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反思:融媒体时代方言文化的生态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言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变体,是当地民众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地域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象征符号,也是新时代承载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自信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文化”融合发展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方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价值?如何实现方言文化的有效传承和生态传播?这些议题成为越来越多学者探讨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从语言生态、文化传承、媒体传播等跨学科视角梳理新时代方言文化传播的特点与价值、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其生态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新时代方言文化传播价值
方言文化是方言中承载蕴含的文化意义。方言记载了文化内容,同时方言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由于人际交流的跨区域性以及普通话推广等因素,方言不可避免地陷入日渐衰微的境地,这不利于国家语言和文化多样化发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融媒体时代,方言的多媒介融合传播成为方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一)语言价值
1.古代汉语的传承者。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某一地域及特定族群使用的地方性、区域性语言,具有交际性、传承性、封闭性。方言除了具有共时语言交际作用外,还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的遗存,为古代语言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语料。方言的学术传播主要体现为字典辞书、方言志、方言地图集、学术著作和报刊论文等,系统研究方言的历史和现状,建构方言学科体系是传承和传播方言文化的基础。2.语言多样化的彰显者。方言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活化石,也是语言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是语言生态发展的持续动力和重要保障。保护濒危语言、维护语言生态多样性对学术研究、维护文化多元化格局至关重要。“多样的方言正是不同地域文化内涵的展现。正是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才最终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厚重底蕴。因此,保护方言的多样性,才能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和生命力,才能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二)艺术价值
1.传统艺术的支撑者。方言是地方戏曲、曲艺、民歌童谣等艺术形式的语言载体。中国幅员辽阔,丰富的方言土语、迥异的风俗文化、独特的地方音乐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地方戏曲,“地方戏的生命力就在于使用方言”。比如吴语演绎的越剧、闽南语演绎的梨园戏、安庆话演绎的黄梅戏等;苏州评弹、南京白局、泉州南音、天津快板等曲艺形式也藉由各地方言形成各具特色的曲调风格;陕北信天游、沂蒙山小调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也都承载着浓浓的乡音,折射出悠长的乡愁。这些传统艺术也藉由多媒介平台的传播达到传承方言文化的目的。而方言特征的消失将导致其所承载的艺术形式失去独特的文化韵味,没有特色的艺术也将失去其文化价值。2.传媒艺术的表达者。方言是纸媒、电媒、网媒等多种媒介艺术化表达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和方言影视作品中。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些经典文学作品都涉及到某种方言或某几种方言的运用,这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巨大的语言宝库,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情感、铺垫文化底色、营造地域氛围、折射民俗风情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下大量影视作品中也运用方言元素来丰富创作题材和手段,方言发挥着普通话无法表现的情感真实性、地域文化性和幽默诙谐感;短视频UP主和微博大V等自媒体也利用方言作为表达元素,形成作品的异域风格,提升表达效果和传播效应。而影视作品和新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样助力方言的传播扩散。
(三)社会价值
1.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见证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历代移民是汉语各南方方言的历史渊源,也是汉语方言地理格局的主要成因”。比如客家方言就是客家人因躲避战乱等原因历时七百多年在从中原不断向南迁徙中与南方当地语言融合发生的语言变体,广东梅县人黄遵宪说客家人“传世三十,历年七百,而守其语言不少变”,对客家话的研究也让人们认识了这样一个“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具有坚韧文化品格的族群。方言发展的历史透视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剧变,方言承载的厚重的社会历史文化也成为各种媒介中方言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2.身份认同的联结者。方言是独特的族群或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一个族群或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大量移民散落在城市的角落,形成了异乡人群体,乡音则成为异乡人身份认同的情感纽带。互联网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带有地域特征的方言文化扩散开来,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异乡人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唤起自己的乡音记忆,通过不同媒介的介入,大众找到了语言归属感,从而获得新的身份认同。社会生活中及网络中的方言元素的传播和应用可以使人们在地域认同、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地域文化自信。(四)经济价值
1.媒体流量变现的推动者。方言中的地域文化和幽默元素为方言电视节目、方言影视、方言配音等提供用之不竭的语言资源,贾樟柯电影中的山西方言、《乡村爱情》影视作品中的东北方言等都是形成影片风格,烘托观影效果的元素,方言能够助力电视节目和影视剧提升收视率,创造票房奇迹;“说方言的王子涛”“粤知一二”等拥有上百万粉丝的知名UP主则通过在新媒体平台分享方言元素产品,积聚人气,通过粉丝的裂变分享效应实现流量提升晋级网红,通过广告投放、直播打赏、内容付费、平台奖励等渠道实现流量变现,创造经济价值。2.文创产品营销的助力者。通过艺术设计创作方言图文表情包、插图漫画、服饰图案、文创产品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广方言文旅创意产品,旅游景点或文化园区中文旅产品的应用,能提高该地的文化氛围,营造地域特征,刺激文化消费;方言承载着特定区域的风土民情与文化习俗及其生活状态,是地域性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元素,当下“文化加旅游”成为旅游服务新业态,诸如民歌民谣、谚语俗语、标语广告中都可以渗透方言元素,可以通过民俗表演、戏曲学唱、方言猜谜等活动进行多样化展示,而这些民俗活动经由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直播平台等媒介的多维传播,既营销了旅游景点,带动了文化消费,同时也多途径分享和传播了方言文化。二、方言文化生态传播反思
方言全域传播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方言文化的传承,而方言文化价值的实现有赖于语言生态环境的建设。语言生态发展观主张各种语言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强调要维护语言的社会平衡、共生性与多样性,讲究语言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平衡发展。环境会制约语言的发展,语言也会反映环境的变迁。只有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方言才会得到健康发展。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生态关系失衡
在各媒介传播语言系统中,普通话的应用有着方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要做好方言文化传承必须处理好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二者不应该陷入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困局中。推普工作实现了各地域无障碍交流,推动了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提升了国民素质和文化认同感,但也客观上加速了部分方言和民俗文化的消逝。“在我国的方言生态体系中,普通话与地方方言并未达成共生共荣的生态平衡。在普通话的强势输出下,部分地方方言呈断裂式萎缩甚至消亡趋势。这是语言生态体系的异化,是各语言成分的非正常演化”。正鉴于此,方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才成为社会各界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强势、弱势方言的生态关系失衡
在各媒介平台的方言传播应用中,还体现出了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的失衡。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强势方言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普遍高于弱势方言。“强势方言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外张力和兼容性”。比如粤语就是一种强势方言,它的向心力既表现为本地人的“粤方言自豪感”,也表现为外地人学说粤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的外张力既体现在它对其他方言区的蚕食,也表现为粤语词汇的强烈的渗透力。因其广泛的社会传播和认同效应,强势方言在多媒介传播中也占尽优势,比如抖音平台中方言类短视频播放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粤语类、四川话类、东北话类,都属于强势方言。而一些使用范围小、使用人口较少的弱势方言,由于传播度不高,增加了保护和传承的难度。
(三)现实传播语境和媒体传播语境失衡
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的迁移深刻地影响着流动者的语言使用、语言选择和语言认同,也使整个社会群体的语言分布、语言态度和语言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方言的现实语境是方言的使用场域逐渐缩小、方言使用人群减少、方言的代际传承断裂、方言的区别特征弱化、方言的语言功能削弱”。方言在现实语境中有逐步沉寂消弭的趋势,而网络语境中却是一派众声喧哗的方言狂欢景象,新媒体方言传播打破常规的地域人际交往模式,成为大众个体价值、情感诉求和身份认同的自由表达平台,呈现出暴增猛涨趋势,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络方言文化景观。如何平衡现实语境和媒体语境中方言传播的“冰火两重天”,如何实现二者的融通互补规范发展,也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四)新媒体平台方言传播失范
新媒体为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创新发展的传播平台。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粉丝流量经济、注意力经济和资本逐利本质使得方言媒介化传播出现混乱无序,良莠不齐,信息污染等问题。
三、方言文化生态传播对策
针对方言传播在全媒体语境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汇聚国家决策、媒体传播、大众参与等多维力量,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联动机制,共同保障方言文化的健康生态发展。
1.健全方言保护的制度和法律,从根本上保障语言多样化发展。“国家要从制度层面给予方言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形成与普通话互为补充的多元格局,既尊重普通话作为共同语的重大意义,也保护方言作为语言资源和文化元素的重要地位”。近几年国家已经意识到方言保护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语保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作为我国语言领域的基本法确立了普通话的通用语言地位,而目前中国的法典中尚未有为方言权利保护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有必要健全方言保护的相关法典,以立法的形式赋予个体与群体使用和选择方言的权利,同时在制定方言保护政策时,向弱势方言倾斜,加大对弱势方言文化的保护力度,从制度和法律上保障语言多样化的发展。2.建构方言融媒体传播新模式,打通学术场域和民间场域的界限。要全力打造线上与线下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以用户、内容、媒体和产业为基础,覆盖全域全媒体的方言传播新模式。借助政府决策力量、学界推动力量和媒介参与力量进行语言资源的保护和传播,加大对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出版印刷等方言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打通学术场域和民间场域的界限。深入挖掘方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多元价值,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搭建方言文化应用场景,形成方言在不同场域的差异化传播格局。以传播优质方言文化、讲好语言故事、推介方言文化类文创产品为内容引流,逐步引导大众关注方言文化,树立方言文化保护的意识。3.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引导方言传播健康生态发展。面对方言传播在互联网平台监管困难的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防范机制。国家制定监管法规、平台建立审核机制、个人提高道德素养,多方协同效应,共同引导方言传播健康发展。在内容生产上,传播主体要注意避免以方言为噱头,传播三俗内容,避免给受众造成“土气”“恶俗”“粗鄙”等方言刻板印象,要注重挖掘方言的文化经济价值,积极寻找方言文化中的亮点,主动吸收地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塑造幽默活泼,富有活力、文化气息浓郁的语言形象,展示方言背后蕴含的悠久历史、丰富民俗和深厚文化,让方言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方言文化的生态发展需要依托社会人文环境的培育,政府、媒体、专家、大众多方发力协同配合,才能扩大方言生存空间,促进语言和文化多样化发展,而这种语言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的形成仍然任重道远。文章节选自:郑燕芳,2022,价值与反思:融媒体时代方言文化的生态传播,《海河传媒》2022年4月第2期
题图来源:百度图片
延伸阅读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