难跋涉的行路者。
今天寒冷肆虐侵袭,让我心生畏惧,寒冷总让我想到此生遇到的人世无常。
《驼背三哥》里的三哥是我学生的家长。夫妻俩军训时来看女儿,身材矮小的三嫂抹着泪偷偷给我讲了三哥的故事,我听的很认真,很动情,陪着她掉眼泪。
“三嫂”是不幸的,可她又是多么幸运,遇到一个有责任心敢担当的好男人。
上完晚自习回到家,我成了寒冷的俘虏,几欲冻僵,可“在场”的家人在殷殷呼唤,我听到了,回来了,在这里我能感受到春天一般的温暖。
回想最初,走进在场,我才真正走进了文字的殿堂。
我的人生遭受过苦难坎坷,我的生命被拽进了黑暗的隧道里,在泥泞中爬行摸索,我的内心被冰冷侵占,就在我想要放弃自己活着的色彩时,在场给了我一方生命的舞台,我开始用文字呐喊,用真情呼唤,一个个跳跃的句子在我干涸的心田里开凿出一条河,涤荡着我的生命,濯洗去我的忧伤,我躺在文字的光芒里疗伤,不知不觉自己的心里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月亮。在场给了我不一样的生命色彩,世界不再苍白,生活不再单调,心田不再荒芜,思想变得纯净而丰富,我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到在场的获奖者,又成为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这是我两年前从来都不敢想的梦。
其间遇到过困惑,遇到过迷惘,我也曾经几次想要退缩。每每此时,主编姐姐总是用她最暖心的爱鼓励我温暖我,德高望重的老师们更是悉心指点,谆谆教诲。阅评组的狼亲们张开温暖的怀抱,包容我,支持我。
生活里不只是苟且,路在脚下,唯有前行,才能到达远方的诗意田野。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可我今天要说,我要把这寒冷冬天里单调的日子,都活成春天一般的多彩和烂漫。
谢谢在场平台,谢谢我所有的师友,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邓文静:时间过得真快,在场征文已经举办了30期,而我也跟随在场走过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这期间,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上的进步,在场良师益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最大的收获与动力。从第12期获得的优秀奖到如今第30期的二等奖,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看到了在场平台的蒸蒸日上。跟随在场,一路前行!感谢各位师友!
袁瑞珍:早就知道周闻道先生与龚益成先生、北京了了、晓来轻酌等文学界的有识之士创立了"在场微散文",也一直在关注。我发现微散文虽然"微",但其包含的内容却既深刻又宏大。我怕自己掌握不好写作要领而迟迟未能写作。在第30期竞赛前夕才进入了微散文作家群。这一期的主题竞赛是巜苦寒秋》,忽然想起我妈给我讲过的关于饥荒年月的事,于是就写了巜外婆的笑容》一文。
我是第一次参加在场微散文同题竞赛,是真诚地来向各位老师和朋友们学习的,非常意外地获得三等奖,真的非常高兴!这里高水平的作者很多,这里相互学习的氛围也很好,我将好好向大家学习。希望自己在这里能不断进步,同时也衷心感谢在场微散文的各位老师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并热切期盼在场微散文能多培育人才,多出精品!
廖兴友:非常意外,我想着稿子能够发出来就不错了,还能获奖。在此感谢袁志英老师的精心斧正,感谢在场这个温暖的平台!
宋杰:够够步入在场微散文这个平台,并在本期获奖,甚感荣幸。也非常感谢编辑组、主播老师及各位文友、读者的指正和支持。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多投稿,投好稿。谢谢大家!
雨花石:加入在场一年有余,进步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感谢在场,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和鼓励。祝愿在场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更精彩的散文呈现。
仇翠玲:母亲刚刚去世,看到这个月的主题“苦寒香”,我觉得特别符合母亲的经历。母亲一生贫寒,但母亲勤劳、善良的品格赢得了上天的眷顾和众人的敬仰,所以晚年我们尽量让母亲过得好一些,但红尘中终没能拉住母亲的手,母亲安详地走了。面对母亲的离世,我觉得母亲满脸的皱纹,就是一生走过的田垄沟壑,高低起伏;母亲满脸的皱纹,就是一生走过的艰难道路,坎坷曲折。所以,写了这篇微散文,没想到获奖了,感谢在场给了我一个纪念母亲的平台,感谢在场给了我一个表达思念母亲的机会。这是我在在场第二次获奖了,感谢在场,让我成长!
田草:三十期,本来想不写这期了,有传闻说这是最后一期,我带着太多的留恋和不舍,含着泪花,抒写了这篇微散文。写着写着,我回想到奶奶,翻开我家的炕被,看到白面袋子做成的被子,一下子让我泪流满面!这是我进在场之后,第十次获奖,"十全十美",心里虽美,但是,毕竟是美中不足,水满为溢,月圆为盈。在新的一年里,老兵继续努力,跟随战场,勇往直前!最后,感谢在场的龚总、晓来老师等,一直对我这个老兵,给以更多的宽容和鼓励,谢谢!
四季芳:现在的孩子们吃饭挑食,是因为家长给得太多太满,现在的孩子们不懂得感恩,是因为他们没有“半个馒头”的经历,现在的孩子们童年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没有和家人一起分担一切的力量。我经常在半夜回忆起童年,所以想用文字表达这份满含爱的记忆!庆幸得到认可和共鸣,谢谢!
小河:看到我获奖的消息很意外,很惊喜!微文编辑发出来没有朗读版我就心凉了,以为自己没有写好,独自难过,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努力!真的很意外,真诚地感谢给我评奖、编辑、点评的老师们!我会再接再厉写下去!感恩在场给予我的鼓励,这一枚小小的奖状,如一颗光的小星星,在我苦难的生活中,是支撑我写下去的力量。
筱芃:首先,感谢在场给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一个展现平台。作为一名业余写作者,被身边的人肯定,也被身边的人否定,肯定的人欣赏我的写作才能,否定的人说我不务正业。写作只是我的喜欢,写作也使我过得更加充实,我不怕讥笑,也不怕无视,除了日常生活,我依然执着于写作。而我认为的微散文,就是把身边的真实故事记录下来。
在此感谢在场的编委和评审团队,能把我的拙文予以肯定,我将再接再厉,用思想和真实写作并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用鲜活而质朴的文字以回馈。
欧尔:我是去年10月加入在场的,到现在也就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对于我,在场微散文有种归属感,从第一次的投稿,第一次的采用到第一次的获奖,这些与我的文学梦有关的所有第一次都是在场给与我的。感谢在场的每次鼓励,感谢所有默默在幕后加班加点的工作团队,感谢所有老师文友的支持、指导,我铭记于心。
润雨;不觉追随在场30期。虽然没有每一期都写,但每一期都在用心关注,每一期都参与阅评。在场微散文,已经成为生活中一道不能不看的风景。每一次参与都有收获;每一次动笔都有开悟。在场是文学的盛宴,在这里有锤炼,有进步,有方向!愿继续努力不负在场!
刘小四:时光荏苒,一转眼在场微散文都已经30期了。
想当初,我是被龚益成先生带进在场的。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承认,自从到了这里,我就像蹦出了井台的小青蛙,这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幸的是在这里让我不仅在文学上获益匪浅,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为幸运的是,跟着万姐加入到编辑组,在校稿的同时,也能取别人所长,补自己之短。
这次再次被评为优秀编辑,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鼓励,在此给大家鞠个躬,谢谢了哈!
胡君涛:加入在场刚好一年,感慨颇多。感谢老师们无私的帮助和耐心的指导,感谢文友们善意的批评和真诚的表扬。虽然在制作上取得了小小的成就,但在写作上仍徘徊不前,辜负了在写作上给予我指导的老师们,希望新的一期有所突破吧。
驰父:三十岁的在场是成熟了,是我们要走向辉煌与丰收的新开端,在场将更加精彩更加有影响力,将在中国散文界掀起新的浪潮!
梦秋:期待双月一期的微散文开创一个新局面!继续支持关注在场!加油!
郭爱国:在场,是我参与的所有文学平台中最能帮人进步,助人快乐,教人成长的好平台!感谢在场!祝福在场!我在在场!在场我在!
建议办个专栏,让有经验有热心的老师,不定期地讲讲自己的写作经验,以供大家学习提高!个见。
雪夫
警惕微散文写作的小说化倾向
在场微散文同题竞写活动自开办以来,来稿中,小说化倾向似有越演越烈之势,刹不住车。
就样式而言,小说是小说,散文是散文;再往细里说,微小说是微小说,微散文是微散文。但我们却看到,为数不少的微散文太像微小说。为什么?
本期三等奖,有作品《雁去无留意》,其授奖辞是:“……尽管结尾有画蛇添足之嫌,但仍以出色的独白式的语言,在从容的叙述中,呈现了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的有常与无常。”这篇文章有明显的问题,却依然能够获奖,为什么?
我以为某些文友尚未厘清叙述和描写的异同关系。我承认,小说与散文发展至今,相互影响与渗透在所难免,亦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文无定法。不过,一种文体跟另一体文体过于混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区分文体,索性合并罢了。
我们是否应该认真想想,我们倒底忽略了什么?我们的库存是否已被掏空,陷入了编造与杜撰的死胡同?我们是否过分模仿了曾经的一些获奖作品,而对散文尤其是微散文的本质视而不见?
矫枉必须过正,痛苦在所难免。愿与诸君共勉,并就教于方家。
(本期收录:宁静 制作:四季芳 校对:晓来轻酌)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请附上120字以内的简介和照片。征文投稿第三天可查看邮箱或群里每日预告;长篇稿件一月之内未发表的,请自行处理。
此为《在场》杂志选稿平台,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中注明。
关于稿费普通作者返一半,贫困作者扣除腾讯运营费后全返。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