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心推荐 | 一份认真实用的国庆长假排队指南

Cloudiiink 中科院物理所 2022-04-06

*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国庆节


又到了一年一度

给祖国母亲庆祝生日的日子

不知道大家准备好车票机票了没

是不是很期待放假的时光

出门给自己来一段

放飞身体和心灵的旅行


虽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我们期待的景区是这个样子的

风和日丽,天气怡人


但是我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

遇到的却是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

杭州西湖断桥,图片来自网易


进景点要排队

吃饭要排队

去个卫生间都要排队

……

排队不绝望,最绝望的是不知道该排哪条队,在选择的过程中机会就偷偷溜走了


每次面对排队这件事情,小编都会从内心升起一股深深的无奈。一旦选错了队伍,就是「看着很想努力,却又无能无力」。别人的队伍永远排得比我快,有时候鼓起勇气想换一条队,然后就被现实疯狂打脸。


所以今天,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超级实用的长假排队指南,保证大家包学包会,一定管用。

为啥每次排队,旁边的队伍都比我快?

Please Tell Me Why

为啥每次排队,旁边的队伍都比我快?

为啥每次都是我没带伞的时候下雨?

为啥每次我忘带作业的时候老师偏偏要检查?

我觉得 Ta 好像是喜欢我


ddl 就是第一生产力进度条


就像大家在复制文件,查看下载进度的时候,老是忍不住把鼠标挪到进度条上,「动了动了!进度条动了一个像素点!」。每次遇到排队时,如果身边有多条队伍,总是会忍不住找一个参照物。在不知不觉中,你发现自己长时间的等待只挪动了几步,身边的队伍却健步如飞,那个参照物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下次重新要排队,想着痛改前非悔过自新,结果却发现自己的这条队伍又是最慢的。


人们把不相关的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今天走的是小路和我今天很倒霉,或者今天我穿了红衣服与今天下雨了,这个现象被称为谬误相关。


其实你不是一个人,在心理学中,有个专门的概念,谬误相关 (illusory correlation)。它起源于人们在认识不甚相关的事物的时候,往往会在比较突出的或者不同寻常的事物之间建立错误的相关性,似乎只要是突出的就是一定有关系的。这个现象最早由 Chapman 在 1967 年提出 [1],实验表明谬误相关可能受到独特性 (distinctiveness)突显效应 (salience) 两个因子所影响。


回到排队困境上,其他的队伍移动得更快对我而言是一个突出的事件,因此直觉会把在这个环境中最突出的事物——我,和排队快慢联系起来 [2]。


如果你真的是选择哪只队伍,哪只队伍一定最慢的话,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拥有超能力了。



选择一条合适的队伍

Choose the right queue

在排队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排在你前面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举一个大家小时候都做过的奥数题。小红小兰和小绿三个人都要洗手,却只有一个水龙头。小红洗得最快,只要10s就洗完了,小兰要洗30s,小绿要洗60s。如果按照顺序大家各自洗手,小红总用时10s,小兰总用时40s,小绿总用时100s,平均用时为50s。


但是假如我们把洗手的顺序倒过来,小绿总用时60s,小兰总用时90s,小红总用时100s,这时候大家的平均用时提高到了83.3s,比之前高多了。所以,为了让大家洗手的平均用时最短,我们应该让洗得快的人先洗。


同理,在景区、车站排队购票的时候,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的人先买,再让剩下的有咨询需求的人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这么操作,因为一来我们无法区分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二来这样也并不符合我们先来后到的公平性原则。


现在不断出现自动售票机,自动取票机等,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排队效率


其实现在各地不断出现的自动售票机,自动贩卖机等从某个角度上讲就是在把人群分流,把那些能够快速买票的人群从原来庞大的人工窗口队伍中剥离出来,而这样的队伍往往排的也更快。

排队论

Queuing Theory

在运筹学中,排队被抽象为顾客源源不断地到来,到达服务机构后等待服务,服务完成以后就离开。


实际上在运筹学中,早就对排队问题,随机服务系统建立了一套数学理论和方法 [3]。数学家们把排队规则分为三种,等待制:当顾客到达时,所有服务机构都被占用,顾客需要排队等候(当然排队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先到先服务,随机服务,有优先权的服务等);损失制:顾客来到后看到服务机构没有空闲立即离去。混合制:排队空间有限,超过容纳人数的顾客必须离开系统。


在排漫漫长队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有一个疑问,为啥他们不多设几个窗口?


对于经营者来说,增加窗口就意味着增加投入,他们当然并不乐意。那么在有限的窗口情况下,怎么快速判断哪条队伍排的最快呢?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进行计算。


泊松分布适合于描述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的概率分布,单位时间窗口到达人数服从泊松分布。生活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公交汽车,假如平均每 10 分钟发一班车,但具体的发车时间是很不固定的。如果你在某个时刻来到车站,等到下一班车平均要花多久呢?你在公交车站平均间隔时间是 10 分钟,而不是想象中的 5 分钟。


一般我们认为在窗口到达人数服从泊松分布,而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我们用 λ 表示单位时间内平均到达的顾客数,用 μ 表示各个服务台的平均服务速率(服务员的服务能力)。那么,ρ = λ / μ 就代表了服务强度(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平均服务时间与到达间隔的比值,也就是(1/μ)/(1/λ))


Ws 表示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逗留时间(包括排队等待时间和接受服务的时间)Wq 表示顾客排队等待的平均时间,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具体的计算是通过稳态时系统状态之间转移的差分方程得到,细节可以参考 [4])


两种队伍模型示意图,左边为多个服务台多条队伍的情况,将所有来的人平均分开。而右边的并不进行区分,把所有来的人都放在一个队列里,使用多个服务台进行服务。直观来看两者并无不同,实际上差异特别大。假如我们遇到了服务台坏掉的情况,右边就会显得比左边更为高效,也不会导致混乱。图片来自 Wall Street Journal


如果是一个队伍一个服务台的情况

如果是一个队伍 k 个服务台的情况

其中


上面公式显然并不够直观我们知道大家都不爱看公式,我们以有三个窗口的售票大厅为例进行计算,假设每分钟平均到达人数为 λ = 0.9单位时间内服务人数为 μ = 0.4。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在多队多服务台时,有75%的顾客需要排队等待,平均排队等待时间为7.5分钟,总时间平均需要10分钟。而按单队多服务台的排队规则进行排队,则只有约57%的顾客需要排队等待,平均等待时间为1.9分钟,总时间平均只需要4.4分钟。


所以在排队做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一条队伍对应多个服务台而不是每条队伍一个服务台

最后一点玄学

Finally

没用不要觉得是小编的错

一切都是谬误相关(illusory correlation)


  1. 跑圈时大家都是左转弯,所以右边队伍一般人少 瞎编的

  2. 排队时,可以先到窗口观察一下服务效率 磨刀不误砍柴工

  3. 为了缓解排队引发的焦虑,可以考虑带个朋友一起排队 如果有的话

  4. 带好多个朋友一起排队 好像有点困难

  5. 实在等得无聊,可以刷一下「中科院物理所」的文章 强烈推荐!


其实说了这么多,看到大家都在排队的时候,小编就俩字



参考内容

[1] Chapman, L (1967). "Illusory correlation in observational report".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6 (1): 151–155.

[2]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30827-why-other-queues-move-faster

[3] https://wiki.mbalib.com/wiki/%E6%8E%92%E9%98%9F%E8%AE%BA

[4] 《运筹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辑:Cloudiiink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以我为研究对象,跨度十年的本硕博总结性研究报告

2. 蚊子给你扎针吸血时命中率高吗?真相让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3. 坐高铁手机没信号?原因远比你想的要复杂!

4. 物理定律助你七夕「科学表白」,谁说「天下有情人终将分手」→_→

5. 暑假玩得很爽是吧?开学后你就会感到智商对你的疯狂打击报复了

6. 为什么用嘴吹气是凉的,哈气却是热的?| No.118

7. 2018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揭晓,4位获奖者各自拥有怎样的故事?

8. 宇宙和你,本质上其实只是个八维数字?

9. 当你死去时,你的原子会如何

10. 这是 99.9% 的人没听说过的神奇悖论(上)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