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场微散文】吴用是书生《浪花•野花》龙丹朗诵

在场散文 在场主义散文 2020-09-04


(设计:丁简)


浪花•野花

文/吴用是书生

我爸今年满50,却依旧神采奕奕。没事看看电子书,练练书法;有时画画山水,刻刻印章;偶尔弹弹吉他,吹吹笛子。他说要把逝去的流年找回来,却只逗得全家笑笑而已。

当然,为了家里的独子,他并没有提早退休养老,依旧坚守在辛苦的工作岗位上,每天凌晨起来杀猪。

别搞错了,我并不是在颂扬他。

前天元宵节,他又给我打了一通电话,过节问候一下,然后少不了嘘寒问暖。他总是想告诉我很多东西,可我却总想放下电话,于是知子莫如父,临了嘱咐了一句:“没事多往家里打电话,不要总是我给你打。”

“好。”我应付着回答。

我发誓,这是我失信最多的事。

打我记事起,他和我妈便南下淘金,踩着澎湃的浪花,一别十五载。我和奶奶相依为命,却也从不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家。奶奶是比较传统的农村妇女,爷爷走得早,她也没改嫁。谈不上什么教育方式,饿不死,冷不着。就这样,我历经初中的叛逆,高中的反省,大学掉进爱情漩涡,毕业后又四面碰壁。

辗转十五年,有惊无险,我没有染上恶习,可也忘了,什么是亲情。好像联系人的菜单里,他们的号码会自动屏蔽,我记不起,也不曾删去。

我也不是在控诉他们。

我知道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留守子女,不知不觉淡化了父母在心里的印记。好像某种天生残疾,尝不出你们嘴里的蜜。

都在追寻浪花,可曾想起,不远的家里,还有一朵等待太阳的野花!


(责任编辑:偏说 终审:杨培铮 制作:胡君涛 542字)

作者简介:吴用是书生,湖北黄冈武穴人士,一位90后,爱好文学的小男生,培训学校老师,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光荣事迹,平时喜欢写写诗歌。

主播简介:龙丹,本名郑志刚,在场主播。东坡故里四川眉山人,现供职于眉山市东坡区。“用声音传递情感,用声音感悟生活”。


在场微散文第三十二期主题

上世纪80年代,内地女歌手朱逢博引入一首台湾校园歌曲《踏浪》,一炮而红,风靡神州。这首歌的"火",不仅在于它制作团队的"牛":原唱沈雁,台湾第一代玉女偶像歌手;作词庄奴,台湾词圣;作曲古月,华语乐坛顶级音乐制作人,邓丽君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它呈现出来的音乐精神,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让人发现了一种生命的向度:“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

踏浪,踏于波浪之上。其象征意义当然不只是泳技高超,如《续小五义》的“五位分波踏浪,踩水直奔正西”,而是有更深刻的生命意义。它是苏东坡的“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姿态,一种傲立潮头的勇敢、无畏、奋斗和不怕牺牲的气慨,也有与自然或事物相谐共存、相亲共荣的意思。

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竞赛第32期主题:踏浪

新年伊始,岁月与流水都是新的。请以你独特的视角,发现并呈现你眼中的踏浪人生。让精神在场,坐看云卷云舒,诉说潮涨潮落。

在场微散文第32期征文一人一稿,上限为550字,必须是原创首发(如其他平台、网站、论坛及报刊已发的,请勿投)。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作者和字数,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简介写在文章下面(请将正文放大为小三号字,标题小二号字加粗),并注明所在地。截稿日期为2019年3月20日。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微散文奖

在场微散文群,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旨在宣传、交流、倡扬在场写作。

在场微散文,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主张通过在场性、微叙事、快节奏的书写,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

在场微散文奖,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每两月一期,每期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六名,分别奖给1200元、600元、300元和50元奖金,并颁发获奖证书;所有获奖作者,均奖励“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或作品文集和《在场》杂志一本。

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31期

在场微散文获奖作品(1~30期)

在场微散文总目录1(1~7期)
在场微散文总目录2(8~20期)
在场微散文总目录3(21~30期)
在场微散文总目录4(31~期)

周闻道 | 微散文:文微意宏的时代叙事

雪夫:在场微散文同题写作 我们怎么了


在场微散文奖征文zcwsw320027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宁静、雪夫、晓来轻酌

总编助理:李晓群、唐剑波

赞助人:李玉祥、龚益成、北京了了、蓝鹏飞、巴蜀佐人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杨培铮、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李世琼、吴微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花语、龙丹、吴海燕、万军、万一、芳菲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高影新、楚歌、齐海艳、赵琳、邓文静、张玖玲

在场制作:四季芳(组长)、刘珍、胡君涛、杨惠泽、张倩男

在场终校:袁志英、杨培铮

特约评论员:郭连莹、乔民英

投稿须知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请附上120字以内的简介和照片。征文投稿第三天可查看邮箱或群里每日预告;长篇稿件一月之内未发表的,可自行处理。

文章校对后只修改一次,请定稿后再投稿。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修改稿”。

长篇稿件要求1500字以上。

此为《在场》杂志选稿平台,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中注明。

关于稿费

普通作者返一半,贫困作者扣除腾讯运营费后全返。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