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W特稿|中国巨幕出海

2018-01-04

作者 东西电影研究组

本文为东西电影研究组根据外媒采访和自身研究整理,转载请联系东西文娱(微信号:EW-Entertainment)

 

本文分类:中国巨幕|IMAX|出海|一带一路

 

这或许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来关注下中国巨幕(CGS)的出海。

 

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民杰近期在北京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作为提升国家全球软实力的一部分,中国巨幕将会在海外扩张。

 

诚然,和极具话题性的影片相比,作为一个影院设备商,不直面观众,静居幕后的角色,往往会让市场对其动作反应迟钝,但如果加上林民杰这句更直白的话,“政府要求我们带着巨幕品牌走向全球的同时,也要把中国电影带到全球”(“The government also demands that we take the brand global with Chinese films,” Lin said.)那背后的意义自然有所不同。

 

国产电影近年在本土频破纪录,但海外票房的存在感仍然很低。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而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

 

所以巨幕设备的出海,对出海尚难的中国电影来说,在通道层面,或在市场运作层面,或是一种新的可能性。

 


下文为正文,欢迎留言批评指正。

 

中国巨幕出海的基础

 

发端于对巨幕需求强劲的中国本土市场,背靠中影集团的中国巨幕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IMAX的PLF品牌。而其下一站,指向的是海外市场。

 

这一目标提出的基础是,通过五年的发展,中国巨幕已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在接受bloomberg采访中,林民杰提到,中国巨幕要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高端巨幕格式(PLF)品牌,并有信心在2019年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首要任务是扩张而非盈利。

 

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上,根据林民杰的介绍,目前中国巨幕已经在香港、拉斯维加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建立了中国大陆以外电影院的立足点。

 

中国巨幕是中国电影(600977.SH)影视服务板块的重要布局。在此之前的12月初,巨幕的海外扩张主体已经率先在香港成立,这被外界视为出海的一个准备动作。

 

根据公告,中国电影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国电影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巨幕的控股股东)、巴可比利时公司、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影光峰母公司)、中信产业基金(CITIC)宣布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中光巴可,该公司主要面向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影院市场提供高端影院解决方案。

 


数据来源: 中国电影公告


而据林民杰近期在接受bloomberg采访时披露,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东南亚的电影院运营商已经表示有兴趣采购中国巨幕,该公司也正在与北美的主要影院运营商进行谈判。

 

全球巨幕市场尚未饱和

 

从全球市场来看,巨幕近些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期,与各地的院线运营商为阻止观众流向至包括流媒体平台在内的家庭娱乐设备,从而增加高端服务体验有很大的关系。据可查的数据,2015年末,全球PLF(Premium large format)银幕首次超过2000块,增速为27%。

 

另据IHS此前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巨幕2620块,新增507块,增幅24%,相较2015年27%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巨幕数量占全球数字银幕总数的1.7%,相较2015年的1.5%有些许提升,表明2016年巨幕的安装速度超过了普通数字银幕的安装速度,有预测认为全球巨幕数量占全球数字银幕总数的将达到5%。这意味着巨幕市场离饱和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在巨幕市场份额方面,影院自有巨幕品牌仍然占据较大份额,以Vue和Odeon为代表的院线方都推出了自己的巨幕品牌。而除去影院自有品牌,2016年巨幕市场中,IMAX占有率为41%,其次是中国巨幕占比7%,再次为杜比影院,占比4%。

 


(图为2016年巨幕品牌市场份额)

 

当然,从根本上来说,票房收入的增加,是推动影院增加技术和银幕投资的核心动力。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京民曾举例说,一家拥有10个影厅的影院,其中一个中国巨幕影厅产生的票房能占到整个影院票房的40%。

 

对于院线来说,选择巨幕与否,成本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对比之下,普遍的认知是,中国巨幕最具性价比;杜比影院能带来极致的观影体验,但造价最贵;IMAX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巨幕品牌,但整体价格低于杜比影院,高于中国巨幕。

 

中国巨幕的竞争策略

 

从2011年,第一代中国巨幕系统诞生至今,中国巨幕已经迅速打开市场,并逐步缩小与市场领导者IMAX的差距

 

2015年11月末,第100块中国巨幕在成都落地,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IMAX进入中国10年才完成的规模,之后,中国巨幕以平均每月新建约6块银幕数量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好莱坞优质的片源,2014年12月,中国巨幕洛杉矶实验室成立,开始致力于为全球市场提供中国巨幕母版制作服务,这同时减少了好莱坞对原片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盗版风险的担忧。目前,中国巨幕有北京、洛杉矶两个团队支持所有中国巨幕影片的母版加工。



截至2017年末,中国巨幕在全国拥有288块银幕,这一数据接近IMAX2015底在华银幕数。不过与此同时,过去的两年也是IMAX的快速扩张期,截至11月20日,IMAX在大中华区已经突破500块银幕,加上已经签约的330家影院,IMAX在中国的银幕数将超过800。

 

 (图片来自bloomberg)

 

中国巨幕在中国市场立足不过5年,IMAX则已在此深耕十年有余。主打性价比与片源多样化是中国巨幕作为市场后来者采取的核心策略

 

❶价格优势 林民杰近期在接受bloomberg采访时称,中国巨幕之所以能迅速扩大网络,得益于其灵活的商业模式,该公司在这一模式下提供更多样化的影片,而且只一次性收取每次安装的固定费用。而大多数安装IMAX银幕的院线运营商则必须向IMAX提供票房分成

 

❷片源丰富 截至2017年11月,中国巨幕已经提供了223部中国电影,其中仅今年就已经有43部国产片以中国巨幕的格式呈现。而据IMAX2017年12月披露,自2010年首部IMAX华语片登陆中国IMAX银幕,共有47部中国电影以IMAX格式呈现

 

3个关键词展望中国巨幕出海


随着中国巨幕在港成立合资公司,主要面向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影院市场提供高端影院解决方案,背靠大陆市场走向海外的指向已经非常明确。

 

作为强政策驱动、在国内以性价比取胜的影院设备产品,势必将继续借助“政策红利”走出去,但每一个出海者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都或多或少的肩负了相关的使命。


使命完成与否,最大的变量还是来自于内容。这将是中长期展望中国巨幕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使命之外的市场化的盈利能力,也将是一个考验。

 

▌一带一路

 

中国巨幕在国内市场的迅速扩张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国际化进程中,同样赶上了“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且一带一路沿线国也是PLF银幕的主要市场


根据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发布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电影大数据白皮书(2017)》, “一带一路”国家中的俄罗斯、中国、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新西兰、伊朗、以色列、印度等国,每年制作完成的故事影片总数就超过5000部,影院总数超过13000家,银幕总数超过70000块


2016年,仅以上丝绸之路11个主要国家就产出票房近140亿美元,占全球电影票房35%以上,是世界电影产业格局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而在巨幕区域市场方面,以全球巨幕第一品牌IMAX为例,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大中华区收入排名第一,美国第二,除去大中华区之外的亚洲地区排名第三, 前三季度的收入超过欧洲市场。这意味着巨幕的主要消费地与一带一路地域高度叠加。



(数据来源:IMAX2017年三季度报告)

 

早在2015年3月,随着印度尼西亚第二大院线Cinemaxx旗下的雅加达Karawachi影城双“中国巨幕”厅的动工开建,“中国巨幕”技术伴随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及“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已逐步有所拓展。


而今年4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则成为中亚第一个与我国建立电影放映技术合作关系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中亚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中最大投资国)。


▌技术联盟出海

 

国际市场的开拓离不开合作伙伴。

 

中光巴可中的各方中影器材、巴可、光峰光电、中信产业基金的组局,即意味着中国巨幕此次出海深度捆绑了全球放映机厂商巴可。

 

早在2016年,中影联营企业中影光峰就已和巴可达成战略合作,在巴可放映机的基础上进行全线升级改造。而在2017年12月,中光巴可披露的公告中,中国电影同期公告全资子公司中影器材拟以人民币约1.76亿元,收购巴可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可中国”)所持有的中影巴可 9%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中影将成为控股方,间接持有中影巴可 51%的股权。

 

目前来看,巴可数字放映机可以说是系列最全、原装激光光源型号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放映产品,可以覆盖从小到大所有影厅的应用。

 


(中影光峰国内外的安装量增长迅速)

 

2017年12月,中影数字巨幕还宣布与THX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将联合THX和院线,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多达400块共同开发的新一代影院体验的屏幕。中国巨幕将负责内地市场的拓展,而THX将负责欧洲和北美市场。THX是由美国卢卡斯影业制定的一种影院放映认证体系,这意味着中国巨幕将随THX认证而扩展。

 

▌国产电影升级风口

 

巨幕格式对于爆款内容的依赖性很强,特别是那些对极致的体验感要求很高的类型电影。此前《阿凡达》的出现大大推动了3D技术的普及,成为IMAX崛起的牵引器。


设备商与导演、制片方等内容生产环节达成合作,推动巨幕产品的普及,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中国巨幕成立的五年中,依托成本和政策优势在片源上向来不愁,但是由于国产电影工业化程度较低,内容优势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并没有好莱坞大片和IMAX那样来得突出。



随着国产电影类型化日益明显,奇幻、特效等重工业电影产量日益提升,内容对技术的反哺效应在接下来几年有望体现。

前期阅读,了解更多院线技术和发展策略

CineAsia专题|5万块银幕后,中国院线靠什么化解“成长的烦恼”?(首设“聚焦中国”专场)

一场三大院线和好莱坞两大巨头的对谈:如何吸引观众重回电影院|CineAsia专题


关于东西文娱


Glocal视角的文娱观察,“价值”导向的文娱分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