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容为先,一探播客商业化路径|PodFest China 2021 圆桌实录④

PodFest China 播客一下 2022-12-11


点击进入 JustPod 小程序

商业场,看似严肃,实则嘉宾有来有往,内容详实生动。《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贝望录》主播及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Bessie李倩玲、投资人兼创业者以及《无人知晓》主播孟岩、普华永道中国内地TMT行业主管合伙人高建斌谈笑风生,一起探讨了与播客商业化相关的种种问题。那么,究竟如何“monetize the ear”?且看商业场圆桌记录分享。

PodFest China官方播客以及现场视频实录也均有供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末查收视频链接与播客详情。



播客的商业模式路在何方?


商业场圆桌,主持人尹凡上来便自我调侃一番,笑称今天只有他一本正经地穿了平时参加论坛才会穿的衣服。打完哈哈尹凡立刻进入状态,干练抛出三条承诺:第一,保证不会冷场;第二,保证不需要法律顾问;第三,保证40分钟之内结束。


《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

 

风趣、幽默,又不堆叠过多冗余信息,商业场的开头便让”商业“这个严肃的话题活泼几分。尹凡直切内里也不忘打趣:我们作为播客届的“南派”选手,一定要说英文,第一个问题是“How to monetize the ear”?播客商业模式究竟路在何方?

 

《贝望录》主播Bessie作为拥有两年主理播客经验的创作者,打头定下“播客行业发展应当内容为先”的基调。她直言,现在谈用播客赚钱为时过早。


现阶段播客收入主要来自于用户和广告主,用户的付费意愿不高,大部分广告主又并非播客听众,对播客了解不深,此时过多强调商业化是对创作者内容的侵害。同时,目前头部播客的刊例价与小红书、抖音短视频相比,差距过大,赚钱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贝望录》主播及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Bessie李倩玲 


孟岩直言,播客适合与信任相关的商业模式


相较文字、视频等内容媒介,播客与消费者的联结更深。孟岩对比公众号与播客后发现,读者可能不会去仔细读他以前写的文章,但播客听众会回去听他所有的播客节目,甚至一期节目听许多遍。


同时,播客不一定需要通过广告和付费订阅直接获取利润,它可以有其他的商业价值。像孟岩自己做的有知有行,以及国内外很多需要和自己的用户维持长期关系的机构,其商业模式就基于信任,播客对这种机构而言是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有知有行推出的投资与生活类播客《知行小酒馆》


尽管播客的商业化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但高建斌非常看好播客行业。播客的特点是数字化,是互联网的形式之一。如今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内容正在占用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时间。播客,乃至于在线音频,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内容产品。

 

他总结了三种播客的可能商业模式:首先是直接的内容消费,如果播客能做得更有深度、更有粘性,就会有付费用户产生。在美国,有相当一部分播客的收入来源于此。第二种是间接经济利益,如果创作者能为平台带来大量的用户,就可以带来间接广告收入。最后,参考直播,播客也可能通过打赏获益。



商业化要考虑播客独有的魅力

 

提及播客在互联网营销中的作用,已经做播客两年多的Bessie坚持,好的内容要靠时间去养。


Bessie还谈到了声音的特殊魅力,它与人的关系比文字、图像更亲密,几千年之前的宗教或者精彩的故事都靠声音流传下来。

 

“这几年我也看了不少内容载体,最后发现,播客是认真做内容就非常容易沉淀的载体。”所以她目前对播客变现的前景并不乐观——现在大部分的客户、代理商追求规模与速度,而这种能沉淀下来的媒介,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新形式。


对于创作者来说播客是好载体,但是否有人买单可能是另外一个话题。


尹凡就此补充了一个例子:他是《谐星聊天会》的忠实粉丝,《谐星聊天会》曾接到过雀巢的赞助,做了12期雀巢冠名的节目,话题均围绕雀巢展开。显然《谐星聊天会》借此赚到了钱,但这些定制内容在他看来效率并不高。


尹凡借此抛出问题,播客对硬广的接受度似乎不高,而软广定制的效率又低,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以我目前的经验,我宁愿广告主你就硬广,你不要来软广。”Bessie对这个问题态度坚决。做内容定制类的软广,如果品牌商不够理解播客这一媒介的独特之处,节目内容会被干预得很严重。好内容由用户定义, 需要偏向用户端进行创作,但内容变现却要讨好商户。这两者本身在播客这一载体上有非常严重的冲突。

 

不过,倒也有不完全看流量而更看重内容质量的广告主存在。Bessie拿吴晓波做客《贝望录》的最新一期节目做例子,这期节目背后的品牌主就是戴尔,但后者没有对播客进行过多干预。

 


虽然节目中间也还是会有一两分钟非常长的口播,也即植入硬广。Bessie坦白说,不干预节目和商业推广还是存在冲突。

 

她总结道,播客的商业合作要顺利,主要还是看能否碰到了解播客性质、不过多干预的广告主,但有决定权的人通常不听播客,听播客的人大多年轻,没有决定权,这中间存在非常玄妙的关系。

 

“声音非常奇妙,会直接进入听众的心,不像视频文字需要用脑转换。”孟岩认为在这样的媒介里,主播和听众的长期关系特别重要。如果说广告产品本身是主播自己在用或者非常认可的,由于他和听众本身已经是长期同频的关系,听众自然就会认广告。但是为了广告本身去调整节目内容,不但短期内会破坏主播与听众间的关系,长期看也会把整个内容毁掉。



播客是不是风口?


中文播客比去年强劲不少,但在播客界永远有一个笑话,说“When will podcast explode” (播客什么时候爆发)?答案永远是“Next year”(下一年)。近两年资本对于播客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多,播客到底是会很快过去的风口,还是个持续的风口,或是假风口?

 

孟岩不太喜欢“风口”一词,但他相信播客是持续的风口。经济学研究者克里斯坦森的书《与运气竞争》中曾讲到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内容形式时,其实是在满足自己的任务。比如买锤子是因为想往墙上打洞,用微信是需要沟通。


《与运气竞争》

莱克顿·克里斯坦森


孟岩今年入坑听播客,播客满足了他通勤、跑步过程中需要的陪伴,让他慢慢爱上了跑步甚至洗碗。只要人类底层对“陪伴”的需求在,播客就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好形式,只要能创造好内容,播客会发展得非常好。

 

高建斌乐观表示播客会是个持续的风口。他引用一个名为“24小时”的理论,这个世界上商业的模式和载体各种各样,但时间永远不变,一个消费者一天只有24小时,一个产品能占据消费者更长时间,就可以更好地商业化。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TMT行业主管合伙人高建斌


利用这个理论看播客,虽然播客规模较小,但有报道称在线音频已经占用一个人一天2小时左右的时间,同长视频、短视频的占用时长相近,而音乐为1小时。但长短视频跟播客在受众面上很不同。视频的消费更快速、短时且有消耗性,其一二线城市的受众占比较低。而播客或在线音频的内容更深入,适合一两线城市,显然一二线城市的人群购买力更强劲。

 

这是他看好播客的原因,如果一个产品已经能占据消费者24小时当中的2个小时,谁能在2个小时中让更好的产品触达到用户商,广告主和平台就会找到谁。

 

继续深挖投资话题,尹凡问高建斌近两年中国互联网大厂都在看播客,也投了不少的平台。但脱颖而出的平台并不多。这是什么原因?

 

高建斌表示中长期看对播客平台发展有信心。“现在明显很多互联网大厂已经认识到音频产品的2小时很重要,腾讯音乐、头条等很多平台也正在进入这一行业。随着播客数量的增加,广告主会越来越多,最后出现很大的平台不过是时间问题。”但他也强调,互联网领域生态系统复杂,只有好的内容创作者不够,也需要提升用户心智形成消费习惯,并且有广告主愿意买单,这都需要时间。



播客世界,内容和平台,谁更重要?


谈及比较内容和平台的重要性,Bessie觉得答案不一定,要看站在哪个角度去看问题。但“平台的重要性可以用钱堆出来”,内容却不行。以她自己为例,Bessie在商业领域里深耕了几十年,对营销有很深的体认,才能在《贝望录》中和嘉宾自然聊天,这种经验是无法用钱换来。
 
她举了Netflix的例子。2012年,Netflix停掉了所有广告收入,把钱压在了用户付费和内容本身上面。如果内容做得好,用户其实愿意付费来获取好内容。


 

关于这个问题,孟岩首先从内容本身出发给了一个规律总结。“全球的内容产业都存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行业里80~90%的收入,是由10~20%的头部内容创造出来的。”
 
一个平台即使做得再大,商业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抓到最终10%的头部内容,让它的变现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
 
孟岩也借Netflix的例子进行解释。像Netflix这样的订阅制平台,在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让创作者可以更长期地创造好内容。它坐拥旗下内容的所有权,Netflix就是在赌,他们能够创作出头部内容,并获取行业90%的收入。


 投资人兼创业者以及《无人知晓》主播孟岩


但在中文世界里,微信、知乎、雪球这些内容平台上有很多大V,却不能借此获得大量收入,因为大V在变现时可以不通过平台。

总结来说,“无论是内容制作还是平台,都需要去思考一个问题:最终你能不能得到那90%的收入。”


二位内容创作者的答案都更偏向内容,高建斌则为平台“端了端水”。

“平台有很多的技术,也有很多钱,可以砸开很多创作者想象不到、触达不到的工具来制作产品。”并且,平台还拥有海量的用户,他们随时可能转化为内容的新受众。从这两点来讲,平台在商业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技术变革,未来用耳朵下单?
 
话题顺着高建斌提出的“技术”一词,转向了对设备变革的探讨。目前电子设备交互的主要渠道是眼睛和手,因此视频类互联网产品变现方便,只需在视频结束后抛出链接让用户点击购买。但播客产品与用户的耳朵沟通,变现需要打通耳朵到手的通道,这为播客变现增加了困难。

尹凡接着解释他的问题:相信随技术发展,将来有一天人类和设备的交互不再需要手、键盘、屏幕,而只需要声音。到也许就是播客变现的春天,那么到达这一步到底需要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还是硬件方面的创新呢?
 
“这三者都是必要的”,Bessie设想了一种可能的模式。未来用户在听播客过程中,可以让耳机或语音助手先把感兴趣的产品丢到播客购物篮,等听完节目后再打开购物篮对产品做交易或是转化。
 
但这种这种模式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很多用户使用播客的场景是在通勤的路上或者在家里,这样的场景中用户说话是否有打扰到其他人的可能?孟岩觉得问题关键不在于打通和播客沟通的渠道,广告不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变现——“播客的特别之处还是声音所建立的微妙信任感,这种信任感背后的商业价值目前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高建斌则接着强调技术的意义。2020年中国的智能音箱的出货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从展望角度看未来中国的出货量也会遥遥领先。智能音箱是用声音交互的典型,声音跟手都是互联网通过物联网开拓领域的入口。用声音同互联网交互的技术已经在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声音下单主播推荐的优质产品。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现场内容,请关注下方渠道。
其他圆桌和演讲的回顾内容将陆续放出,敬请期待!

在b站查看商业圆桌现场实录视频

播客到底是什么?我们采访了PFC现场的40位主播

NPR回答中文播客创作者 视频版


在小宇宙里关注“PodFest China”播客
收听现场实录音频




PodFest China是中国首个围绕播客的线下活动品牌,专注于播客创新与观察。自2019年1月开始,PodFest China年会陆续开展了工作坊、行业峰会、行业调研等版块的活动。透过汇聚中国优秀的播客与音频内容制作者、发行方与播客爱好者,PodFest China旨在提高中国播客的制作水平,推动高质量音频内容与播客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并鼓励知识和技能共同成长。



 
撰文:朱晓颖|编辑:谢新月 得闻
排版:朱晓颖
(如需转载文章,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