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博一个假测试,让全网网民都压力过大了?

差评君 中科院物理所 2019-04-02

今天小编看到了个被传得挺火的图片:


盯着中间看,会发现图片在动!


这张图片在传播的同时,还配上了文字:


据说这幅静物画是日本神经学教授山本先生创作的,他说:如果它不动,或者只是稍微动一下,你是健康的,睡得很好;如果它移动得很慢,你就会有一点压力或疲惫;如果它不停地移动,你会感到压力过大,可能会出现精神问题。



嗯。。。看完这段话,小编觉得自己需要放松一下,想着今天的文章就鸽了 ~



然而小编低估了这玩意儿的火爆程度,回头在另一个群里发现了一样的内容


甚至。。。还发现了和我一样压力很大的同志。


后来发现,这个图片和说法的来源,似乎是一位微博大 V ,看这转发评论以及点赞数量,这条微博还挺火的。


评论也都不免表示担忧,个别人会对这个现象作出一些猜测。


小编是个理科生,喜欢探究事情的运作原理,碰到这种事物免不了好奇。


想了想,既然是 “ 日本神经学教授山本先生 ” 的创作,那这位学者肯定有进一步的解释。


百度了一下,虽然没啥收获,但确实发现这个说法最早也不是来自大 V ,因为在这之前就在其他论坛发过了。

这。。。小编我又看不懂日文,靠文字搜索是没指望了。


好吧,那干脆用谷歌识图。


贼好使,谁用谁知道


这一搜,发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外国文章。


这篇文章来自 Gizmodo ,标题叫 “ 信不信由你。图片没动,是你的大脑在整你。 ”


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这个现象,而且还提到了一点:如果图像没动,就换个大一些的屏幕,用电脑屏幕看看。


这说法。。。似乎动不动和压力没啥关系呀?


文章提到,这是其实是个幻觉,由一位意大利认知神经科学家 Alice Proverbio 在 10 月 12 日分享到了推特上。


注意 Proverbio 教授配的文字: V5 is firing due to V4 saturation !( V4 满足了以后 V5 开始大放光彩了! )


小编不是神经科学家,愣是没看懂 V5 和 V4 是啥。。。


懵逼的不止小编,还有个网友也问了教授,她给出了很耐心的解答:


给出的解释大意是:


V5 和 V4 是两块大脑视觉认知区域,V5 掌管动态认知,V4 掌管色彩和形状认知。


V4 区域处理了图中大量丰富的色彩和多边形信息,这种脑部活跃导致 V5 以为侦测到了信号,就产生了动态认知,图形有动起来的错觉。


( 以上只是翻译,如有不专业处欢迎相关专业的差友指正 )


这么一听,就很说得通了,原来是大脑错觉,张姿势了,活到老学到老 ~


那么问题来了,来自日本的山本教授呢???


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啊!!


这。。。小编不免怀疑:


“ 山本教授 ”,是否也可以是 “ 铃木研究员 ” , “ 佐仓博士 ” ?


或者不要纠结日本名字了,整个 “ 来自美国知名大学的史密斯教授 ” ,“ 俄罗斯著名学者皮尔特罗夫斯基 ” ?


如果说今天这个 “ 压力测试 ” 是因为整了个外国名字吓唬人,而让人放松了防备没去推敲。。。


那再给大家看个关于中国教授的例子:


听着很厉害吧?


开头一个 “ 北京陆军总医院陈惠仁教授 ” 先把人控制住,然后 “ 最新进展 ” ,“ 被证明 ” 这种词都敢往上堆了。。。


那小编以后每天问奶茶店点热的柠檬茶,活到 100 岁不成问题了呀。。。


然后就好玩了,除了柠檬水,还有苦瓜水,句式都没变!


陈惠仁教授确有其人,也的确是北京陆军总医院的。


可他从没 “ 强调 ” 过上面那些伪知识过。。。


正因为如此,这些借用他名号的谣言才更可恶:因为他确实是个权威,无疑增加了几分可信度。


最终搞得本人还不得不站出来发文件辟谣⬇️


这些谣言有个套路:


先用 “ 外国专家 ” , “ 某某教授 ”  等名号控场,再堆上一些很厉害的词把人整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揭露或者解决烦恼 --人都是有烦恼的,没有烦恼的那不是人,是佛。


小编也编一个:


隶属西班牙某机构,来自德国的专家 Marc-André ter Stegen 提出,经过长达数月的临床研究,经常阅读公众号 “ 差评 ” 的文章,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神经元活跃性,同时刺激褪黑素分泌,帮助夜间睡眠,进而提升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


嗯。。。Marc-André ter Stegen 确实是个德国人,也是位专家,不过他的专业是扑球,这个西班牙机构是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


其他内容,都是现编的,你打我呀 ~

 

不是小编喜欢抬杠,而是不喜欢看着一个没有得到任何考证的 “ 知识 ” ,却得到了如此广泛的关注,改变了许多看到这个 “ 知识 ”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同时,一推敲,发现是假的。


希望这样的内容少一些,用假的东西博人眼球,真的没啥意思。


说起来,虽然那个 “ 压力测试 ” 根本不是测压力的。。。


但是现代人压力大确实是个通病,希望各位注意调节生活,比如半夜还不睡觉在看我写文章的你。



图片来源:

微博

Gizmodo

Twitter

Google

kongfz.com

参考资料:

Gizmodo " Believe It Or Not, This Image Isn't Moving, Your Brain Is Screwing With You "


来源:差评

编辑:loulou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一幅图读懂量子力学(上)

2. 爱因斯坦:机遇与眼光 | 杨振宁

3. 锦鲤抽奖真的是随机的吗?

4. 黑洞吸了那么多东西都到哪里去了?| No.123

5. 干货!两万字长文带你走近神秘的量子纠缠

6. 秋如何改变中国?

7. 怎样的物理学天才,让诺贝尔奖组委会破例为他改了颁奖地点

8. 立定跳远如何可以跳得更远?| No.125

9. 物理学家可能永远也无法解释数学的强大威力

10. 二狗子,你怎么飘了……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