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眼里的"中国电影基本面":从拼量走向拼质,“类型”主旋律成市场C位|金爵论坛电影产业高峰论坛纪实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19-10-21



6月16日上午,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开幕论坛“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光影七十年 共筑强国梦”正式启动。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万达影视集团总裁兼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阿里大文娱轮值总裁、优酷总裁、阿里影业董事长樊路远,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等列席论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导演胡雪桦受邀担任主持,与与会嘉宾一起,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探讨中国电影“强国梦”的当下与未来。




七十周年片单:通力合作


胡雪桦:在这个特殊的结点上,各大公司集团就今年有怎样的电影来向我们新中国七十年献礼?

 

程武:腾讯影业成立一开始的理念就是希望不孤立的做影视,希望能够在腾讯整个集团战略底下成为打造优质影视内容的开放性平台。我们跟所有业内传统影视公司,包括新兴的互联网影视公司都秉持着开放共赢的心态。

 

一方面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打磨自己的能力,能够出品一些代表腾讯影业理念的优秀作品。另外一方面我们非常主要的作品都是跟行业优秀的影视公司一起,包括在座的非常多的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去打磨,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和反映当下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第一个作品是交通部的指导下,腾讯影业联合出品和联合发行的《紧急救援》。另外我们参与了《我和我的祖国》,是由国内最优秀的导演在国庆节的时候献礼祖国的一部影片,讲述祖国七十年来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故事。同样《第一次的离别》、《上海堡垒》、还有《南方车站的聚会》,这些影片都是腾讯影业重点参与,希望能够献礼祖国七十周年。还有一部影片我们还没有定档,我们支持唐季礼导演的影片《急先锋》,希望大家到时候可以喜欢这部影片。


樊路远:阿里影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一直都是新的基础设施加优质内容。与其说是我们给中国七十周年献礼,还不如说我们这些所有的同仁他们做的这些作品,我们怎么来帮助他们一起来进行宣传、发行业务。


江平:今年是七十周年华诞,中影也准备了一些作品给母亲献礼。除了年初我们的《流浪地球》、《新喜剧之王》开了比较好的局,我们也参与了《上海堡垒》、《急先锋》这些作品的创作、策划和投入。我们最近刚刚说的《最好的我们》是中影主投、主控的电影。六一儿童节前后有《动物出击》和《好小子好功夫》,这些电影票房不佳,但是口碑佳,这样的电影很不容易,还愿意为中国的孩子贴钱做电影,这个时候我还是觉得挺自豪的。

 

下半年除了很快要上映的一批电影之外,可能在国庆节前后会推出《百万雄师》这样大题材的电影;新版《渡江侦查记》;还有八一厂的创作团队拍了一部我们主投、参与主控的电影《太阳升起的时刻》,这部片子前面并没有做特殊的宣传,我们怕赶不出来,但现在还是在紧锣密鼓的做,目前出的样片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其他的影片也都在制作当中。


江平


任仲伦:今年我们主要拍摄的就是《攀登者》,写的是60、75中国的登山队两次登上珠峰,尤其是60年,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这两次登峰都有很大的背景,一个民族处在非常困难的时代,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勇于攀登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这部影片要表达的内在艺术精神。前两天我们已经在做后期制作,差不多完成了

 

王长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大局,弘扬主旋律,弘扬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主流电影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光线也是不例外的。今年到年底我们有十几部影片上映,不能说全部,至少绝大多数的影片都是符合我前面所说的一些中心概念的。其中重点的是张艺谋导演的《坚如磐石》,这是一个集反腐、警匪、扫黑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影片,也是张导演第一次拍摄中国当代城市题材的影片,主演也都是一线的阵容。这部影片不管从主题还是从艺术的风格,到题材,到整个制作水准都将是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一部影片,也是张艺谋导演非常重要的一部影片。我相信这部影片会完成我刚才上面所说的一些目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影片,像《银河补习班》;还有中国传统题材、但是用动画片形式表现的,比如说《哪吒》、《姜子牙》,这几部动画片将会带动中国电影进入新的阶段;还有更多的影片在制作之中,其中包括真实题材系列、体育题材、军事题材这些影片都在筹备之中。


 王长田


于冬:博纳影业抓了一批现实题材的影片。博纳调动各方面资源,集中组织拍摄了三部大的献礼影片,这三部影片都是有真实原型和反映当代故事的,都是行业英雄片--《烈火英雄》是写消防员的故事,《中国机长》是写航空机组的,《紧急救援》是写海上救援的故事。还有一部是跟北京市共同打造的《中国1949香山之春》,现在决定改一个名字叫《决胜时刻》,写的是新中国建国前6个月开国领袖毛主席在北京的故事。这几部都是大片,也希望能够在8、9、10三个月密集投放市场,为共和国七十周年献礼。

 

曾茂军:第一,万达首先是从基础设施开始的,我们有众多的电影院,所以首先是今年电影院线要为今年各种类型的影片摇旗呐喊,做好营销,确保电影的放映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基础设施的一环。

 

今年我们联合出品的电影也是相对比较多的,特别是一些主旋律的影片。刚才于总讲到的这三部也是几家联合出品的,我们也参与了《我和我的祖国》,还有一部还有韩三平监制的《解放了》,准备今年国庆前上映。因为国庆的电影内容比较多,我们想今年的国庆档应该是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的。我们也期待今年在中国电影市场挑战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行业共同努力。

 

刚才大家讲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今年大部分的影片都不是一两个公司合作完成的,其实都是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完成的。如果要说给中国建国七十周年献礼的话,我想更多的是所有的电影公司,所有的电影人一起努力,为祖国的七十华诞一起献礼。



 

对中国电影的期待


胡雪桦:中国电影还有没有提升的可能性,还有没有新的布局,还有没有新的期待?

 

任仲伦:我是2003年到上影的,那一年的票房是9亿,十几年整整增加了600亿。所以在600亿的时代以后中国电影怎么发展?我们能做一些什么?这肯定是我们在座所有人的想法。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中国电影已经在稳定发展,今年肯定也是处在稳定发展的状态当中。但这种稳定的状态对我们来讲有它的好处,前几年因为中国电影票房的迅速增长给我们带来的冲动,这些冲动使得我们在思考中国电影发展的时候更多的思考商业价值、票房,或者更多的思考我们的理想,主要是怎么在一年当中、两年当中、三年当中,最好不超过五年能够超过美国。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比较健康的状态中我们慢慢觉悟到,实际上我们不急于要在哪个点上去超过美国,我们更多的要思考在中国这个市场上我们怎么形成我们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打法、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道路,我觉得这是我们2018年给整个电影行业的冷静思考。我个人觉得去年影片总的数量达到1084部,这是需要的,6万多块荧幕没有一定总量的影片去支撑,这也是不小的问题。我们看到我们的荧幕数在扩张,但是每块荧幕的产出在下降,所以我们继续需要中国电影创造更多的影片去繁荣这个市场。我们也希望能够开放各国的优秀影片来补充我们的市场。这是一个方面的想法。

 

第二个方面的想法,我们既然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我们可能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打造一些精品力作,真正能够让观众喜欢,真正能够产生应有影响力。我原来在大学里边研究电影,我就看整个新中国电影七十年,有几个年份在电影史上记载的东西都是很充沛的。我们在想如果以后电影史学家研究我们这十年的电影,真正愿意被记载的,真正能够被记载的是哪些影片?除了票房记录以外,我们是不是提供了一些有思想力量、有艺术力量的影片?能够为后人在观看的时候能够看到那个年代我们艺术家的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制造。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相信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座所有企业的领军人物在思考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跨入2019年和未来几年当中大家都会关注的问题,从数量时代进入质量时代,从追求高票房的目标变成高品质的时代。

 

任仲伦


江平:觉得数量也好,票房也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历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时候也会有重演的时候,新中国的电影有过几次高潮,我们经常把1959年作为新中国电影的第一次高潮,1979年作为新中国电影的第二次高潮,还有就是后来的1999年。到了今年又是一个二十年,我们应该拿什么样的作品?是求那么多的数量摆在那儿,或者把票房做得多高?还是拿出其他的作品,能够证实咱们电影是电影?因为现在很多电影不是电影,“电影不是电影”是一句大白话,这是电影人最不愿意说的,还是要凭良心做电影。

 

今天我们说超过美国,美国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超过的。即使是我们票房超过了,即使是我们其他数量超过了,但是我们究竟怎么样提高我们的质量?这是一个重要的、亟待电影人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在1959年4月周恩来同志作为国务院总理,他在医院住院,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那时候离共和国十周年献礼只有五六个月的时间他说不要去限制所谓的献礼片题材,要在这些年里拍出来的电影和准备的作品当中挑人民群众真正喜欢的,能够流传下来,起码让若干年后的老百姓一提还知道的电影来献礼。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1959年的18部献礼片我们今天看到依然是灿烂辉煌、光彩夺目、姹紫嫣红。上影当年5部献礼片,题材当中居然有《林则徐》,有30年代表现国歌的作品《聂尔》,还有《宝莲灯》,还有美术片的《大闹天宫》,还有表现上海里弄生活的《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就是给人民群众献礼,这就是给共和国献礼。八一厂献礼的电影《战上海》、《回民支队》,《回民支队》写的是抗日。北影有《青春之歌》这样的东西。

 

所以仔细一想当年总理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真正的是歌颂我们祖国,歌颂我们党,歌颂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建设和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故事,都是可以纳入献礼的范畴的。今天如果不打稿还能够背出这些电影,还能说出这些电影的故事,说明好的电影、质量高的电影才能够留存下来。

 

不是说票房做得多高,或者观众有多少那就是好电影,真的要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技术精良,真正要做到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这是不容易的。这是全体电影人的责任,我觉得票房不是我们的追求,而质量才是我们的目标,爱祖国是我们的理想。


电影工业化


胡雪桦:中国电影从量到质的变化,怎么样才能有高质量、有思想性、同时又可以让观众能够接受的好电影?


樊路远:工业化是中国未来跟好莱坞一起成为全球文化产业输出者非常重要的目标。工业化不是说后期制作有多么精良、场面有多宏伟,真正的工业化是电影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怎么能提升这个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大家都说现在市场环境不好,大家要在所谓的最坏的时候打基础,打了基础,等到我们明年、后年整个市场回暖的时候大家就都有机会了。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我们要对中国的大势有信心。我觉得现在大家应该好好的打基础,不要整天说赶超英美,我们把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体现现代主义题材的作品拍出来。

 

我觉得现在是需要沉淀的时候,我对中国电影行业非常有信心。首先赶超美国好莱坞我觉得是时间问题,我们肯定能超过它的。我觉得还是要提高中国电影内容的质量,让他们对美好生活有向往。


樊路远

 

  ❹

类型化电影


胡雪桦:2018年很多电影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电影,中国电影第一次类型分类越来越清晰,任总对电影的类型化有什么想法?

 

任仲伦:电影的类型化是电影进入工业生产、商业化以后诞生的很重要的概念。美国的类型化也是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慢慢成型的;中国到了2018年各种类型都不断地成熟,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并且得到观众的认可。从我的认知来讲,类型影片跟整个工业发展、电影的商业发展、电影的基本需求是电影拍摄上的决策和选择,所以电影产业发展会变成中国电影很大的决策选择。

 

我到上影厂的过程中,慢慢也觉悟到很多,过去主要完全是由艺术家在推动的,比较少的钻研类型影片的发展、规律,更多的是从自己的艺术个性出发。中国也在从把艺术家的个性看得比较重的年代,慢慢随着电影产业化发展进入这样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交替时代中慢慢会倚重类型电影,依照市场的信心,对应地做一些创作。

 

看上去有矛盾,但是实际上并不矛盾,类型电影同样需要一些艺术家的创作。我比较注重电影当中的文学力量,走向类型化、放弃电影文学力量的时候,真正给观众留下印象很深刻的这些电影人物越来越少了,我们可能记得演员,但记不住角色。

 

我们有时候会把类型影片中塑造具有文学价值的形象,看成是有矛盾的,其实是不矛盾的。《007》是个明星在扮演,但是他身上的文学艺术力量还是在的。中国电影肯定要走过这个时期。我经常看到很多作家、导演在类型电影不注重人物塑造,甚至经常对我进行再教育—电影就是构思,人物不重要。我本能的反应觉得电影就是人物、人物、人物,所有情节是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的展开,好的人物自然可以让情节自然地流露。

 

三分钟要有笑点,五分钟要有惊险,曾经我们以为是真理,现在是不是真理,未来是不是真理我们不知道,但是我期待好的影片不管什么类型,都要有思想、艺术的创造。

 

 ❺

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胡雪桦:电影形态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这种类型、多样化是通过我们的出口来体现的。作为平台方,腾讯对此如何看?

 

程武:文化创意产业,不管是过去的文学、电视、电影,都是跟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1895年电影的诞生,到3D、到最近我们谈的4K。腾讯为什么要进入这个行业?也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因为互联网把看电影的选择,把看电影的便利性,以及把看电影评论的可能性都交到了每个用户的手里。

 

我们现在感同身受最深的是票务平台,以前买电影票要走到电影院,还不能选座。今天大家选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在app里边一分钟就可以解决。这都是互联网的行业和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这是我们对电影行业最明显的革命性变革,也是中国电影行业走在世界前列的代表。我们大家也看到收视端也发生了变化,包括将来在移动影院和虚拟影院也有更多的选择。我们相信将来科技的变化在创作端也有可能带来很多的变化和选择性。

 

我一直跟团队讲要坚守信心,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特别是腾讯影业作为开放影视内容平台。我们也希望自己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有系统化的内容组织能力。基于中国老百姓对影视文化的需求,我们给自己设定6个文化系列,我们希望能够打造时代旋律、传承和代表中国文化的东方故事、鼓励和激励年轻人的青春能量和次元破壁,我们也希望能够加强国际探索,用国际化的语言和国际的同僚进行交流,然后用国际的技术和工业体系助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这样的话,也能够助力电影的多元化表达,也能够助力各种类型片的突破。

 

也感谢行业中的合作伙伴给我们很多的机会和项目,我们参与过张艺谋导演的《影》,还有《流浪地球》,还有接地气、感动普通人生活的《无名之辈》,包括韩延导演的《动物世界》。这样的影片是整个系统化的内容组织能力下我们去推进的。

 

我们特别赞同整个影视行业大家是一个整体,腾讯依托于我们互联网的平台,依托于腾讯动漫、腾讯游戏,我们希望跟所有行业合作伙伴携起手来,把我们的能力开放给大家,大家共创、共享和共赢。我们希望最终加大不同类型里边优秀影片的供给量和创作能力,能够满足每个细分人群以及每个潜在观影用户的需求。我觉得这是我们看到未来的趋势。

 

不管是互联网平台、视频平台、票务平台还是未来新的技术催生出来的,都可以为整个中国电影工业下一步跨越式的发展,克服面前的困难,甚至走向全球带来非常多的可能。



程武

 

国际合作


胡雪桦: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们中国电影参与了很多国际间的合作,在合作当中咱们有什么样新的思路、新的想法?一方面我们合作非常好,还有咱们如何和国外的合作当中能够有我们中国的故事、中国的人物?

 

樊路远:首先还是运气好。我后面才知道奥斯卡金像奖唯一一个给公司颁发的奖就是最佳影片奖,恰巧我们投资了《绿皮书》,获得了这个奖项,其他的奥斯卡金像奖基本上都是给个人的。

 

我觉得和美国好莱坞之间的合作还是要多元化,我们这些公司都是开放的,都愿意跟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去学习的,我觉得只有学习人家先进的理念,回来学以致用,踏踏实实做内容。刚才我们一直讲资本的过度对整个影视行业是拔苗助长,未来演员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影演,要看这个演员推了多少电影没演,这是艺德特别好的演员。我们不能看数量,我们要看质量,这样中国电影才有希望。

 

好的电影一定是能触动人心的,一定是有情怀的。中国在这个新时代一定需要这种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的电影,这个才能感动广大的消费者,看到这个电影就有代入感。我觉得《绿皮书》恰恰反映了当时人性之间的东西,才能有更多的感悟,我觉得电影最重要的是感悟我们的人生。这一点我们多学习,我们跟海外的合作都很好。我也有曾总一样的感触,我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有信心,我对中国的电影发展也特别有信心。

 

于冬: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市场的竞争其实是一次很大的一次长期战略。因为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接近100亿美元了,去年已经达到了98亿美元,2017年达到92亿美元,这里边有接近50%是美国电影。所以未来好莱坞的制片策略、长期战略都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竞争。现在大部分的美国电影基本上是同步供应的,这对中国电影公司的压力和竞争是,我们已经被纳入全球化的竞争。所以未来中国电影公司和头部内容公司其实更多的需要把市场放眼于世界。

 

中国电影如果要进入到商业院线发行,尤其进入欧美英语市场,这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有策略,返销中国的产品进入全球市场。我曾经多次提到过二月春节档全球同步的概念,连续五年来中国最成熟的档期是春节档的打造,每年春节档都是在座各家电影公司拿出最强电影作品同台竞争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全球的2月份好莱坞不是最大档期。我们已经连续三年2月档期是全球第一,我们有100亿的人民币票房,去年2月单月都成为全球第一。2月份如果单月100亿票房,2月一个月创造了全年的20%。所以要打造春节档的同时,实际上要逐步把目光瞄准世界市场。

 

现在电影局有一个普天同映的计划,现在十几个城市已经连续做了几年,我希望借助春节档的全球同步能够渗透到全球主要国家的首都,从十几个城市扩张到五十个城市,从五十个城市扩张到一百个城市,从一百个城市扩张到两百个城市。可以通过当地的发行商,也可以通过使馆的外宣帮助,也可以通过销售市场的努力,首先在春节档全球普天同映的华人市场需要打造。我觉得各家公司把买家、发行商、影院联络好,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放中国电影。

 

我觉得中国电影要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我们的一席之地,除了我们的作品之外,我们的营销、发行,包括世界市场的布局和战略都要提到一个高度来,未来的竞争是两个一百亿美元市场的竞争,是两个电影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合作是为了吸取长处来增加我们的实力。最终我们要在本土市场,本国市场上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电影人的使命。

 

于冬


任仲伦:我觉得刚刚曾总讲的开放永远是一个主流,是一个主旋律。实际上,上影那么多年来,开放是基本的选择:我们在2003年跟华纳第一次合作就建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影院,2004年第一次把IMAX超大荧幕引进到中国来,2007年合拍《木乃伊3》,第一部投资外国的电影《蓝莓之夜》,也是我们比较早的把李安3D和4G制作技术引入到中国。我觉得开放始终是基本国策,也是我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所有企业选择的必然。

 

我一直觉得电影是全球性的产业,应该适应全球发展,中国要成为从大国向强国发展,强国一定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这样的参照体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开放和学习很多国家、很多企业好的做法,我觉得这是应该的。当然在开放过程当中,中国的电影毫无疑问成为我们自己的主导力量,尤其在我们的创作上、制作上没有主导力量,中国的电影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只是其他国家的电影、其他企业电影的流通领域、流通平台。我们的影院放的都是其他国家的影片,我们的影片一上去就没人看,或者占比很低,这是更加可悲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中国的力量,中国电影的力量始终应该呈现在我们中国和全球的面前。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和这样的情怀。



前期阅读

《波西米亚狂想曲》互动预告背后:爱奇艺如何走差异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