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静:诗意语文,怎样把每个孩子身上的“诗人”悄悄唤醒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苏州大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主编《我坐在窗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抒情诗选》。多首诗歌作品发表于《星星诗刊》,2014年在“瑞云杯”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原创诗歌散文大奖中获得诗歌创作一等奖。
文|郑静
编辑|田佩
图片|老树画画
“教育就是把每一个人身上的诗人唤醒,就是要把每个人身上的创造欲唤醒和激发出来。”这是诗性倡导者柳袁照对教育的解读,但是回到语文诗歌鉴赏的课堂,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的情景:比如教学《相信未来》,我们还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明确地让学生在书上记下:“蜘蛛网”象征了黑暗势力,“鲜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理想的破灭。在这样的分析中,诗情、诗意、诗韵荡然无存,哪还能唤醒和震撼心灵?
这样缺失了诗意,不可能是真正的语文教学,为此,我一直努力在语文教学中寻找一条与诗歌“对话”的小径,在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中探究语文的诗性之美。
弹性预设——心有“西山”,方见万千气象
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心有西山,才生成远近皆宜,生姿摇曳的美景,这是艺术中的高妙境界。同样,诗歌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站在最佳角度品读诗味,品出韵致画意、大境界,需要我们在预设时胸有丘壑。
教学“泰戈尔《飞鸟集》品读”一课前,我思索良久,《飞鸟集》共有325首诗,如何在短短的一课时内品读这本经典隽永的哲理诗集?如何指点学生走进诗歌清丽幽美的意境,又如何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解读的能力?最终我从诗集中选取了二十四首,分成“爱、美、生命、哲思”四个主题,以前人的评价——“《飞鸟集》具有‘景、情、意、理’四妙兼得的艺术魅力”作为品读方向,让学生在吟诵和涵咏间收获最本真本色的审美体验。课上,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以下是三位学生对18首诗中“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一句的解读。
生1:这一句很有思辨色彩。每个人应该最了解自己,但是诗人说,你看到的自己只是一个影子,影子是通过太阳的光线折射之后的一个映像,并非就是你自己,就如同每个人了解自己如果只是通过别人对你评价,而不是真正地正视内心,那么很多人最终可能都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于是就迷失了自我。
生2:我来补充一下,我觉得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很多人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时间久了,慢慢地就找不到自己,即便找到了,或许也不是一开始的那个自己。
生3:我想到的是,当你面对太阳的时候,影子总会在你的后方出现的,影子本质就是你身后的一个投影,因此我理解为:影子是昨天、过去的自己,我们要面向太阳的话,就不应该老是回头看自己的影子,那是一个旧我,只有向前看,才能看到一个新我。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赏析诗句,感受到深刻而又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这是在教学预设主线之外的动态生成,也是最朴素真实,最生动的有效生成。“心有西山”即是这样一种弹性预设,只需有粗线条的山水轮廓,不需细致到一草一木,在课堂实践的润色下,自然会生动朗润,摇曳生姿起来。
调整过程——旁逸斜出,尽显不拘之美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开放,更弹性灵活,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要求。
我校西花园紫藤架旁有块“壬申级摩崖石刻”,这是壬申级毕业生留给母校的纪念物,碑上虽只有短短的24个字,却表达了校友胸怀大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淳朴自然的情怀。这24字即是一篇短小精美的韵文,言辞质朴典雅而有韵味。如何指点学生体会其文辞之妙,情感之真。在教授“《壬申级石刻》访读”一课前,我预设通过吟诵涵咏、讲解典故的方式品味碑文中所表达的情怀。
教室就设在西花园摩崖石刻边,学生们抄录碑文、辨识文段,正打算按预设解说典故品读内容时,有位学生突然问道:“这碑刻用的是什么字体?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字体?”我一下子有点愣住了,备课时做过功课,知道这是魏碑体,但对它的美学特点却不甚清楚,但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性资源,好好抓住,对学生而言将会有更精彩的审美收获。于是立刻调整思路,请班上学习书法的学生来做小老师讲解。结合碑文实体,在小老师一番讲解后,学生们对魏碑体书法骨肉丰美、温雅雄健、气象浑穆之美 有所了解,这也唤起了学生对碑文内容更浓厚的兴趣。
接着有学生自告奋勇用苏州方言来朗读碑文,吴语方言将韵文中的入声韵表现的更为清晰,而碑文节奏轻快,句句押韵的特点也彰显了出来。这堂课,并未按预设的那样进行分析讲解,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表达。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与也被调动了起来,最后取得了比预想更加丰厚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诗歌教学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该及时捕捉课堂上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并在亮点处引领,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唤醒学生的底蕴,从而生成新的精彩!
适当“留白”——计白当黑,静悟人生境界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文本。如何理解诗人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下所传达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中又包含着理想与现实间什么样的矛盾?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时,我并不急着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指点学生课后去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去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去看苏轼撰写的人物传记《方山子传》,去了解“乌台诗案”后,苏轼贬官黄州期间的经历和创作,在此基础上再思考这些问题。
在大量的阅读和充分地思考后,学生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这样说道:
《赤壁赋》中苏子深感和江月、江水相比,和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是何其短暂。诗人想建功立业,但已近知天命之年,机会渺茫,况且当年横槊赋诗的一代枭雄曹操,以及在历史舞台上纵横驰骋、施展雄才大略的风流人物,都经不住时间的淘洗,更何况自己呢?于是便有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喟叹,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怅恨。
深受儒、道、佛思想的影响,苏子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但黄州的历练,让苏子更真地触摸到了自己的灵魂,《方山子传》中,苏子借方山子“附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的神态和动作,婉曲地表现出“人生不遇”之际,一位曾经沧海者高蹈的人生姿态与境界。
清风明月也好、乱石惊涛也罢,最终苏子回归自然、融于自然。黄州的山水间,他找到了精神寄托,“一尊还酹江月”可以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随遇而安的慰藉,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苦难后深悟的旷达和洒脱?
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也是他的诗意人生。
“留白”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是尺幅间向外拓展的“世界”,是给学生时间去静观冥思、涵咏品赏,从而生成更真切独特、性化的审美体验。
这样,预设铸就生成之美,生成赋予预设之魂。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才能显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彰显课堂教学之灵气。
范例:诗意的语文课堂“唤醒”情感
在我教2003级学生的时候,在周记里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早恋。不管是含蓄朦胧的描摹还是大胆直露的表白,都表现出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渴望和焦灼不安的恐慌,一个个的“怎么办?”
舒婷的《致橡树》以其优美和深情脍炙人口,曾经影响了一代青年人。于是,我借《致橡树》一诗的教学,和学生共同探讨正确的爱情观。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结合喜欢的诗句,说说对爱情的看法。短暂的沉默之后,几个大胆的学生先发言了。
有的说喜欢“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的细腻亲密和心有灵犀;有的说喜欢“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同甘共苦、共同经历。有的说喜欢“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的博大和执着。短短的一堂课,平时上课不太积极的同学都特别踊跃。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明白:爱情是一种真诚、高尚的互爱,也不一定认识到爱情的双方应是平等自由、同甘共苦的。但看着讲台下一双双赤诚的眼睛,我深信,对于“爱情”他们将会有着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思考。
接着,我又趁热打铁,写了篇探讨中学生恋爱的文章《成长是种过程——致我的学生》,影印了发给学生。“爱,是每个人在一定年龄阶段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更是人类最崇高,伟大的情感。”“但是爱,不单是花前月下、儿女情长,更不是寂寞孤单是找个人来陪伴。爱,是一种真挚纯净的情感,她是基于情感基础上的一份责任,一种承诺。”“十七八岁的年龄,在精神、生活尚未独立之前,哪有能力去肩负这份责任和承诺呢?”“高中三年,这条寂寞而漫长的求知路上,你们每个人都是个‘孤独’的长跑者。这途中荆棘密布,坎坷泥泞,需要你们追求奋斗,更需要等待和忍耐——耐住寂寞。在寂寞中学着领悟,学着成长。”“过早的涉足了爱河,情淡之后,你定会感叹:我又何曾拿了什么去留给爱情以外的青春和生命呢!”……
文章发下去后,学生的反响很大。后来的周记中,很多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有课后找我谈心,也有通过书信和我交流。慢慢地,原先那几个上课心猿意马的学生,听课时目光变得专注了。直到毕业后,几个学生仍和我保持书信来往,其中有个女生这样说“老师,感谢您,在我迷失懵懂的时候,您不是用锤的凿击,而是用水的载歌载舞使我这块鹅卵石日臻完美。”
我想,所谓的诗意课堂,不是把语文课上成诗歌鉴赏课,也不是用单纯的诗歌写作来当作知识的传授,更不是用无休止的做题来取代学生的情感体验。它应该是通过教师的诗意情怀,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情感取向。教师的诗性是通过课堂来得以体现,而课堂的诗意要依靠诗性的老师才能达成,这两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的。
我所追求的理想的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将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本文节选自《星教师·中学语文年度创新教学设计》,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规则。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点击下图,即可报名或了解
/重构学习创新年会/
12月7-9日 上海
/蒲公英大学/
未来在线教师学院
全方位重构教师学习
/《星教师》杂志2017年全年征订/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