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昳昀,秦毛毛 | 巴西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研究

胡昳昀,秦毛毛 比较教育研究 2023-03-26
作者简介

胡昳昀,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讲师,博士

秦毛毛,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世界教育的热点议题,各国纷纷提出本国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教育课程体系。[1]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拉美第一大经济体,金砖国家重要成员国,以“潜在大国”著称于世,然而发达的经济并未带来与之相匹配的发达的教育。[2]长期以来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使巴西基础教育在入学率、辍学率、复读率方面面临地区、阶层和种族差异,同时存在教师学历偏低、师资分配和教育经费分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由此导致的教育质量低下问题,不仅给国民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影响了国家的社会稳定。[3]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兴起,财富已经从传统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进行转移,为了更好地融入财富转移过程,巴西政府已经意识到改善基础教育现状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所在。2013年,巴西开始关注核心素养的制定,2018年12月颁布了《国家通用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学生的“十大核心素养”框架,并以该框架为依据指导了巴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巴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巴西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然而由于政府长期忽视基础教育,其基础教育总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第一,巴西学生的学业表现普遍不佳。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8年PISA测评结果,在被测的79个国家(地区)中,巴西学生在数学(384分)、阅读(413分)和科学(404分)方面的排名分别为第70名、第57名和第64名,各项得分分别比被试国家的平均成绩低105分、74分和85分。[4]巴西基础教育评估系统对学生学业的测评结果显示,2018年只有43%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了数学能力要求,55%的学生达到了葡萄牙语要求。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表现堪忧,初中毕业时数学和葡萄牙语达标率仅为18%和34%。[5]

第二,巴西辍学率和留级率居高不下。巴西社会综合指标数据显示,2018年巴西约有1000万名15~17岁的青年人,其中150万人未能进入高中就读,该年辍学人数为70万人,留级人数为60万人,总计将近三成的适龄青年人未能按时完成学业。同时,巴西有80%的高中毕业生未能进入更高阶段学习,也没有参加任何职业技术培训就直接进入了劳动力市场。[6]

第三,巴西教育公平严重失衡。20世纪90年代,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Silva Cardoso)总统时期(1995—2003年)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推动了教育私有化的改革,对整个巴西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巴西独特的教育运行逻辑。巴西基础教育呈现出“公弱私强”的特征,其私立中小学教育质量远优于公立中小学。巴西基础教育阶段公立教育无法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教育需求,导致他们纷纷放弃公立教育系统而寻求私立教育。在私立学校就读的学生拥有更多进入巴西高等教育机构的机会,而巴西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得到政府高额的财政补贴,并实行学费免费政策。这就导致巴西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中产阶级群体的子女几乎垄断了优质的私立基础教育资源以及低价且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而巴西弱势群体难以获得高等教育服务,阶层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巴西已经成为 “教育拉丁美洲化”的“重灾区”。2018年PISA测评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巴西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的表现影响显著。以阅读成绩为例,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学生阅读表现远优于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两者阅读成绩相差97分之多(OECD平均分为89分)。[7]

巴西政府已经意识到全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决定国家发展的基石,但基础教育质量低下,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公,也深刻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质量,制约了国家在信息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巴西政府认为改善基础教育现状必须要从源头上进行改革,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统一和优化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内容,进而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以及改善教育公平状况。[8]2013年,巴西从较为薄弱的基础教育入手,拉开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从2013年至2018年历经多次评估与论证,进行了三个版本的修订,通过两届不同党派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巴西最终于2018年12月颁布了《国家通用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结合世界课程改革经验,首次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十大核心素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期促进巴西学校教育公平与卓越的发展,将所有巴西年轻人都培养为成功的学习者、创造者以及合格的公民。[9]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

巴西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围绕十大核心素养开展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此次改革试图打破学科的传统边界,强调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国家通用课程标准》根据每一个阶段的学生认知特点,凝练了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围绕每一学科又细分了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以及技能要求等三个方面,建立起了全方位的课程指导体系。

(一)搭建核心素养框架

巴西课程改革围绕着认知的培养、技能的发展以及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三个维度确立了“十大核心素养”,以回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优质的学校教育来培养面对未来挑战的、具有胜任力的公民。认知主要强调对学生知识学问、思维能力、艺术修养的培养;技能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表达自我、信息素养以及多元理解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要求学生具备公民意识,心怀家国天下,具体可分为履行公民义务、关怀自我他人、消除误解偏见以及作出负责任的决定等四项素养(见表1)。[10]

(二)完善课程体系

十大核心素养作为巴西基础教育课程的DNA,需要结合学生成长的特点设定不同阶段的素养要求,并与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相联系。因此,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科课程的关键,在于实现核心素养的分阶段、分学科培养。[11]巴西新一轮课程改革横跨初等教育(小学1~5年级、初中1~4年级)以及中等教育(高中1~3年级)三个阶段内容,涉及语言技术与应用、数学与应用、自然科学与应用、人文科学与应用、宗教学等五大学习领域,并紧紧围绕十大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通过概念与理论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实践,形成个体对知识的建构,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训练。[12]

1.语言技术与应用

语言技术与应用包括葡萄牙语、英语、艺术与体育四门学科,培养学生语言情境综合运用的素养。巴西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学生葡萄牙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并将学生学会阅读与写作的年级从三年级提前至二年级,培养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使用逻辑相符且得体的语句表达个人的观点。通过葡萄牙语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是一种文化、历史、社会现象,它也是建立自我认同与归属感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审美与修养,形成自己的见解,帮助其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将阅读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13]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改革围绕个人生活、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媒体新闻、公众等五大情境,对口语、阅读、听力、写作以及语法五大语言要素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需要将葡萄牙语与其他学科和领域进行连接,让学生明白葡萄牙语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将五大情境还原生活,教授学生使用葡萄牙语进行文学创作、研究、新闻自媒体运用、演讲、话剧表演等活动的技能。

英语是专门为初中以上年级开设的课程,通过英语的学习,帮助学生增加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观念与生活习惯的理解、欣赏,并保持批判的态度,进而促进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并且为探索周围世界提供更多元的视角。[14]

艺术课分为视觉艺术、舞蹈、音乐、戏剧以及综合实践五部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审美、表达和反思能力,同时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了解多元民族文化的特征。艺术课强调实践,教学场所不囿于教室,新课改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美术馆、舞剧院、艺术工作室,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也支持学校为学生提供作品展览、音乐会、话剧表演等活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成果的舞台,并通过作品创作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体、社交、卫生健康方面的成长。[15]该课程分为游戏、竞技类体育、体操、舞蹈、对抗类体育项目和户外探险六个主题,通过体育训练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与团队合作精神。高中阶段开设了户外探险主题课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险,帮助学生建立卫生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和营救的本领。

2.数学技术与应用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概念和程序解决科学、日常生活、社会经济与技术等领域的问题,培养学生逻辑能力、抽象思维等数学素养。巴西新课改后的数学课程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包括数字、代数、几何、测量、统计和概率五个主题。发展学生的数字思维,使其具有将信息量化的意识,建立描述、比较和分析数字的能力。代数培养学生通过方程式或不等式解决数量关系的抽象思维能力。几何提升学生建立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的几何思维能力。测量帮助学生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如初中四年级教授学生测量在科学中的密度与体积、地理中的坐标与人口密度等知识领域的应用。统计和概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处理、解释与分析能力,如高中的统计与概率课程,主要采取媒体新闻、产品销售、企业数据报告等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和概率的知识。[16]

3.自然科学与应用

自然科学与应用课程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知识领域。[17]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自然科学与应用课程统称为自然科学课程,讲授物质与能量、生命与进化、地球与宇宙三大主题;进入高中阶段,自然科学与应用课程则细分成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巴西新课改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科学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并提出了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同伴沟通、介入解决问题的四步骤。定义问题包括问题提出、问题描述、提出假设;分析问题包括开展调研(实验、观察、文献分析、虚拟测试等)、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同伴沟通分为汇报调查结果、与同伴进行讨论、根据反馈意见对调查结果进行完善;介入解决问题为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制定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18]

4.人文科学与应用

人文科学与应用主要为地理和历史两门学科,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与他人身份认同意识,尊重社会多元文化;依据所学地理和历史知识,对社会、文化、数字信息世界进行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用人文科学的研究范式,理解个人、他人以及多元文化的感受,接受和认同多元文化的个体与社会群体;正确地表达自我观点、独立自主且负责任地作出决定,进而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19]地理学科分为五大主题,分别是物体及其在世界上的位置、客体联系与时间维度、生产与社会、地理图像与空间思维以及自然、环境与生活质量,涵盖了领土、位置、区域、自然气候以及风貌特征等内容。

历史学科强调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了解推动巴西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结构转型的重要事件和过程,加深巴西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关系的认知。历史学科根据空间由近及远、时间由远及近、事件重要性由小见大的逻辑分为了27个主题,如个人世界与身边的社区、移民史、殖民地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在教学方式上,以主题为核心,使用多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5.宗教

巴西是天主教国家,宗教课程是其小学和初中的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等素养。课程主题单元为身份与认同、宗教仪式、信仰与生活哲学。[20]宗教课程从科学、哲学、美学和道德层面,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宗教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形式与生活哲学;学会与拥有不同信仰、思想、生活方式的人共处;了解宗教与文化、政治、经济、健康、科学技术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反对一切用宗教形式进行歧视、暴力的言论与行为,保护世界和平与人权。[21]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特征

巴西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框架为依托,秉承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的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力、批判性思维的合格的终身学习者。[22]因此,本次改革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与教学过程提出了新要求。

(一)课程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竞争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面对崭新的更富挑战性的国际局势,各国综合国力的角逐由表层的生产力水平竞争转换为深层的以人才为核心的竞争,各国教育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应该具有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融入未来社会,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致力于青少年核心素养的提升,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共同主题。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巴西已经不仅是区域性大国,而且是正在崛起的全球性大国。[23]因此,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助力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已经成为巴西教育改革的重点。巴西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十项核心素养,这些素养根植于每门课程之中,并通过知识的认知、技能的应用及价值观的形成逐渐被激活。此次改革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与自我、他人及社会群体关系发展能力的建立。在充分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善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能包容并尊重他人的想法与观念,善于团队合作并能高效完成任务。同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瞬息万变作出主动反应,主动参与国家事务,成为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个体。

(二)课程内容指向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技能

教育面向未来不仅要重视技术,更要重视技能的培养。[24]课程改革试图模糊学科的传统边界,不再强调学科内容,而是将其划分为学习领域与主题内容,强调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等,旨在培养学生整合和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语言技术与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对人类历史、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贡献,及其对实现人类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帮助学生使用不同形式的语言(包括肢体、口语、音乐、绘画等)进行信息传递以及情感表达。[25]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程序,将数学知识在物理、化学等其他知识领域进行应用,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数学工具(包括数字技术)的使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以及社会紧迫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6]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采用人文科学的研究范式,解释对个人、他人以及多元文化的感受,表达疑虑,接受和认同多元文化的个体和社会群体,保护和尊重人权,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推动公平、民主和包容社会的建设。[27]总体而言,新课程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更为学生赋能,激发其技能潜力,让学生能应对未来世界可能面临的技术、社会等方面的挑战。

(三)课程管理回归“人之为人”的本质

《国家通用课程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表示,巴西传统的课程管理体系符合工业化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教育内容按照学科专业分类,将知识点用高度浓缩的方式进行教授,实现了工业化所需“人才”的快速培养。但是,不一样的“人”变成了标准化产品,这就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28]因此,巴西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围绕认知的培养、技能的发展以及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三个维度展开。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更高阶的对知识的应用为逻辑起点,选择或创设合理的真实情境,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线,设计目标清晰的进阶式学习任务。以初等教育阶段的人文科学与应用为例,在“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这一模块中,包括人类居住的地区特征、多元文化的互动与冲突、交通运输、城乡差异、环境保护、国际关系等内容,涉及地理、历史、生物、物理等学科,这就要求这些学科的教师协同备课,同时为学生安排了小组讨论、自主性探索、社区走访、多媒体汇报等多种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教室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场所,社区、实验室、操场、植物园、博物馆、图书馆等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在建立统一课程标准的同时,也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各级政府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与条件,设计和开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内容,试图降低辍学率。该举措是为了回归“人之为人”的教育本质,帮助学生从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向为形成解决方案而展开的主动学习转变,强调学生将学过和未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促进他们创新、联想和发散思维的养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合作,形成自己的个性、目标和成长理念,帮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指南针”。

四、巴西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挑战

实践核心素养的过程则是多层动态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及教育部门的参与,也需要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参与,从教育系统内部到教育系统外部建立全方位的支持体系。[29]然而受到独特的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巴西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一)各级教育部门责任和义务的明确

巴西国家《宪法》赋予州和市不一样的教育行政权力,初等教育由各市进行管理,中等教育由州进行管理。[30]因此,巴西新一轮课改实行联邦、州、市三级管理模式,联邦统一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各州、市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制定适合本地的课程内容。1996年巴西颁布的《全国教育指南和基础法》中就规定了联邦政府有责任与各州、市政府合作,建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标准,以指导日常的教学活动,规范教学内容。[31]随后,巴西相继于1997年、1998年以及2000年出版了适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国家课程参数》。教育部组织学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编写了一套高质量的教材供中小学使用,因为这套教材并非强制性使用,因此很多学校并未使用。这说明国家统一推行的课程改革存在国家意志和地方差异的问题,课程改革权力的划分尚不明确,导致了不同改革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不清,无法有效地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巴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制度仍未改变,如果不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权力边界,出台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与监督机制,那么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存在流于形式的风险。

(二)全国教师培训的实施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知识、信念和认知在课程改革中具有决定性因素。巴西政府规定,在《国家通用课程标准》颁布的两年内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培训,但时至今日教育部仍未出台教师培训的相关细则。在教师核心素养文件起草的听证会上,巴西学校尤其是大学对此项改革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侵犯了教师和学校的自主权。[32]也有学者指出,不能仅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的校长和管理者也是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33]教师如何理解和参与课程改革的进程,其态度通过教学行为影响课程改革方案的落实。联邦、州和市政府应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策略及监督、评价机制,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师也应该被给予足够的工具、空间、机会与保障机制去建构课程改革的知识和意义。但显然这类社会支持滞后于本次课程改革的发展。

(三)学生学业评估的完善

巴西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十项核心素养与相应技能,因此对学生学业评估至关重要。巴西最重要的两个学业评估体系是基础教育评估系统与全国中学教育水平测试。基础教育评估系统对全国小学五年级、初中四年级与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和葡萄牙语学业成绩测评,自2007年起该系统将学生的成绩与升学率指数相结合,发布国家基础教育发展指数报告,其中也包括州、市和学校的具体发展指标。巴西全国中学教育水平测试是世界上第二大规模的“高考”,是学生考取大学的重要依据。《国家通用课程标准》颁布后,巴西教育部计划一年内对基础教育评估系统、四年内对全国中学水平测试进行改革。2019年新的基础教育评估标准出台,新标准增加了对小学二年级葡萄牙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初中四年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的考核。[34]但是,从新评估内容来看,除了增加新的考核科目外,考核内容与方式并未发生变化。考核仍是传统的选择题模式,重视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学生学业的评估不仅要关注目标达成度,更要重视实践问题的解决。新的评估体系应该是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依据,以考核学生的核心能力为目标,成为教师与学校改革的“指挥棒”,巴西教育质量的“温度计”。因此,围绕新一轮课改的学生学业评估系统仍有待完善。

(因篇幅限制,详细参考文献信息见纸刊)


▼往期精彩回顾▼王国辉,杨红 | 日本中小学修学旅行制度体系建构研究高雅茹,王定华 | 全球疫情考验下经合组织教育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探析
丁瑞常 | 全球教育治理的向度与限度


本文刊登于《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6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66

海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发行代码:ZW023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8310

Email:bjb@bnu.edu.cn

网址:http://bjjy.cbpt.cnki.net




微信公众号bjjyyj2019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