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班主任:自从游戏闯关代替评价墙,学生的澎湃动力回来了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25年了,每年开学之初,在布置教室时,我都会留出一面墙壁作为评价墙,如下图:
至于评价的内容,不外乎是学习、纪律、卫生、习惯、运动等等,学生达到标准,就在他的名字后边贴一颗星,星星越多越优秀。当然我也会细化评价的内容,比如遵守纪律,会细分为上课专心听讲,下课不疯跑,而运动则会细分为坚持锻炼和运动项目达标。
自以为这一套方式无比的完美。因为所有目标都是我希望学生达到的,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培养学生,每一个孩子都会很优秀。每到周五评价时,给做到的孩子发星星,没做到的不发星,多么完美。怎么会不完美呢?这套评价体系,老师省时省力,学生无话可说,家长照单全收。
评价形同虚设,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那是2007年升入三年级时,班上转来一个小男生,他叫小培,是个早产儿,运动协调能力很差,跳绳、跑步都远远地落在同学们后面。
所以每到周五评价体育达标星时,他都得不到星星。看到小培名字后面那一大片空白,我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可是运动会跳绳达标的标准就在那,我能有什么办法?
有一天上体育课,有学生跑来告诉我小培不见了,我着急地满校园找,最后终于在卫生间的小隔间里找到了他。
小培哭着告诉我,代老师,我不想去上体育课了,因为不管多努力,我都达不到墙上的标准。我每天在家坚持跳绳半个小时,虽然每分钟的个数已经从20个提高到了40个,但是离达标的120个还很远。
看到小培沮丧的表情,我心中的不安感越来越强烈。我希望通过评价和目标培养优秀的学生,我希望通过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成长和进步。为什么这一套我自以为完美的评价体系会成为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武器,这样的一套评价体系,它到底是完美还是形同虚设?
回到教室,站在评价墙前陷入了沉思,我发现每学期班上星星多的孩子,基本都是一群孩子。他们上课听讲专心,专注度高,热爱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得到那些星星。这样的评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形同虚设。而星星很少的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总是达不到标准,久而久之就和小培一样自我放弃了。这样的评价,对他们来说也是形同虚设。
如果评价形同虚设,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成长闯关游戏
我和班主任团队经过了多次头脑风暴,决定探索新的评价方式,真正尊重学生的成长起点,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真正唤醒学生成长动力。
于是,成长闯关游戏应运而生。怎么玩呢?
游戏第一步:制定关卡。
每月初的班会课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不足来制定成长关卡。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睡懒觉,那他的成长关卡就是每天7点准时起床;有的学生特别不爱收拾,成长关卡就是每天自觉整理书桌和书包。
四十几个孩子,每一个孩子的目标都不一样,每一个孩子的关卡都不一样,但都立足自身成长起点,真正做到了一人一标准,一人一内容。
游戏第二步:寻找成长陪伴人。
学生确定了成长目标后,要寻找两个成长陪伴人并结成联盟。根据目标的不同,成长陪伴人可以是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当然,可以在闯关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提供帮助。最重要的是,这两个成长陪伴人,还是孩子闯关成功与否的裁判。
游戏第三步:一月通关。
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成长周期为一个月,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努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去经历属于自己的成长之旅。
游戏第四步:过关分享会。
每到月底的过关分享会上,孩子们就会带回由成长陪伴人签字的成长规划表格。有的孩子喜滋滋地告诉大家,自己闯关成功了。可有的孩子垂头丧气,一看就知道闯关失败了。
过关分享会上,分享的不仅仅是过程,更重要的是经历、感受。大家看,成长规划表上有一栏成长经历,主要是记录学生成长故事的。那些闯关成功的孩子会记录成功经验,而那些闯关失败的孩子则会记录自己的闯关过程和感受。
有个特别爱讲话的男生,于是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把上课不讲话作为第一关。没想到的是,一个月过去了,他居然闯关成功了。因此,在过关分享会上,他这样跟大家讲:
我一直是班上出了名的话包子,跟我做同桌的人都会被传染。尽管老师教育了我很多次,但还是改不了坏习惯。当初把上课不讲话作为了第一个关卡时,同学笑我说,是想输在起跑线。我心想,咱们走着瞧。
放学后,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改掉上课讲话的坏习惯。我们想出了三种办法,第一种,上课一直忍着想讲的话,等到下课的时候再大声地说出来;第二种,找一个文静的同学当同桌;第三种,在文具盒贴上上课不讲话的字条。一周后,方法开始起作用了。一个月后,我在课堂上基本不讲小话了,老师、爸爸妈妈和我都特别高兴。以前的同桌看到我领到了过关装备,笑我说,你真是创造了奇迹。
小轩当时在成长分享会上说自己创造了奇迹时那个神气的表情,现在仿佛还在我的眼前。
游戏第五步:发放装备。
过关装备是什么?是学生设计的。当初得知我要在班上征集过关装备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交上来了形形色色的设计作品,比如有的孩子设计了从弱小到强大的动物,而有的孩子则设计了从原始到现代的武器。
最后,大家投票选举,一致通过了小雅同学的设计。小雅的设计是以大白形象作为过关标志,憨态可掬,特别可爱。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设计出了男女生两个不同的版本。
男生版本的过关装备:第1级是一个普通的大白;第2级是大白绅士;第3级大白战士;第4级大白将军,第5级大白超能战士。
女生的风格则迥然不同:第1级是一个普通大白;第2级是大白天使;第3级是大白米妮;第4级大白美人鱼;第5级是大白冰雪女王。
最终这些卡通形象会被制作成精美的粘贴画,到了发放过关装备的时候,把这张粘贴画发给对应等级的孩子,他轻轻撕下来,就可以贴在名字上方。那一刻,用孩子们自己的话来说,到了人生巅峰。
游戏第六步:制定新关卡。
发放完过关装备后,学生们开始制定新的关卡。第一关闯关成功的孩子就开始给自己设置第二个成长目标,闯关失败的孩子就停留在原来的关卡上,第二个月重新闯这一关。
这个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讨论过关策略。小组同学相互帮忙想办法,你的关卡要怎么样才能过的去,我给你提供一点办法。
孩子们相互帮助,想的策略和方法又好玩又好笑。比如说,为了控制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就把iPad带到学校交给老师保管;为了做到坐姿端正,买了一个坐姿提示器挂在耳朵上;为了每天早上准时起床,闹钟提前10分钟连定3次;为了不跟爸爸妈妈发火,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是想发火时就不停地咽口水……
游戏第七步:成长丰收节。
每学期期末,我们都会举行隆重的成长丰收节。这一天每一个学生都会捧着奖状回家,奖项是自己申请的。丰收节前,孩子们回顾这一学期的成长经历,把那些最难忘的经历和最引以为傲的进步作为奖项奖励给自己,于是就有了奖状上大胆的表达,按时到校,控制情绪等等奖项。这就是我们班的成长闯关游戏,家长认可,孩子们喜欢。
评价激发出蓬勃生机和澎湃动力
和传统的评价方式比起来,为什么学生会更喜欢成长闯关游戏?我想可能是因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评价内容变“统一要求”为“一人一标准”,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起点;
评价工具变“普通五星”为“升级大白”,调动了学生的情绪,顺应了学生的天性;
评价方式变“老师说了算”为“陪伴人说了算”,为孩子组建了成长联盟,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成长支持;
评价过程变“总结发星”为“成长过关分享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呈现自己最活跃的生命状态。
评价功能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真正做到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动力。
在巴蜀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教育是做的哲学,在评价体系当中,所有的人——老师、学生、家长,我们都在做的路上,而不是在等的路上。
老师在做,在读懂儿童,尊重儿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
家长在做,在陪伴孩子,激发孩子,跟孩子形成和谐的成长共同体。
学生在做,在了解自我,成长自我,不断寻求迭代生长的能力。
成长闯关游戏就是这样一个自我实现的回环,不断地推动孩子向前迈进,朝着他喜欢和满意的状态而去。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更能够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激发出来的蓬勃生机和澎湃动力。我想,每一朵花都灿烂开放的样子。
学术主持:周建军(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在评价当中尊重了学生成长的动态性,关注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代老师有25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所以作为晚辈,我想抛一个困惑我很久的问题,关于评价的伦理性的问题。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孩子,闯关到最后获得第一名,结果孩子却很难过,一直哭。
妈妈觉得很神奇,这是怎么了?孩子哭着跟妈妈说,他们班上有两个第一名。所以在评价当中,这样的竞争文化,代老师,您是怎么看的?可不可以给我解惑?
代静析(重庆巴蜀小学):
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评价都会激发学生的竞争。对此我有三个层面的考虑:
第一,在评价的过程中出现竞争很正常,老师或者家长不能一想到可能会引起竞争,就觉得如狼似虎。因为孩子今后走出社会,他面临的也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第二,对老师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进行任何评价的过程当中,老师的公平心很重要,评价真正是本着为学生的成长出发,本着是公平公正的。
第三,在评价的过程当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做个性化的评价,更多地跟自己比,找到自身的成长起点,而不要老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去跟别人比。
本文来源于代静析在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一班一世界的演讲内容整理
作者 | 代静析(重庆巴蜀小学)
编辑 | 阿伽
排版 | 清落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