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兴娥:《读论语学成语——雍也篇》 | 名师好课
第3期
欢迎来到“名师好课”,今天与您分享韩兴娥老师的课堂:《读论语学成语——雍也篇》。
上课的学生已经跟随韩老师进行了六年“课内海量阅读”实验,即将毕业进入中学学习。六年的海量阅读究竟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此次我们邀请了成都双林小学课程研发中心主任王维令老师带大家一起到韩老师的课堂中寻找答案。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韩兴娥老师与海量阅读的故事,也曾对韩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上完教科书内容,腾出大量时空让位于海量阅读的故事产生强烈兴趣:这样的阅读,是否有让学生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嫌疑,形成的是碎片化的知识?这次有幸观看了韩老师的 《读论语学成语——雍也篇》课堂教学实录,一切不解烟消云散。
下面,我就遴选这堂课的四个片段,谈谈我对韩老师海量阅读的操作亮点的理解。
韩老师的课分为四个版块: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大显身手、现场互动。在“学习新知”版块,她并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是对学习内容有深度的理解与迁移。
以成语“乐山乐水”的学习为例,分为四个环节:
“怎么读”——“乐”字的正确读音,“是什么”——借助资料理解语句意思,“为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原因解读,“大家谈”——这样乐山乐水的智者仁者,大家有没有遇到过?
其中“大家谈”环节,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语文积累,勾连出了李白、杜甫、陶渊明、苏轼、曹操、柳宗元等文学大家的相关山水名句,做到了相关文学知识结构化、自动提取顺畅化,在广泛勾连中形成对成语“乐山乐水”的深刻理解。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v0326ecs7ds&auto=0在学习成语“中庸之道”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不偏不倚”的内涵,提出了一个跟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
“我们班从三年级开始两个星期学完课本,而部分老师两节课教一篇课文,韩老师教的是不是太快了,快得过分了?是不是不符合中庸之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从“课内课外阅读两不耽误”“在基本的知识上再加深学习,并没有太过”“与全班多数同学两周就读懂中学全部文言文相比不算快”等方面进行辨析,在对现实的观照中培育着学生的语言思辨能力。
为了巩固新知、学以致用,韩老师在学完成语之后,创意设计了几个“开火车”练习:成语意思猜一猜、成语运用猜一猜、近义成语猜一猜、反义成语猜一猜。
这些练习情趣性高、互动性强、参与度高,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在进一步辨析和运用中掌握了相关成语。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j0326gs9usp&auto=0语文是一门积累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的最后环节,韩老师还别开生面地设置了“现场互动”环节:现场听课老师说古文,学生解读;现场听课老师说出一个意思,学生现场说出相关名言警句。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朋友来了,请喝酒,相关的名言警句?”对同学们是小菜一碟的话,第三个问题:“孔子说的话有没有不对的?如果有,哪里不对,为什么?”可谓刁钻,但是还是被同学们引经据典地现场化解,通过“实战”检验了同学们六年的海量阅读学习成果。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韩老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也体现了她的高度的教学自信。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a03267hb7g8&auto=0
完整课堂实录
长按获取
潍坊北海学校语文教师
齐鲁名师
内容分享:王维令(成都双林小学课程研发中心主任)
如果喜欢今天的分享,记得点赞支持.
欢迎您留言互动
往期回顾:
声明:本文素材已获授权,感谢作者和分享者,转载请联系授权。
责任编辑:邹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