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望道”行远:上影点题“主流”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作为上影大银幕开场大戏,电影《望道》于24日起全国上映。


这部讲述《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者陈望道一生的电影,同时也刻画了百年前坚定理想与信仰的青年群像。上影董事长、总出品人王健儿曾多次表示,希望打造一部有思想意义、艺术价值,能够让普通观众感动的影片。这部影片要成为当代大学生年轻人爱看的电影。


短短三个月间,这家老牌的电影国企,时常成为年轻人的话题中心。年初,由上影集团旗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控出品的《中国奇谭》成为开年动画爆款,至今讨论不断。


一前一后两部作品,都与上影集团三年前确立的“精品内容”“大IP战略”相关。


疫情中的2020年,上影集团提出并持续推进“精品内容、大IP开发、数字化转型”三大“十四五”核心战略。《中国奇谭》《望道》均在此前后立项。


并且作为精品内容战略与大IP开发战略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旗下包括《中国奇谭》等众多IP资产的IP运营公司上影元文化近期被注入上市公司上影股份,这一更为市场化的举措更是引发资本市场的关注。


在今年3月的影视传媒股集体上涨潮中,上海电影股价持续攀升。截至3月24日收盘,今年3月已经累计上涨超70%,领涨影视传媒板块。


种种举措,上影正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转型信号。


眼下,新战略五年时间已经过半。新主流精品频频亮相、IP开发战略深度协同……在电影市场复苏的节点,上影正突出重围,打响一场“主动仗”。


   

“望道者”们的主流表达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作为上影集团“十四五”精品内容的重点项目,电影《望道》聚焦陈望道翻译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历程,并刻画了20世纪20年代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群像。


可以看到,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通过将陈望道等望道者的个人命运融入建党、抗日、建国等宏大历史叙事,《望道》以不同世代“同龄人”的身份作为桥梁,与年轻人取得共鸣。


无论是电影中青年人奔走相告摇旗呐喊的画面,还是由摩登兄弟刘宇宁和8点组乐团共同献唱的“说唱”风格主题曲,又或是从十几所高校招募的上百名学生群演名单,《望道》以“90后”这一共同身份联结跨越百年的两个世代,试图让拥有同样的热血、青春,影片内外的两个群体因此获得精神联结。


这种创作理念在项目之初就已确立。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提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成为《望道》最初的创作出发点,目标在大银幕开启一场激励当代青年的“穿越百年的对话”。

 

2020年11月《望道》备案,次年1月,影片在上海正式开机。


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多次表示,这部“青春之作、致敬之作”要成为当代大学生和年轻人爱看的电影,要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真理的味道。


影片创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导演侯咏不止一次与年轻人面对面。“这一代年轻人拒绝被误解、被轻视,他们也是热血的、青春的、会为真理而激动的一代。”这恰是《望道》的创作支点之一。


类似的创作理念也体现在《中国奇谭》的创作中。取材自传统文化元素,或改编自文学经典的古话新说,或是完全原创的古代寓言,既融入中国传统的美术技法,也进行横跨古今、中西合璧的创新尝试,《中国奇谭》通过对中国美学多视角、多维度的诠释,在全网引发了强烈的共振。


这背后,当代青年对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创新表达的追求,为《中国奇谭》线上线下的火爆出圈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类似的打法,在线下,通过聚焦“电影+”,上影还发挥出红色文化优势,让红色文化用实力“圈粉”,尤其受到年轻受众的欢迎。比如在影视乐园,上影“量体裁衣”式打造出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路线,依托拍摄场景、建筑实景,采用红色巴士创新形式,讲述革命先辈故事,让红色文化年轻化。


围绕“精品内容”战略,过去三年,上影加大创作和投资力度,出品了《爱情神话》《中国奇谭》《天书奇谭4K版》《长津湖》《1921》《万里归途》《悬崖之上》《大城大楼》《望道》《锁麟囊》等总计35部影视项目作品。


正如上影集团董事长、《望道》总出品人王健儿曾表示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八个字也是上影一直以来努力践行的精神。“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始终对中国电影满怀信心,确立了上影的“十四五”战略,积极部署大IP开发和数字化转型,将精品内容作为首要任务,也把创作生产新主流精品作为重中之重。”



 

三大战略并进

三年“精气神”回归


近期的种种动作,预示着上影十四五战略正逐步深入。


三年前,上海电影集团制定出台《“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新战略瞄准“内容创新”和“产业创新”,以擦亮上海电影制片厂品牌,打造产业创新项目矩阵。纲要明确了集团战略目标,阐述了“精品内容、大IP开发、产业转型”三大核心战略。其中“精品内容”是上影集团的首要核心战略,也是大IP开发的根源所在;大IP开发已经进入落地阶段,而数字化将进一步打开上影的想象空间。


在精品内容层面,《望道》在前,上影后续三年还将在大银幕上推出一系列重点作品:电影《密档》依托“密档保管员”保护中共中央早期的最高密级档案“中央文库”的史实,将以悬念迭起的惊险故事,书写我党地下战线的坚韧、智慧和牺牲精神;《千里江山图》改编自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同名小说,将展现“上海的红色底色、展现时代亮色、凸显海派特色”;电影《八月城事》将通过一个浪漫故事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人文风貌与城市品格。


此外,两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品也在列,包括经典IP动画电影《新雪孩子》和“中国动画学派”继承之作、水墨动画长片《斑羚飞渡》。


上影“新人新作计划”的首批三部电影《逍遥游》《同学好》和《好愿在人间》都已完成拍摄,改编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长篇小说、携手导演王家卫打造的剧集《繁花》也已进入后期制作。


在大IP战略层面,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后票房”时代,相关空间正逐步释放。在过去的三年间,上影集团多次在不同场合传达同一个信号,到2025年,上影集团的五年发展核心是“选择核心IP为基础,探索通过IP创造主题消费场景,打造‘电影+衍生品+娱乐地产’的IP生态圈。”

 

作为大IP战略的重要载体,2022年10月,上影元文化由上影集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共同出资成立。双方向上影元文化授权了60部作品、为期十年的著作财产权及商品专用权,上影元文化可优先续约。其中,众多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IP,例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天书奇谭》《葫芦兄弟》等,皆为独家许可。


此次IP资源与上市公司的“合体”,被视为上影打通大IP开发“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招。随着影院渠道为了坪效提升,纷纷通过业态叠加和内容叠加促进传统业务的新增长。上海电影现有渠道与IP会产生更大联动,比如周边衍生产品销售带来新增量,渠道端流量原先只能通过电影票变现,现在与快消、文商旅等产业融合产生更多变现可能。

 

而在数字化转型层面,旨在积极推进传统业务转型、探索数字化升级、深化文创产业供给侧改革,上海电影去年就发起设立上影新视野文化产业数字化投资基金,目前这一基金即将正式对外运营。


前瞻布局数字化,上影集团近两年来已经斥资近十亿元打造的两大重点工程项目也都将建成“大IP开发+数字化转型”的“龙头工程”“示范工程”。部分项目将在今年迎来对外亮相。


以上海影城改造暨上海国际电影艺术中心项目为例,将重点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根据官方表述,这一中心将力争于2023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亮相,将以影院业态为核心,发挥品牌IP的文化影响力,形成多业态融合、多功能复合的沉浸式电影文化空间;并通过优质IP与数字化赋能的叠加效应,形成线下引流、线上运营和创造者共享经济管理模式,打造 Web3.0 时代的数字经济新范式。



迎来价值重估?

上影股份“双轮驱动”


作为上影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上影元文化的注入,也正引发上海电影资产整合的预期。


作为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发展引擎,目前上海电影以电影放映和发行为主业,除IP能够通过上市公司整合实现更多市场化价值之外,上影集团还有制片、制作等资产有待梳理,尚有很大想象空间。


就当下市场对于上影股份的关注,其中一个判断就在于信心回归之下估值逻辑的调整。


作为聚焦在影院经营、院线及发行的上市公司,上海电影原本估值逻辑取决于电影票房的市场空间,而IP业务可能打破原有的估值逻辑。

一直以来,国内影院市场集中度仍较低,影院股一直以来的估值逻辑,主要取决于影院本身的资产规模及运营能力,过于单一的业务会使得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弱。


基于此,头部影院公司已基本达成共识,纷纷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并加强精细化运营,优化收入结构。

 

整合IP新业务,是上影股份以“产融结合”开辟第二赛道的举措。借助资本杠杆,上海电影正由一家传统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渐进式”地向文化资源整合、城市空间运用、影视娱乐体验、文创产品输出的创新型影视文化类上市公司转型。


过往上影股份已经为此做出诸多尝试,比如在影院内部,开展包括营销、宣发、快闪集市等在内的活动,提升影院坪效;在外部公共空间,孵化SFC EVENTS与SFC CARES系列,持续打磨产品IP,对外输出可移动、变化的电影场景业态和活动,拓展上影股份创新业务,并以创意力反向赋能影院运营。


“我们对上影元文化和上海电影今年的业绩增长,都是有明确目标和要求的。”对市场关心的问题,上影集团、上影股份董事长王健儿近期在电影《望道》媒体见面会曾首度发声。


可以看到,围绕上影元文化,相关事项已经持续在推进。比如《中国奇谭》的衍生开发,基于与B站的合作,目前已覆盖快消、日用、餐饮、电商、衍生品、游戏联动等多个领域,包括奈雪的茶、网易游戏、中信出版社等多个知名品牌。


作为上影股份转型的重要尝试,IP业务与上影股份原有主业有望深度协同。


上影股份每年大概有1.3亿-1.5亿观影人群的固有流量,渠道端与IP产出是没有关联的,未来IP可以反哺渠道,渠道流量也可以帮助IP产出。

从国外成熟市场来看,IP衍生市场的空间取决于IP的价值、受众基础和开发运营能力,因此作为初级市场的国内市场,IP衍生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量潜力。


坐拥众多优质稀缺的动画IP和真人影视版权、运营经验和创新能力已经得到多次验证,随着注入上市公司,上影元文化的优势正进一步展现,且有广泛而稳定的渠道资源,能够将设备投放至各地核心商圈和主要经济中心区的文娱场所,并与大型连锁品牌保持合作关系,具备差异化竞争实力,IP衍生市场潜力可期。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