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框架,讲出六小篇;见本体,讲活六小篇!这是醒人之书、清明之书!

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百日精进”高阶七期在看完《理则学》后,仅用四天时间(10.17-10.20)就看完了蔡著二册——《中国哲学史大纲》和《王阳明哲学》,现将教学笔记与学员心得分享给大家。




新儒家志业

2019.10






延伸阅读:

     1.高阶五期之蔡仁厚《中国哲学史大纲》教学笔记

     2.高阶五期之蔡仁厚《王阳明哲学》教学笔记及学员心得摘录

     3.为人修行根柢,为学做事头脑——儒家心性之学的烂熟

      4.良知显发、系统建构,十字打开出高度——高阶七期蔡著二册学习笔记

一、学习笔记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框架,通过这本书掌握中国哲学史发展的整体脉络,这是智慧的洞见。思想史是形而下比较多,讲现实的,哲学史不同,这里有见识。哲学史很多,为什么选蔡仁厚的,原因就在这里。你没有高度,没有见识,你看的就都是鸡毛蒜皮。
研习《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本书的目的就四个字——“系统建构”。造房子先把框架立起来,水泥沙子自然就吸附上去了,我们可以用一辈子时间去完善它。“系统建构”用孔子的话来说,是“立于礼”。我们如何立框架,依据我们中阶班的基础,读四书、看理论的基础做思理,以及这本书的目录,打框架。

研习《王阳明哲学》这本书对“我”心灵有什么触动,打动“我”的地方在哪里?这就是本,这就是你将来从事读经推广的源头动力,也是你进入心性之学的入口。
我们讲六小篇要讲心法,你的心是什么?儒家从先秦儒家到宋明儒到当代新儒家,能够把心讲得最清楚的、最明白的,先秦是孟子,宋明儒是王阳明,我们今天是牟宗三先生。横向的看,佛家之所以动人之处,就在它讲心,儒家似乎这一面不显精彩,但是在王阳明手里不一样,因为王阳明讲良知,讲心学,所以说中国人也可以在儒家这个地方安身立命,不必再借助佛教。宋明儒出来,就是与佛家在心性上争得一席之地。你也可以说你衡量一个人,儒家的见识,心性之学深厚不深厚,见识够不够?就通过王阳明的“致良知”来衡量。我们对王阳明“致良知”认识不深刻,那儒佛的关键异同之处你就搞不清楚,儒家的高明之处你就搞不清楚,这样糊里糊涂学下去,不过是见闻之智而已。

我们讲六小篇讲心法,要讲活它,“活”——活动,“动”——动人。打动别人的心是不是得先打动自己的心?首先“动”自己才能“动”别人,你能够“动”你自己的心,就代表活了。这叫活动,人性既存有又活动的“活动”。通过领悟王阳明讲的“致良知”,你才能把握心法的核心,你的心法才能够动人,心法不是玄乎的东西,是实在的东西,是你心里真实的感受,学员能够感受到你的生命状态。你在讲六小篇研习会,你讲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的引领,你给学生启发智慧,这是以光明启发光明,你自己先是光明的,不然,你说的就是空话。


高阶班学习在传道这个方面,在智慧方面,最深刻的书,就是《王阳明哲学》这本书。我们要读牟先生的书,蔡仁厚先生为我们提供一个方便,如果你的基础不够,你可能看的糊里糊涂;虽然基础不够,但你的悟性特别好,你生命有感应,说不定你也能契入。这是醒人之书!清明之书,让人良心发现之书。(冯文举)






二、学员心得分享

潘容容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我意识到哲学是研究人类心灵活动,哲学史就是人类心灵自我反省回归的辩证发展过程,而六小篇讲习(宣导)本质上也就是引导听者进行心灵反省的过程。

《王阳明哲学》
    阳明之学问、事功及整个生命,乃是将良知推致达圆满之境,真为圣贤也!于此吾悟得宣导即是致良知之过程,吾当发愿做此一人!


张金燕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蔡仁厚先生从哲学的立场通贯地分析中国的文化生命,从上古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顺着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及哲学思想开合发展之纲领脉络,对各时代、各学派之哲学问题,作一精要论述,让我看完此书后能了解到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过程。人有超越与现实的融合,一个国家民族也极其相似,作为一个人既要为自己的理性,也要为整个民族的理性努力奋斗。

《王阳明哲学》

   看完这本书后,我知道如何在高阶班学习了,知道在成为六小篇讲师的路上该怎么走了,因为王阳明告诉我们良知是本体,它在心中寂然不动,但是它又随时能与外物感而遂通,用良知去格物,让万物得其正即可。早上4点钟起床还是问题吗?不是,良知告诉我要起来用功了。良知有力量,有方向。了悟这个理后,我内心高兴不已,有本者如是,原来自己心中自有方向,自有力量,自然知道如何去行动了。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樊宗锐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研读大纲,中国哲学之主体脉络清晰易见。中国文化以生命为中心,重主体性,以构建道德的形而上学为核心要义。在发展历程中,无论是有歧出还是有异质文化的介入,始终都会向此核心回归。只要人性在,人心就不死,终会向道而行,也就是从道德良知而行。

《王阳明哲学》
    在为人求学过程中,“逆觉体证”工夫很重要,心安顺适才是良知的真正呈现。随时常思“圣贤处此,当复何为?”做好当下每一刻,尽心尽力。


谢勤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为人不易,为学实难,做学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当有高度见识。深刻体悟,学不见道,枉费工夫。也为六小篇立框架奠定基础。

《王阳明哲学》
    这本书与前两书层层递进,前两书有对道有体悟,这本书是如何直道而行,看这本书有种通体光明之感,於穆不已,纯亦不已,找到了为人为学的方向,也找到了心的力量,及一生做功夫的门径朝闻道,夕死可矣,人人皆可成圣贤,即便圣人难为,也当追他一步,不负此生,以我光明之感宣导更多人过清明的人生。人生只有一条路,就是直道而行,将这道在生命中展现,宣导就是传道。


戴干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两天时间看完《中国哲学史大纲》,基本上了解了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了这个框架,让我的思路更加明确,同时也找到了“立本”的方法,只有坚实的框架才能盖出豪华的“洋房”,有了这条“线”就能穿出更多的珍珠玛瑙,同时心里也更加清晰、明了,我想虽不中,不远矣!


许根燊

《王阳明哲学》

这次是第3次认真读有关王阳明心学的作品,尤其是在将四书读过百遍之后,从蔡先生的哲学角度来体贴阳明心学思想,比起前两次来说是更加深刻和亲切,句句都是为人处事的真工夫,总的感觉就是:人只要活着必须得讲良心,才无愧于自己,这一生不白来一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致良知是活着的唯一王道。存天理,去人欲,知行合一,直指人心。不拖泥带水,不假外力,直道工夫,垂直攀登,出发即到达,起点即巅峰,是生命顿悟的无尚法宝。致良知,直截了当,当下获得直面人生的力量,如快刀斩乱麻,解脱千千结。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则改,方是真夫。人欲日消,天理日明……
良知之在人心,人人皆有,本自具足,一念自反,古今天下世人惟务致其良知。当今天下教育之现状,人人远离经典,人们的内心都在水深火热之中,浪生浪死,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吾人岂又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天下将溺,吾当竭尽所能能援之以道,援之以经典,安己心,安人心,安百姓心是也。

编辑:(助教)郑路达

审核:(主教)守真


相关链接:

   1.晨光熹微美如画,经声琅琅震云霄——性价比最高之高阶八期铺垫开班啦

   2.何其有幸能暂别现实的琐碎,在这样一个读书的道场?有幸遇道中,唤醒梦中人!

   3.立定高阶千锤百炼志,才知拼命吃草为哪般——高阶八期铺垫班结业啦!

   4.药不瞑眩,厥疾不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听话照做,逆来顺受:高阶八期,let`s go

   5.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百日精进”高阶班过往信息汇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