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安徽考察组眼中的苏北县域发展:看到什么?有何启示?
2017年6月,安徽省政协经济委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组成考察组,赴江苏省高邮市、沭阳县和邳州市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江苏省直有关部门深入座谈交流,形成题为《苏北县域经济为什么快?》的调研文章。
2016年,高邮市、沭阳县和邳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37.5亿元、697.3亿元和804.9亿元,其中沭阳县和邳州市远高于安徽排名第一的肥西县地区生产总值的605.1亿元。
总体实力强的背后是产业结构优。三县(市)三次产业结构逐年优化,呈现出“二产稳定、三产上升”的后工业化特征。沭阳县持续推进企业转型,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股改上市和规模发展。高邮市加快构筑特色载体,吸引承载优质项目,通过产业的集聚集群,推动加工制造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外向型经济发达是这些地方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借助长三角这一国际化平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利用国际资源借势发展。
与安徽相比,苏中、苏北县域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发展环境好。
在硬环境建设上,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和跨江融合发展,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协调发展为重点,进一步统筹区域的基础设施功能布局,大力加强县域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他们大都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于一身,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在软环境建设上,各地高招迭出,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亲商、富商、安商”氛围。
尤其是“放管服”方面的改革创新,立足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区域,逐步建立起以权责清单为核心的阳光高效审批体制、简约便捷公共服务模式、综合有效监管执法体系。
各市县都具有省级项目审批权,不违背国家产业政策、不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市县就可审批。大幅缩减审批事项,政府惠商政策一律向社会公开,对外商提供生活方面的“绿色通道”,定期听取外商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建议,有效释放了市场活力。
江苏省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良好的精神面貌,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许多经验值得安徽学习借鉴。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江苏省坚持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创新,先后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三次机遇,实现了“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由单转多”三次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发展理念上,依靠科技进步、集约发展,不断超越传统模式,突破路径依赖,有力地推动了“由低到高、由大到强、由量到质”的根本性提升。在发展定位上,他们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宽广视野和宏大气魄,瞄准国际一流的目标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特别是他们观念新、措施多、办法活,倡导“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有效地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
江苏省历来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发展最紧迫的任务,着力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品牌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服务产业专业化,实现了县域经济由总量大向结构优、效益好、实力强的成功转变。
思想解放、善抓机遇、敢为人先,是江苏县域经济成功的根本保证。一是善抓机遇,加快发展。树立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机遇意识,敏锐捕捉重大发展机遇,看得准、抓得巧、用得好,把国家每一次大的政策调整都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攻坚破难,服务发展。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江苏各级各部门主动研究对策措施,用活用足政策规定,破除揽权争利的部门行为,为县域经济发展搞好服务保障。三是真抓实干,推动发展。学习江苏经验,就是要敢于担责、真抓实干,在提高执行力上狠下功夫。对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都要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定标准、定时限、定奖惩,干好干孬有说法。
县域发展必须规划先行,学习江苏经验,首先要学习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
一是统筹发展规划。树立全省县域“一盘棋”思想,科学制定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各县区的发展目标、定位、思路和重点,并与全省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搞好衔接。
二是统筹产业布局。根据各县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确定各自的特色优势产业,每个县区选定1—2个特色产业集群,重点突破。
三是统筹园区建设。根据县域发展重点和产业方向,按照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要求,科学定位园区特色,增强吸引力,避免发展方向不明、产业结构雷同、内部恶性竞争。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高点定位,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推动园区建设优化升级。
学习江苏,要学习其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强县”不是什么新方法、新路径,但江苏真正把“工业强县”四个字做实做透了。江苏究竟是怎么干的呢?
一是抓大扶小。实施骨干企业带动战略,推进最优的要素配置,提供最佳的政府服务,举全力培植更多“龙头型”企业集团。把企业上市作为培植大企业的重要手段,力争推介更多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对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集中各项扶持资金,贴心服务,精心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
二是改造提升。对传统优势产业,一方面技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应给予重点倾斜,着力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舍得拿出优势企业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基地型”项目,对县域传统产业进行整合改造。
三是外引内联。注重招商项目的针对性,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有选择的招商,着力“补短”;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外资向本土产业的融入,着力“补软”;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引进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大企业,着力“补缺”。
学习江苏,要学习它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一是破解融资难题。优化县域金融布局,鼓励商业银行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增设分支机构,合理布局县域金融网点。加快股份制银行引进力度,增加县域资金供应量。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基层行审贷权限,开发适合县域企业和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搞活信贷。对各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在县域吸收的存款,应严格落实主要用于县域的规定,并力争比例逐年提高。
二是破解用地难题。统筹全省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借鉴江苏经验,对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争取省里实行“点供”。鼓励各县区采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等办法,拓展发展空间。整合各类土地资源,采取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旧村旧城改造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
三是破解体制难题。合理划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调控职能,明确责任范围,调动县区的积极性。
学习江苏,要学习它着力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让全过程、全领域、全天候服务,融入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思维,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宽松、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在融资、用地、用电等方面制订扶持特色产业、中小企业的配套政策,加大执行落实力度,发挥好政策效应。加快政府信用建设,以落实“招商引资践约、部门服务践诺、优惠政策践行”为重点,塑造守时、守约、守信的政府形象,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来源:安徽发展研究网
作者:安徽省政协江苏县域经济考察组
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主办
理论读库 ★ 决策锦囊 ★ 干部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