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一个月建成六个方舱,援建工程师不辱使命!
最近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时间被打乱了,橙子君不想错过你,想把最好的推送第一时间分享给你!你只需要点击右上角“...”,然后点击“橙新聞”,再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第五波疫情肆虐,至今已累计逾百万宗确诊,香港公立医疗系统不胜负荷,病床及隔离设施严重不足,不少确诊者需在医院门外,于寒风中通宵轮候,更多人只能在家隔离。
为助港人抗疫,中央政府2月起援建香港临时方舱医院,接收轻症患者。其中位于青衣的首个方舱医院,更于短短七天建成,是香港历史上一大壮举。
有走在建造项目前线的香港机械工程师,于行将退休时临危受命,最终完成六个方舱医院建造项目。回顾过去一个月的密集工作,苦乐参半,这位无名英雄只望方舱能陪伴港人度过这段艰难时刻。
中国建筑(香港)机电公司总经理祝伟俊
中国建筑(香港)机电公司总经理祝伟俊,是方舱医院建设项目的机电部分负责人,今年已经63岁。2月20日,祝伟俊接获任务,需于短短一个月内完成六个方舱医院的建造工程,他坦言,当时感觉犹如“不可能的任务”,“觉得很困难,特别是当时要七天完成,连设计也没有。”
凭着一份使命感,令二十多年没有于前线工作的祝伟俊重新披甲上阵,马上调配一百多名员工,加入地盘工作。
祝伟俊与同事开会讨论进度。
由于香港没有建造方舱医院的经验,祝伟俊与团队马上密锣紧鼓做资料搜集,并联络供应商,确保原材料充足,“香港没这种箱体,马上上网看箱体的模样,机电配套要怎么做呢?因为要配合香港的法例,觉得很困难。”
祝伟俊指,机电工程需于建筑工程完成后方能进行,因此青衣地盘的七天限期中,机电只能于最后的三、四天进行,包括难度最高,原需至少两个月始能完成的电力调试,令他与同事承受巨大压力。
为抗疫工作出一分力,祝伟俊全情投入,每日工作十多小时,更曾经工作至凌晨2、3点,于地盘日走逾万步,每日只睡4小时。
祝伟俊回忆,2月陆续有跨境货车司机染疫,令内地往来本港的货运大受影响,当时正兴建的新田方舱医院,急需一批防水箱,但无法循陆路运到香港。
最终他安排内地员工,凌晨4点将货物运到珠海,改用船运到本港,原定翌日早上启航,岂料遇上大雾,令船只于中午始出发,防水箱运抵地盘已是傍晚,必须完成安装待翌日由消防处验收。
他说,“我凌晨两点多下班五点多已经醒了,箱没好,怎么办?没料到当晚下了一场雨,被迫停工,在场同事不准工友离开等停雨,宁愿给奖金。”幸好最终成功通过验收,有惊无险。
中央第一阶段援建香港的方舱,分别位于青衣、新田、洪水桥、粉岭、人工岛及元朗,已全部交付,提供约2万张床位,高峰期参与工程人数达15,000人。
位于元朗潭美的方舱医院工程完成后,祝伟俊暂时松一口气,但稍后便要投入竹篙湾和启德隔离设施的兴建工程。
祝伟俊形容,过去一个多月的工作苦乐参半,但他认为,这份宝贵经验是自己从事机电工程超过40年来,最值得回味的过程。
祝伟俊苦笑指,工程令他与世隔绝,与家人超过一个月没有见面,仅靠视像通话与九旬母亲及10个月大的外孙见面,祝伟俊透露,正计划于周末探望孙儿,共聚天伦。
区议员除了作为“社区保姆”在社区服务、作为区内街坊跟政府及不同团体的桥梁,更需要的是什么?
民建联红磡区议员林德成认为,就是让街坊知道你是跟他们一同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令日后有需要时第一时间就能想到你。
他凭着这个信念,再加上经营社交平台有道,及时更新内容,让不论是当区或其他关心红磡的市民,都可以透过他的专页知道社区及政府的最新消息,特别在疫情下能足不出户就知社区事、政府事。
林德成表示,红磡区内不少大厦是楼龄已有数十年的“三无大厦”,居民都是老街坊,因此他们在社区服务上,一直以来主要透过大厦内的海报单张、各街坊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定期的上门探访,了解各人的背景及需要,并及时向各人更新社区讯息。
送物资上门,了解居民需求。
不过,疫情下探访的工作被迫停止,在社区内的物资派发因不希望人群聚集,所以也转变形式,林德成表示,近来已经改为亲身将物资逐一直接送到街坊家中。
同时,林德成也善用及分享科技带来的便利,一直举办智能手机班等教导长者学会使用手中的智能手机,让他们懂得利用通讯工具收发讯息,建立不同的群组,方便街坊间彼此互通讯息。
随着政府要求进入不同处所需要使用安心出行、使用电子针卡等,都要使用智能手机,长者可以把过去在兴趣班的学以致用,令各“老友记”不脱节,掌握科技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
此外,林德成也会透过程式向各人问候,更新最新防疫资讯等,让居民可以随时接收社区资讯。
打开林德成的社交平台专页,不难发觉他的用心,每日都更新讯息,从各项防疫资讯、社区讯息,到活动内容,而且更新频密。
他称,正如在专页所言,红磡社区大小事、都是德成上心事。专页是为让大家可以更了解林德成在地区、议会及团队工作情况。同时欢迎不论街坊,或是一般市民都可向他提出意见回馈,令社区到香港都可以改善。
他也不定期以影片方式,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向网民讲解一些对民生重要的政策,比如在政府公布接受快速测试结果当日,即日制作如何进行检测的短片。
有一条关于长者生活津贴的短片,至今录得15万次观看,反映不论居民或网民都关注这些贴身的题材。
在疫情的两年间,林德成表示各街坊利用通讯软件的提问及求助,由因应疫情的发展而改变,从最初的预约接种疫苗安排、到如何取得深喉唾液样本瓶、小朋友的防疫资讯,到目前各种在确诊后的求助,由一般的要求补充物资、防疫用品,到其他大大小小事情,甚至心理情绪辅导都有。
他称通讯软件为长者提供另一个途径提出查询,无形中彼此的互动比过去的更多,做到更贴心的跟进工作。
区内不少唐楼的管理不如新建的楼宇,连同卫生问题,令区内几乎所有大厦都有住户不幸确诊,他们要身体力行,将物资送到各正受家居隔离的单位外。不少楼宇更未有电梯,从地面走上七楼、甚至九楼都是等闲事。
为保护自己、办事处员工及义工的个人安全,林德成坚持要求各人都需要穿戴全套防护装备才可以落区,不讳言“有时候送完物资俾街坊后,保护衣内全是汗水,但可以帮助大家解燃眉之急,见到他们在无助下因为我们的协助而感到有曙光,这份开心跟满足,是言语难以形容!”
林德成身体力行为居民送物资。
林德成特别提到一个令他自己非常深刻的个案。有一家三口的家庭,其太太不幸在社区染疫,由于担心会将病传染到家中唯一经济支柱的丈夫,故要求他暂时不要回家,并把小朋友送到友人家中寄居。先生进行了快测为阴性,但为了确认,再度自费进行核酸检测,他在等候结果的那一晚,只能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游走。
林德成提到对方忧虑太太的病情、小朋友在他人家中会否习惯、自己及小朋友会否也会中招⋯⋯如此复杂的心情确实难以为外人道。
林德成表示,自己也曾忧虑在社区游走或有感染的风险,故曾试过整个星期未有回家,只在议员办事处休息,每次出入都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只是不希望出现传播给家人及小朋友的机会。
他强调,即使目前收到的个案数目比以前增加不少,但仍以全心全力对待每一个求助,因为他们背后的经历都是需要帮助的。
林德成又表示,他自己也曾因为幸得到全港社区抗疫连线的赞助及支持,他成功争取为区内近30幢楼宇的大堂及公用地方喷洒消毒涂层,减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时又与政府部门合作,转发由中央及各界赠送的不同物资,让街坊感受社会的关怀。
除了是区议员,林德成也是一位旅游业界的从业员。他表示疫情对行业带来直接的重击,业内人士无一不受影响。在政府及其他人士协助下,部分从业员可暂时到疫苗接种中心等地方工作,令同行在疫情下不至于手停口停。
不过,其他行业的未免如此幸运,比如区内一些较为基层的家庭或南亚裔人士,他们也受到疫情冲击,作为地区工作者,更能理解所承受的家庭经济及生活压力,遇上这些求助除会安排应急的支援,也尝试从不同方面提供协助。
例如学童因长期需要进行网上课堂,他会寻找赞助,为学童提供上网数据卡及平板电脑,从各方面减轻家庭负担。
虽然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但中央及时出手,给予香港全力支持。林德成说,他都期望可以借不同机会,令街坊了解和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及协助。他说,在国家为强大的后盾支持下,香港无需担忧一切的供应,定必提供一切的支援。
林德成称,要存有感恩祖国的心,大家一同为抗疫工作、也为国家发展而努力。
葵涌邨早前多座大厦爆疫,遭围封强检,拉开第五波新冠疫情序幕。
民建联葵青支部正处爆疫中心,当时不断收到葵涌邨街坊求助,成为名副其实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中介人,把街坊的诉求向政府反映。
民建联葵青支部主席朱丽玲向《橙新闻》表示,回想第五波疫情最初是在葵涌邨开始,港府进行了围封强检,其后整个葵青区不同的公屋都有疫情发生,新年前后更达高峰,这段时间同事的手机及支部的电话都响个不停。
她表示,葵涌邨当时因在邨内有发现确诊个案后,港府进行围封强检,最后成功把一些隐性患者找出来,行动在时间上是适宜。
朱丽玲(右一)搬运物资。
至今仍有不少巿民认为第五波疫情是由葵涌邨引发出来。对此,朱丽玲认为,当时在全港各区其实早已陆续有确诊个案出现,反映社区中已有不少隐形传播链,所以不能说其他地区爆疫也一定是由葵涌邨所引起。
朱丽玲回忆说,在围封葵涌邨期间,政府采取围封行动,但物资却跟不上,居民也没有准备,当时支部便收到不少街坊求助,如长者没有足够的成人纸尿片或药物等等,支部便透过房署及民政署把所需物资,送到街坊手上。
朱丽玲指,每次收到街坊电话后,同事都会询问街坊情况,如家里有多少人、是否出现病征、多少人确诊等等。大家详细了解街坊的需要,从而提供相应支援:如何向政府求助、缓解病征的药物、或一些不同的物资支援等等。
她说,至今每天也有近100个求助电话,所以支部的工作时间不定,晚至凌晨的非时间,都会收到街坊的求助或查询。
朱丽玲说,民建联葵青支部服务50万人口的葵青区,对象包括公屋、私楼、村屋及寮屋,乃至劏房户。
在第五波疫情中,同事及义工都会运送物资给巿民,但送物资都是高风险工作,因为对象很多是确诊家庭,所以在招募义工上会较难。
朱丽玲将口罩放入住户信箱。
她介绍,目前支部的职员约5人,加上十多名干事,故面对第五波的疫情,人手相当紧绌;然而,他们坚持服务巿民,尤其是在这艰难时刻,更是尽可能去向帮助街坊。至今支部已就确诊个案共派送了逾一万二千份抗疫包。
朱丽玲每天都需要接触大量街坊,她说有些个案令她留下深刻印象,如早前有一名伯伯到支部门口,说一家都已确诊,但政府的热线一直打不通,感到十分彷徨,希望支部能帮忙打电话,在了解情况后,同事为他解决了问题。
她说,“其实我们支部不时都会收到确诊者面对面的求助,还曾有另一名伯伯在支部门口晕倒,我们即时让他坐在椅子上休息,并联络其家人,发觉原来是伯伯确诊不适打算去求诊,但当时的私人诊所医生都不愿看诊,可能加上伯伯早上没吃早餐,所以就在支部门口晕倒,后来伯伯在吃了同事给的饼干后情况好转,能自行返家。”
朱丽玲说,当亲眼看到伯伯站不稳最后倒下,心中很有感触,一股心酸难以言喻。
朱丽玲曾是港队跆拳道选手,退役至今已逾十年,身体向来硬朗。她说,面对新冠疫情,不能松懈,自己及支部职员都已打好三针疫苗,做足一切防护措施,如要送物资职员或义工都会穿上保护衣、面罩、N95口罩、手套等等,以确保行动安全。
她对一同抗疫的同事们非常感激:“支部中有些干事都有很小的儿女或婴儿,其中最少4人的孩子都只有一岁,这些孩子都未打针,但他们都冒着很大风险去服务街坊,派送物资,十分感谢他们。”
朱丽玲向保安送上抗疫物资。
朱丽玲指,自己一个人居住,只有周六日会与家人见面,基本上支部职员每一日都会做检测,如果真要回家,她则会再多检测两次,因父母年纪已大,都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健康。
朱丽玲又表示,随着政府增加疫情消息发报,巿民对政府抗疫措施的认识加深,支部收到的求助电话压力也减轻不少,现在主要是提供物资及情绪支援。
她说,最初不少确诊人士会担心请不到病假问题,而现在政府已处理;而另一主要问题是区内独居或双老,不少长者子女已移民,在港亲友也少,平时可以照料自己起居,但当是次疫情爆发染病后,便十分彷徨,当支部收到求助后,都会尽力协助及提供情绪支援。
她说,“现在疫情横行,呼吁那些未接种疫苗人士,不论是为自己或他人,都应尽快打针,因为可以见到打了三针后的确诊者,其病征很轻;而一针未打的人,确诊机会则相对高,反映打针的重要性。”
朱丽玲称,希望政府加强排查,减低大家感染的风险,还香港安稳生活。
《众志成城!香港抗疫群英谱》
《正能量! 这些香港抗疫故事令人暖心》
《抗疫群英谱|香港村民自组消毒大队,深入抗疫最前线!》
《探访内地援港采样队:风雨无阻为市民排忧解难,获赞誉无数!》
《援港医疗队员的家书:把我最爱的妈妈送去帮助你们,大家一起努力!》
《为隔离市民抚平情绪,为苦候入院者网上视诊,他们在行动……》
(本文图片来自橙新闻、Facebook及受访者提供)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吧~
邀你点击阅读原文来b站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