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或许是美术课堂最美的样子

2017-01-16 黄明 星教师


认识黄明

黄明,2007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2014年参与国家大剧院高参小项目,在北京校尉胡同小学参与美术普及课,同时做儿童博物馆游学活动。



文章|黄明

编辑|任海洋

插图|图翁



作为一艺术创作者,同时兼有小学美育教育的工作,以这两个身份,谈谈我对小学美育的一点点看法。一个只是在艺术圈里从业的人,除了本身从小到大经历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从一个行业外的角度来观望教育,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我有幸成为国家大剧院参与的北京“高参小”项目的一员,能真正进入学校,走进课堂。

谈论教育,避免不了自身的成长经历。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只能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并结合学习艺术的历程,说说我的感受和看法。一个专业,了解了,才能去传播。我认为艺术所给予的是开放的思维,多维的视野,结合内心的独白,是对现象思索的视觉呈现,当然,也可以和理性结合,和科技相容。

而我的理解,却不是艺术教育所给我的,和我经历的艺术教育,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从艺术的角度看教育,还在遵循一套僵硬的体系,一直用单一的标准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对于每一个追求艺术的人,都会陷入一个悖论,接受的艺术教育,是进入大学的模式,但对艺术创作,却是很大的摧残。艺术教育和艺术本身有着很大的分歧,跟随体制内艺术教育的步伐,就很难开放地从事艺术创作,这种困惑缠绕着许多艺术创作者。作为艺术行业之外的人呢?艺术教育把他们带向何方?

普及的美育教育呢?它决定着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直接来源于从小对艺术的理解,所以小学的美育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所接触的行业外的人,大多还是陈旧的审美意识,欣赏艺术作品,还停留在技术的角度,少有深层次的触动,和开放的视野。艺术教育在此缺失了很多。所以有着不停的改革。而艺术教育就只是涉及审美吗?个性的成长,健全的人格,独立的精神,这一切,艺术教育都可以介入,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有艺术陪伴。

要谈论教学,我并没有多少的底气,在教学方面,没有那么多的经验,我试着从几个角度去说说我的感受,和对教育的理解。总共有几点:尊重,开放,自由思考,熏,兴趣是第一生产力

小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淡忘了那些曾经的爱好。在不经意间,只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和强加在身上的各种技能。怎么样去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和独立思辨的能力,倒被隐藏了起来。艺术教育,可不可以释放这些被束缚的天性呢?课程设置中,能不能引导出来更开放的思维和宽广的视野呢?我所面对的许多孩子,单纯里面都透露着些许的压抑,什么让他们如此这样?外界环境带来的变迁?还是学习带来的压力?

尊重是一种态度,尊重是人交往的前提,包括面对孩童。尊重同时也贯穿在整个教学行为之中,我以为教师不只是一个职业,在输出了知识的同时,包含了价值观的传递,学生的感觉是很敏锐的,老师的情绪、态度,他们都能捕捉到很细致,不自觉的带动学生的言行。严厉也好,温和也罢,尊重都是一个前提。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抓狂的时候,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受,我给予的尊重,也许回馈的是一阵放肆,我的理解是他们太需要放松,我会让他们用绘画来宣泄情绪。我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教学体系,也没有完备的教学理念,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是我相处的对象,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行为,都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交流。厉害的老师能轻松的驾驭课堂,我总在“溺爱”他们,让他们放松紧张的肌肉,和一颗绷的紧紧的心。给不了明确的结果,只想在课程当中,让他们轻松经历,开心体验。

当我发自内心的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时候,得到的,都是满满的爱,即使最调皮的孩子,也能感应到,最惊讶的莫过于那些“淘气包”,他们有更热烈的爱,反过来会深深的感动你,那种信任,那种单纯,反而是成人所羡慕的。

拥有开放的心,参与小学的教学,也不是很久的时间,只能谈论一些自身的体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处理事情都会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我总想要做好教学,就经常反观自己,做自我的梳理,我自己有本身的性格缺陷,而在成长的环境中,有着诸多的局限,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都是事物的某个方面,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偏见。

用自身的眼光去确定一个标准,对于个人,没有什么大碍,但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几十个鲜活性格的学生,只有放下自己的偏见,才能面对每一个个体。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只有开放心胸,才能超越自己的局限去和大家相处。放开自我,对方也会开诚公布,交流才能继续下去,知识的传递,发自内心的沟通才能顺畅起来。

独立自由的思考,我上课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可以这样吗?”每位同学都成了“乖乖仔”。即使绘画,他们都视图寻一个标准答案,这种被动的思维模式,很难让学生用绘画去表达自身的感受。老师的肯定是很重要,不停的鼓励能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热情,但前提是培养独立自由的思考习惯,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并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自信的建立不能完全依赖别人的肯定,假设是这样,一旦抽离外界的肯定,信心就会很容易垮塌,热情随之熄灭。一个人兴趣的淡化是因为没有维护好培养兴趣的土壤,就像种植一盆植物,要细心去打理,才能枝繁叶茂,但要摧毁它,瞬间便可。

兴趣的培养也是一样,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所教学的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判断,这需要一点点的引导,让他们的内心保持放松和自由,感觉才会变的敏锐。所以,在每次课程的设置上,我都会考虑几点:

其一是所要学的基本知识点,和适当的拓展;

其二为基础知识点上的思考空间,要避免线性的,从多角度去拓展;

其三为兴趣点的支撑,不管内容为何,好玩是最吸引学生关注的不二法宝。

我所涉及的美育课,只是众多学科里面的一种,我浅薄的见解,肯定存在很多不足,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思维,这也许是我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原因。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在孩提阶段,不要急着让他掌握多少知识,获得多少的技艺,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开放的心,才能自由地去思考,自我去学习,这样才不会陷入“被学习,被肯定,被兴趣,被成长”的被动之中。

“熏”序渐进,是一种慢工,起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下生活节奏那么快,都在追求效率,急于取得成果。动物的饲养可以缩短日期,蔬菜瓜果可以反季节,可人的成长,不能调快频率,健康的心灵需要一点点去滋养。身体的成长有其规律,心灵的成长也伴随其中。美育教育,重在点点滴滴的熏陶,经年累月,逐渐增加,许多的点会渐渐连成线,而线又会铺成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熏”的过程,又是“润物细无声”的,美育的“熏”,最好的方式是进入博物馆,提高审美,在课堂上是不够的,只有面对真实的物品,作品,才能让学生直接的去感受。

最近刚听到一则新闻,全国已经有4013座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这里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艺术,科技等资源,展现人类文明的过去,文化艺术的脉络,历史不同时期的特征,让学生亲眼目睹,触动将会更加深刻。如果每月一到两次进入博物馆或美术馆,小孩的眼界将会很开放。每次观看,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只要遇见合适的土壤,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进入博物馆,不是简单的浏览,走马观花,这能让小孩产生兴趣吗?我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曾进入过许多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同样看的不细致,离开之后很快就没了印象,成年人姑且这样,何况孩童。那怎么样才能让孩童乐此不疲的去博物馆呢?随便看看肯定是不行的,即使有专业的导游,还是不适合孩童,那大多是针对成人的解说。

真正要让孩童进入博物馆,必须要有专门针对的课程设置,才能引导孩童真正走进藏品。作为课程设置,就要考虑孩童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不让其生厌。我可以略举几个例子,没有多么高明,只是针对孩童。比如参观古建博物馆,有讲中国古代的高台建筑,我打印了甲骨文中的“高”字,并附有高台建筑的造型图像,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大家能一目了然的看到“高”字和高台建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其特点,同时了解了中国象形文字的造字规则,发图纸,就是一个轻微的互动,摆脱单一的讲说。

又比如参观以前皇帝亲耕的“一亩三分地”,我会让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让每个人用步伐去测量“一亩三分地”的长和宽,舒展肢体,并讲解“步”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以前的“步”和现在的“步”的区别。各种小的设计,才能带动孩童的兴趣,不知不觉把他们“熏”进了文化,艺术,历史里面。

兴趣是第一生产力,“获得尊重,拥有开放的心,独立自由的思考,熏出素养”,设置的再好,作为孩童,都不会主动去获取,只能因势利导,把他们吸引到这个方向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孩童的可塑性是多么的强,也能对外部环境很快的做出反应。你用权威施压,他就会扮演听话的小孩。你给予尊重,他就会回报真诚的爱。所以留住他们的兴趣,在其中开发和引导,才能吸引住他们,开发更多的品质。

和一个做儿童教育的朋友聊天,他说教育改革中不停地做课程的各种创新,不如直接学习别人现存的已经很好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教育不是一味的去创新,而是更加广泛的传播已有的好的经验。我深以为然,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手段又如何?特别是对于小学的教育,知识能构建一个健康的人格吗?技艺能拓宽心灵的原野吗?守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有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充实的内心。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朋友圈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



相关链接


一堂美术课,能设计出怎样的可能?|年度星教师

董芳蕾:一颗鹅卵石的美术视野

从旧报纸长出的创意美术课,给了学生一片震撼的艺术空间



·END·


/中学教师专业成长包/

三本经典教学案例

聚焦中学三大学科

点击下图,一键订购



/ 跨越时空,从改造自我开始 /

最前沿的思想,最优秀的教师

最好的在线时代

点击下图,直接连线 ▼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