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解死亡,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星宝整编 星教师 2021-12-23

图源 | piqsels





如果没有黑夜,谁还在乎白天?


如果不曾理解死亡,又怎能真正明白生的可贵?


一个二年级的男孩和老师视频,他非常严肃地告诉老师:“我听到冠状病毒就紧张,我很害怕我会死掉,一想起来手都是颤抖的。”这个男孩非常勇敢,他能够大胆说出他的感受。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反应,对自己的生命不轻慢,这种警醒会促使我们想办法保护自己,并思考生死到底是什么?


清明节之际,星宝集结了一些温情的、理性的、哲理的故事,这些故事将为我们展现生命的不同面,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告别,学会爱。



像平常聊天一样聊死亡




本短片主要讲述了一位癌症晚期的爷爷和四个孩子的对话,他们就像平常聊天一样,谈论死亡,多少有些忧伤,但更多的是平静。


短片开头,一个女孩问:医生有说你还剩多长时间吗?


癌症爷爷:如果不治疗的话,大概12个月,最多14个月。当时医生告诉我,我还好好想了一下,就像是说你来年就要死了,真的有点疯狂。


女孩:当您想明白这些事情后,感到害怕吗?


癌症爷爷:那可吓坏了我,很伤心,因为我知道自己何时会离开,但却把家人留在了后面,我感觉有点愧疚,因为我以前爱抽烟。


另一个女孩:多久思考一次死亡的事情?


癌症爷爷:每天都会。可能我睡一觉,癌症就转移了,医生说这叫癌细胞扩散,有时你什么都不知道,可能下周就死掉了。


女孩:这太令人沮丧了。


癌症爷爷:这迟早都会发生的,所以不要为此沮丧,我们要做的就是享受当下。


女孩:你是如何保持这么良好的精神的?


癌症爷爷:我和妻子,每周都会出去跳两次舞,我们去听现场音乐会。


得知癌症爷爷还剩一年的时间,一个小男孩出乎意料的乐观:起码还有一年时间,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癌症爷爷:是的,但如果有2年、3年,我可以做更多事情,所以我还是想活久一点(笑)。你喜欢音乐吗?


男孩:(点头)它能让我平静下来。


癌症爷爷:是的,它也能让我平静下来,妻子有时出门,留我一个人在家,我就会想我的家人,我让他们失望了,然后我就打开音乐,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男孩:音乐就像英雄。


癌症爷爷:是的,音乐是英雄。


而亲人之间,始终还是不一样的。癌症爷爷的孙子,就更加伤感一点。


他对爷爷说:我希望你再活100年。


癌症爷爷:但我更希望把这100年留给你。


癌症爷爷:如果我真的离世了,你会想念我什么?


孙子:和你在一起的所有回忆。


孙子:当你在天堂时会看着我吗?


癌症爷爷:当然,你知道什么时候你会感受到吗?当你做一件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情时,你转头一想,就会听到我对你说“不要这样做”。这时你就知道我在看着你呢,我会一直看着你成长,直到你干出事业,我会为你骄傲。


孙子:我爱你,如果你去世了,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刻的。


癌症爷爷:我也是。


星宝感悟:短片很短,只有4分钟,对话也很简单,但是它反映出了一种对于生死的态度——不惧怕谈论死亡,死,其实也是一件平凡的事。


致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不用避讳,谈论它,我们才能更加认识它。



死亡,也可以是优雅地告别


2018年5月10号,104岁的澳洲生态学家David Goodall计划从澳大利亚到瑞士走他人生的最后一程,进行安乐死。


David是澳大利亚最年长的还在工作的科学家,没有绝症,子女成群,并不孤单,为什么选择走上这样一条路?全世界都在关注着。


其实在去瑞士之前,我们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拍到素材。前一晚决定,第二天晚上的飞机就到了瑞士,打听到David下榻的酒店,我们定了同一家。


我们的出租车开进酒店花园时,正好看到护士把David推了出来!所有人抓起机器、冲过去,我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蓬头垢面,却经历了最珍贵的访问之一。


我其实和David在花园里喝了一个下午茶,就像两个异国的忘年交在瑞士相会,当我问到他离开后会想念什么,他跟我聊起斐济的那段时光,那天下午阳光很美,他也很美。


慢慢地媒体开始多了起来,花园里变得嘈杂,万万没想到我旁边一个国际新闻社的记者拍下了我和David的一张合影,第二天早上我赫然发现我们的合照跟特朗普、金正恩的照片并列,成了各国媒体当天的头条。


事后我问导演为什么媒体们这么喜欢这张照片?他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你帮这个世界拥抱了他。
当天,我们还争取到了跟David的儿子短暂的采访,采访进行到一半他情绪崩溃离席,我也哽咽到无法继续。
那天让我回想起我爷爷过世的时候,那时我在火葬场拿着他的照片、我堂弟拿着骨灰,我们前面也是无尽的闪光灯,而我作为当事人当下想法是“你们真的知道我发生了什么吗?”
而在瑞士那天,我自己成了站在对面的人群,对于到底要不要做采访我有很多矛盾。为了纪录片,我知道我不得不去做,但换个角度想,那天是他们一家人仅剩的相处时间了,我到底要占用他们多少时间呢?我要一直追着他们屁股后面跑吗?我做的真的是对的吗?
Baroness Jane Campbell是英国反安乐死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作为英国残疾人权利的领袖之一,她曾公开做演讲反对英国通过安乐死法案。采访完她后,你也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有什么资格去夺走一个人生存的意志?
为什么我们总把死亡看成是隐晦的、痛苦的、被夺取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优雅地死去?
就离世人的亲人朋友来讲,它是魔鬼,夺走了他们的挚爱;而就深处极端痛苦的当事人来讲,它可能是一种救赎。而你的痛苦可以跟我的等量吗?我无法下一个定论。
有人问我拍摄纪录片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预设的立场?
出发前可能有,但是很多议题当你越深入,你就越发现你的立场一点都不坚固,而且有时候坚守立场是愚蠢又无知的一件事,我怎么能够确定我的立场是对的?所以我常常会提醒自己一句话:我是来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来评断这个世界的。
星宝感悟: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利和离开的权利,到底选择哪种方式,这并非一个可以确定的结论。死亡总是被看成痛苦的、隐晦的,它是否也可以是优雅的呢?安乐死依然有许多争议,也许正是这些争议,才恰好说明生命存在多样性。
致孩子:死亡有多种选择,你要学会和它握手言和,体面地和世界说再见。

死亡不是黑暗的,而是另一个新生
《好好哭泣》是一本充满想象力和智慧的儿童读物,它可以在孩子幼小心灵里,播种下有关死亡的辩证和哲学。
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条安静的小街上,有一栋小房子,房子里住着一个老奶奶和四个小孩子。老奶奶年纪大了,身患重病,终于有一天,死神悄悄来到这户人家的门前,准备进去释放老奶奶的灵魂。
死神怕吓到孩子,他把和自己随身不离的镰刀留到门外,只身走进房门。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死神有着多么柔软的内心。
死神走进小屋,先和四个孩子围坐在餐桌旁。孩子们知道死神到来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痛苦和紧张。四个孩子中,只有最年幼的一个,利亚(Little Leah),敢直视死神的脸。
这本书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插画师对死神的刻画。死神不再是令人恐怖催命鬼,相反,他内心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在执行死亡任务的时候,他自己也很无可奈何。

孩子和死神围坐在客厅,默不作声,他们都能听到楼上的重病的奶奶发出沉重的呼吸声。孩子们知道死神为何而来,更知道,那个时候快到了。
为了不让死神带走奶奶,孩子们有一个计划:孩子们以为死神只在夜里出没,因此,他们一杯杯给死神斟满咖啡,希望尽快天亮。
死神喝着孩子们的咖啡,内心十分纠结:对死神来说,他必须要执行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他能理解孩子们心中的痛苦,希望自己真的可以立即起身离去。
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死神柔软的一面,他内心纠结着,一杯接一杯地喝着咖啡。
最终,死神用手盖住咖啡的杯口,示意时间到了,他要开始执行任务了。小利亚这时用小手握住死神的手,求他不要带走奶奶,她询问死神“为什么?为什么奶奶必须要死?”

有人说,死神的心就像煤块那样漆黑和冰冷,这不是真的。在墨黑的外袍下面,死神有着朝霞一样红彤彤的温暖的心,跳动着,带着对生命的爱。
死神带着慈爱和温情,看着孩子,他决定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用故事来回答利亚的问题,希望孩子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死亡是自然和必须的。
很久以前,有两个兄弟,一个叫缺憾(Sorrow),一个叫悲伤(Grief)。他们生活在一个忧郁的山谷里,过着缓慢和沉重的生活。两兄弟从不向上看,漂浮在山顶的悲伤之云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在悲伤之云的上门,住着两个小姐妹,一个叫开心(Joy),一个叫快乐(Delight)。两姐妹过着明亮充满阳光的日子。她们在快乐之余会有一丝不安,她们感觉生活里好像缺了一些什么,她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她们知道,她们所缺的不能让她们尽情的去享受快乐。
当死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小利亚在不停点头,她能猜到故事的结局:两个男孩遇见了两个女孩,缺憾和开心,悲伤和快乐,他们彼此相爱,成为了夫妻。
死神继续说到:
生和死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死,生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天气从不下雨,谁还会享受阳光?如果没有黑夜,谁还会在乎白天?
死神最后站起来,慢慢走上楼。最小的男孩要站起来,挡住死神的去路。他的哥哥把手放到轻轻他的肩膀上,阻止了他。
不一会,孩子们听到奶奶房间里的窗户打开了。房间里传出低沉的带着哭腔的吟唱,那是死神的声音:“灵魂,飞走吧!灵魂,飞到遥远的地方去吧!”
孩子们跑上楼,老奶奶已经死了。一阵难以忍受的悲伤和沉默之后,孩子们有一股温暖的平静。始终,死神都陪在他们身边。

房间里的窗帘伴着清晨的微风轻轻抖动。死神看着孩子们,轻轻的说:“哭吧,让心好好哭吧,但不要让它破碎,让你悲伤的眼泪帮助你们开始生命的另一段旅程”。
然后,死神消失了。
从那之后,每当孩子们打开窗子,他们都会想起奶奶,当微风拂过脸颊,他们都能感受到她轻轻的爱抚。
星宝感悟:以往的死神形象都是狰狞或者丑恶的,而《好好哭泣》这本绘本,却用一个慈祥和温情的形象,给读者一个新视角,以此来说明,死亡不是黑暗的,而是另一个新生。
致孩子:一切生命的目的都是死亡,死亡只是另一段旅途的开始。

离开前,要做好准备
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我都想让她自己来,这样有一天我不在了也没关系。衣服翻着脱下来,我就翻着还给她,让她自己整理好。去保育园前的准备工作,我丝毫不帮忙。家务活也尽可能让她打下手。我希望女儿一个人也能顽强而茁壮地活下去。——千惠

日本小姑娘安武花,小名叫阿花,圆圆的小脸有着一双细小的眼睛,只有5岁的她,要踩着小板凳才够得着晒衣架,但是她每天早晨要自己洗脸、刷牙、喂狗、散步、洗手、做味噌汤、吃早餐、弹钢琴、上厕所、去幼儿园,放学回家后还要叠衣服、晒衣服、整理衣柜、打扫、刷澡盆、喂狗狗,有时还给爸爸做晚饭……
年纪小小的阿花“充实”的一天,让大人看得目瞪口呆。为什么阿花要做这么多的家事呢?原来阿花的妈妈“千惠”在女儿出生9个月后,乳腺癌复发了,想起剩下不到几年寿命,千惠思考着:我能留给孩子一些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对阿花是最重要的?最后她决定把一身做家事的好功夫传给阿花。
2003年2月,阿花小天使来到了安武家。
阿花一天天长大,妈妈千惠的病情却越来越重,在阿花4岁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她一条小围裙当生日礼物,开始教她如何拿菜刀,如何洗菜,如何做饭。
第一次看阿花用刀的样子,安武千惠说:相当吓人,可还是忍住没出声,也没伸手。阿花妈妈认为,会做饭就意味着能活下去,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爸爸安武信吾,在西日本新闻社工作;妈妈安武千惠,是声乐系研究生,在2008年因为乳腺癌而去世;女儿安武花,现在就读于福冈市立草江小学。
妈妈千惠走后,爸爸信吾说,“太难熬了,看不见希望,看不见未来,不知道该怎么带孩子,每天只知道用酒来麻醉自己,晚上睡不着觉,看着妻子的遗像就会忍不住哭出来…”
“没过几天,阿花从外婆家回来了,我早上站在厨房门口,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突然阿花就走到厨房,搬个小凳子,取出菜刀,把豆腐放在小手上,慢慢地切起来,准备好食材,然后开火…”
信吾这才意识到,阿花是千惠留给他最重要的“财产”…
安武信吾说,“我听说,大家从电视里看到小花的介绍,也有孩子开始学着做味增汤。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和小花很高兴。”
阿花爸爸至今还在维护阿花妈妈生前记录女儿成长的博客。在博客上,阿花爸爸说,最近阿花迷上了跳舞,跳得有模有样,她还在一个料理教室上课。阿花说过:做饭的时候真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候了!
“妈妈,有件事我想告诉你——所有的便当我都会自己做了!还和爸爸两人一起去了迪士尼,如果妈妈也一起去就更好了!妈妈,我一直记得你对我说的话,‘不说别人的坏话,不忘记微笑’。阿花有的时候也会想哭,但是想到妈妈和爸爸,阿花就不哭了。”—10岁的阿花

星宝感悟:千惠在面对死亡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让阿花不仅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走向未来的人生。
致孩子: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是对死亡毫无准备。

趁还来得及,不遗余力去爱


她叫袁君,原是大连的一名电视台记者,和众多劳碌奔波的年轻人一样,为了生计和事业消瘦得不成人形。终有一天,她一个军事报道组的战友过劳猝死,受台里委托,她为战友做了一个悼念的片子,也因此成了战友葬礼上的主持人。从此袁君的人生是一道分水岭——
在简朴厚重的葬礼上,袁君念着自己悲笔敲落的悼辞:
“他总是在每一条新闻播出之后卖力地回味,看看整个事件是否还有继续跟进的可能,看看自己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是否还有缺陷。他说,这既是一种职业要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成功有时就是一种为难。……
“或许,直到骤然离去,他依然没有实现他想要的成功。可是,一个人,在他活着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这种坚持本身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尽管他没有来得及问自己是否令自己满意,可是,我们可以替他回答,他来过,很优秀……”
话音刚落,袁君看着战友的遗像,内心沉重,也仿佛看到了自己。
葬礼结束时,战友的父亲紧紧地握住袁君的手说:“谢谢你,你比我们更懂他。”
这一言力千钧,回到家里,袁君不再像往日一样趴在电脑桌前,对着枯燥的文字无力地叩问着自己的生活,她系上了围裙,做好一桌好菜,内心平和地等着丈夫孩子回家。
袁君没有跟丈夫提及起这场葬礼,她明白这一切的出现正好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她应该庆幸自己还有时间、健康和身边爱着的人。
“我的灵魂开窍般明白了,一辈子没多长,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光原来这么短暂,趁还来得及,一定要不留遗憾地爱。”
星宝感悟:人总是在见证或者自身经历失去之后,才会对当下拥有的生活更关注,才会进一步明白,生命短暂。在有限的时间里,那些爱和温暖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
致孩子:一旦学会了怎么死,就学会了怎样活。趁岁月正好,尽力去爱。




最后推荐一份清单,包括书籍、绘本、影片,纪录片。让我们与孩子一起阅读“死亡”,理解“死亡”,热爱生活。

绘本
1.《爷爷变成了幽灵》2.《獾的礼物》3.《一片叶子落下来》4.《小伤疤》5.《再见了,艾玛奶奶》6.《活了100万次的猫》7.《当鸭子遇见死神》8.《爷爷有没有穿西装》9.《石狮子》10.《安德烈的愿望》
书单
1.《最好的告别》2.《恩宠与勇气》3.《生命的留言》4.《浮生取义》5.《西藏生死书》6.《此生未完成》7.《面对死亡的人》8.《亡灵对话录》9.《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10.《选择生命——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谈录》
电影
1.《明天,最后一天》2.《滚蛋吧肿瘤君》3.《寻梦环游记》
4.《爱》
5.《入殓师》6.《遗愿清单》7.《岁月神偷》8.《与神同行》9.《深海长眠》10.《樱桃的滋味》
纪录片
1.《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2.《love life》3.《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4.《生命里》5.《寻找死亡质量》
本文为星教师原创策划,转载联系授权。参考材料来源:一条 《性爱机器人、安乐死、人体冷冻……过去国产片不敢讲的话题,它都讲了》;英国范儿 《清明节,你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豆瓣 《日本妈妈癌症离世前,给女儿留下“爱的遗产”,感动无数人的真实故事》;半月谈 《向死而生》等


xingjiaoshi@dett.cn

☟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