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更复杂、精度更高的金属零件,Desktop Metal可分离支撑技术专利获批
近日,Desktop Metal宣布获得可分离支撑技术专利获批,而该技术可通过金属烧结和手工去除金属支撑结构,实现大型复杂零部件的3D打印加工制造。
从专利中看
风暴来临的迹象
通常在增材制造中通过支撑结构来扩展所制造的产品的几何特征,例如通过为悬伸结构提供底层支撑来实现更复杂的几何结构。
然而,当使用需要额外处理的支撑材料的时候(如需要额外的脱粘和烧结加工以获得最终的零部件),常规的支撑策略和技术会导致零部件加工的失败,例如支撑结构发生变形或收缩的时候会影响到零部件的结构,这时候就需要十分匹配的策略使得支撑结构不仅仅能起到加工过程中的支撑作用,还在随后的后处理中不影响零件的精度。
对于Desktop Metal的设备来说,专利中提到了一种在零部件和支撑结构之间制造界面层,以便在烧结期间抑制支撑结构和相邻的零部件表面之间的结合。
这涉及到了两种材料,第一材料用来制造支撑结构,这是一种粘结剂体系,包括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在将零件加工成最终产品期间有助于保持零件的净形状,其中界面层在烧结期间抵抗支撑结构与零件的结合。
第二种材料包括粉末冶金材料。粉末材料可以是金属粉末,也可以是陶瓷粉末。还包括金属浸渗剂或陶瓷浸渗剂。
Desktop Metal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Jonah Myerberg表示:“作为一家以发明创造驱动创新的公司,Desktop Metal通过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战略,来保护Desktop Metal的技术。这些专利中的技术创新使得用户首次能够3D打印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大型金属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可以通过手工方便地从其支撑结构上移除,或者通过可分离的互锁结构来3D打印金属物体。
Myerberg还认为,用于金属增材制造的激光粉末床熔融方法不仅受到很大的材料局限性,而且加工过程充满挑战并且很昂贵。Desktop Metal为金属增材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多种材料。尤其是专利中提到的不与零部件结合的支撑结构,可以在零部件的烧结期间发生固结,其结果是实现了高的尺寸精度,并且支撑结构易于用手去除。
Desktop Metal包括两款金属3D打印产品线:DM Studio和DM生产系统,涵盖了从原型到批量生产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Desktop Metal的市场定位是通过提高生产速度、安全性和质量同时降低成本来颠覆传统的金属制造方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970045gk&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DM Studio
与DM Studio系统定位于原型的制造不同,DM生产系统采用专有的单通道喷射(SPJ)技术,可将金属零件加工速度提高到现有激光金属3D打印系统的100倍。 Desktop Metal认为DM生产系统将使制造商能够显着降低其成本,从而使该技术成为铸造的替代技术。
图片:DM生产系统
------3D科学谷Review
2017年7月16日,Desktop Metal宣布完成1.15亿美元的D轮融资项目,以进一步加速公司成长和推进其端到端金属增材制造系统。这使得Desktop Metal的融资从2015年10月开始总共达到2.12亿美元,从而晋升为投资界的又一独角兽企业。
有趣的是GE投资了Desktop Metal,其原因是GE看到通过Desktop Metal的设备,工程师有很大的潜力重新思考零件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方式。
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产品线是Desktop Metal的DM生产系统,采用的单通道喷射(SPJ)技术可以极大的实现精密复杂的几何形状,包括细小的晶格点阵机构,这也使得Desktop Metal拥有了与当前普遍采用的粉末床熔融金属3D打印技术相PK的实力:高度复杂的金属零件制造。
Desktop Metal的创始人Ric Fulop认为Desktop Metal的技术将为制造业带来的革命堪比于芯片对IT业带来的革命。
如果拿芯片对IT带来的革命来比喻Desktop Metal的技术将为制造业带来的革命,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GE在投资了Desktop Metal之后,也推出了类似的设备。
2017年12月,GE对外公布了一台基于粘结剂喷射工艺的原型3D打印设备,其构建体积为:300 x 300 x 350 mm 。仍有一款构建体积为原型设备2-3倍的设备目前正在研发中。原型设备的打印速度为40立方英寸(655立方厘米)/小时,GE的研发成员表示设备的速度还将可以提高至600-700英寸(9832-11470立方厘米)/ 小时。
不管是Desktop Metal还是GE似乎都在酝酿着一场金属加工领域的风暴...这场风暴是指向粉末床激光熔融加工技术,还是指向传统的铸造行业?让我们拭目以待!
而就芯片对IT界带来的革命来说,大量单一功能聚合可以形成智慧,芯片让世界互联,万亿个像蜂巢一样相互连接的芯片是整个世界的硬件基础,而构建于其上的软件体系正是网络经济。我们生活的世界遍布互联芯片,整个星球的触觉从未如此灵敏过。
那么,我们的加工是否也会变得智慧和灵敏?这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广告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维捷最新发展
广告合作请加3D科学谷QQ:2509957133
资料下载,请加入3D科学谷3D产业链QQ群:529965687
更多信息或查找往期文章,请登陆www.51shape.com,在首页搜索关键词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欢迎转载,如需加入白名单请将微信公众号回复至3D科学谷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