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钱把灵魂寄托给Soul的理由
撰文:EW | 习 睿 金洋
审核:EW | 杨 晶(北京)
支持:东西消费组
累计用户突破1亿,MAU接近2900万,每个用户平均每天在Soul上花费40分钟,这就是社交软件Soul。据说已经盈利,且有意上市,估值从10亿美元到20亿美元不等。
近年来,各类新兴社交软件的开发,并未因几个综合型社交软件在市场的优势地位就偃旗息鼓,反而着眼垂直领域、细分赛道,走上所谓“小而美”之路。而事实上,基于中国互联网人口基数,所谓小而美,其实也有不错的用户体量。
这些新兴社交软件中,有的从世代圈层出发,比如有着眼于Z世代年轻人社交的“积目”;有的从社交新体验出发,比如映客旗下主打语音社交的“对话吧”(今年春节前上线);有的从社交目的出发,比如着眼于婚恋市场的“一起交友”、“不就”等。
Soul在这一众新兴社交软件中,从体量到营收上,被市场认为属于继探探、陌陌第一梯队之后、第二梯队的头部。
其能打出辨识度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一反过去市场已泛滥的“颜值社交”传统,主打起不看颜值看心灵的“灵魂社交”旗帜,且将这个理念与近期大热的概念“元宇宙”相结合,提炼出“社交元宇宙”的概念,即用户可以把在Soul中的角色当作自己的数字分身去经营,一时间充满了先锋意味。
在东西文娱与外界相关投资机构及分析人士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Soul的关注主要有两点:
1:为何这么多年轻人爱玩Soul?
2:为何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在Soul上花钱?
前者涉及产品设计与逻辑,背后则有关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哲学;后者关系着Soul的商业变现。Soul当中到底有什么密码,值得关注。
数字分身因何而“刺激”?
要理解Soul,可以先来读一段Soul创始人张璐的初心。
“之所以想到要做Soul,就是因为想发表一个观点,但发现发在微信朋友圈可能不太合适,发微博上又没有人回,最后只能发在QQ空间,并且仅对自己可见。”
“太孤独了,做Soul就是希望能创造一个想发什么就立刻发、并且很快有人来互动的平台。”张璐说。
解读这句话,可以看到张璐所理解的当下用户(特别是年轻人)的几个痛点。
1:熟人社交的环境桎梏——微信是熟人社交,但熟人圈里要顾及的太多,无法展现“真自我”。
2:中心化社交网无法满足需求——微博这种虽然人人都可以发言,但流量和权重几乎都集中在头部,社区其余的参与者,较难获得流量垂青,较难满足“自我展现、又自我实现”的社交需求。
3:更高阶的社交需求无法满足——现代人容易寂寞,而寂寞的解药是灵魂社交(颜值社交毕竟也是属于少部分人的),希望远方能有个人懂我,也希望在找到这个人当中找到自我。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Soul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Soul从当下流行的“元宇宙”概念中,延展出了自己在社交市场的标识——“社交元宇宙”,这成为了Soul解决方案的内核。
所谓“社交元宇宙”,即对用户而言,身处Soul中的这个虚拟形象可以理解为是用户在虚拟世界的“数字分身”,这个数字分身的所有活动,都由用户在“幕后”来打造,包括发言、社交、图文、视频等,这些也形成了自己在这个虚拟世界的数字资产,伴随终身(当然你可以注销账户,销毁一切)。
将概念融入到产品的解决方案中,Soul是这样做的。
1:让用户拥有一个安全的虚拟分身——注册Soul时不用输入身份证进行实名认证,头像不能用本人照片,保护用户隐私,同时也是“无颜值灵魂社交”理念的贯彻;
2:为用户重新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陌生人社交场域。
首先是让用户告别微信这种熟人社交系统,进入Soul这个全新的陌生人社交场域。
其次是在社交网络中去中心化,确保流量能垂青每个用户,以确保每个用户的社交需求都能得到呼应,最终找到灵魂对象。
具体而言,有两个关键的步骤:
(1)私空间的“一对一”兴趣社交
Soul在产品底部设计了一个TAG,即“星球”。星球里,都是算法推荐的和你相似的人(用匹配度数值来呈现),你能随意点击,帮助你来实现“一对一”交友。这个机制对所有人都是公平和开放的,也就是去中心化的,不至于让你没有社交的权利和资源。
此外,星球还提供语音匹配、视频匹配、恋爱铃以及语音群聊等诸多工具,让用户有多样选择。
如果找到初步合适的(即谈得来的),用户即可进入soul设立的soulmate阶段。当两人聊天频率、时长不断增加后,soulmate的字母会逐渐点亮。待完全点亮后,两人会形成一个专属的两人空间。在这一空间内,用户发布的内容仅对方可见。从soul到soulmate,Soul希望通过系统设定来模拟出陌生人社交的发展性,创造用户的趣味体验。
(2)公共空间的“一对多”社交
承担这项功能的即“广场”。用户在这里,面对芸芸众生可通过图文视频自我展现,又可以发起公共话题来讨论,通过“一对多”这样的社交方式,找到灵魂伴侣。这种方式也是开放和公平的,每个人都有公平获得流量关注的权利。
从以上可以简单总结出,Soul为用户确立了一整套陌生人社交的虚拟世界。
1:用户在Soul中获得一个虚拟分身,能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同时斩断与熟人社会的一切联系;
2:同时Soul又提供了一个安全岛(即Soul),在岛上又确立了一套游戏规则(去中心化的流量分配/匹配机制),让用户可以在这个安全岛上去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去社交,找到灵魂伴侣。
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产品设计的初心姑且都算良善的,但它并不能保证它的用户行为都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
Soul中所谓的“数字分身”,因为匿名性,对用户有极高的保护性。但这个设计是一体两面的,它既可以用来呈现真我,又可以进行悖逆自身、甚至是完全虚假的“角色扮演”。
创设以来,Soul中网络诈骗、色情、各类打擦边球事件时有耳闻,产生的根源就是来自于部分用户利用数字分身,在虚拟的世界中干了现实社会的坏事。2019年6月,Soul在国家网信办“网络音频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中被一度下架。
那么接下来Soul可能面临的考验是,如何确保数字分身的隐私安全同时,做好规避其风险行为方式的设计了。
总得来说,Soul的这种产品设计,对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需求,是有一定指向性的。同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Soul的用户结构,为Soul也提供了一种成长的氛围和土壤。
公开资料显示,soul的用户画像以24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18-24岁用户占比达到58%,其中soul的女性用户高于男性。
可以说,这些年轻用户们正处于一种“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要去向哪里”的哲学思辨性阶段,而如何处理好自己与数字分身的关系,既是一道工具题,也是一道哲学题。
如果说Soul这个产品有什么感性基调,用“清醒而又迷离”似乎恰当,这或许形塑了Soul自带吸引力的社交氛围场。
我在Soul上氪金的理由
灵魂社交不是用爱发电,Soul当然也不例外。
如今,各类社交App都有强烈的氪金冲动。在一些新兴的婚恋App内,有专职的红娘牵线搭桥,相亲双方赠送虚拟礼物、相亲成功后在群里发红包,红娘能从中分成;有的社交App,有青睐者来搭讪,没聊5句话,就会被系统提醒,今日免费通信额度已经用完,如想继续聊天,需要充值。
而Soul目前的恰饭方式,主要有两点。
1:会员订阅
2:增值服务
会员订阅方面,因为是无颜值社交和隐私保护机制,如果用户想知道“谁看过我的主页”,又想“秘密访问他人主页”,或者想加速和一名潜在的灵魂朋友的关系,加速点亮soulmate,这时用户就需要充值会员。
soul的会员订阅模式称为“飞行权益包”,连续包年定价为98元一年,开通之后用户将享有解锁上述行为的多项特权。这背后的付费逻辑实际上类似QQ空间的钻石充值服务。目前,尚不知会员付费用户有多少。
增值服务方面,它是Soul的另一项盈利模式。它是基于灵魂交友匹配功能所衍生的变现方式,主要是给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特权,主要逻辑是:用户在充值soul币后,可以用来购买虚拟商品和功能特权。功能特权主要集中在AI匹配上,如增加恋爱铃的匹配次数、匹配同城用户等途径来扩大用户的匹配特权。而虚拟商品也可以用于赠送好友虚拟礼物。
目前有消息称,仅靠着这两项商业设计,Soul已经从去年开始略有盈利。不过,整体来看,其商业盈利设计还比较单一,离成熟稳健的多元营收体系还有距离。
Soul官方曾在媒体受访时也论述过它们未来想走的“变现思路”,即更希望通过产品而不是吸引流量实现盈利,认为只有不断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和增值服务,才能让平台生态持续健康运转。
这段话让人想到了B站。B站在流量的变现上也十分克制,B站更愿意做的是提供一个场域,通过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来为用户提供服务与氪金,而不是简简单单通过流量广告等,B站认为这会打扰到用户体验。
有分析人士指出,基于Soul目前的去中心化架构设计,这种场域能够让其镶嵌更多差异化、个性化功能,进而实现多元变现。
据官方透露,Soul未来还希望通过广告、电子游戏和长内容进行创收,这在多长时间能实现,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