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争鸣】雪夫:在场微散文同题写作 我们怎么了
在场争鸣
在场微散文同题写作
我们怎么了
文/雪夫
或许,我们正遭遇某种“坎”,迷惘徘徊,局促不安,前进失向。
细心的朋友或已发现,从2017年2月第九期开始,一等奖空缺四次,而本期,所有等级奖均告阙如。这些,还不包括大量的退稿,以及编校不厌其烦的指导修改。
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一方面,表明了评奖的公正与严谨及对稿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另一方面,是迫使我们每一位参赛者必须进行严肃认真地思考。
我们怎么了,到底遇见了什么?有哪些困惑?怎样面对和破解?
我们这个平台产生过非常优秀的作品,比如荣获2016年年度奖的林中蔓青的《长亭送别:黑子的嚎》、刘小四的《村殇》、糌粑卓卓的《世界》以及10篇年度佳作。巧合的是,年度奖与2017年1月第八期的颁奖同时进行,到第九期,第一次出现等级奖空缺,之后便如悬崖般坠落。
是我们的作者江郎才尽了吗?显然不是。2017年3月第十期的等级奖各一篇,分别是袁志英的《樱桃》、史诗的《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焦元玲的《平川春雨》,均带给我们新意和难得的文本。
如果冷静地审视一下近几期的参赛作品,不难发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好的构思、切入和展开有了,但语言锤炼不够,或者显得比较粗糙,有些仓促成章;二是叙述性尚可,却偏偏留下“议论”“说明”的尾巴,似乎怕别人看不懂,忽略了文学需要的是用叙事本身来呈现和表达;三是审题不足以至失误,导致偏题、跑题;四是小说化倾向有所收敛,然而问题依旧明显;五是要么丢掉了应有的介入,要么重蹈肤浅的覆辙;六是材料选取不当,或者角度、语言与表现手法过于周正,而使作品像通讯报道;七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违背生活的逻辑,留下编造的痕迹……
不可否认,也有部分客观上的因素,比如某些作者并不是期期参赛,比如新人的不断加入,使整体质量有所稀释。
事实上,在场微散文平台的每次出题几乎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本期的主题《微语•微雨》,强调的是低视角呈现和细节发现,检验作者的微观察能力。可是,有些作品却细而乏味或细而不真,甚至细粗不分。细节是文章的命。细节表现跟文章的长短无关。从某种程度看,微散文更在乎细节。
即如在场性,某些作者的理解恐怕有失主观和片面,作品概念化。的确,我们看重在场性,但看重的是精神的在场,是向内的在场,是与时代性和文本性有机结合的在场,而非一味地表现不幸与苦难。
看来,在场微散文同题竞赛开办一年有余,依然有朋友并未真正理解在场的真谛。何谓在场?在场理论说得很清楚:在场,就是存在意义的显现。这里的存在,是社会的一切存在,即当下生活的全部,而不只是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更不只是“社会热点”和一些时髦说法与流行词汇的堆砌。换句话说,你身边的生活,都是可以入题的宝贵资源。没有什么题材不可以涉猎,即不在于你写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写,有没有强烈的介入意识,洞察存在的本质和事件的真相,赋以文本鲜明的个性与艺术色彩和时代意义。
再如抒情问题。散文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式的表达所能代表。况且微散文只有区区550字,容不得简单的兴奋点低廉的抒情。非必须的抒情,便是空泛。富有表现力的抒情,往往不是凭借优美的语句修饰,而是克服了文艺腔的冷抒情。冷抒情并非什么流派或理论,是之于文学性要求的写作,是好文章应当具有的一种新的表达风格和语言环境。其特征是掩饰和隐忍,是欲言又止、欲语还休,是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是由静生动、意在言外,是在叙事中将主观意义掩饰于客观现实中,让感觉得以放飞的美学主张。
我想,在场微散文同题写作面临的困惑,不只是某个人的困惑,而是我们共同的困惑,包括作者、编者、评者,甚至读者。我们不怕困惑,关键是认识到了困惑而积极地谋求集体突围。正如闻道先生在开奖辞中所说的那样,在文学朝圣的路上,我们已点燃九十九盏圣灯,就差最后一盏。坚持,坚定,坚韧,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在我看来,眼下我们面临的困惑想必是一次短暂的休止和回望。身处微时代,我们微散文的表现空间一定可以拓展得更大更宽,我确信不疑。
(责任编辑:晓来轻酌 图据网络)
雪夫,15岁参军,20岁退伍。曾任《四川文学》美术编辑,现任《百坡》文学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眉山市散文学会理事。发表有诗歌、散文、文艺评论、书画、摄影、平面设计等作品若干。著有个人书法集。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美文》《四川文学》《太湖》《镜像的妖娆》《咔嚓·民间影像》等报刊及选本选集。有散文作品获第二届四川散文奖、第二届三苏文艺奖文学类一等奖。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赞助人:龚益成、北京了了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李世琼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冯露西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齐海艳
在场制作:刘珍(组长)、相相、王金梅、宋小铭、四季芳、谭丽挪
特约评论员:草原凤凰、乔民英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从七月起,严格执行一篇文章 52 29575 52 15534 0 0 3759 0 0:00:07 0:00:04 0:00:03 3758修改一次的决定,请投稿前仔细斟酌。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修改稿”。
征文之外,1800字以下的散文,两篇较好以上的合在一起发。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中注明。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