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袭,让餐饮业几近停摆,很多餐饮企业陷入资金流断裂的处境。
很多餐企开始寻求资本帮助,资本这时候成为香饽饽,餐饮资本化时代来临了吗?虽然疫情影响仍在,线下消费冷风阵阵,但是餐饮圈已经掀起了一波资本热潮。先是2月初,文和友获得加华资本亿元投资,奈雪的茶在2月底时,也传出正考虑赴美上市的消息。而到了3月,巴奴获得番茄资本近亿元投资,喜茶又被传获得C轮融资,估值将超过160亿元。
在疫情笼罩的1~3月,还有哪些餐企或者上下游公司拿到了融资?资本助力,能为餐企带来哪些帮助?具备哪种特质的餐企更受资本欢迎?
根据红餐品牌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0年前三个月,餐饮及相关上下游拿到融资并公开披露的餐企有18家。HungryPanda,总部在英国,是一家为亚洲餐馆和海外华人提供服务的外卖平台,因此我们也收录了进来。
1.融资金额:4家餐企拿到1亿以上融资
从融资金额上看,多数餐企拿到的融资数额在千万级别,约占一半。- 超过1亿元人民币有4家:唯捷城配(1亿人民币)、擎朗智能(2亿人民币)、锅圈食汇(5000万美元)、文和友(1亿人民币)。
擎朗智能,属于机器人领域,其应用场景包括餐厅、酒店、医疗、外卖等。2.细分领域:1/3为餐饮供应链及周边服务
融资金额1亿以上的4家企业中,文和友属于餐饮企业,而唯捷城配、锅圈食汇则属于餐饮供应链服务,专注食材、配送等基础环节。如果对前三个月融资案例进行更完整的分析,可以看到,餐饮上下游、供应链环节成为资本下注的新赛道。除唯捷城配、锅圈食汇两家以外,还有集餐厨、冻品到家、鲜沐农场、吃货大陆(餐饮区块链服务),一共7家。比如食材供应链企业锅圈食汇,就是以火锅、烧烤食材为主,涵盖休闲零食、生鲜、净菜、饮食、小吃等商品的超市便利店连锁系统,为中小型餐饮企业提供B端食材供应,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宅、急、忙、懒、老”人群提供家庭生活便利。而集餐厨则是从中小连锁餐企切入,在上游与数百家工厂合作,帮助工厂提升产品研发与品控能力;同时与线下门店合作,为餐厅提供餐厨设备供应、仓储物流、安装维修等一条龙服务。从估值来看,已披露的案例中有9家餐企估值超过1亿,约占一半,其中2家餐饮供应链公司超过10亿。其余则在千万级别,或未披露。一直以来,中国餐饮企业很容易陷入“中等规模困境”。即很多餐企在门店数量达到十几或者数十家体量时,就会面临原地踏步或者衰退的处境。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成本上涨使得餐企利润微薄,自然就没多余的钱可用于扩张了。
而造成成本上涨的原因无非就是运营及供应链缺乏标准化的流程,以及人工及房租成本逐日攀升。这种处境在平日尚且有些吃力,疫情下更是如履薄冰。由此来看,如果没有外力支持而单纯依靠中等餐企自身不断强大,这个过程将是非常缓慢且失败率极高的。
有了资本助力的餐企在这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有了资本助力,餐企一般会推进供应链、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化,后续只需要不断复制单一门店的盈利模式,就能够获取更大的市场利益。很多餐企都经历过这一阶段。
近年来,创立于广东江门的喜茶在资本的助力下一路高歌猛进。譬如喜茶2017年底的门店数量只有70余家。但是,在拿到了A轮融资之后,2018 年喜茶就新增了百余家门店。
根据喜茶2019年度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喜茶已在43个城市开出390家门店,新增主力店157家,GO店63家。
2019全年,喜茶全年冠军门店,北京朝阳大悦城店一共卖出1137690杯,而广州惠福东热麦店在10月3日一天就卖出4879杯饮品,成为单日冠军。
同样的,创立于2015年11月的奈雪的茶,在2016年获得资本的助力之后,就一路开始了大举扩张步伐。
相对于疫情中众多艰难挣扎的中小餐企,早已摆脱中等规模困境的喜茶和奈雪的茶则要好过很多。喜茶被传拿到C轮融资,而最新的消息则是喜茶又推出了新品牌喜小茶,显而易见,有了资本的助力,喜茶在扩张上的步伐迈得更为大胆,哪怕是在疫情下,也同样如此。
而奈雪的茶也同样不甘其后。先是2月被传今年计划赴美冲击IPO,3月则是旗舰店正式登陆天猫,加速布局其数字化新零售。
相比于自有资金实现门店扩展,用投资人的钱显然更划算。如此一来,企业自身的现金就可以用作储备,以备不时之需。疫情下,现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让餐企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已经上市的海底捞和九毛九就是绝佳的例证。
据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其判断疫情估计为海底捞2020年的营收带来损失约50.4亿元,归母公司净利润损失约为5.8亿元。但是海底捞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焦虑。那是因为相对于其它餐饮企业,海底捞的现金流储备相对丰富。
九毛九亦然。现金流本身就不差,恰好在疫情到来前上市融资了19亿,基本上现金流整体风险大大降低了。
另一方面,拿到融资的餐企规范化程度更高,征信信用度也会高很多。在疫情期间,拿到银行信贷的可能性也会高很多。譬如疫情期间,2018年融资2亿的老乡鸡获得银行5亿的授信额度,这对于老乡鸡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可解燃眉之急。
在疫情前,优秀的餐饮企业向来都是现金流非常好,依靠自身的现金流基本能满足扩张需求,因此餐饮企业家对融资的意愿不强。可是,疫情的到来让很多餐企转变了态度。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餐企与资本的相互了解,甚至转变了部分餐企对资本股权投资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资本的作用,资本操作的意义,以及资本存在的必要性。
最有代表性的声音是“西贝永不上市”的贾国龙,“这次灾难也教育了我,之后要重新评估什么是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员工、有利于顾客的发展方式,上市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种。”而启赋资本合伙人胡祺昊也表示,近期负责投融资的员工每天要看近300个餐饮项目,“现在很兴奋,恨不得自己干。”胡祺昊说,这种兴奋在于当下餐企对资本、股权投资认知的转变。餐企正在认识到现金储备、合理现金流的重要性,认识到资本的作用,资本操作的意义。在观察君看来,疫情之下,对餐企而言,就是需要资金周转;对资本而言,对于餐企的评估依然存在,甚至更加严格,趁火打劫并不是资本的目的,只不过疫情打断了优质餐企的现金流,打开了餐企的大门,让资本更容易与餐企接洽。2.餐饮抄底?餐企和资本均需谨慎
从融资的需求上来说,餐企对资本的态度是有所转变了,本次疫情让众多餐饮企业产生了资本引进想法,但并不是说所有餐企都要去拥抱资本,都能够拥抱资本。壹马资本小马歌认为,餐饮品牌最好的融资时机,绝对是品牌影响力上升、数据增长的阶段,如果一个企业品牌、数据表现不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很难获得资本。 窄门学社、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也觉得,(疫情)这个机会是也不是。“是”是因为餐饮企业此刻真的需要钱,这个时候的钱可以救命。“不是”是因为此刻如果用投机的态度对待,你可能血本无归,就算没有这次危机,餐饮的坑也不计其数。投资是一件极其专业的事情。在他看来,真正的优质餐饮品牌的价值不会因为疫情的发生而降低,反而,他们可能因为更强的组织力、品牌力和现金流能力而且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机会,价值相反可能更大。其实,站在资本的角度来看。因为中式餐饮自身的商业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的餐饮企业本身投资价值不大,从这几年投资机构在餐饮行业踩过的大大小小坑就可以看到。加上中国风投产业也在不断地自我迭代,已经从有钱就是爷的阶段,变成了好项目才是爷的阶段了。于是风投呈现出了和大量实际性产业一致的发展方向。这意味着,哪怕怀揣着大把资金,资本对于餐企的投资也会谨慎再谨慎,不会贸然下注。投融资的结果如何,还是要看双方的匹配精准度,双方都应该更加谨慎。
在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看来,资本不是洪水猛兽,它在合适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出现在合适的企业,就是企业强有力的武器,而企业既要有能力去拿到资本,也要有能力去分辨适合自己的资本,去驾驭和资本的关系。这才是企业和资本最佳的关系,餐饮也不例外。3.具备哪种特质的餐企更受资本欢迎?
根据壹马资本数据显示,近期寻求资本的200余家餐企中,大型连锁品牌占比10%,年收入5亿以上的有近10家。可以粗略总结几个标准:最近独家投资了文和友的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宋向前认为,两类企业受疫情影响相对小一些,一是刚性、高频的生意,另外则是占领了消费者心智的强势品牌企业,客户黏性很强。“优质的餐饮企业,平时的现金流非常好,大多不需要投资。”据了解,腊月二十九,加华资本就敲定了与文和友的投资。选择在疫情期间公布消息,是以实际的投资行动来支持中国消费,支持中国经济。既是为行业发声也是为行业站台,更重要的是给全体餐饮人、全体消费企业、全中国企业家一个信息,他们并没有被抛弃。在他看来,只有创造价值才有能力分享价值,只有创造价值才能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尊重。做消费企业,要讲究拉新、留存、转化、形成复购、耕耘用户的终身价值,其实,投资机构更要如此。“我们觉得疫情的发生,对消费服务业的冲击都是短期的,看多中国,看多消费服务业的观点从未发生改变。”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资本表示,优秀的创业团队、透明的财务数据以及成功打磨的可复制化、标准化单店模型也是受风险投资青睐的重要因素。
由此来看,品牌力强、根基稳固的优质餐企必然是更受资本喜爱的,而这类企业其实在何时融资都不难。
结语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的数量最多,达1042.6万家(包含已注册但是已经倒闭却还未注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是注册资本在500万-1000万之间的企业数量的45倍多;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数量最少,约7.2万家左右。这说明中国餐饮行业以大量中小企业为主,资本规模普遍不大。那是因为餐饮行业向来是现金流比较充足的,所以大部分餐企和资本的关系并不紧密。这次疫情,无疑正在加速这种相互了解,也许这次疫情会成为餐企与资本关系再次升温的开端,或许能加速不少餐饮企业资本化的进程。后疫情时代,还有哪些餐企将开启资本化之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