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戏,未来学习的另一个入口

星宝 星教师 2022-03-28

作者 | 尚俊杰 金晓芳 姚铁龙

编辑 | 阿加



有人说,学习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教育本身就枯燥,谁天生爱学习呀?可是,学习为什么就应该困难?教育为什么就应该枯燥?未来数字时代的学习方式正越来越个性、多元,而游戏,作为新学习方式之一,正越来越被看见:

 

中国台湾大学教授叶丙成开发线上游戏学习平台,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挪威游戏化学习平台Kahoot!,把对知识的考察变成生动的“头脑风暴”式的智力问答;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设计一套游戏化评价系统……今天,让我们一起跨入游戏的大门,去看见未来教学的另一个入口。



游戏,重塑学习的方式

尚俊杰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尽管游戏具备诸多价值,但现实中教育游戏依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障碍——
一是儿童确实需要游戏,但青少年乃至成人也需要吗?
二是普通的教学软件也可以用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什么一定要用游戏呢?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为了回答清楚这几个问题,尚俊杰和团队系统地总结了游戏的三层核心教育价值:


1.游戏动机
  • 产生快乐的源泉——多巴胺
谈到动机,先从生物学角度讲。人的身上有一种神经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使人兴奋、高兴。游戏之所以能吸引孩子,是因为游戏里面的级别、目标非常清楚。当玩家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后,会获得相应奖赏,神经元就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学习之所以麻烦,是因为“孩子辛辛苦苦学了一学期,考试排名却倒数第二,没了小目标的驱动,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

 

  • 内在动机理论——激发孩子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Malone & Lepper(1987)早期研究内在动机理论时,设计了一系列差不多的小游戏让孩子们自由地玩,观察他们喜欢玩哪个,然后总结规律,从而提出人为什么喜欢玩游戏的内在动机理论。实验发现,内在动机包括:挑战、好奇、控制、幻想、合作、竞争、尊重。这些元素是人们喜欢玩游戏的重要原因。

 

  • 游戏有助于培养创造力

《蜡笔物理学》(Crayon Physics)是一款基于2D物理引擎的解谜游戏,由芬兰人Petri Purho设计,曾获得2008年独立游戏的最高大奖——塞尤玛斯•麦克纳利奖。该游戏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为了让小球砸中星星,很多玩家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机械系统,尝试了很多次才恰到好处地砸中星星。试问有哪个孩子有这种毅力去解一道课本题目?教育领域特别注重探究,这款游戏反而实现了让孩子自主探索。


 

2.游戏思维

在游戏动机之上,就是游戏思维(或游戏化思维)。游戏思维指不一定非要将纯粹的游戏应用到学习中,只要将游戏的设计、理念或元素应用到教育中就可以了。比如,一些学习网站中,会利用积分、徽章、排行榜等元素激发孩子们的挑战心。其实,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使用游戏化思维技巧,例如给表现好的孩子发小奖状或小红花,这就是游戏思维的运用。

 

总的来讲,游戏化思维的核心不一定要拘泥于游戏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发挥其深层内在动机,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活动中有机地融入游戏元素、游戏设计或游戏理念即可。

 

3.游戏精神

游戏的最高层次和最有意义的价值是游戏精神。尚俊杰认为,游戏动机是最基础也是最具操作性的价值,它强调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动机;游戏思维则表示超出游戏形式,强调将非游戏的学习活动设计成“游戏”;而游戏精神则是最有意义的价值,强调学习者以对待游戏的精神和态度来对待学习过程和结果。

 

三者的核心联系就是深层内在动机。让人因为自己挑战好奇而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天天被外界的奖赏、压力逼着去做一件事情。


游戏,未来应用的方向


  • 从应用角度

尚俊杰表示,App小游戏可应用于幼儿教育;小游戏和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情境类教育游戏和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游戏化和STEAM、创客、编程教育相结合;游戏化和课外学习、教学管理相结合;游戏化和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

 

在具体应用前景上,他还提到了以下方式——小型教育游戏应用仍然会很广泛,适合应用到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中;大型教育游戏(尤其是一些角色扮演类游戏)适合应用到研究性学习或者课外非正式学习活动中;模拟、仿真类和增强现实类教育游戏适合应用到职业教育中;游戏和移动学习、学习分析等技术相结合有广阔前景,比如在平板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同时可以采取学习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在游戏中的学习过程,并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当然,如果想开发出能帮助学生学习的游戏,需要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教育成果跟游戏设计结合起来。因为游戏开发的难度,主要在如何能真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

 

  • 从学习角度

尚俊杰特别希望利用游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像探究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翻转学习等方式都值得去深究。

 

不过,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包括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背后,实际上都隐含着一个前提:它们比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再好的课程也没有用,自主学习亦无法发生。

 

对比学习的需求和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考虑到时代的变革和当代青少年的特点,显然教育游戏就具备了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或许教育游戏真的可以和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大数据等技术一起,重新塑造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成效。




游戏,让学科育人落地课堂

金晓芳 / 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在游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金晓芳和团队形成了一套游戏课堂操作理念:铺情境为链,串游戏为珠,增进体验,发展思维,培育情感,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游有所乐,玩有所得。



打破学科边界,开发跨学科、综合性的教学游戏


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方式变革打破学科界限,从儿歌、律动等各类课中操开始,结合音乐、简笔画、节奏、竞赛、晋级、闯关等多种游戏元素,增进体验,培育情感,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1.音乐和游戏的整合

比如为了巩固低年级学生对拼音、生字词的识记情况,设计了“小兔开门”识字游戏。
目的:巩固声母、韵母、音节或生字词。
准备:水果纸箱一只(小兔的家),生字卡片。
方法
生齐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
师:谁来谁来把门开!
生1:我来开,我来开!从箱门摸出一张卡片,带领大家读。依次循环。

 

游戏的活动性、愉悦性带动了全体学生的认知需要、成就需要,在满足识字教育功能同时满足了自我实现功能。这就是游戏教学打破学科界限,以点带面的功效。游戏教学中的音乐还可以配乐、律动、歌表演等形式融入阅读、作文等游戏,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儿歌与游戏的整合

儿歌朗朗上口,由于低年级统编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大量生字,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生字编进儿歌里,多次复现和诵读,起到一定的效果。

 

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童话故事《要下雨了》,通过小白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告知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教师可以顺着故事的情境,把儿歌融进学习的过程,师生合作,分步出现,最后出现整首儿歌,有序再现学习的过程:“燕子低飞要下雨,鱼游水面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大自然,真奇妙!”。这样的教学即复现了生字,又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概括思维,还使得课堂动静交替,做到有趣、有料、有效。

 

游戏教学时编写儿歌应把握四条原则:依托文本,凸显情节,紧扣生字,琅琅上口。儿歌编写要求不宜过于苛刻,能押韵最好,不能押韵也不强求,能凸显学习过程,形成更有意义的信息组块,受学生喜欢就好。

 

3.竞赛和游戏的整合

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游戏教学充分发挥竞赛的作用。竞赛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人际竞赛,还包括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积分榜、排行榜、晋级闯关等。比如“争当配音小演员”朗读游戏:
目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感。
准备:一幅图或连幅图(图片、视频等)
方法
(1)图文对应,引导学生对着插图,争当配音演员。
(2)计时2-5分钟时间,先自己练读相应语段或课文。
(3)互相挑战,读得好的站着,读不好坐下去,看谁站到最后,谁就是最佳配音演员。
(4)可以集体比赛,也可以组际之间挑战。 

 

开展任何一个教学游戏,教师都要学会激趣、逗趣,也就是通常说的“哄孩子”,哄不等于骗,但是你要想办法,哄得科学、有效。此外,课堂可操作的十大游戏元素:A.亲和力;B.儿歌编用;C.音乐匹配;D.角色表演;E.肢体运动;F.简笔画能力;G.玩具实物设计;H.节奏把握;I .情境匹配;J. Frash、AR、VR等教育技术能力等,打破学科界限,解放学生和老师的手、脚、身体和大脑,教师和学生成为边游戏边学习的合作共同体。


整合认知序和教材序,实施游戏教学方式的改变


当前,课堂游戏使用较多的有两种方式:


1.嵌入式游戏教学
嵌入式游戏教学一般来说是基于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在教学过程的某个片段或某个环节,嵌入相关游戏,以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果。实践中,嵌入式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方式,英语、数学、体育学科运用颇多。 

 

2.融入式游戏教学

融入式游戏教学强调整体设计,在研究教材特点、重点、难点等基础上,精准把握教学点,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各类游戏,把整节课设计成游戏式的,强调情境的完整性、游戏的适切性和长时段的沉浸性。具体操作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 循着学生需求,整合教学目标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了青蛙卖泥塘给老牛、野鸭、蝴蝶等小动物,但是大家都没有买,青蛙接受大家的意见,改造好泥塘这样一个故事。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识字,正确而流利地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并通过表演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先看老牛和野鸭买泥塘时说的话,“这个水坑坑嘛,在里面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会发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先说优点、好处,再说缺点和不足。对于二年级下册学生来说,说话没有问题,但如何表达让人舒服,是语言值得着力发展之处,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点。

 

考虑到低年级识字任务重,教学重点和教材表达特点,结合学生认知匹配三种游戏“故事情境识字”“课本剧表演”“游戏式评价”等,整合确定游戏教学目标:

 

(1)随故事情节认识“卖、烂、坑”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卖、泉”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各种动物角色,整体感知故事内容,能分角色演一演故事情节。


(3)联系上下文发现老牛和野鸭的语言表达特点,运用“不过……要是……”、“……就是……”等关联词开展训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4)说一说青蛙不买泥塘的原因,知道青蛙是一个怎样的人。

 
  • 紧扣教材特点,融游戏进教学

首先,游戏教学“铺情境为链”。整节课设计以青蛙的吆喝声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吆喝体验,掀起了青蛙卖泥塘的故事情境,贯穿全文。接着,游戏教学“串游戏为珠”。本课重点任务是“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教师以课本剧表演对接教学重点,紧扣教材表达特点,融游戏进课堂。就学习句式表达角度,教师首先结合老牛的话,寻找表达特色,分四步实施。

 

(1)找出表达特色
师:最先被吸引来的是——老牛(张贴图片)。老牛怎么说的?(呈现句子)谁能来读一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老牛为什么没有买泥塘?)
生1:没有草
生2:不满意
师:老牛就这样直接说理由不好吗?
(出示后半句:“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师:你看,意思也表达清楚了!老牛除了提建议、说理由,还说了什么?
(套红呈现句子前半部分“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
生1:好的地方  
生2:优点  
生3:好处
师:如果你是小青蛙,你喜欢听那句?
(学生纷纷表示喜欢听老牛的话)
师:为什么?
生1:这样感觉好一点   
生2:更有礼貌    
生3:青蛙心里好过一点   
生4:更舒服一些
(出示重点词语“挺舒服”,随文认识生字“舒”“挺”)  
 
(2)读出理解,增进体验
师:你能不能这样来读一读?让人感觉挺舒服。
(指名读,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关注“声音”和“表情”)
生:(练读,齐读)    
 
(3)课本剧表演,增进体验(重点关注)
第一幕“青蛙和老牛”
第二幕“青蛙和野鸭”
 
(4)游戏式评价,关注表演成效(边观察边评价“声音”和“表情”“动作”,都做到得三星,举指头示意)

 

从生字新词学习的角度,教师适时穿插知识教学。青蛙听了老牛的话,做了什么?呈现“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这句话,学习新词“采集”,结合会意字()认识生字,发现词语表达规律,然后和盘托出文中这一类词语“播撒、吆喝、游泳”等,积累语言。

 

学生学习从“找”到“读”再到“演”和“评”,层层深入,不断增进学习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动作、形象、逻辑推理等思维水平。游戏教学对准目标,铺情境为链,串游戏为珠,教师心中有预设,学生浑然不觉,模糊学习和游戏的界限,收到了很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 教学评一体,巩固学习效果

针对两幕课本剧表演,教学时由扶到放,评价时也由表演技能的指导转向语言知识的内化。第一幕表演关注表演技能,如“声音”“语言”“动作”等,每项做到了加一颗星,都做到了加三颗星。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观看表演后,伸出手指头开展星级评价,为下一轮表演打下基础。

 

第二幕表演关注语言迁移和运用,提高评价要求,“你能不能像老牛一样说?”除了举手评价以外,教师还要求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表达方法。有的学生说:“某某同学演得好是好,不过,要是他的声音再响一点就更好了!”“这个同学说的好是好,就是没有表情!”学生慢慢地学着这些关联词语来评价,学习、评价、表演融为一体。

 

在整个课本剧表演过程中,语言的理解——积累——迁移——运用,一气呵成,认知序和教材序得以完美统一。学生也初步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怎么样舒服的和人说话,这和我们平常教育学生如何表达让人舒服,怎么学会与人交往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学科特点和育人的整合,游戏教学自然而然地让育人的功能落地在课堂。




游戏教学的五个建议


姚铁龙 / 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希望让儿童站在课程的正中央,培养儿童成为‘更自主(Y)、善思考(T)、会学习(L)’的数学学习者,让儿童感受到学习数学也可以是甜的。”姚铁龙表示。从2014年开始,一套“YTL数学游戏课程”在姚铁龙的深入研究下,越来越完整且丰富。

 


针对一线教对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实施等难点,姚铁龙总结了五条建议:

 

建议一:教学课程中可融入故事和角色扮演系统


故事元素赋予游戏关联性和意义,故事元素的应用,也并不复杂,对于具备丰富想象力的小学生而言,有趣的名字配上简单的图形就足以在他们的脑海里构造出扣人心弦的故事。

 

例如《重复的奥秘》这一课,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故事:“在宇宙中的规则星球上,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可爱的恐龙,一只恐龙妈妈生下了4枚恐龙蛋,它每天都十分期待着恐龙宝宝的出生,但是有一天,恐龙妈妈起床后,惊慌地发现它的4个恐龙宝宝不见了。原来是一只邪恶的霸王龙偷了恐龙蛋,它为了阻止恐龙妈妈找回自己的宝宝,还设置了四道关卡,包括:规则天梯、规则道路、规则城门、百宝箱等,请同学们一一通过游戏解救恐龙宝宝。”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中可融入一些好玩的小游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自己选用或制造一些游戏,嵌入在教学当中。例如课前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玩这样的小游戏:要求学生说出字的颜色。该游戏能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还可以嵌入一些自制的视频游戏,在此介绍2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通用,且制作简易的视频游戏,分类、配对。

 

游戏一:分类游戏

该游戏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游戏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标准对文具和衣物进行分类,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游戏对应于教学上的分类概念知识,如数学学科素数(质数)、合数的区分,英语学科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性的分类,科学学科区别塑料、金属、玻璃等材质。只要有明确概念分界的知识,都可以使用。


游戏视频二维码

 

游戏二:配对游戏

该游戏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文具”,游戏要求学生把几元几角几分与用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进行配对。游戏对于各学科设计的概念转化问题,即传统教学中所有的一一配对连线题,都能将知识嵌入游戏机制,进行配对游戏的改变,如数学单位的换算。


游戏视频二维码

 

建议三:选择一些合适的App游戏


数学游戏App成为了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都热衷于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逐渐被一线教师所认知,现有的数学游戏App按数学游戏中的叙事性的程度,可以分为“轻”游戏和“重”游戏。

 

轻游戏更加注重游戏的玩法,而重游戏更注重游戏的故事性,这就使得,“重”游戏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同时因为该类游戏的叙事性较强,更适合于孩子自主学习,而“轻”游戏玩完一关的时间较短,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和控制游戏的使用时机。

结合自身的经验,姚铁龙梳理现有的数学游戏App。

 

“轻”游戏App


1.TodoMath

这是一款专为早期学习者在幼儿到2年级独特设计的综合型数学App,包含700多个数学游戏,可让孩子了解数学概念,建立对数字到几何的信心。


  图2 《TodoMath》中的“运算”模块

 

2.Zapzapmath School

这款针对5至12岁儿童的数学游戏App,拥有180多款数学小游戏,知识内容包含:加法、减法、乘法、分数、系数、形状、坐标、测量、角度、时间。


游戏:“对比奇兵”

 

3.MathTango

这是一款针对5-10岁儿童的数学游戏App,其学习内容仅限于整数的加减乘除等学习内容。

 

4.Montessori数学集合

包含7款App的内容,分别是“蒙台梭利:运算第一课”“Montessori Numberland”“蒙氏数学城”“蒙氏数学:大数加减”“蒙氏数学:乘法”“蒙台梭利的几何图形学习”“Seven Academy 数到10”。该App面向的学习者是4-9岁的儿童,其学习内容包括:0到9的认识、认识2D和3D形状、加法/减法/乘法、翻倍/减半、奇数/偶数、计数到1000。


《Montessori数学集合》内的数学教室

 

“重”游戏App


1.洪恩数学

《洪恩数学》包含两大学习模块——麦斯的旅程和魔法师修炼场。麦斯的旅程学习模块一共有10个主题场景,每个场景均有一个故事,学习者控制角色边走边打怪边学习,将认数和加减法的学习与冒险故事深度融合,学习的沉浸感较强。

 

 《洪恩数学》中麦斯的旅程

   

魔法师修炼场,包含数与量、数运算、几何与空间、综合思维四大知识板块,涵盖儿童基础数学启蒙教学的核心内容。魔法师修炼场中的数学游戏没有叙事性强的故事背景,更加注重游戏的玩法。

 

《洪恩数学》中魔法师修炼场

 

2.小伴龙玩数学

该App针对2-8岁儿童进行系统化数学思维启蒙,教学内容包括:数字与计算、单位与度量、图形与空间、规律与逻辑、综合化运用。

 

《小伴龙玩数学》刻度小镇的学习内容

 

此外,针对数学游戏App分类应用于课堂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应注意这4点:

(1)能满足课堂的时间限制并易于操作;
(2)契合教学内容或者部分教学内容;
(3)明确教学游戏App所应用的教学环节;
(4)数学游戏App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建议四:精心设计游戏化自主学习活动


如何让孩子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认真积极地解决问题呢?可以设置游戏化自主学习活动,把枯燥的练习变成充满未知的挑战,也就是游戏化学习。

 

例如,“幸运蓝色”这款游戏,首先设置若干个颜色不同的方格,每一个方格分别链接一道练习题。方格的数量可根据课堂实践和要解决的问题数量为确定。然后,利用希沃课件的“蒙层”功能,将方格隐藏,要求学生找出所有蓝色方块。当然,目标颜色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学生更有参与感。


建议五:巧用游戏化元素,注重游戏化互动


1.游戏设计中令人着迷的核心因素

通常来讲,游戏元素包括:目标、规则、竞争或合作、进度条、奖励、反馈、音效、结果的不确定性。当教师尝试游戏化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了解游戏元素和游戏机制,学会像游戏设计师一样思考。

 

2.目标是游戏的决定性特征之一

所谓目标,就是指在游戏里的追求,是要努力达到的具体成果。在很多人看来,游戏和玩耍的区别就是没有目标。例如,当你和小伙伴在公园任意的奔跑或爬楼梯玩耍,这不是游戏,因为目标缺失,一旦有人说:“看谁先爬到顶上。”瞬间,玩耍时间到此为止,游戏开始了。同样的道理,我们教学时,在班上进行口算练习,如果是按部就班的出题答题,学生肯定索然无味。一旦老师说:“看谁能成为今天的‘口算王者’!”答题活动立马就变成了小游戏。

 

3.奖励是一切游戏的重要特征

奖励是所有游戏的重要元素,如徽章、积分等。奖励的形式和大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6种奖励:随机奖励、固定行为奖励、收藏与收集、社交财富、滚动奖励、突发奖励。当然,为了增强互动性,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掌声或鲜花等音效和图片。

 

此外,倒计时、音效等游戏元素,可让游戏氛围立显。当计时出现在屏幕上方并开始倒计时时(有时也正向计数),压力上升,行动加快,游戏氛围就会提升,学生迫不及待地采取行动。

 

不要小看这些游戏元素,他们不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还能使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满足。同样是答题,有时间、竞争、音效、反馈等游戏元素加入,瞬间变得好玩起来。其实,当基于游戏的思维和机制依托技术与教学设计过程整合到一起时,学生的学习就会真实的发生。


来源:本位系《星教师》杂志“游戏化教学”封面报道缩写稿,原文及更多精彩案例请参看杂志。



xingjiaoshi@dett.cn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