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琼琼,李远 | 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视角

陈琼琼,李远 比较教育研究 2022-05-18
作者简介

✦ 陈琼琼,女,南方科技大学规划发展部教师,博士;

✦ 李远,女,南方科技大学语言中心主任,博士。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旧金山湾区和其核心区域的硅谷是世界上公认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基于知识的区域发展典范。本文以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创新体系为分析框架,深入剖析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以及与硅谷互动的发展模式,以期为研究高等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一、区域创新体系:分析框架与硅谷模型


(一)分析框架

“区域创新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创新系统和区域科学的研究成果,用以描述地理上相关联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以及中介组织等创新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区域性组织系统。[1]菲利普·库克(Philip Cooke)是较早对其展开研究的学者。他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包含了5个基本要素:一是区域;二是创新,主要指新知识商业化意义下的创新;三是网络,即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关系;四是学习过程,主要指制度学习,用新的知识、技能和组织形态取代旧的制度与规范;五是相互作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形成社会系统。[2]不同于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创新体系强调技术创新、研发驱动、组织学习与知识的流动和转化,强调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以及制度安排对知识的形成、利用和扩散的作用。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亨利·埃茨科维兹(Henry Etzkowitz)提出了三螺旋模型,集中分析三大创新主体——大学、产业和政府——的新型角色和互动关系。他认为,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是三螺旋模型的基本前提,而大学、产业和政府间的互动是强化知识创新的关键。三螺旋模型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它肯定大学在创新中的突出角色,与产业、政府一起构成创新的主要要素;第二,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在创新系统中,创新政策不再来自政府的单方指令,而是三方交互的结果;第三,除了履行传统的职能外,各要素还承担新的任务。[3]三螺旋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大学、产业和政府在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中统一起来,打破这些机构之间的界限,并在边界上建立起新的运作机制。

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中,大学不仅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而且其本身就是创新的主体,通过技术转移、创新创业等活动直接参与知识资本化的过程,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4]亨利·埃茨科维兹将这种变化称为“大学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使大学在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的职能,而第二次革命使经济、社会与教育、科研一体化发展。[5]为了描述和解释大学的新角色,他提出了“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的概念,并认为这是大学组织上转型和变革的必然趋势。[6]“创业型大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但解释了知识的多重属性,肯定了大学的多重功能,而且也强调了大学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重要性,促使大学走出象牙塔,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二)硅谷创新模型

根据区域创新体系的分析框架,硅谷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形成了以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政府为创新主体,以孵化器和产业园、金融机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为支撑要素的开放协同式创新生态体系,通过不同要素间的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了创新合力。[7] 硅谷各创新要素的功能与代表性机构详见表1。

亨利·埃茨科维兹在分析硅谷的发展历史时指出,与工业化社会相比,硅谷的成功依靠的是一套完全不同的动力,其发展是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的边界渗透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强调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创业型大学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大学与产业的边界渗透是驱动硅谷发展的关键因素。[9]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理查德·斯考(W.Richard Scott)和迈克尔·基尔斯特(Michael W.Kirst)则认为,不仅仅是研究型大学,包括四年制大学、社区学院、专门院校、营利性院校在内的众多宽口径大学(broad-access colleges)的大规模发展是硅谷腾飞的重要推动力。[10]常桐善用高等教育“共同体”这一概念分析和概括了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对硅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11]尽管不同学者对硅谷成功模型的分析有不同的视角,但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是硅谷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第五大都会区,常住人口700万至900万(包含的区域不同,人口数也有所变化),目前共有381所高等院校,其中通过美国教育部备案的有134所,分为公立、私立非营利和营利性三类院校。[12][13]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一)研究型大学集中,质量高

旧金山湾区聚集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主要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和圣克鲁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它们不但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各具特色。根据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斯坦福大学位列全球第2位,在工程、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和工商管理领域等多个学科领域拥有世界级的学术影响力。伯克利分校位列全球第5位,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位列世界前10位。旧金山分校位列全球第20位,以医学和生命科学闻名,有西部最好的医学院。戴维斯分校位列全球第90位,最著名的学科有农学、动植物学、兽医学和食品科学,其农业和环境科学对支撑加州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圣克鲁斯分校位列101-150位,是加州系统中比较年轻的大学,拥有天文学、国际金融、地球科学等优势专业。[14]这5所大学形成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集群。

(二)分层有序,定位清晰

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的布局直接受20世纪60年代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影响。当年,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将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划分为三层结构,即研究型的加州大学(授予本硕博及专业学位)、教学型的加州州立大学(授予本科和硕士学位)和加州社区学院(授予二年制副学士学位)。该规划确定了不同层次高校的职责与使命,鼓励高校在各自系统范围内有序竞争,并在三个层级间建构了学生向上流动的开放机制。[15]至今,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的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目前,旧金山湾区拥有加州系统的4所研究型大学(前文已做论述)、5所加州州立大学和26所社区学院。州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主要提供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为湾区培养不同领域的专门技术人员。[16] 社区学院入学要求低,学费便宜,以提供职业培训和通识类课程为主。通识类课程与加州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的本科通识课程相衔接,为学生转入四年制大学做准备。不同层次高校间的分层与流动不仅确保了整个系统的有序整体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三)类型丰富,灵活多样

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类型丰富,不仅有研究型大学、四年制大学、二年制社区学院,还有专门院校、营利性机构、企业大学等多种类型的高校。专门性院校通常规模小,多以私立为主,提供从几周到4年不等的课程。营利性大学是湾区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一类高校,但多数没有在美国教育部备案。这类机构灵活性高,能快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且实用性强,深受有知识提升需求的职业人士的欢迎。企业大学主要为员工提供培训与再教育。苹果、思科、谷歌、惠普等高科技公司都建有自己的大学。丰富多样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硅谷经济的创新发展培养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并为各类人才提供了知识和技能更新的继续教育机会。不少高校在中心区域附近开设分校区,增加晚上或周末课程方便在职人士学习。在线教育更是被广泛采纳与使用,学生可以不受地点约束在线上课,并获得相对应的学历或证书证明。

(四)高校间合作密切,形成创新集群

湾区高等教育整合性强,在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上均互通有无,可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在纵向衔接上,加州独特的高等教育体制使学生可在不同层次高校间流动。据统计,加州州立大学55%的学生是从社区学院转入,30%加州大学的本科生从社区大学转入。[17]学生的流动不仅仅发生在二年制到四年制大学,也有从四年制到社区学院的“夏季流动”,学生暑假到社区学院上课,秋季学期再回到四年制大学。在横向上,湾区高校间成立不同类型的合作联盟,实现教学上的资源共享和科研上的创新集群。在科研合作上,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湾区创新团”(Innovation Corps, 简称I-Corps)。该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资助成立,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共同参与,通过这3所高校在研发上的强强联合,加速科学技术的商业化,推动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五)与产业联系紧密,创新创业文化强

在硅谷,产学合作打开了学术与产业之间的“旋转门”,推动了人员、知识、技术、资本等在两者间的自由流动。在人员方面,企业界的研究人员和学术界的科学家们积极参与对方机构活动,学界科学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或咨询,甚至自己成立公司;产业界的人士在大学兼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或担任大学产业咨询委员会成员,为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提供建议。在知识和技术方面,学术和产业之间通过技术转移、委托研发、合作研发、大学衍生企业等方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在资金方面,风险投资资金的注入是学术研究向产业转化的重要助推器,推动产学合作从知识产权授权模式向投资合作模式转变。[18]伴随着产学互动的是创新创业文化在大学的形成。硅谷众多知名企业是由湾区高校校友创立,如思科、苹果、谷歌、惠普、领英、特斯拉等。这种创业氛围是大学与硅谷互动发展的结果,也是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三、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与硅谷互动发展分析


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系统并非一开始就呈现以上特征,而是在与硅谷互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与硅谷形成了一种协调、开放的交集。这种交集的形成不仅来源于高等教育自身变革的内部动力,也来源于大学的外在影响,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等。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为硅谷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

虽然关于硅谷的形成有多种说法,但人们普遍认为在硅谷形成的重要时期,斯坦福大学对当地大规模工业技术的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19]斯坦福大学是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它将传统的研究型大学模式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融合,并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使命。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将土地出租,在学校附近建立工业园,吸引大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发展;1970年成立了美国大学首个专门负责技术转移工作的机构——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帮助师生将可产业化的研究转化为产品,促进科学技术向市场转化,为社会所用。20世纪下半叶,斯坦福大学新建了一批新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中心,联合企业和大学开展研究。加强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的持续合作是斯坦福大学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展示出的最显著发展特征,直接推动了硅谷的创新发展。这反过来也成就了斯坦福大学,使其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具盛名的创业型大学。

受斯坦福大学发展模式的影响,湾区其他研究型大学也纷纷向创业型大学转型,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和机制帮助师生进行成果转移,或依靠研发技术衍生公司,并建立了孵化器和科技园来支持这些公司(具体见表2)。[20]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2004年设立了知识产权和产业研究联盟办公室(Off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ndustry Research Alliances),成立至今,共推动了600多个项目的商业化,帮助成立了238家公司,服务了1300多家公司,为学校带来了超过10亿美金的收入。[21]伯克利分校还建立了专门的孵化器,如SkyDeck协助衍生公司的发展。

这些大学也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承担起培养创业者的新角色。它们创设和扶持各种跨学科项目,鼓励来自工程、医学、法律、商科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一起做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鼓励学生到创业企业和风投公司实习,获得直接的创业观察和体验。同时,这些大学还举办商业计划大赛/大奖评选,以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形式为学生创业提供基础设施。[22]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被Pitchbook评为全美人才培养最具企业家精神的本科教育机构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23]

(二)从传统高等教育向中学后教育转变,为硅谷创新经济提供人力资本的支撑

随着硅谷经济和创新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人士也需要不断再学习,以提升专业能力和职场竞争力。产业的变化和教育需求的增加不仅迫使湾区高等教育扩大规模,也迫使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适应新产业发展的人才。然而,1978年加州反税运动后,加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持续减少,这使加州公立本科院校难以通过扩大规模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24]在这一背景下,宽口径高校,如小规模的私立院校、社区学院、营利性大学,适时快速发展。

斯考特和基尔斯特分析了自1960年以来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与硅谷发展之间的关系后指出,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湾区高等教育最大的变化是从传统的高等教育向中学后教育转变,新增了一大批宽口径高校。根据他们的统计数据,从1970年到2010年,湾区四年制公立大学的数量和学生数变化不大,但社区学院和营利性大学增长快速。到2012年,社区学院在校生人数几乎是湾区其他类型高校学生人数总和的2倍。[25]与此同时,营利性大学的学生学位授予率从20世纪80年代不到3%增长到2010年接近10%。[26]这类高校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多数没有大的校园和校舍,在体制机制上更加灵活,以提供职业和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证书培训为主,并能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宽口径高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湾区高等教育供需紧张的状况。

在市场力量的影响下,湾区高等教育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27]主要变化有:一是非终身制教师和非传统学生的数量大幅增长。从1995年到2010年期间,公立大学终身制教授的比例从59%下降到49%;在营利性大学中,所聘用的教师基本以非终身制合同为主。[28]二是大学管理变得更加集中,对市场回应更快。三是提供更多职业类的课程和项目。1974-2010年期间,公立本科院校的职业类学位几乎翻倍;非营利性私立大学的职业类学位增长超过2倍多;营利性大学所颁发的学位绝大多数是职业类学位。[29]四是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数高校针对不同人士的教育需求,增设短期培训类课程和证书项目。课程学分证明、职业认证、专业证书、电子徽章等多形式的学习成果认证被广泛接受,且发展快速。五是在线课程比例不断提高,教育提供者与参与者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强,为硅谷可持续发展催生创新合力

在硅谷创立初期,大学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学以提供新技术的方式参与企业发展。企业人士在研究中心兼职,或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将创业课程和商业模式引入大学,促进了大学和行业之间的互动。随着产学关系的日益密切,基于大学的孵化器和科技园不但为校内师生提供各种技术转移和创业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在大学研究团队和高科技公司之间建立了新网络,呈现出学术与产业交互创新的新模式。[30]

在硅谷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战”后,联邦政府通过拨款方式资助大学和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斯坦福大学和一些初创的半导体公司利用这些拨款发展起来。至今,联邦政府的拨款仍是湾区大学研发经费的主要来源。根据201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数据,5所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合计将近40亿美元,联邦政府拨款占到了47%以上,在斯坦福大学则高达66.46%。[31]除拨款外,政府还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参与创新活动。例如,《拜杜法案》(Bayh-Dole Acts)的出台使政府将其资助的研究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移交给大学,鼓励大学建立相应的机构帮助技术向产业转移。大学拥有知识产权,极大地提高了大学将知识商业化的积极性。[32]此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了一个新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基金。大学若想申请资助,需要有合作企业参与并投入适当资金。[33]这一机制旨在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实验室,企业可以获得研究前沿知识,大学则可以了解市场趋势,与市场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到了21世纪,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间合作进一步加强,开展了一系列协同工作。一批基于区域层面的研究中心或战略联盟开始蓬勃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2000年由加州州长发起,联合政府、加州系统内的高校、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等共同成立的四大科学与创新研究院:即,基于社会利益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 the Interest of Society ,CITRIS)、加州定量生物科学研究院(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Biosciences,QB3)、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California Nano Systems Institute,CNSI)和电信与信息技术研究院(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lit2)。[34]其中,CITRIS和QB3坐落在旧金山湾区。以CITRIS为例,它以加州大学在旧金山湾区的4所研究型大学为依托,通过大学、产业、政府间的有效合作,将信息技术研究与社会利益相结合,致力于环境保护等直接关乎人类生活的跨学科研究。CITRIS采用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跨学科科研组织方式,直接由伯克利分校校长负责,在加州政府、企业界、各分校办公室均设有联络部门,并与60多家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不断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仅CITRIS提出的交通优化方案每年就可以为加州节省高达6亿美元的运输费用以及3750万美元的汽油燃料费用。[35]根据三螺旋理论的分析框架,这类区域层面的战略联盟的形成正是政府—产业—高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制度结构的新叠加,而这也成为推动硅谷源源不断创新的新力量。

四、结语


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与硅谷深度融合发展的经验对研究高等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硅谷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富有创新的研究型大学所提供的高端人才、前沿研究成果和创业文化。这类“创业型大学”更注重面向实际问题,更直接参与知识资本化,具有高效的知识转移运作机制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知识经济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和科技创新,对创业型大学的需求越发迫切。这要求传统大学打开边界,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同时,在组织、管理与文化上实现转型,构建跨学科组织,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相互支撑和协作的大学网络,担当起知识创新主体的角色。

其次,区域创新发展需要建立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具有强互动性的区域高等教育系统。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灵活地连通了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学院、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灵活性大、整合度高的特征。此外,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还突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边界,正视宽口径高校存在的意义和地位,重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在线教育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满足了不同人士在不同阶段终身学习的需求,保证了湾区人才培养和供给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最后,硅谷的经验表明,创新需要在区域层面扎根,融入大学—企业—政府相互作用的网络。因此,在规划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时,应突破边界,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与制度安排,将大学、研究院、企业、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等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各要素间的边界交叉与整合,构建开放、协同的知识创新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2] Philip Cook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lusters,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J].Industrial &Corporate Change, 2001,10(4),945-974.

[3][5][9] 亨利埃茨科维兹.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文选[M]. 陈劲,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311, 269,413.  

[4][32]Henry Etzkowitz. The Norms of Entrepreneurial Science: Cognitive Effects of the New 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s[J].Research Policy,1998,27(8):823-833.

[6] Henry Etzkowitz. Innovation in Innovation: The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2003, 42(3): 293-337.

[7][8][13][16][31]Bay Area Science & Innovation Consortium. The Bay Area Innovation System: Science and the Impact of Public Investment [R] [EB/OL]. (2020-01-10) [2020-01-10]. http://www.bayareaeconomy.org/files/pdf/BayAreaInnovationSystem2019.pdf. 

[10][17][25][26][28][29]W. Richard Scott, Michael W. Kirst, and Colleagues.Higher Education and Silicon Valley: Connected but Conflicted[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17.

[11][12]常桐善.美国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共同体”的发展特征——兼谈对成渝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OL].(2020-04-15)[2020-07-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8.G4.20200414.1752.002.html.

[1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9 [EB/OL]. (2020-02-30)[2020-02-30]. http://www.zuihaodaxue.com/ARWU2019.html.

[15]刘宝存,庄腾腾.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50年回顾与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2012,34(02):46-50.

[18]Jerome S. Engel. Global Clusters of Innovation: Lessons from Silicon Valley[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15, 57(2): 36-65.

[19][30][33]Henry Etzkowitz. Technology Centers and Industrial Policy: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ventionist State in the USA[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1994, 21(2):79-87.

[20][34]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Entrepreneurs, Startups, and Innov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OL]. (2016-08)[2020-03-10]. http://www.bayareaeconomy.org/files/pdf/UCEntrepreneursStartupsInnovation.pdf.

[21]Off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ustry Research Alliances. [EB/OL]. (2020-03-10)[2020-03-10]. https://ipira.berkeley.edu.

[22]Josep M. Pique,JasminaBerbegal-Mirabent,HenryEtzkowitz. Triple Helix and the Evolution of Ecosystems of Innovation: The Case of Silicon Valley[J]. Triple Helix, 2018, 5(1): 1-21.

[23]PitchBook. Universities: 2019[R] [EB/OL].(2020-03-10)[2020-03-10]. https: //pitchbook.com/news/articles/pitchbook-universities-2019.

[24] 西蒙马金森. 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和高等教育系统的成败及对中国的意义[J]. 文雯, 胡雪龙,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38(02),1-13.

[27] 卢晓中,卓泽林.湾区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比较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2):90-98.

[35] 黄春梅,蒋蕾,杨倩.官产学研创新机构CITRIS的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10):75-77.

往期精彩回顾陈先哲 | 多重逻辑下的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崛起
余凯,等 | 首都城市圈教育发展规划与建设国际比较研究
毛菊,李曾 | 国外校长继任研究:多维透视·热点分析·未来思考






本文刊登于《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10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66

海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发行代码:ZW023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8310

Email:bjb@bnu.edu.cn





关注我们
微信号:bjjyyj2019网址:http://bjjy.cbpt.cnki.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