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要家长和你同向用力?试试三类“新工具”

韩董馨 星教师 2022-03-28

作者 | 韩董馨
编辑 | 阿薇


老师坐在对面沙发,情绪平静、缓和。“亲爱的,我只想知道,我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她问。我心里为她暗暗叫好,当老师和家长之间有一些误会,老师的心态很重要,不低落,不负面,主动伸出一双手,是对自己内心成长的关照,更是超越了对错,对家长不易的体恤。
 
我们聊完了事情的前后,发现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学会接话就好了。“学会接话”看似容易,但其实早已超越了“接话”本身。

很多时候,家长与我们鲜少讨论教育的大是大非,而更多地在交流孩子日常生活的滴滴点点。这种交流,就好像两个人同坐一条小船,徜徉在一片澄明的湖里,只有两个人划桨时往同一个方向使力,这条小船才不至于原地打转,才会不断前行,从而带你们看到一路好风景。
 
怎么能让家长愿意和你一船观景,同向用力呢?不如和他讲故事吧!家长和老师因孩子早就成了“一条船”上的人,一程几年,想要“相看两不厌”,就要“故事来相伴”。

做个会和家长讲故事的人,我们应当有一个丰富的工具箱。工具箱里装着什么呢?和老师们共同成长的几年里做了留意,窃以为应该有这几样工具。
 

1
第一个工具叫“非正式能力”。与专业能力或者通识能力不同,非正式能力不是“对于专业认知在特定领域的具体化”,也不是“广泛意义上的思维和工具使用能力”,它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素养。

当有了这样一个工具时,我们就知道何时要“明理”,何时该“用情”。

当我们把孩子成长中的关键时刻,以故事的形式用合适的语气和适当的语言讲给家长听时,他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生命活力。

故事是生动的,家长能从这种生动中体会到故事的内核在于:老师在真诚地关注我的孩子的成长;老师用心地帮助我的孩子,并真切地喜欢他。

而“非正式能力”,能帮助老师让家长感受到这些故事背后的立意。当你安静地侧耳倾听、敏锐关键地捕捉,讲话时面带微笑,热情大方地提供帮助,恰到好处地给出意见,不卑不亢地表达观点……你的故事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2
第二个工具叫“生活本身”。老师要学会寻找自己生活经验中与家长类似或能产生共鸣的部分,因为这部分生活经历会迅速拉近你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并且极大地丰富故事的内涵和效果。

比如当家长告诉你他创业非常不容易,对孩子就是要严格要求让他能吃苦。那你可以告诉他,自己一路走来也有过“吃苦”经历,能够体谅但也建议有方法、不过度。

在“生活”里,而不是仅局限在“事情”里,会让老师推己及人地感受家长的立场,明白家长的诉求和苦恼皆有原因。时间是生活的格式化,故事是时间的人格化,让故事投入生活的怀抱,听故事的人才会给你一个拥抱。
 


3
第三个工具叫“教育判断”。这里的教育判断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当下这个独特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独特的教育方法的判断;二是对眼前这个独特的家长需要什么样独特的沟通方式的判断。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教育策略,这是一个老师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的体现,同样,不同的家长也有不同的沟通习惯和方式。我们必须认可,教师职业本身就承担了与家长沟通的工作,这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必备技能。

所以,有效判断、精准沟通,把握住家长的特点能够让沟通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背上工具箱,去和家长讲故事吧,无论是用写作的形式、面对面沟通的形式还是拍摄视频的形式,讲孩子芝麻绿豆大点的小事,讲孩子可笑又可爱的囧事,讲孩子和同伴间鸡毛蒜皮的趣事,讲孩子成长路上的要事……

讲着讲着,我们会发现道理都在故事里,价值都在故事里,很多误会都消融在故事里……那是因为高级的讲故事有自己的美学追求,正如黑格尔说:“美就是用感性表达理念和理性”,而故事就是用点状的鲜活表达立体的爱与温度。


来源: 董方既白


xingjiaoshi@dett.cn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浦外高新 期待你来



▼ 更多招聘信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