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谭涓涓:感恩这场意外而美好的相遇,唤醒生命内在的力量

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不知不觉中,狠下决心告别最可爱的家人和共事的两位同事,从杭州来到远在郑州的道中书院学习,竟然已经两三周。

每天的时间,都被近8小时老实大量读经和近两小时深刻的读经教育理论学习,占得满满的。

每天都感觉自己的人生和生命在这样一种深刻的学习中,都那么地“充实而有光辉”,每时每刻都不曾虚度。 以至于学习过程中不时激发出来的感想和启发,几乎一直没有时间来得及收拾整理,都被我家先生鄙视为“怀才如怀孕”了。

尽管时间、节奏如此紧张,我却仍然愿意乐此不疲地努力跟随、适应它。因为之前的几次老实大量读经经历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一旦克服前期内心的动荡与障碍,后期的收获与提升,一定是你前半辈子也许都不曾经历或奢望过的。

这种让人大为震撼的学习效果,不仅让我回想起之前自己尝试过各种学习、教育方法。它们可能看似有效,却终觉不够理想,不太能如我所愿。但之前种种的求而不得,一定都是今天遇到这种方法的铺垫,一定是我和这种学习、教育方法的前世。

一、前世种种求而不得

曾经的自己,多年辛苦,盲目拼搏于体制教育。虽最终也如愿拼得一纸文凭、一些浅薄的仅仅足以谋生的知识技能,却越来越发现:那些关于人生、关于幸福、关于生命之深层意义的认知,几近空白。

走入工作岗位,随波逐流地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因为对英语和学生仅有的一点责任与热爱,让我常常不甘满足于仅仅用游戏或一些不太相干的玩笑来充斥课堂,以此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浅层兴趣。

多年英语教学工作的观察发现,现在很多的孩子,其实完全不是英语学不好,而是完全缺乏学习的态度、方法。现在大多数学生,常常乐于幻想自己该怎样既不用花多少力气,又能像捡馅饼般“快乐”地学好英语。这样的认识,对于学习一门知识,似乎危险得很,可让我有些苦恼的是,这似乎却是主流的英语教学思路。所以,我常常一边教学生一边想:有没有一种方法更有意义有价值的方法,能把学英语这么一回事解决得更深刻、彻底点?

一年多前,当我一直思考着该怎样更好地调整孩子学习心态时,我很幸运认识了后来两位专攻国学的同事,尤其是国学功底深厚的杨老师,从此给我打开了通往国学、通往中华文化经典的一扇大门,也让我找到了可以反思自己、反思学生学习心态的角度。非常感恩杨老师一年多的非常精彩、深度、兢兢业业的国学讲解,为我后来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乃至人生定位上的种种探寻与期待,奠定了非常开阔而坚实的基础。

只是由于各种外在因素,又或是内在来自人性的惰性,我即使突破认识之后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勉强自己去被动坚持的状态。虽然内心也似乎觉得很希望把那些学习过程中觉得好的知识或触动好好把握住,可现实中,却常只能有些无奈地看着它们渺渺茫茫,飘飘荡荡,无法在心里扎下根来。还不敢跟老师反应这样的状态,因为心想,一定是自己太过浅薄,积累不够才这样的。就默默地继续听讲,继续跟着学。我总安慰自己,也许坚持个几年,就能摸着点门路吧可心里,似乎常有个小小声音在问:有没有更直接有效点的方法,让我更快更深入地接触到那些有深度的国学内容呢?付出努力我是从来都不吝啬的,可我想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二、今生之读经实践的开悟

有时候,我相信,人生中好多东西,似乎都是某时即已就注定会和你相遇的。只要我们曾胸怀一颗真诚、善意和永远感恩的心,一如既往地探寻与期待,那些我们所追寻的东西,便会在冥冥中与我们不期而遇。就在我困惑于国学学习不能突破的时候,一次无意心血来潮的暑假夏令营,似乎让我找到了一直很想找的学习方法。

今年暑假,因为在杭州一次私塾联谊会上收到的一个“论语一百”夏令营招生广告,我参加谢业惠老师在上海营7天的《大学》《中庸》诵读活动。国庆,我再次参加在江西吉安资国禅寺的山谷读书会读《道德经》活动。再到现在,到道中书院进行三个月更为集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我感觉自己一直在反复挑战诵读一部又一部经典的路上,也一路反复体验着以前多年学习经历都不曾有过的“踏踏实实积累,不知不觉飞跃”的进步和喜悦之感。常常在咬牙把某部经典坚持读过100遍之后的某个时间里,不知从哪就冒出来一些发自内心的力量,比如原来人真的可以主动坚持,能不畏惧未知的新知识,还能一再自我鞭策,还能认识到五分钟十分钟就能读一遍《大学》或《中庸》,时间原来可以利用得这么有价值……所有这些好像是生命内在自发的一些力量,就这样,不知不觉,成为下一站我挑战更新更长经典百遍诵读的信心之源。

回想起读经之初,王教授说过的那句:任何人把任何一部经典,读过100遍之后,一定会脱胎换骨!我不知道自己现在算不算脱胎换骨,但我似乎找到了自己一直想找的主动学习的方法,不仅是国学经典可以这样学,同样作为一门语言的英语,不也可以这样学吗?不仅是我自己可以这样学,我还可以教我所有的学生都这样学,让他们也跟我一样,变痛苦被动之学为真正深层快乐主动之学。

三、今生之读经理论的开悟

欣喜自己找到了一种最简单易行又高效的学习方法之余,我常常想,如果不是王教授深刻洞察:我们每个人人性中深藏着的超越现实的光明一面,我们只需要用几千年经典,反复熏陶,即可不断激发;但同时,又都含有现实中难于坚持、易于放弃的堕落的一面,从而用老实大量诵读这样的方式来倾心引导我们这些浅薄、甘愿被惰性所奴役的凡夫俗子们,我们怎么会知道,原来世界上看似最遥不可及的路,竟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易行的捷径,就看我们有没有勇气和眼光选择前行。

这两周在书院继续老实大量读经实践和理论的学习,让我更多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了王财贵教授关于“教育的本质,即是一切回归人性,以开发人性为目的”的读经教育理论知识,和王教授关于文化甚是深刻切己的论述。其实王教授的“儿童读经教育理论”我早在一年多之前接触国学的时候就听说过了,还曾经去现场听过他2014年8月在杭州的一次演讲。可惜当时没有自己真正去体会、感悟过这种理论方法,当时的自己,竟然仅仅觉得讲台上那位声称为了推广一个什么读经教育理论而奔走相告了二十多年而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不过就是看起来可会演讲,说话可会绕圈子的老人家而已。几次亲身经历这位老人家推广的读经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变化,加上这两周渐渐深入的理论学习,才渐渐发现,这老人家可了不起呀!他启示给我们的(儿童)老实大量读经教育理论,真的是从内容、方法和时机上都是最最深入到根本的教育本质呀!我们错过了童年时机的成人,只不过是用这种方法,聊以补救,都觉得这样受益匪浅。

尽管几周的学习,还并不足以让我心完全趋于清晰、安实、笃定,还有那些来自世俗莫名其妙的疑虑与纷扰,却总能体会到这样一种以开发人性为目的、以最大限度浸染熏陶为方法的学习和教育理论,真的只是通过我只是反复诵读并不懂其中深意的经典,直接却又简洁地,无时无刻不在叩问我灵魂的最深处,探寻自己一生安身立命之处。

四、未来

鉴于时间、篇幅、认识多方面的限制,暂且记下这些初浅、甚至也许还有些杂乱的体悟。相信未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的体悟也会越来越清晰和深刻。

再次感恩自己与老实大量读经教育理论这次意外却如此美好的相遇,感恩它如此深地唤醒了我生命内在的各种力量!

希望未来,自己能把这样一份大而深刻的美好,传递到更多孩子心里、生命里!

相信我们的世界,也一定会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一份真诚的付出以及不断的提升,而更温暖、美好!(2015/11/8 谭涓涓)



一个人的沉思

今天寝室空荡荡的,阳阳的爸妈带她出去玩了,我意识到父母的爱永远都是最真最诚最用心的。

回想起高中、大学,父母为了见我、接我、送我,来回奔波,他们为了自己的那份思念,那份担心,把所有的爱倾注于我们。等我们毕业,他们就开始忙活对象问题,四处张罗,生怕嫁不出去或是嫁的不好,自己的宝贝闺女没人疼爱;好不容易结婚了,他们又开始想抱孙子了,因为没人在他们身边经常打转了,他们开始寂寞,但他们知道他们更想给予我们幸福的生活,而非束缚。记得有一次我妈妈看到我哭,为感情伤心烦恼,她抱着我对我说:“我们不嫁了,即使没人要,爸妈都要你,会一直养你。”我感动得哭得更厉害了。因为每次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父母给予的这个港湾,永远不会塌。

再后来我自己的宝宝出生了,妈妈的爱却转移了。她把她所有的爱都给了宝宝。我突然感觉好失落,不知道是因为自己不够成熟,还是因为我太过于依赖,总感觉一直支持我的那股力量,渐渐的没了力气。妈妈说我太小气了。是啊,我已长大了,我应该努力地给他们一个港湾了,而不是只是依赖、躲避。我应该强大自己去保护他们。原来人对于亲情和爱情一样都想独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自己的心量,处理好每一份情感,体悟人生的每个阶段。当我老了,回忆起来,会体会到满满的都是爱。

学会给予,学会分享,学会珍惜现在!(2015/11/8 邬海珠)


道中书院·2015年秋季师资班招生公告(补充版),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