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征稿】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旨趣与坚守
《比较教育研究》创刊55周年复刊40周年
——“我与比较教育研究”笔谈
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旨趣与坚守
✦ 陈时见,男,西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本理论是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学科的概念体系、学术逻辑、方法论基础、研究范式等基础性理论问题予以界定与剖析,而且还对学科的发展演变、知识边界、理论流派、学术争鸣等进行诠释与讨论。同时,基本理论还对学科发展的价值方向和话语体系提供引导与规范。因此,对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视可谓是所有学科的共识,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然而,基本理论研究并非是一件简单的研究活动,却是相当复杂而艰苦的旅程。
一、从最初印象到直接体验
早在大学三年级就开始接触比较教育学。当时国内的比较教育研究大多停留在翻译与借鉴阶段,因而在我最初的印象中,比较教育总是与外语和翻译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当时的《外国教育动态》《外国教育资料》《外国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等期刊发表的文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外文文献翻译而成的,或者是对外国教育的描述性介绍。不过,在那个时候,我们对国际教育的了解大多是通过比较教育学人的翻译资料或介绍材料,这些看似简单的翻译资料或介绍材料却成为人们了解国际教育的重要窗口。大四的时候,参与任代文老师主译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这本译著后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人们了解和学习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此外,还参与任宝祥先生以及其他老师的英文资料的翻译。或许正是对比较教育这一最初的印象和翻译工作的体验,我萌生了报考比较教育研究生的强烈愿望,开启了比较教育领域的学习旅程。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外语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量的文献阅读都是以外语为基础的,最早的研究工作也主要是从外文文献翻译着手的。当时,经任代文老师的推荐,我承担了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英国近现代120多个词条的撰写,如果没有将近3个多月对相关英文资料的查阅、翻译和整理,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经任宝祥教授的邀请,参加《外国教育家论德育》部分章节的撰写。经张俊洪老师的推荐,我参与吴元训先生主译的《教育问题史》的部分翻译工作,该书后来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还先后翻译了《美国高等教育史》《英国教育》《教育与美好生活》等著作以及大量的英文文献资料,基于英文文献阅读而编译的文章《美国高等教育选科制的历史发展》在《外国教育动态》(现《比较教育研究》)发表;基于马卡连科全集的文献阅读而撰写的文章《马卡连科的德育思想及其借鉴意义》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发表。这些研究工作主要是基于对外文文献的翻译、整理和分析,虽然有些翻译出来的著作因各种原因没有正式出版,但对于深度学习和了解国际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二、从专业教师到研究旨趣研究生毕业后走上大学的讲台,讲授比较教育学课程。这是一门3学分的课程,共有54个课时。除了讲授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内容涉及比较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外,其他内容主要是介绍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也就是说,54课时中只有大约6课时是涉及学科理论的,其他内容主要是涉及八个发达国家的教育。可见,在较长的时间里,虽然先后学习和讲授比较教育学课程,先后开展了一些课题的研究,发表了一些比较教育方面的研究论文,但大多是对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或思想观点的研究,对于比较教育理论还是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2003年,因学科建设和指导研究生的需要,给研究生讲授比较教育理论、比较教育方法论等课程,开始对比较教育的理论问题开展比较系统的研究。此时,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已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已经完全超越了文献翻译和简单描述的初级阶段,学科理论研究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然而,比较教育学的本体是什么?比较教育学是否有明确的学术边界?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其他学科有什么区别?比较教育学是否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比较教育借鉴取向是否过时?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比较研究是否有本质的区别?比较教育学是否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总是萦绕在脑海里,而且总是出现在研究生的学习与讨论过程中。正是这些需要回答的问题更加激发了我对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兴趣,虽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有限,但比较教育理论研究成为最重要的学术追求。三、从学科兴趣到学术团队基于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研究的兴趣,我把比较教育理论确定为重点研究方向,并投入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先后发表了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对比较教育的一些理论问题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问题既是思考的前提,又是研究的关键,对这些问题的应答,不仅需要长时间持续的思考和研究,而且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讨论。实际上,对于学科理论问题的研究,如果没有一批学人长期而持续的讨论,理论研究是很难深入的,也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依托西南大学比较教育学科,逐步形成陈时见、徐辉、周谊、兰英、谭建川、王正青、周琴,石隆伟、姚琳、孙雪莹等研究队伍,学术队伍逐渐壮大,而且比较教育学科理论问题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近些年来,大家不仅发表了上百篇相关的学术论文,而且出版了一些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另一方面,特意引导部分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把比较教育理论作为其研究方向,先后有博士生袁利平、杨素萍、褚远辉、王涛、谭丹和博士后田小红、王建梁等把比较教育理论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研究报告的选题,包括袁利平的比较教育本体论、杨素萍的比较教育范式论、褚远辉的比较教育价值论、王涛的比较教育认识论、谭丹的比较教育发展论、田小红的比较教育知识论、王建梁的比较教育方法论,等等,形成另一支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20多年来,先后发表60余篇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主编了《比较教育导论》《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比较教育学》《比较教学论》《比较教育管理》等著作。2014年出版的《比较教育基本理论》涉及比较教育本体论、比较教育认识论、比较教育知识论、比较教育价值论、比较教育范式论、比较教育方法论等比较教育理论方面的内容,是近10多年来指导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同时,王涛、杨素萍、袁利平和褚远辉也基于博士学位论文先后在科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比较教育认识论》《比较教育范式论》《比较教育本体引论》《比较教育价值论》等著作。这些研究虽然并非完美,甚至还存在诸多的缺陷,但我相信这些研究和学术成果对于我国比较教育理论发展和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可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比较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比较教育研究呈现出新时代的新景象,理论研究亦将不断深入,期待有更多的比较教育学人加入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为推动比较教育学科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此文是在比较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丛书序言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相关链接▼【征稿启事】“我与比较教育研究”笔谈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66
海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发行代码:ZW023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8310
Email:bjb@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