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多个访谈的OA纪录片,却依然说不清学术出版的拉锯战

Nature自然科研 Nature自然科研 2019-06-30

原文作者:Richard Poynder 

Richard Poynder评价了一部讲述学术出版界付费墙拉锯战的纪录片。

《付费墙:学问的生意》 导演:Jason Schmitt, 开放社会基金会(2018)


电影《付费墙》Paywall虽然号称是一部纪录片,但准确来说更像是一部宣传片。电影试图说服观众:付费墙是印刷时代的遗留物,是对在线获取期刊内容的一种限制,以及付费墙如今唯一的功能只在于让爱思唯尔(Elsevier)、威立(Wiley)和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等老牌出版社能继续从公共资金中赚取超额利润。 

加纳恩克鲁玛科技大学(KNUST)图书馆管理员Helena Asomoah-Hassan正在接受《付费墙》导演Jason Schmitt的采访。

来源:《付费墙》,2018

电影通过极具说服力的案例说明付费墙体系会制造问题,而学术论文的普遍开放获取(OA)将对整个社会更加有益。不过,电影并未深入探讨一系列伴随OA出版而来的棘手问题,包括:电影中所抨击的出版商会继续在 OA世界的学术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越来越昂贵的“付费出版”模式正在用获取机会不平等取代论文发表承担力的不平等;还有掠夺性出版的涌现。


虽然《付费墙》指出了目前的激励体系阻碍了OA出版的发展,但电影并未谈及另一个叫人费解的问题——学者群体为何如此不愿意把他们发表的论文在本机构知识库里免费公开。


《付费墙》展现了70多个访谈。受访对象包括:盖茨基金会副总顾问 Richard Wilder、维基百科图书馆总监Jake Orlowitz 以及Sci-Hub (提供超过7000万篇学术论文的非法免费下载)的创始人Alexandra Elbakyan。BioMed Central和SpringerOpen的出版总监 Rachel Burley也代表施普林格·自然作了发言。


电影围绕期刊定价上涨、研究人员评价和影响因子、富裕国家占多数的北半球和低收入国家占多数的南半球之间的获取差距等话题展开。电影由位于纽约的开放社会基金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赞助——开放社会基金会由慈善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于1993创立,是发起这场OA运动的重要力量。


电影导演Jason Schmitt是纽约克拉克森大学的传播和媒体学者。他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是想激发整个社会的讨论。不过,这部电影的主要放映地点集中在大学院校,如此一来,究竟这个讨论范围能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Schmitt写信告诉我:“出版顶级科研期刊是一项复杂且昂贵的工程。我也知道出版商提供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服务,但我感觉以目前的技术带宽来看,我们并不需要大型出版商旗下这么多的期刊。”


Schmitt认为,学术出版行业市场的年度规模达2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49亿元)。全球OA推广组织学术出版及学术资源联盟(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的执行董事Heather Joseph则认为这一数字应为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4亿元)

近日,牛津大学宣布其部分 OA出版经费告急。

来源:Jim Richardson/NGC/Getty

电影重点批评了爱思唯尔,但其实爱思唯尔和大多数营利性出版商所做之事并无二致,只不过爱思唯尔做得更好罢了。Schmitt告诉我他尽量做到公平,但爱思唯尔拒绝出镜,因此电影无法“展现爱思唯尔商业模式的优点和性质”。


《科学》等刊物的出版商——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产品开发总监Will Schweitzer 说:“我们是否有力地扮演好了一个负责任的中间人的角色,让全世界都能获取并传播这些重要的学术概念或理念,从而实现对学界的再投资呢? 我的答案是Yes。”


Schmitt认为订阅服务毫无必要地把获取研究的途径框死了。此外,订阅价格的上涨速度通常超过通货膨胀和图书馆预算的增长速度,导致一些期刊订阅不得不被迫取消,而付费墙也越垒越“高”。 


欠发达地区的研究人员受到付费墙的冲击最为严重。2001年的一项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发现,超低收入国家中56%的研究机构都未订阅国际科研期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球性机构与主要出版商合作,向贫穷国家的研究人员提供免费或费用较低的文章获取渠道。相关项目包括WHO的卫生互联网络共享研究成果倡议(Hinari)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农业研究文献在线获取(Access to Global Online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以上项目和其它项目现已归入Research4Life)。不过,这些项目经常被批评制造了依赖关系以及“商品化的合法性”。


电影列举了许多能引起共鸣的故事。 比如,尼日利亚的内科医生Ahmed Ogunlaja 表示,当地医生常常要面对付费墙的难题。另一名受访对象是美国开源软件公司Red Hat的院校拓展部主管Tom Callaway,他表示自己支付不起研究妻子的肺栓塞所需要的费用。


如果没有订阅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费用在30-40美元(约合人民币208-278元)。而且你在付费前无法预知论文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电影中有一点我很赞同,那就是普遍OA的做法比订阅要合理得多。OA和开放数据可以一起提升科研效率,尤其是这可以让更多学者、独立研究人员和公民科学家基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拓展。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脚步还有助于解决可重复性、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的问题。为了应对人类面临的巨大社会挑战,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粮食安全,我们都需要更加深入的跨学科研究,而OA能更好地推动这些研究。


电影中提到了“绿色”OA(研究人员可以将自己的论文副本上传至在线知识库),但更多谈及的是“金色”OA——出版商将论文免费公开。


《付费墙》电影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充分解决OA所面临的挑战。而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论文处理费(APC)。OA模式最初是由创立于2000年的PLOS和BioMed Central开创的,要求作者或他们的资助方支付APC,以便论文能免费获取。不过,很多人无力支付这笔费用,即使是发达国家的顶尖院校也不例外。


传统出版商如今都提供“金色”OA选择,设计出专门的APC收费标准帮其维持现有盈利。因此,《付费墙》点名批评的那些出版商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正如电影中所指出的)各种措施激励研究人员在这些出版商的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


对于那些身处欠发达地区的人来说,APC无论多少都超过了他们的承担能力。虽然这笔费用有时候可以免除,但这些作者往往不在免除范围内。承担力和公平性这两大问题短时间内都不会消失。


电影对其它紧要问题也避而不谈,包括学界无法对OA定义和实现OA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以及科研界对OA的兴趣依然不大——尤其是许多学者自己并不会将论文存档,即使被要求这么做。


此外,许多OA论文的知识共享协议缺失,日后极有可能再次回到付费墙内,这都会削弱开放获取的意义。较为讽刺的是,最成功的OA项目其实是Sci-Hub。


作为一部宣传电影,《付费墙》有很强的煽动性,足以吸引不少新的支持者。不过,此片想要让大众理解公开获取的复杂性,怕是很难。


原文以Open access — the movie为标题

发布在2018年9月4日《自然》书籍与艺术版块上

Nature|doi:10.1038/d41586-018-06140-7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


热门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Science与盖茨基金会OA试点项目结束,各方反馈如何?

点击图片阅读:掠夺性期刊,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点击图片阅读:Sci-Hub被判应向科学出版商爱思唯尔赔偿千万美元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press@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8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