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志:学生如何为深度学习策展?

王志 星教师 2024-03-19



我们曾做过一个关于“冬奥”主题的活动,除了一面空墙和一间随时开放的功能教室,余下的都交给孩子们发挥。没想到,他们交出了一幅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升降旗装置的设计、列车启动刹车装置的设计、各种滑道的设计……展现出孩子们天马行空又联系实际的创意。


视频:PBL献礼冬奥

做这个活动,源于学校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


传统分科教学更重视对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很少碰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于是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较强的解题能力,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STEM教育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常常出现有意识无能力或无意识无能力的困境。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学习的本质,了解孩子应该怎样学习,学校的教育活动应该怎样设计。其实,早在1998年就有过相关的研究。如下图所示,黄色代表传统教学,处于较低的位置;白色代表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可以看到,在普教阶段,我们关注更多的是“high school”的部分,在相同测试(pretest)的情况下,收获(Gain)是不一样的,白色部分所获更多。这其实就是设计教学和活动的一个原则。



清华物理系的老系主任朱邦芬先生认为,好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从地里长出来的,老师要做的就是在地里面浇点水晒点太阳。我深以为然。


我们是全学段的学校,孩子在这块地里长的时间可能更长一点。我们就需要更长期的规划,何时给孩子浇水?何时给孩子晒太阳?


关于科学教育,我们做了如下规划:把目标切分在各学段,通过不同能力层级的课程对孩子们进行帮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学业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类课程在学校课程的比例上也就有了一些调整。

 


如STEM课程是七八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学生要经历基础模块、进阶模块和成长模块三个阶段,而这个过程中会涉及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老师和学生都知道答案,需要学生进行验证;有些问题是学生不知道答案,需要大家一起进行探究。所以,我们注重训练孩子的工业设计流程和科学探究步骤,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做准备。


既然是课程,就一定有评价。除了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价,还会在学期末给孩子设置科学嘉年华活动。学生自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带着他们的展板和模型,接受考评小组的答辩,获得相应分数。


同学们经常会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题目,比如吃中药不喝茶,茶水对药性究竟有没有影响?比如家里的灯没有设计好,床头没有开关,孩子就做了一个床头开关装置。再比如有女生设计了一套女士防护用品,把报警器还有防狼喷雾设计在头绳上。




如何做跨学科项目


有了基础训练,我们开始做跨学科项目。如美术课上校园路灯的设计与制作,通用技术课上遥控小船的设计与制作,阅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孩子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带着问题出发,回来再继续进行研究。有些课题甚至影响孩子们很多年,他们一直持续在进行研究。


关于跨学科学习,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美国科技高中。它是圣地亚哥一所随机派位的公立学校,并没有资格选择学生。而且圣地亚哥与墨西哥交界,有许多外来移民,其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在学业水平上给予子女帮助。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明显需要老师帮助,甚至在他们小学部看到有的孩子应该去特殊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学校,通过项目式学习让这群资质并不优秀的孩子能有百分之九十七的人上大学。用数据向家长和教育界证明,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是有效的。


我校和high tech high 是友好学校,他们对我们开放课堂,我们的学生与他们的学生可以一起学习。我印象比较深的课是他们八年级的一门数学课,叫做柔道数学。整个过程基本看不到老师对学生进行讲授,每天学生到教室,把书包一放,便开始自己干自己的活。


这学期学生的任务是,利用他们学习的函数图像,做出他们想要的图案,然后把这个图案放在激光切割机上,刻出一个手机壳送给自己的家人,或者是放在网上进行售卖。


这个过程中,老师把任务切分小块,然后学生按部就班的,用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完成一个小块任务就去找老师进行一个小测。小测通过之后,老师会发一个手环,手环上不同的颜色代表柔道的不同段位,非常有意思。



这门课程对我触动很大,身为一名教师,回望自己的成长过程,深知知识本身可能并不能帮助孩子适应未来他们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支持来帮助他们学习,应该去寻找孩子内心深处的内在驱动力,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从面向全体到个性化支撑


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设置了一个项目,叫新的长城。最初设计长城是用来抵御外敌的,但随着几千年的时代变迁,现在长城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象征,更多地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那么,在孩子眼中,国歌里“新的长城”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会如何诠释内心的想法呢?我们设置了8个长城的关口,孩子以班级为单位来认领任务,通过了解这些关口,自己设计一项活动。


我们提前公布了评分细则,大家就很清晰老师期望他们达到何种水平,哪种标准才是卓越的。事实上,孩子们涌现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想法,活动设计也完成得非常充分。有了第一届的基础,我们又进行了第二届长城项目。应广大家长要求,我们还为家长开放了一次项目活动。

 


在初高衔接阶段,我们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学活动,进入高中之后,则根据学生的兴趣提供个性化支撑,如通过一些研学平台和各类赛事活动,对学生进行服务。同时,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进入高中部之后,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为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送去“长城项目”,也有学生去兰坪支教时,把活动带给那里的孩子。



活动设计的反思


我们希望给孩子更多的创想空间,也在极力营造这种氛围。比如有的学生想在学校盖几个树屋,有的学生想要养流浪猫,有的学生想做鱼菜共生的项目……我们会让孩子先做活动策划,然后在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的帮助下进行答辩,答辩通过即可开启项目。


当然,做好一个项目,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领导团队要给予师生信任与支持;二是所有学科教师要积极参与;三是面对问题,老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帮助;四是孩子要善于自我管理,合理切分项目。


关于活动设计,我们遵从育人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而学生在活动中,他们有更高的情感投入和对于知识的更高水平的加工,以及结构化整合和多维度目标的实现。


所以,我们对自己进行总结思考,有以下五点:


加强初高中衔接,实现了整体育人。

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了跨学科育人。

尊重学生差异,实现了个性化育人。

丰富的评价方式,实现了多元育人。

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多渠道育人。


也因此,我们培育了一批基础扎实、从容自信的学生,也帮助学校培养了一批标新立异、胸有成竹的老师,更是向社会展现了一所敢为人先和追求卓越的学校。


本文为星教师原创文章,转载请申请授权。

作者 | 王 志(北京中学)
编辑 | 黄春霞
排版 | 阿加



xingjiaoshi@dett.cn尊重原创,请勿一稿多投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