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找律师是来解决问题的,他怎么反过来提一堆问题啊?他到底懂不懂啊?

踢米尼 见我 2023-10-21


之前线下分享的时候,一位实习律师问我:“T总,法务是不是很讨厌律师提一堆问题呀?客户跟我讲了项目背景,讲了他们的需求,我有很多不明白的,可是我不太敢问,生怕客户嫌烦,或者觉得我什么都不懂。你说我到底应不应该提问呢?”

听到问题的时候我还蛮意外的——从没想到这也是困扰年轻律师的一个问题。然而回过头来说,这不正证明了法务和律师之间的鸿沟之巨大吗?这不也正是我最近这一系列文章的动因吗?

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

首先,搞清楚状况是服务好客户的根本和基础,这事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明确了这点,其他一切顾虑都得让步。说句残酷的,搞砸客户的事务,和自己丢脸,孰轻孰重?

其次,搞不明白状况很正常,这里面的问题一般都出在客户身上。

有个词叫“知识的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说的是一个人一旦知道一件事,就没办法回到不知道的状态,也没办法理解不明白的人是怎样的不明白。简单地说,一旦一个人知道一件事,他就想本能地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跟自己一样,多少知道些。

比如说,客户可能跟你讲:“王律师,明天来我们公司开个会吧,我们要和采购部门讨论一下怎样跟供应商索赔的事。具体的细节我邮件发给你。“

几分钟后你确实收到客户邮件了,不过这只是几封内部往来的email chain,提到出问题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合同价值多少,客户的客户索赔了多少。至于其他的信息,比如关于质量问题原合同怎么约定的,产品有没有过质保期,供应商是否认可你们的root cause analysis,客户是否向供应商主张过赔偿,一切的一切,你都没看到。

然而在客户看来,他自认为已经给你提供了一切必要的信息。你对事情事实部分的了解,现在理应和他一样多。

这时候如果你不提问,明天的会议怎么开?坐到桌上等着被吊打吗?

这时候就事实问题提问,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

第三,及时提问说明你上心,而客户喜欢上心的律师。

有人说,好奇心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热爱一件事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对客户交代的复杂事项没有任何疑问,要么说明你对这事缺少好奇,不过是“应卯“,要么说明你对情况预估不足,或过于自信。无论哪一种,都不会在客户那加分。

有问题及时提出,说明客户说的时候你认真听了,不仅听了还思考了。你提问是因为你关心客户的问题,你跟客户一样希望解决这个问题。When you care, they dare. 你上心了,客户才敢放心地委托。

第四,此刻不问,后果可能很严重。

我特别害怕一种律师:信心满满地接了任务,“没问题,这事交给我了“,然后就杳无音讯,直到deadline最后一刻来给你交作业。怀着开奖的心情打开邮件一看:你是不是审错题了?完全答非所问啊!或许你会说:作为客户,你为什么不主动跟进一下?当然也还是因为inattentional blindness啊,我以为律师听明白了呀,我信赖他的理解能力和调查能力啊,我没预料到他会出这样的问题啊……

提问的成本很低,但出错的成本很高。很多律师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不太愿意提问,但这确实是不明智的,会让客户对律师的素养产生怀疑。

比如,我们有时候会请律师就某个特定的法律问题出具法律意见书。在法律意见书里我很烦的一句话就是:“因为所知信息有限,我们只能得出以上分析。“你缺啥信息你倒是问啊!如果你问了我不愿意说,你再作出这样的免责声明也不迟啊!

实际上,在任何沟通的中,优质的提问都是一把利器,是一把万能钥匙。之后我会专门写一篇关于律师如何提问的文章,不想错过的朋友可关注公众号。

当然,开头那位实习律师的顾虑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客户找律师是解决问题的,如果律师问题没解决,反倒“制造“了一堆问题,这样的律师自然招人烦。所以对于提问这事我的建议是:

第一,控制问题的数量。虽说你有权、有必要了解全部事实,但提问时也不能闭眼扫射机关枪,没有章法地乱抛,而是要像狙击手一样聚焦,用精炼的语言问出关键的信息——精准提问。虽然没有定量,但不妨假想自己向客户提问是有额度的,比如全程最多问10个问题,这样就逼迫你思考,怎样用一种结构性地用最少的问题问出你所需的信息。

第二,注意提问的时机和频率。与委托相关的事实问题,最好在客户介绍背景时一次性问明白,不要接受委托了,滴滴啦啦一会儿问一个,一会儿问一个。这样客户真的会烦。如果当时提问遗漏了,之后也不要次次急着马上问,不妨再收集、整理一下,然后再一次性地请客户做个澄清。

说到底,客户的需求很简单:律师你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愿意协助你,但不要让我太操心。

线


不知不觉,"T Talk"竟然已经到了第五期。这次选择青年律师获客这个话题,是因为周末的时候应邀给盈科苏州、昆山、宜兴的青年律师做过同主题分享,大家反响很好。所以想着让更多的朋友,不用在高温天出门,能听到同样的内容。

这次内容与前4期有部分重复,算是对之前4期精华的总结。之前4期都听了的朋友可以选择不听,也欢迎一起复习。





你可能还想看:

市场低迷时,律所、律师们可以干些什么?
“给钱就做”和“做就给钱”的律师,都有一个问题
法务说要找律师,为什么有人反对?
客户真的信任你这律师吗?8个细节检验一下
法务选择外部合作律师时,看律师个人还是看律所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