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诗词大会》的女孩火了!那把古诗文教得浪漫生动又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7-02-09 卜庆振 星教师


 认识卜庆振


网名手辰,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语文教师。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曾获全国校本课程大赛一等奖,山东省校本课程优质课一等奖,中国教育人十佳博客等称号。追求师生生命欢喜的语文课堂,致力于古诗文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文章 | 卜庆振

编辑|邹雪平

图片|花瓣网


我对古诗文的偏爱,大概与童年时期的阅读经历有关。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夹鞋样的书,是从邻居家找来的,却成了我的宝贝。泛黄的纸张写的是钟馗捉鬼的故事,我是又害怕又想看。从此,邻居家的书不断被我想办法找来,大都是古典的侠义与神怪小说。缘于此,关于神怪的章回小说一直是我的最爱。

古诗文阅读对我来说,一直是有趣的。但当我做了初中语文教师的时候,才发现,古诗文对当下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竟然是敌人般可怕。其原因,一是难懂难背,二是枯燥无味。怎样让古诗文的教与学变得有料、有味、有趣,是我一直乐于探索的事情。


好玩的文言文课堂,从小笑话开始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从熟读的《笑林广记》《笑赞》《艾子杂说》等书中搜集整理了几十则小笑话,并进行了选择和改编,推荐给学生阅读。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课堂效果相当好,很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平时学习气氛死气沉沉,在文言笑话的吸引下,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大家对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提升。对于试卷讲评中的文言知识,我也以小笑话的形式穿插其中,一边调节学习气氛一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一次讲评课上,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


选好这篇短文后,我突然想起小虎来。小虎因为上课爱睡觉,被同学们称为睡虎,我何不修改一下这篇文章,给小虎一点警示呢?于是,我根据小虎的特点,做了修改如下:


一生名胡,于九七读书,喜夜玩游戏。旦日,呼友取书来。友持《语文》,视之,曰:“低。”持《数学》,视之,曰:“低。”又持《英语》,视之,曰:“低。”师异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欲睡,取书作枕头耳。”


短文修改好后,我起给这种改编小笑话了一个名字,叫《九七笑林》,然后把重点词语用红色突显出来。

上课伊始,我就请小虎读第一个笑话,大家立刻会心地笑了起来,小虎自己也笑了。我奖励了小虎十分,并调侃他困了可以要枕头,结果小虎一节课没有打瞌睡。

此后的两个笑话也都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整个课堂一直保持着轻松愉悦的状态。而其中的关键词汇,部分学生掌握不牢的地方和易错的地方,也都及时得到了纠正。


好玩的古诗词解读,由联想轴生发


古诗词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困扰在我心头的一个难题。尽管知人论世、咬文嚼字、知典说典等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让初中生找到赏析诗词的密码,进而发现诗词中的美,对诗词的读与写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叶嘉莹先生的讲座中,我找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语谱。叶先生提到,瑞士符号学先驱者索绪尔提出,作为表意符号的语言,有两条轴线:一条是语序轴,另一条是联想轴。这在西方文学理论中叫做“Intertextuality”。“text”是文本,“inter”是文本之间,所以这个词翻译成中文就是“互为文本”。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想到了巴金的散文诗《月》,这篇文章出现在本册第二单元,也是近期要学习的内容。阅读这篇散文诗后,我发现,由于初中生对于巴金的陌生,解读这篇文字中的“月”难度更大。如果把这两篇文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呢?

在上学期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知人论世的品味方法。这里再迁移到巴金的身上,再和词中的苏轼比较,这份深沉的愁绪不就容易解读了吗?

同时,这篇散文诗中关于月亮的描绘,处处继承了古诗词中关于月亮的感官体验,尤其是“冷”这一感觉,与苏词中的“寒”字不谋而合,而课后古诗中李商隐的“夜吟应觉月光寒”,不正可以成为学生这节课后自主赏析的突破口吗?

这几项串联,让关于月亮的联想轴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但是,这些还不够。现在的初中生对著名作家的作品不熟悉,对流行歌手的作品倒很感兴趣。他们喜欢EXO、TFBOYS,我去搜索这些音乐团体的作品。EXO有一首作品叫《MOONLIGHT》,中英文歌词交错,但明显是继承了月亮的传统象征意义,融入了思念、孤寂与美好的向往。于是,这首歌与词成为了这节课的引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月亮的诗句,也听过一些关于月亮的歌曲,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积累,分析一下这些诗句中月亮的象征意义。这样一来,月亮的常见象征意义已经渐渐丰满起来。

当我尝试写下这几篇文字中包含的关于月亮的联想,如孤寂、思念、寒凉、忧愁、美好的时候,再去翻看课本附录的十首古诗词,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孤寂、李煜“月如钩”的忧愁、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的思念、李商隐“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寒凉,一一展现在了关于月亮的联想轴上。

关于月亮的美好呢?翻看我十多年的歌词创作,竟然也写下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作品。选哪一首来让学生体会月亮的美好呢?《老城老巷》这首描写我们本地风土人情的作品无疑是最佳选择。

“走过了岁月刻上了风霜,走不出老街走过的老地方。像一弯弦月挂在了心上,变成了心中不变的向往。”由古到今,由我到你,月亮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赏析到创作,就是让月亮走进学生的生命之中,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孤寂与忧愁。

课设计好了,第一次上的时候才发现,因贪多求全而设计的问题,太多太碎,影响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在同事们的建议下,重新将问题优化,给问题以具体的操作策略。再次上课,重要问题给了学生以充分的时间研讨,难题得以化解,理解得以深入。

更让人欣喜的是,除了月亮,学生还发现了“宫阙”这一意象,由天上宫阙到人间宫阙,再联系《山坡羊·潼关怀古》“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一句,又自然而然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古诗词中的联想轴。


好玩的古诗文诵读,有好声音相伴


2011年,在班级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对中国风歌曲比较感兴趣,但对此类歌词的欣赏能力有提升的需要。发现这一需要后,我设计了一节《流行歌曲里的中国风》主题报告,给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普及。没想到,报告引发了学生更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更多的疑问。于是,我从学生的疑问入手,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与同事合作,设计出三节课例《跟流行歌曲学诗词》《跟流行歌曲学修辞》《跟流行歌曲学写作》。

随着课程经验的积累,课程意识的深化,我发现了很多音乐与文学联姻的方式与方法,这些方式与方法,为自己的语文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在学习《蒹葭》一课时,学生对“重章叠沓”的写作手法的理解是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补充了几首民歌和流行歌曲的歌词供学生阅读,如《十送红军》《沧海一声笑》等。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一写法的特点,并进而了解了这种手法的作用。

在进行音乐与古诗词整合学习时,我还与学生一起设计了“唐诗宋词演唱会”。让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尝试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唱古诗词,或者自己为古诗词配曲并演唱。

活动结束后,参加演唱的学生向我要奖品,我说:“好的,奖励你们自己的演唱专辑,怎么样?”他们异常兴奋,连声说好。我把孩子们带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录音、混缩,配上动画,制作成了音乐MV。当我把刻录精美的光盘放到学生手中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都放出了光芒。


好玩的古诗文阅读,在行走中拓展


2013年暑假前夕,我上了一节校本课程,是关于学校附近的白佛山古诗文诵读的内容。这堂课上完,孩子们对身边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嚷嚷着要去实地调查。我想,就要放暑假了,何不就此开发一个与乡土文化有关的古诗文阅读课程呢?于是开始着手建设适合乡村学生的传统文化课程。

我将主题定位为:在传统文化中旅行,遇见最美的东平。课程目标包括:积累与东平有关的传统文化名句,传承名句中的优良传统。了解名句背后的名人故事,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学习名人的高尚情操。了解本地的人文景观,感知本地的悠久文化,增强热爱家乡的意识。提升朗诵技能,文化素养。培养旅行规划技能,合作探究意识。内容框架为:一个古人,一段故事,一处人文景观,一项活动,一份旅行指南。

全班同学以村为单位进行分组,村庄人数不足6人的,可以与相邻村庄结合为一组。选择自己村庄附近的一处人文景点作为研究对象,查阅有关的古诗文进行阅读后,再进行实地游玩。

放假的第一周,各小组合作设计一份乡土文化行走方案,通过班级QQ群发布出来,并确定好时间,邀请老师和部分家长参与小组活动。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有负责撰写方案的,有负责安全的,有负责联络的,还有负责摄影的。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小古文游记。

以《王桢与龙山书院》为例,我在QQ群文件里上传一篇《重修龙山书院碑记》,请参与的小组下载阅读,把文中提到的重点人物与景物圈画出来,我们到达现场的时候再进行实地探寻。同时,邀请两位家长参加,担任导游和民俗故事讲解员。

龙山之行,孩子们发现了龙山书院的遗址,调查了解了古代书院教育的情况。通过家长讲述龙山大佛的传说,了解了雕塑和佛教的一些知识。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制作计划,合作完成任务,撰写小古文游记……这次“玩”,让我和孩子们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孩子们爱上了这种学习方式,于是,我们又在玩中调查了解了“运河之心——戴村坝”……我们的“东平文化行旅”课程,就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变得丰满起来。

附学生游记:


龙山书院游记


暑假过半,吾邀师友同游村北之龙山书院。龙山不在高,因其书院而名。师曾谓吾等,书院与农学家王桢、剧作家高文秀等皆有渊源,吾心中甚向往之。行至山下,野蒿丛生,深及人腰,山路甚狭。浩哥曰:“‘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其此之谓欤?”师赞之,吾等笑之。

一路磕绊,渐至山腰。山腰平缓开阔,高树参天,横柯上蔽。吾驻足处,多残碑。脚下有一卧石,镌有两龙,吾细观之,真栩栩如生也。环顾四围,皆断壁残垣,令人心生悲凉。

吾问于师曰:“此乃传说中之龙山书院乎?”师曰:“然。”师邀余等团坐与巨石之上,缓缓道曰:“龙山书院始建于元,历元明清三代,颇负盛名。未料其残败至此矣!”吾等皆叹惋。遂起身寻遗迹,见一碑,斜卧土中,上镌“重修龙山书院碑记”。字迹虽已模糊,仍有字句依稀可见。余等依其字迹与手中文稿对照,请师解读毕。港弟呼曰:“此处有井。”吾心中暗喜,跳跃而往。吾姥缓缓指井曰:“此井为龙山圣井,水冽似惠泉,村民曾取水于此。惜今已干枯。”苏叔曰:“沿此北上,有一石窟,亦可观矣。”

吾等随其攀岩而上,见一大佛,高可3米许,古朴庄严。

行至山顶,见一石刻,师曰隶体,字曰:水流山峙。于此处南眺,则见大清河如玉带,河堤如长龙,绿树为纱幔,风景优美,令人沉醉。

师抚树长吟:龙山苍苍,汶水泱泱。书院之风,山高水长。吾等遂和之。

(八六德馨庐   苏瑶)



有人说,语文天生浪漫,而这份浪漫,正是来自于中华优秀古诗文的传承。泱泱五千年,流淌多少不朽诗篇,激荡华夏儿女心田,传承生生不息的美好追求。在歌声中学习古诗文,在微笑中运用古诗文,在情境中品味古诗文,在假日里玩转古诗文。古诗文,便成为了鲜活的、自然生长的生命体;古诗文,便成为了师生欢喜的、亲密的朋友和伙伴。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朋友圈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



相关链接


这个人,唐诗宋词、摇滚电影样样都行 | 读书

我如何开发实施“杜诗课程”,孩子们怎样与杜甫成为千年知音?|年度星教师

替孩子收藏:写春天最唯美的100首古诗(附赏析)



·END·


/中学教师专业成长包/

三本经典教学案例

聚焦中学三大学科

点击下图,一键订购

/ 跨越时空,从改造自我开始 /

最前沿的思想,最优秀的教师

最好的在线时代

点击下图,直接连线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下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