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盏原色 简素之美

2016-12-07 曾秀榕 文化生活报





设计师倾情打造,将艺术家们喜好的loft风与茶人喜好的wabi-sabi风格巧妙地运用到原色空间中,让茶人们领略到茶空间也可以是这样的:


原色茶陶,位于厦门市故宫路131号,低调,甚至没有门牌,推开门,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世界。原来,这是一个将国际一流的天目、柴烧、仿汝等茶陶茶道器作品介绍给茶人的空间。因为了无痕迹的装修风格而被誉为“没装修的空间”,这既是它追求简素自然思想的表达,也是设计师个人思想的作品。


这一看似毫无装饰的空间,恰是设计师大胆的设想,根据使用者对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分区,并预先设计出细节。质朴原始材料的运用,让原色的物件在水泥和砖的映衬下更加出彩。空间是大件作品,但始终为容纳小件作品而做,让它们交相辉映,这才是设计师与原色最想表达的效果。




茶室不大,也正适合品茶之用,“茶三酒四”的说法确实有它的道理,品茶一般不过三人,这样的氛围更能静心于茶。茶室能容纳十五人左右,有茶的气息,也会有些热闹的氛围。借窗外一颗树的美,纳外景为己用,每天的那一抹夕阳都给茶室带来了不一样的美。


地板采用的是一种叫做沙贝利的原木,保留下大锯子的纹理,若干年后,它的皮壳古旧之美必是韵味无穷的。红砖墙面经过特殊处理后作为背景墙,粗拙的质感及色彩带来返璞归真的感受。墙体水泥注浆的做法使表面富有自然纹理,加上老物件及光影,粗拙之味使物件更加出彩。



楼梯是鼓浪屿某幢老别墅的物件,也很有怀旧的味道。茶室中老物件的运用,或许成为当下的一种风潮,大漆之美是古家具中的大美之品,它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及唯一性,老漆老工艺的呈现,也是新的材质与手艺所无法达到的。


原色茶陶主人黄劲松被圈内好友称为“建盏的布道者”,崇尚用简素、无杂、自然、原色的茶道美学引领茶人的至高审美,传递独特的美学思想与茶道美学新高度。她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在那片天地里记录了她与茶器的日常故事。她总能从日常与美器的一次次对话中,给予大家不同的立体感。似那淡淡的茶,沁你心脾。




W=文化生活报

H=原色茶陶主人:黄劲松

 

W:为什么把您的空间叫“原色”?


H:原色两个字就是原汁原味的意思,回归本真生活的意思。这个空间是我的品牌,我们一直以来做的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茶叶、柴烧以及建盏等。空间也是用最朴素、直接、清楚、简单的方式去呈现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W:您的日常生活、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H:我的生活很“散漫”。一半的时间在工作,一半的时间在思考,创作。早晨的味觉特别的敏锐,将这个时间用来做试茶的工作最合适不过了。煮水的过程也是好好审视茶青的过程,当水沸腾数秒同时冲入盖碗中时,茶香四溢,散发不可替代的舒心感,尝试一水后可以试闻盖香。我最期待的就是茶香了,茶香的纯正至关重要,这是传统工艺制作所能表达的一种香气的状态,也会有季节的香气,春的柔和、夏的清爽、冬的饱满……






W:您对柴烧情有独钟,如何理解和诠释?


H:我喜欢柴烧。柴烧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这是很质朴的表达方式。柴烧制作过程中总会有不同的惊喜,我们着迷的不是生产力,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之外的意外,比创作本身更有趣。然而,不是所有用木柴生产的器皿都是我们心仪的柴烧,也不是所有的柴烧都能称得上有艺术养份的器皿。一件小器具的诞生,饱含着作者对技术的娴熟和对美的理解和诠释。


最大的感动是去日本拜访的时候,看到他们的一些柴烧老师,可能是第十几代传人,代代相传地做柴烧,从不间断。让我惊喜的是,他们的传承并不基于或保守于传统,他们每一代窑烧者都受过不同方向的美学教育:造型设计、雕塑,甚至现代艺术或舞美。每年两个月的柴烧开放时间,其余的时间用于学习,制作,思考和后整。因此,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从整体上看具有很明确的地方特色。




W:您最希望带给玩家们的理念是什么?


H:我想要给同行、给玩家们带来的理念是:一定要秉持自己的审美,不一定要跟在别人后面:很日式、很台式、很欧式或者很中式,你完全可以踩在这个时代,踩在这个当下,运用我们当下最有利的东西,去实现大气的美。

 



W:您如何看待近些年建盏市场的发展?


H:建盏市场变化非常快,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十几年前开始进入这一行,我当时力推建盏、天目这块。因为它的工艺断层已经失传了,当时我们在推的时候很可怜,人家觉得我们疯了,为什么这么贵?这有什么好看的?当时觉得很郁闷,没有共鸣者。经过三年后,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懂了,到了这几年,喜欢的人越来越多,气氛也越来越好,其实我们也有很好的土壤,只是缺乏创新。虽然这块比台湾地区和日本还是落后一些,我们虽然慢但是进步快,我相信很快会超越他们。



W: 您对原色茶陶有何期许?


H:我们一直致力于走在业界的制高点,不论是茶叶、茶器,还是茶道。我觉得现在很多人经常很被动地接受,一些所谓的“大牌”很直接告诉你什么样的东西才是体现身份的,这种方式很粗暴。其实每个品牌背后都有自己的文化,没有太多人会去研究它。我们想传达给玩家的概念就是,尽量让大家慢下来,用心地、用思考性的方式去接受美的东西,实现真正的生活美学,而不是只追求东西的表象。这个生活美学就是除了经济能力的提升,对人的引导和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有我们的专业,如果为了市场的需求而被市场拉动着去做,有违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有责任去引领那些感兴趣的人,告诉他们什么叫作美。这种美与奢侈无关,它其实很自然而然地贴近生活。







链 接

国学大师文怀沙


不忘初心 艺术扶贫


林容生的两支笔


归去 来兮—寿山石回故宫倒计时


余光左右 走自己的路


院长说文物—黄昇墓的丝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