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社会力量和历史进程的合流,制造了这次“犯罪”
在弗吉尼亚,3岁的海特从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就被告知“禁止携带任何坚果”。只因为有些孩子可能对花生过敏,学校便为防止所有风险发生立下了这项绝对禁令。
伦敦东区一所小学的校长颁布一条新校规,孩子们不准用手去触碰刚落下的雪,因为摸到雪,就可能团雪球。只需要一个学生,一次莽撞,一块雪球里的石子,一次不小心造成眼睛受伤……所有的孩子都被剥夺了玩“略带风险的游戏”的机会。
从学前班开始,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更严格的安排和设计。放学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是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及其他有人组织并监管的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超过其他每个人。
生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他们往往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美国青少年患抑郁和焦虑症的比例出现了大幅激增,自杀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心理焦虑,已经成为大学生寻求心理治疗的首要问题。
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有时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脆弱的一代”。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归咎于“娇惯”的孩子。这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变的问题。
《娇惯的心灵》
[美]格雷格·卢金诺夫 乔纳森·海特著
田雷 苏心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7月
《娇惯的心灵》中,社会心理学家海特和法学家卢金诺夫向我们展示了校园里的这些新问题是如何起源于三个可怕的想法,而这三个想法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美国人的童年和教育之中: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脆弱;永远相信你的感觉;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
两位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案例来证实这三大谬误既不符合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也不符合许多文化中的古老智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美国的各类学校和家长中贯彻落实,并由此构筑了一套安全主义的防火墙。在防火墙内,学生们被当作蜡烛一样保护起来,挡住四面来风,进而“茁壮”成长。然而,在作者们看来,这种看似违背常识又真切发生的一幕幕,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一幅“钢铁”没有炼成的图景,“直升机父母”的过度保护、玩耍的消失、心理问题的爆发式增长、思想极端、成熟期推后、抗压性减弱、难适应社会等等。
《娇惯的心灵》所讨论的话题以大学生群体为切入点,在讨论揭发文化、抗议文化、心理焦虑、认知扭曲、政见分化、社交媒体出现等种种社会问题时,并非仅囿于这个群体,而是将其放到了社会的大背景下,从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的培养方式、社会的发展趋势、科技的革命,甚至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成长期来进行田野调查,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使得本书极具现实意义,发人深省与共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所讨论的某些话题在中国的大学校园中似乎也在出现,作者从社会科技进步大背景的视角来论述这些问题,不失为高屋建瓴、标本兼治之举,对于任何一位关注教育、青少年心理,以及数字化时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宪法学家,一位是心理学家,均具有丰富的写作经验,正如他们在文中所述:“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故事,并不简单。故事里虽然有一些英雄,但却没有盖棺论定的恶人。准确地说,我们的故事是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许多社会力量和历史进程的合流,制造了这次‘犯罪’。”从我的阅读来看,两位作者所讲的故事,确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像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可读性很强。
他们也读了《娇惯的心灵》
甘阳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讲席教授、新雅书院院长
“娇惯的心灵”也就是“闭塞的心智”,亦即号称最开放的现代人,恰恰拒绝倾听他们不愿意听的意见和道理,并以此“自我保护”。在此意义上,本书是三十年前布鲁姆那本轰动全美的《闭塞的美国心智》在新世纪的回响。
童世骏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阅读译本时百思不得其解?查查原文吧!”——我自以为屡试不爽的这条“普遍定律”,几年前在阅读田雷的一个译本时,被轻易地证伪了。当然,我现在推荐手头这本书,不仅是因为译者的译书质量,而也是因为译者的选书眼光——在大学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关注大学校园文化的人们,熟悉“巨婴”、“脑残”、“精致利己主义”以及各种各样“焦虑”话语的读者,或许都可以从本书得到许多启发。
施一公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
“娇惯的心灵”是对美国当前教育病症所下的诊断,作者抽丝剥茧,证明了大学生脆弱心态的根源在于全社会对青少年的过度保护,从家长、社群到大学都难脱干系,书中所包含的历史教训,值得每一位关心教育的中国读者细品和深思。
渠敬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过度的自我保护”,是这个时代心灵脆弱的征兆。今天的大学教育、公共意见乃至社会竞争似乎都在告诉我们:相信自己的感觉,远离外界的伤害,是人生安全的最大保障。殊不知,这脆弱的人设,让人想方设法把自己搁置在保温箱里,在无菌的真空里,结果却使人陷入防范一切的恐惧中,陷入被迫害的妄想里。
娇惯的心灵
我在当当发现了这个,快来看看!
https://u.dangdang.com/cMVVA编辑 | 二二不二
关注雅理“不”读书,以后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