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周日下午,几个小时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终于结束了,老师随即走出教室,孩子们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叽叽喳喳出现在走廊里。
纳闷中,我快步走进了教室。
只见一个孩子端坐在位子上,低着头认真地在试卷上不停地写着画着。另外两个孩子,背着书包,悠闲地站在讲台上,一边说着笑着,一边还在黑板上写着什么。还有一个孩子拎着书包斜靠在桌沿,望着黑板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黑板上赫然写着一行大字“求证:李政毅为什么能考年级第七”。字的四周还用框框和小圈圈打了重点符合。
我的意识瞬间凝固了。回头望着班上个头最矮的小男孩,只见他依然端坐着,盯着试卷,认真写着,面色凝重,眉头紧皱,好像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我走过去扫了一眼试卷,卷子上红笔订正的痕迹,很是醒目。他正在抄写另外一份卷子的答案。我惊讶地问道:“这是谁的卷子?”其他三个孩子几乎同时回答:“老师的。”小毅同学接过话小声地解释道,自己最后一道题还没有完全搞懂,就借了老师的卷子来分析。听到这儿,我一下子明白了,轻轻地问他:“现在搞懂了吗?”小毅同学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这时,三个孩子全都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在小毅同学的卷子上指指点点,并一再催促他,“快点、快点”,“该回家了”。小毅同学说:“我搞懂了再回家”。声音虽小,语气里却透出一丝坚定。
窗外暮色低沉。小毅同学住的很远,每天回家都需要1个小时左右。我犹豫了一下,回头问其他三个同学,“你们都懂了吗?”三个同学相继回答道,“懂了”、“思路明白了”、“基本上搞懂了”。我注意到,小毅同学有点沮丧地停下了笔,非常难过地趴在了桌子上。这让我心里一惊,随即问其他孩子,“既然懂了,能把过程完整地写出来吗?”他们吞吞吐吐地回答,“可能,还不行”、“写出来,还有点困难”……
此时,孩子们关于小毅同学年级第七的发问,在我的心中已渐渐有了答案。我转念一想,何不趁机给孩子们一些启迪呢?于是,我放下书包,郑重地跟孩子们说,“今天,就让我来帮你们解这道数学题吧!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明白。”
这时,有个孩子拿起书包回家了,其余两个孩子,犹豫了一下,收起笑容,放下书包,拿出卷子,擦掉黑板上的字,开始跟小毅同学一起验算。三个孩子努力思考、认真讨论的情景,让我十分欣慰。尤其是小毅同学跪在讲台上,趴在黑板上解题的一幕,让我感动不已。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半个小时候后,小毅同学终于搞明白了。
有人要用教室,我问小毅同学,“既然题目已经搞懂,是不是可以回家了呢?”他坚定地说:“不行!我要自己再验算一遍。”于是,他独自躲进另一个教室,继续验算。那两个孩子在他的感染下,也在走廊边的小茶几上重新验算。最后三个人又凑在一起进行讨论。不一会,小毅同学放下笔,轻松地说,“这回完全搞懂了,我们回家吧。”
我问其他两个孩子是否完全搞懂了?他俩愉快地说,“完全搞懂了。”我继续问,“证明小毅同学是年级第七的那道题,也搞懂了吗?”他俩郑重地点点头。随后,三个孩子一起欢快地走出教室。
路上,小毅同学兴奋地对我说,他有种想飞上天的感觉。我的孩子也欢快地说,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想飞的感觉。“飞上天的感觉”,说的多好啊!
此时,我能分明感受到,压在小毅同学矮小身躯上沉重的书包,俨然成了他展翅高飞的引擎。三个孩子肩并肩,笑着跳着,就像三只羽翼未丰的雏鹰,即将携手飞向蓝天,眼前的冬夜顿时变得温暖和明亮起来。
前些天,恰逢期末考试落幕。就在本文发表之际,再传捷报:小毅同学总分排名年级第一,其中有四科满分,一科99分。如此硕果,正好给了那道难解之题一个更加完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