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袁照
编辑︱陈薇
“好老师”太重要了,没有“好老师”,哪来“好学校”。曾在学校搞了一个持续三年寻找“好老师”活动。由在职教师写自己的老师,每人至少回忆一个老师,写一篇回忆录。“好老师”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好老师”是谁?就是你、我、他,就是我们自己。后来,出了一本书《我的老师》。
不料,我前几天写了一篇有关“好校长”与“好老师”的教育随笔,有老师看了后,对我说:现在,“好老师”太少了,仅仅把“做老师”当作职业,环境让你不能做“好老师”。怎么讲?环境有时让老师无可奈何,做“好老师”一定要有定力,有内心的坚守,否则很难。
听到这么一件事,年终要推荐先进、模范。许多人都有资格,许多人也都想要这份荣誉。大家都在猜,最后是谁?结果学校给了一位只知道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做练习的老师。三年几乎连像样的班会活动都没有搞过,几乎没有任何活动。认为做这些都没有意思,只是做练习。自己有空就坐在教室里,陪学生,教室里总是静悄悄。
校领导认为,这位老师不错,兢兢业业,实在。于是把仅有的市级先进的名额给了她。老师们私下议论纷纷,这个老师什么都不管,只知道关学生在教室学生做练习,树她为先进,是什么导向啊?
现在,我们都在提做“好老师”。有好即有坏,有没有研究过什么是“坏老师”?“好”的反义词是“坏”,我们说“好老师”回避了“坏老师”这个概念。当下中小学应该没有“坏老师”,“坏老师”一旦出现,一定会被清理出教师队伍。而“差老师”应该是存在的。谁是“差老师”呢?或者说,什么样的表现即属于“差老师”?
有一位老师参加了关于我的“好老师”讨论,认同我的观点:有时一个“好老师”与一个“差老师”,就是一步之遥,就在某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眼神。她说了自己发生在初中的事,那是在村里学校。她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那一天反常了。村里停电,眼保健操不能使用广播,班主任要她去领操。不知什么原因,她情绪不好,喉咙也有点哑,竟然回绝了老师。这下捅了篓子,当天班主任在语文课上,宁愿不讲课,也要处理此事,当场把她的班干部职务给免了,并狠狠地批评。从此,这位老师对这位同学不理不睬,有时还要恶言恶语。同学负担很重,知道自己不对,要找老师说明。不敢直接找,于是写了一封信,夹在作文本里,递了上去。每天坐立不安,暗中观察老师的反应。没有任何讯息,只能等下次作文本发下来,看看信还在不在?老师会在作文本上留什么言?这一天终于到了,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作文本,什么也没有,仅写了“及格”两字,其他一字也没有。她既伤心又惶恐,闯大祸了,原来自己的作文常常被作为示范作文、优秀作文而朗读、而张贴在教室里。现在她的作文总是“及格”,不加任何评语。对一个初中女孩来说,太残酷了。她只有忍,她忍了,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中考考好。终于她在中考中脱颖而出,成功了。对一个农村女孩来说,变成城市户口就是跳龙门。那时读中师比读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要高,她被中师录取了。这位班主任知道了,主动要求陪她去面试,还建议她面试时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暑假中,这个班由于出了历史上中考的最高分,几乎所有任课老师都调到了镇上的中学去任教。
由于中考出了一个“状元”,她的老师被表扬、被奖励,被称为“好老师”。“好老师”们都进了梦寐以求的城镇学校,满身荣光。这位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好老师”,怎么能如此对待一个学生呢?即使是同学的错,也应该给一次人家改正的机会吧。是不是她为了成就这位同学,而设置了磨练她的场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会吗?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曾去哈佛大学参加毕业生典礼,作嘉宾演讲,他说,要感恩老师,包括看起来不那么好的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自学。上述这位老师,和上述我讲到的只知道关在教室做练习的那位老师,在我看来,不是“好老师”,是“差老师”。现在“好老师”与“差老师”的概念混搅了,内涵也混乱了,好坏不分,好差不分,真让人无所适从。
能教书,考试能让学生得比较高的分数,但是没有爱心,心地不善良,不择手段,过程丑陋。这样的老师,却普遍在学校曾捧为“好老师”,正常吗?标准错了,什么都错。
日本民间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特效药——癞蛤蟆油 ,这个油是如何获得的呢?有一种五条腿的癞蛤蟆奇丑无比,人们抓住它后,把它放在镜子面前或玻璃箱内,它被自己的丑吓出一身冷汗,这个汗就是珍贵的蛤蟆油,人们用木板轻轻的刮下这个汗,就得到了奇效的烫伤药膏。可见,反省自查的重要性,连癞蛤蟆都知道反省,在我们是“好老师”“差老师”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我们丑吗?十分丑陋吗?由反思、由自我认识而觉悟、而改正,那无疑是有奇效的“烫伤药膏”。
现在家长喜欢择校,更喜欢择老师,这不错,可是往往择错了对象。家长心里也只要高分,能出高分的就是好老师。有时这些出高分的老师心理是不正常的,忧郁加焦虑。影响学生,还连累家长。
这两天看到两个段子,很有趣,第一个段子:晚上十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的跳跃起来,趴到窗户上支起耳朵认真的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愤地喊到:“互为相反数啊!?”我默默的关上了窗户。还有一个段子:也是午夜,小区内突然响起一个女人愤怒的骂声: "你都已经知道疑似了,怎么就不知道疑似的后面是什么?疑似的后面是什么?你说呀!你站在那儿发呆有什么用啊?"全小区熄灭不久的灯光几乎同时全亮了。疑似的后面?疑似的后面不就是确诊吗?人们纷纷扒在窗口伸出脑袋竖起耳朵,有人甚至拨打报警电话。这时骂声又响起::“是地上霜啊!疑是地上霜啊! 这么简单的四句诗你都背不出,你怎么这么不用功啊!" 顿时,全小区的灯纷纷熄灭,重归宁静。
这是被孩子读书逼得不正常的家长的“众生相”。老师与家长现在都有“群”,老师布置作业也布置在“群”里,每次老师测验、考试成绩都要公布在“群”里,家长成了老师的助教,孩子的学业成绩是建立在学校与家庭双重压力下的产物。这样有效果的老师,又会视为负责任的老师,往往被推崇为“好老师”。学校的危机转嫁到了家庭,老师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家长,鸡犬不宁,如何是好?“好老师”“差老师”是动态的,也会有转变。我们做了许多“好老师”的事情,只是偶然做了一件“差老师”的事情,这件事情可能就伤害了孩子,以致负面影响他一生。从这点上来说,我们自己有时就是一个“差老师”。稍有不慎,就会做出违背教育规律、孩子成长规律的事,做了自己还不知道,却会让学生记住一辈子。
或许只是一念之差而造成的遗憾,是真遗憾。有时我们在教育的这个问题上,是好老师,在那个教育环节上,又成了“差老师”。慎言慎行,对老师太重要了,疏忽不得。往往我们的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眼神,会“好”了一个学生,也会“坏”了一个学生,也能“好”了一个家庭,也能“坏”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区。对此,我们不能不知。来源︱“柳袁照”微信公号
xingjiaoshi@dett.cn
☟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