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腹背受敌的中国,M2、社融等同比创历史最低,未来还会更低

寇文红 丹江湖上钓鱼翁 2024-07-06

上午发的,不知道被谁举报,被删除了。我死活想不明白有什么好举报的。简直是脑子有💦。

核心观点:2024年4月M1、M2、社会融资规模、信贷余额同比都是历史最低水平。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腹背受敌阶段”,对货币和信贷的需求下降,未来这些指标将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一、4月M1、M2、社融、信贷余额同比增速都创历史最低

5月1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4月的货币金融数据。其中M1、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信贷余额同比都创出历史新低。

(一)M1同比创出历史最低值

2024年4月末,M2同比-1.4%,前值是1.1%。

从历史上看,M1同比很少为负值(图1)。此前只有2022年1月M1同比曾经低至-1.9%,但那是疫情叠加春季效应导致的,不是正常的数据。我们对M1进行季节调整,同时过滤掉春节的影响,则2022年1月季调同比是-0.26%。2024年4月季调同比是-1.37%,是有史以来的最低值。

M1=流通中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代表着经济主体投资和消费的意愿,简单地说,代表着经济的活性。最近两年M1不断下行,创出历史最低值,表明经济主体投资、消费的意愿很低,经济缺乏活力。 

图1  M2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二)M2同比创出历史最低值

2024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给量M2同比是7.2%,大幅低于前值(8.3%),也是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图2  中国的M2、社融、信贷余额同比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三)社融存量同比创出历史最低值

2024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是8.3%,低于前值(8.7%),是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社会融资规模衡量的是金融部门向实体部门融出的资金量。4月社融新增-1987亿,出现了少有的负增长。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306亿,低于2023年4月(4431亿),从季节性看,4月是放贷小月;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4486亿,低于2023年4月的-1345亿,可能与央行在防范资金空转有关;4月企业债券融资493亿,2023年4月则是2940亿,在利率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债券融资如此低,表明企业融资意愿下降。

社融同比创出新低,意味着金融部门向实体部门融出的资金量同比下降了,即实体部门不需要那么多资金了。

(四)信贷余额同比创出历史最低值

2024年4月末,信贷余额同比增速是9.6%,与前值持平,是有史以来的最低值。

4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7300亿,其中短期贷款-7618亿,票据融资8381亿,中长期贷款只有2434亿(2023年4月是5533亿)。

从部门看,2024年4月,居民户短期贷款-3516亿,中长期贷款-1666亿,显示居民购买耐用消费品和房屋的意愿很低。企业短期贷款-4100亿,中长期贷款4100亿(2023年4月是6669亿)。


整体看来,4月新增信贷增长乏力,企业债券融资较少,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较少。另外,央行盘活存量资金、防范资金空转,可能造成了存款增速下降,给信贷投放造成了拖累。但是整体来说,货币金融数据创出历史新低,反映了总需求不足,企业和居民融资意愿低。

二、央行的态度:撇清责任,防范资金空转

(一)央行认为信贷增速低没事,不影响经济增长

5月10日,央行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专栏1《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指出,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信贷增速下降至个位数,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主要原因是:【1】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房地产式微,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重化工业占比下降,对信贷的需求下降了。【2】随着信贷存量规模增长,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过度投放信贷会导致资金空转。【3】直接融资占比在上升。

上述说法显然是有道理的。

(二)继续防范资金沉淀空转

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结尾,央行指出:“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保持货币信贷供给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融资需求相适配,引导贷款合理增长、均衡投放,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这里强调“有效融资需求”,意思是说对那些无效的融资需求就不必满足,有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的意思。下一句,央行说要“加大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密切关注资金沉淀空转等情况,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三、经济进入“腹背受敌阶段”,货币供给量和社融将长期保持较低增速

(一)按照央行的逻辑,未来M2、社融增速还将继续下降

“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的表述是2023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的,我当时还曾经专门撰文分析(点击)。

现在看来,如果2024年GDP增长5%左右,价格水平预期目标是3%,再加上1-2%的冗余,则M2和社融同比至少应该达到9-10%才行。截至目前,M2是7.3%,社融是8.6%,显然已经过低了。并且今年很可能完不成了。

让我们把眼光放长一些。央行在专栏1列出的那几个理由,在长期内都将持续存在,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按照央行的逻辑,在长期内,M2和社融的同比增速将继续下降。

(二)经济进入“腹背受敌阶段”,货币供给量和社融增速将长期保持较低水平

按照辜朝明的范式,当一个经济体跨越刘易斯拐点之后,进入“黄金时代”。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于是居民收入上升,消费能力得到提升,贫富差距缩小。所有人都从经济增长中受益,甚至一些低学历、缺乏技能的人也很容易找到工作,人们对未来预期非常乐观,边际投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投资和消费增速都比较强劲。对贷款需求旺盛,很容易推高货币乘数,货币政策非常有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假设该经济体也有M1、M2、社融、信贷余额同比增速这些指标,那么在这一阶段,这些指标无疑将比较高。

但是在经济进入“被追赶阶段”之后,国内要素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率下降。由于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企业的融资意愿和投资倾向下降,储蓄率上升,导致消费增速下降,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贫富差距扩大。这一阶段,M1、M2、社融、信贷余额同比增速无疑将比较低。

此前我论证过,中国经济已经在2022年进入了“被追赶阶段”,或者说“腹背受敌阶段”(点击12)。这本身意味着,2022年之后,M1、M2、社融、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将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低于2022年之前。

从图1和图2中不难发现,2010年之后,中国M1、M2、社融、信贷余额同比增速的趋势一直是下降的(其中2016-2017年M1上升,是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传统周期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改善导致的),2022年之后继续下降。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更深地陷入“腹背受敌阶段”,对信贷的需求增速将继续下降;叠加央行要防范资金沉淀空转,那么后续这些指标很可能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三)日本和韩国的经验

日本在1990年泡沫经济破裂之后,M2同比下了一个大台阶(图3),从之前的10%上下降低到5%以下。按照辜朝明的看法,日本大约在1995年前后进入“被追赶阶段”,此后日本的M2同比长期维持在3%上下。实际上,1995年1月至2024年4月(除了2020-2021年)M2同比均值是2.77%,大约是1980-1989年均值(9.1%)的30%。 

图3  日本M2同比

资料来源:Wind

韩国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打击,M2同比下了一个大台阶(图4),从之前的20%上下降低到15%以下。按照辜朝明的说法,韩国在2005年前后进入“被追赶阶段”。实际上,2005年1月-2024年2月韩国M2同比均值是7.74%,而1990-1998年均值21.70%。前者只有后者的36%。 

图4 韩国M2同比

资料来源:Wind

(四)要慢慢习惯低增长

我国2000-2010年M2同比维持在15%上下。2010年之后缓慢下降。如果我关于中国在2022年进入腹背受敌阶段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按照韩国和日本的经验,接下来M2下降到7%以下也是非常有可能的。社融、信贷同比增速也将继续下降。

换言之,我们真的要慢慢习惯很低的M1,7%甚至更低的M2,8%甚至更低的社融同比,9%甚至更低的信贷余额同比。

关于M1、M2、社融、信贷余额长期保持低增速的判断,显然与中国长期存在通缩压力的判断(点击)是一致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