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准备三部曲:帮孩子从容迎接复学(转给家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教育新闻网 Author 吴洪健
编辑 | 陈薇图源 | pexels
目前,大多数省份陆续公布了复学时间,超长假期终于要结束了,孩子们也将回到学校,很多家长和孩子对开学的态度是既盼望又担心,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也担心孩子的学业能否跟上。
孩子可能觉得增加防护环节很麻烦,或者习惯了家里的舒服,怕不适应学校紧张的节奏,有的孩子还会担心自己与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吴洪健认为,为了从容地迎接开学,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认知和情绪准备、物品和作息准备与演练和沟通准备这三部曲。
认知和情绪准备
重建心理安全感,提升心理弹性
人的心理需求中,安全感是最基本的需求。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居家生活学习,家长和孩子在心理安全感上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调整认知和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恢复心理安全感。
认知是对事物的看法,如何看待复学,家长和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果认为现在还不够安全,这样的想法就会使家长感到焦虑;如果孩子认为开学后自己会跟不上进度,就会很烦躁。这是人的“焦虑脑”在运转,是提醒我们要做好准备。但这些想法中,有些是比较客观的,有些是比较主观的,如果混淆了想象和真实情况,或者只看到一种可能性,人的心理弹性就比较小,容易陷入自己想法的循环中。
于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认知来提高心理弹性。当焦虑和烦躁情绪出现时,家长和孩子首先要按下“暂停键”,然后要唤醒“理性脑”,和“焦虑脑”对话,比如想想所有同学都居家学习、都可能受到影响,并非只有自己会受影响。还有就是跟朋友或家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听来自不同角度的建议。
长久居家面临开学,家长和孩子出现焦虑、紧张、担心等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我保护反应,对提醒我们更好地面对新的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有时候情绪会过度报警,夸大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家长觉察到自己或观察到孩子出现了睡眠不好、烦躁、容易发怒等状态,就需要调整情绪来恢复心理安全感。
首先,允许自己有不同的情绪。不能一出现烦躁、担心、紧张的感觉就更着急,就急于让这些情绪消失。这时候可以让情绪自然呈现,意识到它可能是一种提醒。接着可以做一些积极的生理改变,比如最简单的放松法,先从双手开始,握紧拳头,握到最紧的状态,保持几秒钟,体会紧绷的感觉,然后慢慢放松,体会放松的感觉。再抱紧双臂,重复上面的动作,然后是双腿、双脚……
当然,还可以使用情绪处理箱的方法,把担心、焦虑、紧张的感觉随意在纸上写写画画,投入一个小盒子或箱子中,每天倒掉,把情绪表达和释放出来。
物品和作息准备
恢复心理确定感和秩序感
由于较长时间居家生活学习,最基本的起床、睡觉等作息规律受到影响,学习物品也可能不够充足或散落各处。开学在即,家长和孩子都需要适应时间节奏方面的挑战,恢复心理的确定感和秩序感。
此次开学,除了必要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还增加了卫生防护用品的准备。物品准备充足到位,孩子的心理会感到更确定,有利于较快进入学习状态。
家长要随时关注学校的通知,留意学校对所需物品的详细说明。然后和孩子一起列出物品清单,可以分为学习类(如书本、笔、材料等)、生活类(特别是需要住宿的孩子)和卫生用品类(这部分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准备)。
最好让孩子参与物品的集中购买和准备,由孩子自己检查确认,这样孩子可以更加有确定感。
同时要提前逐步调整作息时间,恢复孩子的心理秩序感。此次长假中,改变最大的就是作息时间了,即使在家线上学习,也不像平时上学那样有明确的到校、放学和上下课时间,孩子可能变得比较随意、松散,想到开学后比较快的节奏难免产生抗拒心理。因此,调整作息时间非常必要,而且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调整。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开学后的时间表,标明起床、到校、放学、睡觉等具体时间点。特别要考虑到可能要增加测体温等环节,起床、出家门的时间需要稍加调整。然后让孩子评估一下目前的作息时间与复学后的相差程度。特别是起床时间,须从现在开始逐渐调整到位。
作息时间的调整不能心急,坚持小步子原则,孩子更容易做到。如开学后需要6点40分起床,目前孩子8点起床,如果要求孩子一下子恢复到6点40分起床,孩子一时做不到,家长难免指责批评,就会导致亲子冲突。而小步子调整,如每天提前10分钟,从早上8点逐步调整到6点40分,大致需要8天时间,孩子就感觉比较容易做到。当孩子每天如约提前10分钟起床,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来增加孩子的信心,缓解调整带来的不适感。
演练和沟通准备
提升心理稳定感,自我赋能
可以预见的是,开学前后,学校、老师会给家长发送比较多的通知,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对疫情还是会有一些基本的防控、登记、检查等环节和流程。这些变化也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家长和孩子需要提前做好演练。
首先是做好行为演练,恢复心理稳定感。长期居家生活,有些孩子甚至可能没有出过门,缺乏适度的锻炼,身体和体力状况有一定的滑坡。另外,在仍旧保持一定程度卫生防控的情况下,某些时段可能遇到部分道路封闭,孩子上学的路线可能受影响,进学校需要测体温等,如果没有提前的适应和演练,孩子可能会感到不适应。
对较少出门或锻炼的孩子,家长要引导孩子先走出家门,到街上进行适度活动,在户外锻炼身体,帮助孩子逐渐恢复身体和生理状态。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带着他完整演练一遍起床、用餐、戴口罩、出门、到学校的全过程,让孩子熟悉新的生活流程。再按照学校的要求,熟悉入校、上课、卫生等新的变化,使孩子更快地进入学校生活状态。
首先开学的毕业班孩子,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的中考、高考受到影响,孩子会担心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因此,要做好心理预演,进行自我赋能。
比如每天早上醒来,先不急着起床,用10分钟左右在大脑中进行心理演练,按照起床、吃早餐、出门、路上、入校、进教室、上课、课间、午餐、放学的过程,在头脑中想一遍,细节越具体越好,让大脑能够充分做好准备。
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回忆一下之前的经验,问问他是怎么做到寒假开学后很快适应开学的,唤起孩子内在的有效经验,增加开学的自信心。孩子还可以想象自己最喜欢的课程、听讲最投入的状态,增加对学习的胜任感,为自己赋能。
开学前后,围绕学习、考试、卫生等各方面内容,在学校、老师、孩子、班级、同学等不同群体中,通过微信群、纸质材料等多种途径,沟通的群体、频率和内容都会大幅增加。为此,家长要做好沟通准备,增加胜任感。
建议家长养成每天早上、中午、晚上看通知的习惯,或者设置提醒功能,以免遗漏信息。如果对某些信息有疑问,家长最好主动和老师沟通,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同时鼓励孩子多和老师、同学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为迎接盼望已久的开学奠定基础。
来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