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林彬——大梦书屋能致远

2017-07-05 文化生活报




大梦书屋能致远

对话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林彬


4月28日,驻落在福州新大学城中心的历史名校福州一中迎来了融合了现代书屋的深度阅读理念的“大梦书屋”的落地开馆盛事。大梦书屋自2014年开业以来,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先后在福州市开办了三家不同风格的门店:西湖店、鼓岭店、八中店。为此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林彬先生,分享他的“九拥境界”,并听他讲述读书对莘莘学子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




林   彬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



记者

选择在如此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教育名校中开设“大梦书屋”是基于一种什么初衷?


林彬:众所周知,中国人的成长路径可简要概括为:从书开始,以爱为结。读书不仅能使人拥有智慧,更能使人拥有广博的人生境界。作为引领教育先河的福州一中,从古至今书声琅琅、书香盈盈,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场景,而且更能够体悟到学子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境界。为此,在这样一所“最是书香能致远”英才辈出的教育名校建设“大梦书屋”就有了让我们有诸多启发和启示的契机。


大梦书屋福州一中店


大梦书屋福州一中店


记者

传统一中学校的“三牧文化”与“大梦书屋”的深度阅读理念融合性地植入新锐老校,无疑可催生起所有热爱读书的人们一起共同思考中国人,特别是中国读书人的成长路径。您能否就此具体谈谈读书对莘莘学子或是一个民族有着什么重要影响?


林彬:我想以福一中学子为例,从探赜“九拥境界”这一中国人成长必经路径来谈谈关于这一点的思考。


一是从“拥书入梦”中感悟一中学子的读书启蒙。“拥书入梦”即拥抱书本入梦为怀。让书本带给我们丰富的精神生活、带来追求、带来奋斗、带来梦想,让我们去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


二是从“拥庭入训”中感悟一中学子的读书明礼。“拥庭入训”即庭训教育让人读书明礼。读书是明礼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让晨起读书反思的好习惯更加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从而培养出一中学子明礼而儒雅的气度。

 

三是从“拥学入志”中感悟一中学子的读书志向。“拥学入志”即在读书学习中成就志气、志向。让中国人从古自今形成的“拥学入志”的理念在新生代的一中人身上重振雄风,希望大家能“志于学”,自觉地徜徉于书海,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成就大家的志气、志向、志愿。


大梦书屋鼓岭店


大梦书屋西湖店


大梦书屋八中店


四是从“拥立入标”中感悟一中学子的读书目标。“拥立入标”即拥有三十而立的定位目标。让中国人从古至今形成的“拥立入标”的理念在新生代的一中人身上不断创新出彩,希望大家能在“大梦书屋”中和在学校教育的深度阅读过程中找到合适自己人生成长的读书目标、立志方向,逐渐走向成熟、成功。

 

五是从“拥思入境”中感悟一中学子的读书真谛。“拥思入境”即指拥有明了的读书态度而走向深思熟虑的“不惑”境界。让中国人从古至今形成的“拥思入境”的理念在新生代的一中人身上践行践悟,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多思考、多感悟,做到释疑解惑、深思熟虑,进而不断迈向人生“不惑”的境界。

 

六是从“拥知入命”中感悟一中学子的读书使命。“拥知入命”即拥有知识懂得自身使命。让中国人从古至今形成的“拥知入命”的理念在新生代的一中人身上重塑清风,希望大家在广泛阅读中、在深度阅读中明白自身的使命所在。






七是在“拥顺入里”中感悟一中学子的读书智慧。“拥顺入里”即读书能使人达到内悟而“耳顺”的智慧。让中国人古往今来形成的“拥顺入里”的理念在新生代的一中人身上重鼓号角,希望大家能在博览群书中集合古今智慧、感悟人生真理、涵养自身的气度风骨,进而顺风顺水地顺利成长。

 

八是在“拥矩入行”中感悟一中学子的读书境界。“拥矩入行”即读书能使人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让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拥矩入行”的理念在新生代的一中人身上渐晰渐明,从而能在未来发展征途上收获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九是在“拥爱入怀”中感悟一中学子的读书大爱。“拥爱入怀”即读书能使人达到“大爱暖千秋”的境界。让中国人从古以来形成的“拥爱入怀”的理念在新生代的一中人身上历久弥新,让如兰的书本给同学们带来一缕缕爱的芳馨,让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爱的痕迹氤氲校园的每个人,让“大爱暖千秋”的美好境界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新“乡愁”。






记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读书学习的民族,中国记录和创立了世界上最丰富、最多产的文字传统,出现了真正的阅读形态,同时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创新性地发展了阅读的不同方式。您能介绍一下您归纳的九种阅读类型吗?


林彬:本人主撰的《中国知识分子发展探赜》一书中将这些阅读方式归纳为九种类型:

 

一是“故事式”阅读。故事即典故,在子女幼小的时候长辈就会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向他们灌输中国传统美德和人生智慧。

 

二是“蒙学式”阅读。“蒙学”即启蒙学塾。古代“蒙学式”阅读所用的教材是系统地进行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读本,一系列的蒙学教材提供了诸多的学习楷模与典范。


三是“耕读式”阅读。“耕读”是指在求生存之余读圣贤书,在日常生活里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化。在工作闲暇之余阅读经典、体会思想、品味意蕴,从而获得精神的滋养、心灵的慰藉。




四是“躬行式”阅读。“躬行”即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孔子一贯重“行”,在言语行的关系上他明确主张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孟所提倡的坚持力行的“躬行式”阅读方式对今天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五是“内省式”阅读。“内省”即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检查有无过失,通过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意识、情绪与态度。

 

六是“科举式”阅读。“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制度,“科举式”阅读是“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当然对“科举式”阅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我们要作历史的、辩证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七是“清寄式”阅读。“清”为清白、清廉、清静、清雅等。“清寄式”阅读被称为“闲读”,“惟有福人才肯读书”、“坐卧一床书”是一种“尚清”的读书方式。

 

八是“教化式”阅读。“教化”即儒家所倡导的政教风化、教育感化。中国历史上非常注重“教化”对人的影响,而且这种教化贯穿古今。 “教化式”阅读正是通过对经典的阅读与阐释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

 

九是“生活式”阅读。读书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溶为一炉。“生活式”阅读之喜在于结良师益友,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以心为灵如与先贤低语;以书为友淡泊明志,在困惑时得以解疑、在迷茫时得以指路、在消沉时得以振作。


(本文有删减)









链 接

对话陈吉——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之伊秉绶


乡村漆彩惠民生——全国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纪实


海峡两岸同铸金石缘——第二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33件金银铜奖作品新鲜出炉


刀尖上 的非遗  刀锋上的传承 ——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作品展开展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总顾问——韩天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