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件大事,看宁大担当!

宁波大学 2023-02-21


 




聚高校之智  助乡村振兴

日前

浙江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成立

宁波大学当选为

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近年来

宁大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将热血挥洒田野间

涌现出一批

具有大影响力和高显示度的乡村振兴成果

以“两个先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新篇章

今天,鹭鹭带你看

助推乡村振兴的宁大担当




大学小镇

党建联建助力镇域共同富裕


宁波大学党委秉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形成以党建为统领的“大学小镇”合作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智库为依托,推进“有组织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剑平受聘为东吴镇兼职党委委员、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队为东吴镇做总体发展规划。



宁大8个二级学院党组织和东吴镇12个行政村党组织结对,建立“书记联书记—组织联组织—党员进基层”的工作机制,组织100余名教授和青年博士组成专家团队,设立8个专项23个课题,全面对接东吴镇“七创争先”各领域发展需求,系统谋划霓裳风物汉服体验馆、宋韵文化展示馆、乡贤名人馆、“城镇大脑”等一大批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初步形成以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人文等领域为合作平台的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样板。今年,宁波大学“以‘大学小镇’的模式打造共同富裕样板”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为浙江省唯一入选高校。



水产养殖

科技创新带动农民扩产增收


宁大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依托水产、食品等优势学科,通过各地的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各类研究院,开展在地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带动农民扩产增收。



海洋学院青蟹内陆养殖研究团队将东海青蟹成功养在河南、宁夏、山东、内蒙古等地的盐碱地,帮助农民致富,得到央视、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报道。近日,盐碱地青蟹项目成功入选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7家机构共同组织遴选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央视这样点评该项目:“宁波大学科研团队让盐碱地变身致富田,实现了两地合作帮扶,这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正道”。

这样的“正道”,宁大除了盐碱地养青蟹,还有紫菜种植年经济效益达近1亿元等科技助农、惠农项目。



央视专访

《印象新农村》展示乡村振兴风貌


2019年成立的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简称“乡研院”)在陈剑平院士、原农业农村部教科司巡视员刘艳的带领下,立足于乡村观测与实践研究,积极推动国家乡村振兴事业的浙江样本打造。



2020年,乡研院联合中央电视台策划拍摄了七集纪录片《印象新农村》,展示浙江乡村的美好印象,得到省领导的肯定与认可,“这些乡村变化,完全符合总书记讲的‘微改造’‘绣花功夫’‘因地制宜’等等重要思想和理念,也完全符合实际,而且留住了乡愁,推动了逆城市化。这样的盆景可以复制成风景。”

此外,乡研院还与腾讯合作,联合我国10个省市的农科院和高校,共同开展“16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全国优秀

走访调研解锁共富实践密码


宁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革命老区  寻红村新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用脚步丈量之江大地,用耳朵倾听共富故事,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通过对话“浙”里村支书,解锁共同富裕的实践密码。



团队成员赴革命老区,实地走访浙江宁波湾底村、高泥村、十六户村、袁马村、芦浦村、横坎头村 6 个红色样板村或文明示范村,足迹遍布余姚、象山、鄞州等各村镇田间地头,行程 1000 余公里。在指导老师郑善庆副教授、杨曼的带领下,通过口述访谈深度采访近 20 位村干部,邀请村支书讲述村庄脱贫致富的故事,整理形成 10万余字的口述史访谈录,采集 30 余个小时视频材料,制作完成《“浙”里的村支书》系列纪录片,探索出“浙”里的“绿色”农业、“蓝色”渔业、“红色”联盟的三大共富秘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优秀样板。团队荣获2022年全国“三下乡” 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2022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





往期精彩回顾

● 宁大非典型“码农”,就是他……

● 宁大式宠溺,安排!

●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做客宁大“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

+1!宁大ESI全球前1%学科增至10个!


丨来源:党(校)办  党委宣传部

丨责任编辑:郭亚男

丨终审:孙欢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