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拍到现在,既不仙,更没有了「剑」
2005年,根据同名游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以下“仙剑奇侠传”简称“仙剑”)热播,李逍遥一句“爱无限”,将宿命与羁绊演绎得淋漓尽致;2009年《仙剑三》(根据游戏《仙剑三》改编)的时间拨转到前传,在轮回的情缘孽债中,当铺伙计景天终成一代大侠。
此后数年,“仙剑”的影视剧改编消息,纷纷扰扰,异常热闹。直到近日,由鞠婧祎、陈哲远主演(主办方特意称排名不分先后)的《仙剑四》,和虞书欣、许凯领衔主演的《祈今朝》(根据游戏《仙剑六》改编)先后上线,虽是万众期盼,反馈却不尽如人意。
甚至有一些观众、网友,将这两部仙剑戏称为“不着四六”“双剑合‘避’”“卧龙凤雏”“菜鸡互啄”……
造梗也好,玩笑也罢,两部仙剑剧不如十几年前的同IP作品,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观众批评的制作等问题,窃以为,《仙剑四》《祈今朝》相较于前作,实在是缺了一味“药”。
仙剑是热门IP,凡主演者,几乎都赚足了知名度、观众缘和通往灿烂星途的彩券。
所以,在胡歌主演的两部仙剑之后,这个IP的改编消息不绝于耳,仙剑二、四、五、六等皆有动静。其中呼声最高的恐怕还是《仙剑四》。因为它曾被誉为国产RPG(角色扮演游戏)剧情的巅峰。
多年磋磨,各种动向,闹得沸沸扬扬。实在是因为《仙剑四》的改编承载着前作剧集和游戏本身的双重期望,当然这也意味着压力。
故事是讲几个结伴同行的年轻人,一路寻仙,进入琼华派山门。岂料赫赫道门之下,净是贪嗔怨憎。他们自持正道,却滥杀异族,妄图飞升成仙,无所不用其极。年轻人与之为敌,欲造理想世界。最终得出真理: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剧版改编如何,从一个反派角色便可见一斑。
琼山派掌门夙瑶,资质平平,嫉贤妒能。多年来,只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便不惜一切代价,希望推动琼华派飞升。她的执念在“我”,心魔在“道”,用网络俗语定义,这是“事业脑”。
可腾挪到剧版,她每次出场,其爱与欲,痴与怨,都跟师弟玄霄有关。黑化动机变成一个男人,妥妥的化为“恋爱脑”。
而这种“恋爱脑”思维,不单是主创为角色所赋予的性格标签,更像是整个剧集改编的核心要旨。
如男女主初见,18秒深情对望;闯陵,取剑,遇险,下山,这一连贯动作本是为铺垫角色成长,结果统统成为男女主贫嘴、搂抱、搀扶、对望、互救的陪衬。男主父母之陵墓被毁,敷衍的悲伤过后,便要为女主烤鱼;女主上一秒摔倒或重伤,似乎已经站不起来了,非要男主搀扶,下一秒又能走能跳,能说会道。
人物细部如此,情节刻画亦然。
主角下山到太平村。村民排演面具戏,讽刺男主父亲是大闹祠堂的逆子。而后,妖怪现身,夺男主的剑,一番打斗过后,男女主就从村民众口唾骂的对象,变成崇敬的英雄。
剧情不解释上一辈积蓄二十年的恩怨,不呈现村民对男主的恶毒与误会,不展示主角如何舍生忘死从妖怪手里救村民,只是抛出矛盾,再解决掉它。更多的力气花在男女主如何对望、互助、挡枪。
拒绝复杂,摒弃多维,罔顾逻辑,排斥群戏,将一个“问道”的深刻命题,简化为恋爱戏码,令人错愕。再看号称投资3亿的制作,多为棚景,“抠绿”成癖,特效如页游,令人不解,煌煌一出仙剑,竟沦为了拙劣的“过家家”。
特效一览:琼华派山门
同样,《祈今朝》的“恋爱脑”也不遑多让。两个遗失记忆的人,从出场起便相依相伴,拥有神奇的“共鸣”能力。他们追寻记忆,搅入江湖,遭遇各种神奇事件,几大势力接踵而至,背后却是人神魔三界的计中计,局中局。
从男女主角天生心有灵犀的设定来看,就知道这部剧难逃爱情戏码的窠臼。
剧情展开,无论是吃饭、战斗、闯关、解谜、受伤、互救,人物动作总是聚焦在拌嘴、摸头、掐脸、嘟嘴、嗔怪、搂抱、对望,其他剧情、诡计、天命与责任,若与情爱相关则留,留下也是遮光板;若与情爱无关则舍,最多一笔带过。
至于造景、特效、美术……敷衍程度与《仙剑四》也不相上下。
纵观十几集,两部仙剑为何总给人一种“不着四六”的幼稚和浅薄感?究其原因,恐怕正是因为它们在发挥仙剑IP的情爱因果之余,过于无节制、无底线地凝视两个偶像的情爱。
主创不过是在以仙剑之名,行甜宠之实,本质上和那些主要负责发糖的偶像剧并无二致,只是背景替换成上古的“人神魔”罢了。
有一味药,能治疗《仙剑四》和《祈今朝》的“恋爱症候群”。药方就来自仙剑IP,即被主创团队们所忽视的“仙剑奇侠传”中的一个“侠”字。
《仙剑》《仙剑三》的豆瓣评分均超9分,这份殊荣和认可,自然离不开演员的魅力和制作的用心;但更为重要的是,故事突出的正是司马迁笔下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游侠精神。
何谓游侠,在行动上是任天地而游,无拘无束;在礼法上是蔑视世俗规矩,甚至“以武犯禁”;在道义上是重信守诺,扶危济困,“以义为本”;在结局上却往往是李白所谓的“拂衣去”和“藏身名”。
胡歌在两部仙剑重的角色,李逍遥和景天,就是这种游侠。他们深具不为文明所规范的野性,敢说敢笑,敢作敢当,急人所难,济苦怜贫。在权贵、富商、族长、仙帝等众人面前,从不卑躬屈膝。面对困难,总是一马当先;纵使不敌,也要力尽为止。在情爱与仁义的羁绊与牵缠中,始终明白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责任,并不遗余力地承担之,完成之,成就侠名,然后隐去。
如景天一角,他在前世,是无法无天,不惧天帝的将军;在今世,是在蜀山掌门、妖魔之首面前,亦可称兄道弟的当铺伙计。他一路成长,是漫游,是任务,助村民,诛妖魔,解世人心结,成他人之美。等到天地变色,人间浩劫,他穷尽一切,以命相搏,最终用一己之寿换天下无恙。他成了举世无双的大侠,可是失去了最爱的妹妹(亲人)、茂茂(挚友),与雪见的爱情也被茫茫大雪遮蔽。
李逍遥亦是如此。为救大婶,登岛寻药,与赵灵儿结缘,招来邪恶势力。信守姥姥的遗愿,送灵儿回南诏国。因路见不平,结识“恶女”林月如,开启另一番际遇。众人一路相伴,矢志不渝,至信至情;最后对抗毁天灭地的拜月教。拯救了苍生,所有的爱人、知己、朋友却都死去了。
两个人物的行事动机、路线、成长、磕绊以及艰难的角色,背后都能看出一个侠士的气质。而这种“侠”,远不只是男主角,其他角色亦有侠气,如纵使不舍也要担负女娲救济苍生使命的赵灵儿,忍辱负重、寻找拜月弱点的书生刘晋元,一生贪吃却割自己的肉救济百姓的茂茂,假意投诚邪剑仙实则暗中帮助景天结果却惨死的何必平。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之。”快意恩仇,匡正扶弱,实乃侠也。这正是前两部《仙剑》电视剧不负仙剑IP的关键的一味药。甚至,这两部剧集的游侠,已经超脱俗世意义的侠客,而晋升为一代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苍生为念的大侠,焉能不受人尊重。
反观《仙剑四》《祈今朝》,人物除了情爱,再无信仰。纵使偶尔展现出来的侠义和善良,也不过是为了搭建一个展示深情、虐恋、痴爱的舞台。
梁羽生谈武侠时曾说,“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仙剑IP的改编也是如此,情爱是躯壳,侠才是灵魂,情爱是塑造侠、成就侠、完成侠的手段。正因如此,林月如、赵灵儿、龙葵、茂茂等人都牺牲了。或许这是成为大侠的代价,尽管很残忍。
当然,前两部《仙剑》从未拒斥情爱,甚至在情爱的功夫上,下得比《仙剑四》和《祈今朝》更深。但唯有侠,才能为情爱镀上一层辉光,才能成就刻骨铭心,也成就演员本身。
其实,《仙剑四》的游戏剧情与前作的气质是一脉相承的,它也有“侠气”。
主角团队下山历练,一路寻仙,听闻某处有妖物伤人,便主动请缨,前去解决;路遇某村有水源问题,便设法周旋,竭力帮忙;眼见琼华派飞升失败,整座山峰即将下坠,下方百姓或受灭顶之灾,遂冒着死的代价,以凡人之力催动神弓,落得个双目失明。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名作写的是“幽并游侠儿”,也是写的仙剑系列的主角。
“侠”是中国独有的叙事视角和文化基因。司马迁以降的文人笔墨及世俗生活,创造了大批游侠。从曹植、阮籍、李白的诗作,到唐传奇、“七侠五义”“水浒英雄”等小说,以及众多民间戏曲,让“侠”的形象、动作、精神浸透国人血脉。到近世的武侠小说和电影,更是将“侠”演绎得登峰造极,无与伦比,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一类通用语言。仙剑IP,即游戏界的“射雕三部曲”和“卧虎藏龙”。
胡歌曾饰演2008年版大侠“郭靖”
所以观众对仙剑期望甚高,甚大,对它们的改编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哪怕是《仙剑》当年播映时,也遭到过批评。但那股少年鲜衣怒马,终成一代大侠,与此同时,还给人“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无限怅惘,终令该剧成为不可超越的经典。
《仙剑四》《祈今朝》切除游侠视角,就等于自断其臂。于是,这些“伪劣”的游侠,其漫游只是换场地谈恋爱;急人所难,救危解困,也不过是强行创造阻碍,以凸显情真意切;等到最后他们拯救苍生,还怎么让观众信服?
仙剑奇侠传,本质是“拔剑谁无义,挥金却有仁”的游侠,不是搭一方舞台,让明星偶像们谈情说爱的“电子榨菜”。任何对“侠”的变质和毁容,都是一种辜负。
撰文丨李瑞峰 编辑丨李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