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辣椒会被辣到流鼻涕?| No.275
我第一次经历
社会的险恶
就是一个四川的同学
告诉我这菜不辣
我“感动”得
涕泗横流
那么为什么吃辣时
会被辣到流鼻涕呢?
Q1
为什么吃辣椒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口水和鼻涕?
by 匿名
答:因为好吃到哭!!!
辣椒里面让人感觉到辣味的成分主要是辣椒素,辣椒素是一种生物碱,可以刺激人体的痛觉感受器,使人产生一种类似被火灼烧的感觉。由于人口腔和鼻腔是相通的,因此,人在吃辣椒时不仅会刺激口腔的感受器,也可以通过口腔与鼻腔的连接处刺激到鼻腔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兴奋促使鼻黏膜分泌黏液,这就是鼻涕。这其实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鼻涕的分泌可以使人免于细菌病毒、花粉、灰尘等的侵入。
除了鼻腔,有的时候,吃辣时甚至还会刺激到眼睛,或是热辣的气体熏到眼睛,此时泪腺会分泌大量泪水来保护眼睛,过量的泪水会从鼻泪管流入鼻腔,再从鼻子流出。此时你就可以看到涕泗横流的盛况
。 至于口水,作为一名吃货,我吃啥都流口水,甚至想一下都会流。咽口水.jpg
最后多提一句,辣椒素不溶于水,喝水不能解辣,建议喝牛奶。辣椒虽好,不要贪吃哦。
参考资料:
by 霜白
Q.E.D.
Q2
蚊子是水生的,那么北方冬天没有水,蚊子是如何过冬的呢?
by 匿名
答:蚊子是大家的老朋友了,它们越冬可不一定需要水哦,不过蚊子可是个大家族,不同地域,不同种的蚊子越冬方式也不同。
像淡色库蚊(Culex pipens pallen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等可以以成虫越冬;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东乡氏伊蚊(Aedes togoi)等以幼虫越冬;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海滨伊蚊(Aedes tigoi)、雷氏按蚊(Anopheles lesteri)等则以卵越冬。
以成蚊越冬的主要是雌蚊,过去认为雄蚊不能越冬,但近年来也发现在1月有雄蚊活动。越冬的雌蚊,一是从蛹期羽化成蚊的雌虫,不吸血;二是吸过血的雌蚊,卵巢不在发育,但一般已受精产过卵,在翌春吸血后卵巢继续发育产卵。在冬季来临时,成蚊开始储备能量,进入冬季后,成蚊活动滞缓、活动频率减少、不再吸血,多停滞在温暖潮湿的小环境中,像高大建筑物的底部、家居环境的厨房、卫生间、门后、家具后等。
以幼虫越冬的蚊,其幼虫同样需要在水中度过,幼虫存活的水体需要环境安静、水体面积不大、不结冰。这种水体其实并不罕见,像高楼的沉水井、排水沟;商超、酒店的室内排水沟;屋顶的水箱;建筑工地的积水点;公园的戏水池、假山;露天堆放的轮胎等都可以成为幼虫成活的水体。
以卵越冬的蚊主要是伊蚊属的蚊虫,其多产卵于静止的小水体、或接近水的潮湿表面,刚产的卵内胚胎尚未发育成熟,发育完成后,卵壳变得坚硬不透水,卵能抗干旱,耐低温和热的能力较强,经过干旱或越冬,翌年雨季来临,积水淹没了蚊卵即能孵化。这种水体也很常见,如室外绿地环境的树洞、草地;乔、灌木丛潮湿的腐殖泥土中;地下管廊潮湿的井壁;明沟边的污泥中。以及在室内环境中的高楼的沉水井、排水沟;花盆;泡菜缸;酒坛等。
至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蚊虫可以通年活动,不过好在温度低时,其种群数目减少,活动不频繁。
参考文献:
[1]沈培谊,石清,王杰,鲁艳,曹天宇.城镇越冬蚊虫的治理[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0,26(05):406-410.
by 霜白
Q.E.D.
Q3
为什么返回舱落地的时候会突然冒出一团火?
by 匿名
答:这是反推发动机的喷流的火光。小场面,不要慌。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史上最远一次出差顺利结束
。不过返回舱落到地面却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一般返回舱落回地面分为硬着陆和软着陆。硬着陆比较容易理解,返回舱主要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落回地面,不减速或未减速到人员或设备的允许值。而软着陆则要通过人工干预减速,一般有三种减速方式:利用大气层逐步变轨减速;使用降落伞减速;使用推进器反向推进。 返回舱返回地面一般分四步:
制动离轨段。飞船通过调姿、制动、减速。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留下来继续坚守岗位。返回舱与推进舱调整姿势,制动减速,脱离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 自由下降段。这一阶段返回舱尚未进入大气,在引力作用下自由下降,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并与推进舱分离。 再入段。返回舱从太空进入大气层,承受气动加热和再入过载。随着高度的降低,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使其底部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下降到一定高度时,返回舱将被等离子体包围,与地面失去联系,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黑障区”。当返回舱轴向过载达到规定指标时,返回舱实施升力控制,使返回舱过载不超出航天员所能承受的范围,并且用升力控制来控制返回舱落点位置,使返回舱返回预定着陆场。 着陆段。随着高度的降低和速度的减小,返回舱所受到的气动阻力与地球引力渐趋平衡,返回舱以大约以200m/s匀速下降。在距离地面10千米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 问题中的火光出现在着陆段,我们单独介绍一下。返回舱着陆时,会打开降落伞,抛掉防热大底。降落伞一共有四把,返回舱先打开引导伞,将主伞从伞包拉出拉直,防止主伞不能顺利打开,再打开减速伞和主伞,这两把伞均是为了减速。第四把伞则是备份伞。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时,反推发动机点火工作,提供反推力,使返回舱进一步减速至6-7m/s,最终着陆。问题中的火光以及落地时的烟雾均来自反推发动机。
最后问一句,你们还记得火星上那个靓仔吗?
参考资料:
by 霜白
Q.E.D.
Q4
可以徒手拔开化学键吗?
by 匿名
答:可以。
化学键是分子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的统称,一般理解为离子或原子间结合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晶体中的原子间通过电荷转移,形成正负离子,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即为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的成键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形成共价键;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于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则为金属键。
要破坏对应的化学键,只需要破坏对应的化合物即可。比如我们很容易扯断一根直径0.025mm的细铂丝或者细铁丝,这时我们就徒手破坏了断裂界面处的金属键;在撕破食物的塑料包装带时,很可能破坏了高聚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如果掰断一根长条状的NaCl单晶,也就可以破坏离子晶体的离子键。
by 勿用
Q.E.D.
Q5
硬盘是怎么存储数据的,为什么关机后数据还能保存在硬盘里?
by 爱骆骆的跃跃
答:现在使用的硬盘主要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二者原理并不相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机械硬盘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
机械硬盘的磁盘主体是一块金属薄片(也有用其他材料的),上面涂覆一层磁性材料,可以理解为一层小磁针。硬盘工作时,磁盘在马达的驱动下高速旋转,转速高达数千转每分钟,磁头则在磁头驱动系统的的控制下,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飞行。当需要写入或擦除数据时,磁头线圈上通电,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磁化磁盘表面的磁性材料,不同方向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不同,磁盘表面的磁性材料被磁化的极性也不同,不同极性便代表0与1;读取时,磁头线圈切割磁盘表面的磁性材料的磁场,产生电信号,不同极性的磁性材料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同,因此可以读出0与1。
断电并不会影响磁盘表面的磁性材料的极性,因此断电后数据仍然不会消失,但剧烈的碰撞或加热则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固态硬盘的存储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浮置栅极上下两层均为绝缘体,可以储存电荷,浮置栅极中有电荷即为0,无电荷为1。当需要擦除时,便在P极加电压,浮置栅极中的电子便会发生隧穿,脱离浮置栅极,即由0转1;当需要编程时,便在控制栅极加电压,电子便会被吸入浮置栅极,即由1转0。读取时,则可以在控制栅极加一较低的电压,如果N极导通,则浮置栅极中电子数目较少,识别为1;反之,识别为0。
固态硬盘的寿命要低于机械硬盘,原因就在于擦写数据时,可能会有电子被困在绝缘层中,困住的电子可以抵消控制栅极的电压,最终导致控制栅极无法吸引足够的电子进入浮置栅极。
固态硬盘断电后电子仍留在浮置栅极,因此断电后也不影响数据存储。
参考资料:
by 霜白
Q.E.D.
Q6
为什么臭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氧气和空气都要大,它却可以在高空中形成臭氧层?
by 匿名
答:因为臭氧层并不是稳定存在于大气中的,而是处于一个不断分解与生成的动态平衡。
臭氧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平流层的氧气吸收短波紫外线分解为氧原子,氧原子并不稳定,非常容易与大气中其他分子结合,与氧气分子结合就会生成臭氧分子。确实如提问者所说,臭氧分子比氧气分子还重,在大气中会向下运动,但臭氧分子也会吸收长波紫外线分解为氧分子,重新生成氧气。除了氧分子外,平流层中的氮氧化合物、氢氧化合物以及氯氧化合物等也可以作为催化剂加速臭氧的损耗。
实际上,气体分子在大气中的运动还会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像臭氧分子,其主要是在低纬度平流层地区生成,由剩余环流输送到高纬度地区。而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例如含氟化合物,其本身也比空气重,但其性质很稳定,在对流层一般不会发生反应,在对流层分布均匀后,在热带地区被大气环流带上平流层,作为臭氧分解的催化剂,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对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对流层也有分布,在平流层其可以吸收90%的短波紫外线(UV-B)和全部的超短波紫外线(UV-C),但实际上臭氧在大气中十分稀少,因此,保护臭氧层是全人类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王俊萍.大气臭氧层的形成及破坏机理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05):7-8.
[2]田孟坤. 热带印度洋海温变化对东亚地区臭氧层分布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8.
by 霜白
Q.E.D.
Q7
氧气是无色的,为什么固态氧就成了蓝色?
by 匿名
答:固态氧可不止蓝色一种颜色哦。
常压下氧气为无色无味气体,熔点-218.8℃,沸点-183.1℃,也就是说,常压下,只要一直降温,就可以获得液氧、固态氧。根据常识,如果我们一直加压,即便温度不那么低,也可以获得固态氧。实际上,目前我们已知固态氧一共由六种不同的相,相图如下所示:
根据相图,常压下降温可以获得固态氧α相、β相、γ相,而δ相、ε相和ζ相则需要加压获得。其中常压下可以稳定存在的三个相颜色分别是淡淡的天蓝色、粉红色到淡蓝色、淡蓝色。而橘色的δ相稳定地存在于室温,压强在 9.6-10GPa之间。当压强超过10GPa时,暗红色的ε相出现,直到96GPa时出现金属ζ相。因此,固态氧的颜色其实非常丰富。
至于固态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光学特性,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我们认为,常压下的固态氧,同液氧一样,可以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成分,因此展现出淡淡的天蓝色。而高压下的固态氧,随着压强增加,分子排列更加紧密,其吸收的光子能量也发生变化,像10GPa左右的固态氧可以吸收2.4eV左右的光子,即波长约为550nm的光,因此呈现橙黄色或红色。随着压力继续增大,固态氧吸收边向红外方向移动,最终在约96GPa时转变为金属相,展现金属光泽。
参考资料:
[1]刘艳辉. 固态氧高压相变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 Desgreniers S , Vohra Y K , Ruoff A L . Optical response of very high density solid oxygen to 132 GPa[J]. J.phys.chem, 1990, 94(3):1117-1122.
What Is the Color of Oxygen: Properties and Exciting Facts
by 霜白
Q.E.D.
#投票
#本期答题团队
霜白、勿用
#点击这里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快速提问
#上期也精彩
编辑:穆梓
近期热门文章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