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次带班都能有“好家长团队”,她做对了什么?

田冰冰 星教师 2024-03-18



“你的手气挺好的,你遇到了好家长!”每年老师们接手新班级之际,就会听到类似的调侃。


遇到一位好家长的确是运气,而每位班主任老师真正想拥有的,是一群好家长。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有的老师为什么能拥有一个好家长团队?“天上掉馅饼”显然说不通。

拥有一个好家长团队,其实是教师们积极作为、聚沙成塔的结果,靠的是在班级经营过程中进行价值引领和有序建设。

有人又问了:纵观近年国内社会新闻,似乎家校面对面的脸孔越来越僵硬,靠教师们努力真的用吗?

当然。可问题在哪儿呢?在于社会在不断提高对教育行业的期待与要求,而许多老师还在路上。所以,在越来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新或规范家校协作基本秩序的思维和方法。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基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校长岗位视角,我总结了由五个方面构成、系统的家校协作关键经验,以切实帮助老师与家长们向着理想的教育和睦同行。


家校协力
从正确发现真实问题开始

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能否突围。第一个要点在于如何发现问题,发现什么问题。

先说前者。我所在的学校,老师们常提两个关键词:问题意识,解题能力。

但这里的“问题意识”不包括一种最可怕的情况:只认为别人有问题。当然,也不是将一切问题归结于自己。

“问题意识”是敢于、勤于、善于从自身问题找原因。

我们不妨对照“可以解决问题的模式”和“无法解决问题的模式”,看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可以优化流程。


举个例子简单说明教师如何研究家校协作的问题:

在远程教学相伴的2020年中,出现了大量班级经营的困难——远程课堂教学隔着屏幕监控难,课堂评价难,作业批改难;远程课堂协作情绪管理难,统一行动难、复工监督难;远程信息素养教师摸索难,课堂提质难等等。

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事实上,咱们不容易,家长也不容易。我们还要看到,全民网课时代,家庭都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协作?

当我们在早晨起来呼唤“神兽”来上课的时候,家长叫醒孩子起床上课的难度也并不低;行政班老师课堂教学,家长在监督评价;老师布置作业,家长在指导作业;老师偶尔创新任务,家长要满面阳光地进行亲子协作。

这样区隔下来,我们才会发现,家长承担了近半的责任,并且,离了家校协作,教师几乎寸步难行。

然后,我们就可以回答第一要点的后半部分,教师要去发现什么问题——

深度分析、描述清楚家校协作困境状态,就是为了聚焦家校协作中真实、现实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保以新手上路的审慎姿态,谨言慎行,把握节奏和分寸,这是家校关系保持稳定的根本的保证。

第二,经营班级,还要有一种及时转身的意识:调整做法,找到突破口,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如果教育是这样一个不断更新和改善自己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成为自己的老师,用过去的经验指导未来的自己,我们也能实现自身在班级经营中的更新迭代。


接手新班,如何打好家校协作的基础?

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在学校,“会团结”的人就会选择建构家校协作秩序。

要在家校协作的初期,要建设基础秩序,需要注意4个方面:

• 良好的第一印象;
• 基本的运行秩序;
• 轻松相处的姿态;
• 良好的专业形象。

其中,树立教师良好的专业形象,也是带来家校信任感的第一要务。每位班主任可以在接手新班级时,通过讲好4件事来打好自身专业形象基础:

第一,把团队实力讲清楚;第二,把家校规则讲清楚;第三,把家校氛围讲清楚;第四,把专业水准讲清楚。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建立的是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形象。

曾经,每逢接手新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我们都把展示自己作为第一要务,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要有意识地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共育”——一个精英并不代表队伍的实力,教师团队每个成员的实力砝码相加,才能使我们与家长平等相处,优雅相处。

经营新班级初期,要想树立团队专业形象,就要关注每个老师,舍得对其成长经历介绍梳理亮点,锤炼文字。这个环节虽然微不足道,但也是开学档口的最重要任务。

此外,专业的教师还要讲清日常的家校沟通的基本的秩序;要讲清出现问题时的基本原则。

初期,我们还要做好升级家校关系的6个突破口型工作

1. 以集体教育为契机,晒好专业实力。和家长达成共识才能共行;

2. 对不同家庭的需求分层分类,然后再进行对话。尤其要重视建立与高层次、高需求家庭的专业对话方式;

3. 在不断解决家长、学生的疑难问题过程中,创设家校友谊搭建的关键事件;

4. 在微信群里指导作业、指导疑难问题;

5. 抓住为家长排忧解难的契机,给家长具体的指导策略;

6. 建设班级品牌也是我们在家长面前树立专业形象的好机会。

当加强协作的基础运营秩序形成后,我们要开始关注一些携手领域:

1. 常态亲子沟通。要能形成常态的播报机制、常态反馈互动机制。我们要在这种常态互动当中建立与家长的友谊。

2. 用好家校协作的指导。大事、要事、挫折事,要与家长接龙指导、互补指导,携手问题的诊疗。

3. 在亲子教育论坛、每日生活实践、每周家庭会议、每月社区小队的互帮互学中促进跨家庭的互动。

当我们有了每逢接手新班就主动作为、积极管理的意识,基础秩序的建设就不会再是一件让人为难的事情。


家校秩序
规则和约定先行是关键

很多事情,在成立之初都要有一个建设机制的意识——逢开局,必谈机制。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是一样的,没有管理,没有秩序,如何顺畅运营呢?

何为管理?今天的“管”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理”。

带着这样的意识,再来看过去十年间很多青年班主任不断向我请教的问题:

每年9月家校关系初期仿佛也是一个家校关系的震荡期,我们也在9月上旬接到来自家长对老师的投诉,为什么会这样?在此过程中,哪些事值得我们去考量?

我想,问题的答案就是:厘清秩序。

首先确定规则。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去讲规则,把一些有可能在未来出现的情况,和我们的大朋友、小朋友一一讲清楚。因为,规则在先,才意味着我们能够不断理清规则,慢慢引导一个来自四面八方、一盘散沙的团队聚沙成塔。

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主动管理很重要,积极管理很重要。我们要善于把家校如何沟通、如何协作的规则明确出来、约定清楚——讲清和老师的相处之道,和家长的友好相处之道。

这其中包括:情绪约定、行为约定、协作约定、危机约定、双线约定以及学习约定。

今天,我们还要特别讲清一件事:线上家校沟通的行为自觉约定。对此,我总结了4个要点:

• 敢于明确对时段要求、方式要求、内容要求;
• 敢于在第一时间要求家长不说不利于班级团结的话,个性化的学生建议或者需求,请私信沟通;
• 敢于框定不得转发涉及国家政治其他传言、广告拉票的信息到群里;
• 重点讲清建立班级团结氛围必要的、基本的要求。

每位班主任要能拿得出来班级支部书记的魄力——事不过三,过三整顿,并致力于班级氛围的引导和不断的集体教育,才能未雨绸缪建设稳定的家校关系,才能通过这些规则设定慢慢地让班级和小群成为有规矩、有规则的地方。

比如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我们还做了远程教学学生行为规定、教师行为约定和家长伴学的自觉约定。

规则在先,就是要致力于不断用这些由老师发起、家长参与的共同行为约定,来统一思想、形成双线交流的行为约定。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情绪管理也要有约定常态前奏的意识。学校层面和班主任个人层面都可有所作为。

比如在学校层面,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曾在内训中提到家校沟通教师行动十六字原则:心态放平,道理讲清,不求速成,逐步带动;线上教学期间,也形成了新的家校协作教师行动的十六字原则:了解差异,理解困境,固化节奏,保持分寸。

我曾在“创意班主任”微信公众号上写下这么一首打油诗,不仅是我对于家校协作情绪管理的期待,也约定了家校双方情绪管理的常态节奏:


有了原则和约定,我们要努力做到自律在先,从而有效有序地带动家长团队。在一个双线服务家庭的过程中,示范导行很重要。

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也给我自己规定了“三要三不要”:


带团队就是带氛围,哪怕带家长团队也是一样。


关系润泽
家校沟通中有哪些智慧?

如果说,过去十年间,家校协作对于班级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形成了日益友好的交流沟通氛围,那这是否代表家校协作就此完美了?

当然不是了。纵观在国内的各个兄弟学校,家校协作当中难免还会存在共性问题:

1. 分寸。鹰派班主任一抓就死,民主派班主任一放就乱,像我这样的混合派班主任,则常常在抓死和放乱之间往复循环。

2. 关系。有的家长因为较多服务学校,居功自傲;老师也容易出现远近有别的状态。

3. 节奏。特别是在学段较长的小学阶段,很容易出现家长团队支持学校建设时,热情在先,渐归冷淡的状态。

4. 系统。有的班主任仍然处于一种临时应景的状态,系统缺失,尚待建构。

5. 情感。家校关系有时候就像一个玻璃瓶子,一次磕碰久伤不愈。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到,人们对自己做过的事倾向于事件归因,对别人做的事倾向于人格归因。

这给到我们启发:要关注家校沟通中的视角变化,以心平气和的状态、和而不同的心态带动班级。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家校沟通过程中,千事一面,同时每件事都有不同的特质,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其实,无论怎样的家校沟通,都存在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步骤与策略。

这里我提供6点建议:

1. 准备阶段,确定沟通目标;了解情况,不要定性;深入调研,不断靠近最真实的现场;明确沟通原则。

2. 观察阶段,开场预估形势;过程中,通过对我们服务对象的态势与表情以及语言的综合判断,来进行谈话沟通。

3.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穆提有提过这样的话:不加任何评价的倾听,才是真正的倾听。当我们与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倾听的语言、动作态势与关切状态就已经开启了沟通历程。

4. 适当的表达也很重要。让对方先讲,把话讲完,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Hold住自己的情绪管理。老师不发飙不失态,事态就不会升级。

5. 注重先认可、再建议,努力让认可量大过建议量。

6. 在家校沟通的结束阶段,充分点赞我们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握手言欢的同时,还要有布置任务的意识。因为,在清清楚楚布置任务并带着家长展望未来的过程中,才能有效推进每一次家校沟通,转变成下一轮家庭教育的现场。

说到沟通,班主任还要特别注意一些沟通原则:

• 稳住双方的情绪就是稳住事态;
• 接纳对方的想法或行为才有谈话基础;
• 从认同点转向教育点,情感共鸣仍需有技术地表达;
• 适时的放弃,话不一定一次说完。

虽然家校沟通的事务千事一面,但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老师自己不应该千事一面,针对不同场合,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里列举一些经典的沟通方法,有助我们进一步Hold住场面:

• 线上沟通

老师要有一种发言人的姿态,观点稳健,立场平稳,情绪稳定,四平八稳地进行教育教学。

• 示弱式沟通

当出现“巧妇要为无米之炊”时,要在己所不能前提下进行有效求助,广纳资源。注意,示弱不是演戏。

• 类比式的沟通

多用身边人的例子做引导比较,来表达对于服务对象的立场、态度、做法的理解和尊重。

• 让步式沟通

咱们许多老师也是在隔代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面对许多家长,应该去理解他们,人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的需求,不必事事达到统一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根据情况做出调整让步,把一次次长时间谈话转变为细水长流型的沟通。


共识共行
需要通过建构系统发力

“美国卓越教师的25个品质”中提到了“领导力”一词——没有任何权力、职位能让教师在不同队伍中间进行领导。于是,教师致力于家长教育,致力于建构系统,整体地推进家校的协作体系,就变得很重要。

前文说我们要关注对家长的教育,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我们还要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总的来说,包括4个方面的工作,缺一不可:

1. 共同规划,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向导;
2. 共同学习,成为家长学堂的同伴;
3. 共同做事,成为班级经营的搭档;
4. 共同研究,成为彼此的智囊支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工作?

因为,若无常态,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共识。要想真正扎实有序地带动家长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支持班级管理的建设,就需要通过线上集中教育,线下常态研讨,家庭自主学习,学堂自觉约定的方式,自始至终推进我们与家长的共识与共情。

每所学校都可以有一个“家长学校”,每个班级也可以借助网络成立家长学堂。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和家长团结在一起,努力做到这些事:

1. 一起学习匹配相应学段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
2. 一起了解不同年段有共性的问题,帮助家长对照自我,挖掘家庭教育的改善点;
3. 一起务虚,学习未来孩子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智慧协作来改变家校关系的新常态,我梳理3个方面:

• 课程共建

比如,在职业认识、职业实习、互动交流、主题视频、年级竞标以及团队协作等方向的共赢。

• 常态活动

在重要文案,班本项目,班级金牌保留项目,社区特色活动创新中的贡献。

• 学校家长代表委员会

学校可以推进膳食委员会、课程委员会、班级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持续经营与研究。

杭州市春晖小学家长代表委员会构成及职能事务

班级就像小小的王国,开门办班、广纳资源同样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说广纳资源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家长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其实,同年级的班主任、搭档的科任老师也是我们重要的资源。

我们要改变“舍近求远”的思维方式,先去关注校内的资源。我在校长岗位看到很多中层干部、管理者都有为班级服务的热情和格局。

校内有资源,校外自然也不少,比如家属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当我们有穷尽一切资源为班级所用的意识时,我们就能把开门办班、广纳资源做得更加脚踏实地。

时代在不断提高教育行业的待遇,也在提高对教育行业的期待与要求。班主任的工作小小的一亩三分地里一定有值得研究和玩味的地方。

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期待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大家先一起做起来,再做精彩。


来源 | 微信公众号“新校长传媒”,本文整理自作者于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一班一世界的演讲发言

作者 | 田冰冰(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排版 | 清落



xingjiaoshi@dett.cn尊重原创,请勿一稿多投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