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DF观点 | 应对气候风险:中美绿色金融合作的重要着力点

王颖 美国环保协会
2024-09-05
近日,G20重启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以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强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支持绿色转型。该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在2016年发起,中国人民银行此次将与美国财政部共同担任联合主席共同协调其他G20成员,推动各方就信息报告和披露和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开展讨论。

在中美两国国内,对于绿色金融的讨论也在持续进行:

  •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绿色金融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也着重分析了在“30·60”目标下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下一步要在央行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的方向。


  • 在美国,国会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议题关注度持续提高,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于3月18日就美国金融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举行了听证会(编者注:Hearings是立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下简称“听证会”)。EDF气候变化高级副总裁柯瑞南(Nathaniel Keohane)受邀参加,并针对“气候变化对美国经济和金融行业带来的风险”,以及“以信息披露和碳定价为核心,引导私人资本投资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供了证词(Testimony)。


本文将对EDF主要观点进行介绍,并结合央行下一步工作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等时间增多、经济损失增加。


——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易纲行长在发言中明确指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和经济损失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货币政策,增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空间和传导渠道,扰动经济发展重要变量。

气候变化将对美国经济和金融系统带来严重风险(Climate change poses significant risks to the US economy and financial system)。


——柯瑞南在听证会上的发言


柯瑞南于3月18日受邀参加听证会。


柯瑞南在其提交的证词中指出,有研究显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事件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1.75万亿美元,而气候相关风险会给从宏观经济整体到微观的具体行业、地区,以及资产种类带来不同的影响,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跨国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以及专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银行若在气候脆弱地区发放贷款,有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和对应项目资产评级降低的可能,气候脆弱地区发放的地方债券的投资风险也会随之上升。
考虑到气候风险可能造成的多方面影响,由柯瑞南与合作伙伴共同撰写、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近期发布的报告Managing Climate Risk in the U.S. Financial System识别了美国不同地区内主要资产类型(例如不动产、农业贷款)面临的气候风险敞口,同时也对主要金融投资产品进行了简要分类,并对应列举了最有可能受气候风险影响的资产名称,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清晰的参考。

分析与建议:

中国目前对气候风险的认识和评估尚且停留在国家整体宏观层面。可以借鉴美国对应领域经验开展特定地区、行业和金融投资产品的具体的风险敞口研究,探究气候风险在金融体系不同层面和方向的传导渠道,为不同金融机构进行其资产组合气候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助力不同层级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完成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


——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易纲行长在发言中也指出,要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并统一披露标准。

金融监管部门的权责设定要求其应积极参与应对气候风险——重点是开展强制气候信息披露(Financial regulators have a clear responsibility to address climate risk under their foundational duties and authorities,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mandatory climate disclosure)。


——柯瑞南在听证会上的发言


加强对气候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是金融监管机构维护市场整体性、有效性,以及金融系统整体稳定性的必然要求,而上述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是强制性的气候变化信息披露。
美国证券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SEC)于2月24日发布关于强化上市公司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声明(更多阅读:EDF观点 | 美国证监会加强气候信息披露,对上市企业意味着什么?),以保证分析气候风险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EDF的证词中也详细分析了上述工作对于各利益相关方的意义,并提出应依托公开平台,提升气候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可得性并开发广泛使用的气候情景分析框架:
  • 对于投资者而言,完善的气候信息披露可以帮助其对气候风险和收益进行精准定价并进而提高资本分配的效率;


  •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气候信息披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其识别并评估其自身运营、供应链以及消费者需求可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从同业制定气候变化战略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中汲取经验;


  •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只有纳入了气候变化信息的资产定价才是真实有效的价格信号,是引导市场内资金投向的重要指标,对于维护资本市场公平、有序并提高其运行效率有重要意义;


  • 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强化气候变化信息披露不仅可以完善公共事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气候灾害影响、助力气候减缓活动的实施。


分析与建议:

中美双方可以在G20框架下开展相关主体的深入探讨,中国可以结合自身监管特点并分析信息披露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设计气候信息披露机制。此外,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及其数据报送以及数据公开等相关工作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信息公布平台,还是纳管企业排放数据以及履约等信息的公开平台,都将成为中国完善强制信息披露机制的基础,并为金融机构开展碳中和情景下数据分析提供格式统一、连续可比的数据信息。

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碳中和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


——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易纲行长在讲话中指出,“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融资支持”。


易纲行长在讲话中明确强调了引导金融体系开展气候投融资以及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维护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提出了深化国际合作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并服务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意义。

引导私人资本投资应对气候变化——碳定价是核心(Opportunities for Moving Private Capital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put a fair and effective price on carbon emissions)。


——柯瑞南在听证会上的发言


EDF在证词中也提到,当前美国可持续投资大类下的资产规模已经占到美国整体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在2020年11月达到17.1万亿美元,但是,仅仅依靠各资产管理公司的承诺是远远不够的,有效引导私人资本进入低碳领域的关键依旧是价格信号。
此外,证词援引CFTC报告指出,目前美国金融市场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气候风险进行定价,建议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形成公平、覆盖全经济领域并且与《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相一致的碳定价机制,这是金融行业管理气候风险并进行资本有效配置的唯一且最为重要的步骤。

分析与建议: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2020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这对于形成全国层面统一、明晰的碳价信号并且掌握区域碳定价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全国统一碳价的形成将不仅提高碳交易的活跃度,同时也势必将成为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将碳价纳入投资决策、战略制定等各个环节的重要支撑。

而美国业已开展了对气候变化社会成本(Social Cost)及其有关政策制定的研究(更多阅读:EDF观点 | 拜登气候行动解读(2):拜登政府最重要气候举措并非重返《巴黎协定》),相信这一方向也会成为G20可持续金融小组研究的重要方向。

总结:

从近期中美就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发展的工作中不难看出,双方均意识到了气候风险给两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危害及加强对上述风险识别和管理的紧迫性,且双方在加强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推行碳定价市场机制等方面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在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共同主导的G20可持续金融小组的协调和努力下,相关信息披露和风险评估标准的统一以及加深金融监管和投资实践的交流将是中美绿色金融合作的重要方向。

如需下载柯瑞南证词原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EDF观点 | 美国证监会加强气候信息披露,对上市企业意味着什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国环保协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