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和他一起找到生命的意义

星教师 2024-03-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我是张阳 Author 张阳



如何定义生命的意义?


各位教育者,大家好!我是张阳,主张的张,暖阳的阳。


这个关于名字的介绍看似简单,而我却用尽了半生力量去学会接纳、认同与主张。每一个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孩都知道,这样的名字比比皆是,周围熟识的孩子里至少有那么三五个叫什么什么yang,太阳、海洋、木易杨、提手扬……我自从意识到这件事之后就开始苦恼,特别想改名字,因为我不想跟别人一个样。可家人说那是外公的爱,里面有来自《诗经》的典故——丹凤朝阳,而我就是他们心中的那道光。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历经迷茫、探索、发现与追求,不再是这个名字命名了我,而是我重新定义了这个名字。


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我看来,不是概念,是历程!



如何选择生命的意义?


2008年5月12日,我在青海,在地震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第二天,我去了塔尔寺,在佛前许下愿望,祈福苍生安康,还有,我想要一个儿子。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意识到自己的使命里包括“成为母亲”。如果说,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想生养一个孩子是一种自由,可是在那之后我都会说:


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另外一半是责任。


我决定成为一位母亲,不是生命浩劫后的应激反应,不是对国家政策的跟风响应,不是我去做别人都在做的事,也不是去做哪个人希望我做的事,而是我知道我要成为怎样的自己。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使命。成为母亲,是我的使命,但并不是我要向每个人强调的生命意义的普遍性。


我们要如何选择生命的意义?
人,最终都会成为自己,但绝不是环境的产物,而是你决定的结果。


如何启动生命意义的黄金回路?


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父性教育,和你的精子无关》,其中我提到韩寒的三部电影:


第一部《后会无期》,几个离开家乡的年轻人在自驾的路上重新选择人生。我记住了他们的呐喊“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2014年,是电影上映的时间,也是我带着儿子第一次长途旅行的年份,也是我辞去机关公职投身自由职业的转折点。


说来,这是我第二次辞职,第一次是辞去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每一次都有很多人对我说:你很勇敢。而我只是像电影里另一句台词所说的:忠于自己,和你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让自己无可取代。


第二部《乘风破浪》,讲的是一位赛车手因为一场生死穿越而有机会了解了自己的父亲,儿子与父亲之间所有的怨恨与疏离都因此一笔勾销。虽然物是人皆非,所幸花了一大把力气,终于跟过去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第三部《飞驰人生》,故事的主角,同样是赛车手,同样有过冠军的事业辉煌,也曾同样地不屑世事,怼天怼地怼万物,直到有人把一个婴儿丢弃在他的车上,于是“父亲”这个角色让他对真正的自己有了全新的追求。


有人说,韩寒终究还是对这个世界妥协了,那个在《三重门》时代向全世界宣告“七门功课全部红灯,才能照亮我的前程”的韩寒呢?可我看见的韩寒还是韩寒,只是已迭代升级,这不是妥协,而是一场轰轰烈烈地关于“成为父亲”的成长。


在“后会无期”中勇往直前地提出问题,我是谁——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我相信“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在“乘风破浪”中峰回路转地学会接纳——我就是我——不管是父亲还是儿子,可以不认同,但要学会尊重;在“飞驰人生”中超越梦想地主张,从“我不是我”到“超越自我”,我愿意承担比自己更重要的事,那是我的责任。

 


如果说,父性教育和你的精子无关;同样的,母性教育也和你的子宫无关。


父母的角色从来不是被捡来的,成为父母也从来不以血亲定论,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选择,是一种觉察到自己重要性的责任,你意识到你有做父母的价值,你决定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你,选择了——成为父亲;我,选择了——成为母亲。


我们选择的不是父母的角色和岗位,我们选择的是在我们自以为是的年华重新生长。


电影《何以为家》中的黎巴嫩男孩赞恩在法庭上大声地说:“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那不是演技,是生活。如果只因为生了一个孩子就以为自己已经是父母,那还真的是一种谬赞。


生养孩子,有可能是随机的;成为父母,却一定是有备而来。


生命的意义,不是概念,是历程。我用12年“成为母亲”的历程,不仅养育了儿子,也养育了自己。我不断地学习、升级成为母亲的教育能力、人生视野与专业领域。


从语文教师到剧目创作室负责人,再到应用心理学硕士。离开教育体制时年少轻狂地以为“后会无期”,后来听从内心的渴望成为“乘风破浪”的姐姐,如今将收获以授课的方式输出给更多的父母和教师,从事关于教育的教育,这是我的“飞驰人生”。从“无意识”离开到“有意识”回归,重回教育事业的我还是我吗?


我把“生命的意义”定义为一个螺旋生长的黄金回路:


关键词是“信念”“自由”“责任”:“我是谁?”答案不是名字或标签,而是我认定了这个世界需要我,我有我独特的人生使命,这就是“信念”;“我是我?”“我是我!”成为怎样的自己是我的决定,这是一种有意识选择的“自由”;“超越自我!” 投入到比自己更重要的事,不是牺牲与奉献,我可以越来越清晰地认定:给下一代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荣归自己的“责任”。


孩子的降生就像一把钥匙,启动了一个了不起的开关,那就是我们确信孩子需要我们“成为父母”。这是一场“生命教育”,关乎爱、信任、赞赏、陪伴。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不是要默念“这是我亲生的”,而是要重新审视自己,决定并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场“生涯设计”,关乎才干、知识、技能、兴趣、品格与优势。


孩子的独立人格日益觉醒,不是他们在叛逆,而是我们需要跟上,学会尊重生命的边界。这是一场“幸福人生”的模样,关乎持续地投入、自律、坚毅、庆祝,还有成就。


如何启动生命意义的黄金回路?关于“不知道的不知道”,犹如“人类失落的秘符”,唯有相信才能看见,而不是看见才去相信。


生命的意义,确是一个真实的维度,可我既不能向你指出这个维度的方向,也不能教会你测量这个维度的方法。我只能说,方向,不仅有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还有向上;方法,不仅有经验主义、唯利是图,还有信念。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这就是我要感谢的小孩,选了我做妈妈的小孩,让我在自以为是的年华重新生长的小孩——我的儿子陈厚源,乳名牛牛,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学生论坛的演讲嘉宾,他分享了一个以写生365天为载体的成长项目,那是2018年12月1日,他9岁。


两年后的今天,我因为牛牛,成为了牛妈,站在这里,一个母亲和自己的孩子终于将历程化为了礼物,站在同一个舞台,这是一个美好的教育意象,是我们共同成长的故事。


有的人没有故事,于是想写个故事。有的人有了故事,就想给故事一个结局。牛妈和牛牛的成长故事里,却没有所谓的结局,即便是死亡,那对于我来说也只是一道门,可以通往下一段旅程。


生命教育的第一课,从来不是如何生,而是如何死。死,是每个人的定数;怎样死,才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秘密。我常问自己:“如果明天我不在了,今天我会选择做什么,而我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向死而生”是我决策的重要参考。

目标是意义,而不是结局。


经历过纳粹“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生活的幸存者,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认为:生活不是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不是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


面对“成为父母”的责任,我不会“贫穷”地说“我承担不起”,而是会“富足”地问自己“我需要做些什么”?


1. 我许给我的孩子“三大永远”:永远爱你,永远相信你,永远支持你。

我会在每个清晨捧着他的脸说“我爱你”;我会按时制作美好的早餐;出门时,我会说“祝你愉快”;每天,我们都会很多次用力地拥抱;在他失落的时候,倾听他的感受、想法,他在意的人和事;在他勇敢挑战的路上,默默支持,大声赞赏;在他有创意的时候,想办法给予足够多的资源,并对他说“我相信你”“我愿意陪你试试看”;我会寻找一切可能表达对他的谢意,还有对这个世界的感恩;我会主动寻求机会,请他给予我帮助,告诉他“我需要你”。


2. 我承诺了一生的“睡前故事”:你想听,我就会给你讲,即便你100岁了,只要那个时候我还在。

引导孩子思考“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不是大学毕业的时候才考虑,而是从幼儿园开始,这是人生设计与生涯规划最有价值的底层逻辑;陪伴孩子学会接纳自己、接纳家庭、接纳世界,遇到问题是生活的常态,负面情绪是人格完善的财富,原生家庭只是生命的历史与段落,告诉他“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影响孩子要面对失败、焦虑与抑郁,它们是可以用来生长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名字叫“紧张”——生命意义的追求,不是完成“内稳态的平衡”,而是唤醒“内动力的紧张”——这种“紧张”是一种已经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是一种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是你可以为之奋斗的“选择与价值”,是你愿意遵从潜在使命召唤的“感受与历程”,就如同“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未来不是陌生的世界,而是你灵魂的炼金术,是属于你的崭新世界。


3. 我预言了可以穿越星际的旅行: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先在地球上跨出几个一小步。

比如:在大英博物馆追溯中国与埃及的东方文明,站在本初子午线横跨东西半球领略西方的智慧;坐在白沙滩感受太平洋的风,了解一个民族的分歧与融合;在翻腾的印度洋里追逐蓝鲸,也可以安静地甩一线长杆向渔夫请教海钓的秘密;在布拉格的大雪里寻找犹太人的墓地,为卡夫卡送去对他未能与父亲和解的安慰;在拜谒黄家驹时与偶遇的人聊一场“真的爱你”“海阔天空”“再见理想”;在爱丁堡城堡的石板路上寻找大象咖啡馆,想象J.K.罗琳写作哈利波特的使命;我们去认识书里的慕尼黑、斯图加特,那里有的不是奔驰与宝马,而是一种百年的文化……


4. 我推动着独立人格的边界意识:“关系”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我们需要家庭日,也会有时更需要妈妈,有时更需要爸爸,有时你会遇见伙伴,或者可以享受孤独,比如:在雨天完成公路骑行75公里,在公开水域直线往返1.66公里,在设定周期内挑战身体极限,在营地活动中习得共建思维,在自创项目中实现自我突破——唤醒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感知身体与自然的链接,发现自己的天赋,追寻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的蓝图,实现自己的命运。


一切关系的赢得都来自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足以影响他人的能量,而你就是这能量的来源。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关于教育,从来不缺少理论,缺少的是实干家。关于对教育投入的议题,重点不是要不要做,而是要如何做。成为父母,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差距、制造苦难或者鼓励廉价的成功,而是要学会抓住教育的契机,用心陪伴孩子追寻梦想,用爱鼓励孩子实现价值,用庆祝共享属于他们的成就、意义和幸福。


致成为父母的你:


成为父母,不是造型,也不是人设,而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历程。支撑我们选择“成为父母”这个历程的要义是“ 信念”“自由”和“责任”。我们找到了比自己更重要的事,并愿意为此投入所有生命,这不是牺牲与奉献,而是荣归自己的超越。


写给我们的孩子:


你是谁?我的小孩,别急着回答。请相信你有这个世界所需的价值。请相信你有爱与被爱的能力。请相信你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生命的意义,终会在时间里酿成礼物,如你所愿!


我是张阳,从来不是好妈妈,没有绝佳的教育方案,没有完美的人生脚本,历程就是回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和他一起找到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在教育的平凡之路,来日方长。谢谢!



学术点评


李巍(深圳市翠北教育集团总校校长):谢谢牛牛妈妈,说得真好——如果我们有截止,可能一切的经历都会化作最美好的礼物。这次走上台,我知道我再下去的时候,这个舞台就不再属于我。经历很重要,也想起我那个网红名字,叫老猫。这源自一个绘本,叫《亲爱的小鱼》,是我和我的孩子们、和我唯一的女儿必读的绘本。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也是一个真相,这世界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两份爱是为了分离,一个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一个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两份爱最伟大最了不起。


本文来源于张阳在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家长论坛的演讲整理。

演讲 | 张 阳(独立父母成长导师&教育策略撰写者)

整理 | 田 佩

排版 | 阿 加



xingjiaoshi@dett.cn尊重原创,请勿一稿多投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