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就:如何认识“需求不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Author 朱海就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能否正确认识“需求不足”,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复苏问题。
“需求不足”是对经济的一个非常表面的概括,按照这个说法,要改善经济,就应该着眼于“改善需求”,这将导致刺激需求的经济政策出台。
经济学是从个体的需求出发的,但是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则是不能用“需求不足”来进行判断,因为需求总是个体的和主观的,不适用于描述整体。
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应该从“生产”的角度去理解,准确地说,从“生产结构”的角度去理解。
我们说,在信用扩张时期,由于相对价格体系被扭曲,生产结构被扭曲。结果是产生了不可持续的生产结构。
受信用扩张的刺激,企业家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同质产品(如盖了越来越多的楼),结果,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单位产品的单位价值和价格下跌。
当生产陷入停顿时,裁员和降薪出现了,员工的收入下降,甚至没有收入。
所以,我们看到的需求下降,其实是由于生产(结构扭曲)导致的。
不可持续的生产,导致了不可持续的收入。
要让人们重新获得收入,就应该停止过去那些错误的投资,让新的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投资得以产生。这些新的投资在改善生产结构的同时,也是创造出了收入(购买力)。
对一个经济体中的居民来说,他们并不缺乏需求。比如舒适的住房,更加安全的汽车,质量更好的教育,好吃的、健康的、便宜的牛肉等等,人们对这些商品的需求是很大的。
关键是人们如何获得购买力?这要从交换的角度去理解。
交换的本质上是商品交换商品,一个人要获得他所需要的商品,就必须拥有他人需要的商品。
也就是说,他所拥有的他人所需要的商品,是他的购买力的来源。
这意味着他必须参与到生产那些别人有需求的商品的生产过程当中,生产出别人有需求的产品,他才能获得购买力,从而购买他需要的产品。正常情况下,假如某个企业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动,除了他产品本身的原因外,还因为其他企业家没有生产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即他人没有获得购买他的产品的购买力。
因此,他所在的企业,能不能生产出他人需要的商品,决定了他能不能获得购买力。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企业家创造出满足他人需求的产品的过程,也就是增加员工收入,使员工获得购买力的过程。
人们手中的购买力是通过生产而获得的,当生产出的产品能够满足他人需求时,他就获得了购买力,因此也就有了满足需求的能力。
购买力的获得,正是通过满足需求的生产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注入货币”实现的,因为注入货币,不等于增加了满足他人需求的产品,也就是增加人们的购买力。
因此,对一个经济体来说,试图通过各种刺激性政策来增加货币来刺激需求,反而会由于进一步的扭曲了生产结构,使人们的购买力减少。
所以,经济的低迷,看似是一个“需求不足”的问题,但背后其实不是“需求”的问题,是“生产”的问题。
如把经济的低迷,视为一个“需求不足”的问题,自然地会把人为地增加需求作为解决之道。
然而,货币只是媒介,增加交易的媒介,当然不会增加财富,也就是居民的购买力。
企业家创造新的、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供给,其前提是企业家的行动不能被误导,类似人为的补贴、价格管制、各种产业政策等等,都会扭曲企业家的行为,使企业家不能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向上生产,这也就意味着不能为员工创造购买力,当员工没有购买力时,自然地也就不能获得他们需求的产品。
企业家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在判断“利润机会”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就是在创新。因为这个过程需求企业家对资本品进行新的组合,开辟新的市场等等,我们不能把创新狭隘地理解为“技术”或产品的创新。
只要是不受干扰下的企业家行为,都是创新。这种创新,有助于为员工创造新的购买力,因此也有助于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也就是促进经济的增长。
一个企业家的投资和生产,就会带动其他企业家的投资和生产,如对面包的投资和生产,带动了对面粉的投资与生产,面粉的投资和生产,又会带动对小麦的投资和生产,这样生产和投资就一层层地扩展出去,产生“迂回的生产过程”,迂回程度的提高,导致生产效率的提升。
拉长的生产过程,使每单位资本和劳动力生产更多的消费品,消费品的价格将低于以前,这也意味着人们实际收入的增加,也就是购买力的提高。
同样,如果因为干预,某个生产环节扭曲了,其他的生产环节也将被扭曲,这意味着购买力的下降。
如大量资本长期停滞在被扭曲的生产部门,在这些部门不断地生产,那么这些资本不仅对创造新的购买力就没有贡献,反而会导致人们购买力的不断下降。
因此,并不是有了生产,就有了经济的增长,而是要看这种生产是不是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向上进行。
因此,资本尽快地从已经过剩的领域中退出来,进入新的生产领域,在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领域进行生产,从而创造新的购买力,对经济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资本的转移,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需要接受的阵痛。因为只有购买力的重新获得,才能实现经济的真正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为地维持错误的投资,将使经济陷入持续的衰退中。
就像资本家把牛奶倒掉一样,未来很多卖不动的住房会被推倒,盖上更能满足需求的住房,这是调整资本结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不能被视为浪费,如你认为这是浪费,那是从“实物”而没有从“价值”的角度理解经济。
不是“需求不足”,而是“生产错误”。衰退是迫使创新(结构调整)的机会,它既有可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凤凰涅槃,再上一个台阶(如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韩国),也可能使一个国家从此一蹶不振(如南美一些国家)。
如担心衰退导致经济社会不稳定,而采取国有化和再分配的政策,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后者。危中有机,全看采取什么政策。
推荐
欢迎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多一个人了解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一课经济学,智慧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