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务员投身抗疫战:无论前线或后勤都是帮市民
最近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时间被打乱了,橙子君不想错过你,想把最好的推送第一时间分享给你!你只需要点击右上角“...”,然后点击“橙新聞”,再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在第五波疫情下,政府动用十四万名公务员支援抗疫工作,除了前线人员外,其实还有一批幕后的抗疫人员,他们没有站在镁光灯下,但在整个抗疫工作,担任重要一环。
在旺角一个强制检测热线中心,一批公务员事务局职员这段时间就化身接线生,忙于接听市民就强检问题的查询。
而管理这个中心的负责人,正是去年五月由劳工处调任至公务员事务局的高级行政主任黄倩雯,这也是她投入抗疫工作后首个任务。
虽然新任务与以往行政工作截然不同,但她认为,“抗疫工作并非留在家中可以做到”,虽然要身兼多职,也绝不言累。
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黄倩雯,认为参于抗疫,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相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种。
尤其是面对疫情大爆发,她与三十多名同事在强制检测热线中心的工作量,也绝不轻松。
她说,“首先是强制检测热线,每日工作非常繁忙,尤其遇上疫情大爆发时,周围很多围封强检,受限区域的检测,如果有主题乐园或大型商场纳入检测场所时,有很多市民会致电,每日查询电话可达1,500个。”
除了处理这些查询电话外,同事仍要联络向已发出强检指示的医生,跟进病人是否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发现没有时,就要致电病人提醒他们。
就算经过每日热线“朝九晚六”热线开放时间,她晚上仍要处理1823的转介个案,处理统计报表以及培训工作。
黄倩雯负责强检热线工作。
整个强检热线中心由公务员事务局管理,但黄倩雯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此,其实她身兼两职,还要负责疫苗接种计划。
相比起热线中心工作,疫苗接种计划就更加“刺激”。她忆述就在转任抗疫工作一个月左右,在沙头角进行的疫苗接种外展活动,就令她印象难忘。
由于当时沙头角乡事委员会主动接触他们,指当区有长者希望接种疫苗,“因为知道沙头角位处边境地区,交通并不太方便,区内有长者或行动不便人士,获悉有居于偏远居民希望接种,我们也希望尽快协助。”
沙头角接种活动遇上黄雨。
但就在活动当日,天文台清晨就发出黄色暴雨警告,因为当时疫苗运送到举办地点,一旦未能如期举办,大有可能浪费珍贵的疫苗。
而且沙头角属禁区,若要另觅日子举办,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重新申请禁区纸,加上当时接种活动非常频繁,活动告吹后难安排短时间内再行举办。
不过最令他们担心是大雨持续,就算活动可以举行,也会对到场接种的长者不便,恐怕发生意外。
她形容当时整个团队都非常紧张,出发前密切留意天文台水浸报告及新界雨势等,同时与医疗及运送疫苗团队紧密联系,留意疫苗送递情况及及当时交通状况,“很幸运在疫苗接种开始前,雨势已减退,只是毛毛雨,活动可以如期举行,可说是有惊无险。”
同时兼顾两个不同岗位,工作时也有机会奔走不同工作地点,一个是热线中心的后勤工作,一个是处理前线的接种服务。
黄倩雯觉得,两种抗疫工作都是为了帮助市民,“强制检测热线令市民尽快了解所需的强检,尽快进行检测,这方面是市民最想知道的信息,准确传递消息是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打疫苗能帮到市民,保障大家可避免重症。”
工作繁重,接触的人也多,家人是否担心受到感染?
黄倩雯就斩钉截铁表示,“抗疫工作并非留在家中可以做到,家人方面也很留意到疫情变化,明白政府抗疫工作不能等,公务员一定要站出来协助一同抗疫,家人虽然担心,不过很支持我。”
疫情来袭,最受冲击往往是基层人士,一旦染疫,往往面对手停口停局面,就算未有中招,也可能受因此开工不足甚至失业。
一直从事基层服务的社区组织协会副主席施丽珊就直言,第五波疫情是最严峻的一次,向他们求助的基层市民也急剧增加,达到万计的家庭。“现时最缺乏不是物资,而是人手,实在有必要社会上更多人手加入抗疫行动。”
社区组织协会服务类型广泛,但受助目标都是基层人士。施丽珊表示,这批人士是社会上最受疫情影响的一批人,而随着近两年疫情不断变化,他们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她说,“在头四波疫情中,他们的需求大多是失业、收入减少等经济问题,另外有小朋友的家庭,因转为网上授课而欠缺电脑器材等。”
但第五波疫情况的求助是最困难,以涉及人数也更多,第五波疫情爆发一个多月,该会的求助人数由过往“一千几百”,突然激增至过万。而且除了经济问题外,还因为染疫而求助。
施丽珊认为,基层由于工作性质,并非一般可以选择在家工作人士,染疫风险甚高。
她就收到不少个案,是居于劏房甚至笼屋人士中招而不被医院接收,未获安排到隔离设旇施前,被逼与同居住者“困兽斗”。
近月协会一直忙于分发医疗物资、食物及生活用品。由于获得不少机构捐助,物资暂不成问题,反而人手才是最大问题。
她不讳言,服务基层也有相当难处,简单如一些疫情资讯他们都未必能完全掌握,甚至乎少用手机通信软件,导致“有问题就直接致电职员又或者她自己,有时凌晨我哋仲喺度接紧电话。”所以要花上大量人手处理。
但在疫情下,就算服务对象并非染疫人士,由于数量太庞大,职员无法逐一上门派送,但要求求助人到该会领取,又可能导致大量人流聚集,令他们处于两难局面。
施丽珊说,“我哋既要顾及职员自身安全,又要帮到基层市民,依家可以话系尽做,可以做到几多就几多,尽力而为。”现时职员差不多每日工作10小时,而她自己更几乎“二十四小时候命”,只希望尽快解决基层燃眉之急。
她觉得如果有更多义工加入抗疫,相信能服务到更多基层市民。
第五波疫情回落,全城似乎看到曙光,街道上也逐渐回复生气。不过,回想疫情之初,支援相当缺乏,情况一片混乱。
青研香港发言人庄展铭接受《橙新闻》访问时,回忆起在第五波疫情开始时的情况,形容政府安排不善,令市民曾一度陷于缺药、缺支援的困境,甚至令全城义务抗疫。
一如社会上许多有心人一样,他也加入义工大军行列,专责义派药物、物资予不同区的居民。
庄展铭忆述,有关行动源于第五波疫情之初,其工作所属的地盘相继有同事染疫,于是庄展铭为他们派送药物,让他们在家隔离时有药傍身,以舒缓痛情。不仅如此,有关行动更令他开始思考:如何扩阔服务受众,令更多有需要居民受惠。
于是他扩展义派服务,范围除了元朗外,更遍及大埔、上水、九龙湾及牛池湾等,每天下班后进行义派。
骤眼看来,读者可能以为庄展铭有很多药物资源,故才能像古时衙门般“开仓赈济”。
事实上,这些药物也是得来不易,是庄展铭平时四出张罗的,稍有空档他就会去药房和店铺,本着“买得几多得几多”心态。
他的行为后来更影响到身边的人,包括他的老板娘也协助准备并整理好每次行动的物资,让他派得更为顺畅。
有一回,他趁上班空档,走到地盘对面一间便利店“碰碰运气”,看看能否买到相关药物,很幸运地,他成功买下数盒止痛、止咳等药,并用自己当值期间的头盔装好,小心翼翼地走回工地中。
除了止痛、退烧、收鼻水及止咳等药,其实维他命C补充剂也是不少确诊者或家属的必需品,患者希望透过吸收维他命,从而提高自身抵抗力,令疾病快速消散。
不过,在这段时间,维他命补充剂也列入抢购清单之列,早已从货架上消失。
庄展铭表示,有确诊者家属向他反映,希望让儿子多摄取一点维他命,试图减轻病情症状,但有关物品被人抢购一空,因而感到非常无助。
他听后,便为该名市民代为购买,当然他也扑了空,因为市面上的营养剂也被抢购一空了,令他当下相当苦恼。
他灵机一触想到最天然的补充品:柠檬,于是他二话不说到了元朗某生果铺,购买一大堆柠檬,送给该名确诊者的妈妈,与其他有需要的人士。
说到家居隔离,相信市民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打九百万个电话都无人应”,继而对未来数日的隔离生活倍感焦虑,因为在安排物资、详情皆处于未知状态。
庄展铭提到,他曾向一个住乡村的确诊长者派药,当长者开门看到他时,大为欢喜,更说:“我打100个电话无人接听,但一找你这个年轻人,就如此迅速回应我,我觉得意义好大,物轻情义重,好开心。”
在这波疫情中,港府种种抗疫的政策,反映出诸多漏弊,虽然近日政府开始派发防疫服务包,庄展铭却说:“迟来的春天”一样。
他认为政府的抗疫心态和措施“离地”,因此在疫情中令前线政府人员,好像食环处、警方等“想做好,但有心无力,因为他们困在框架内。”
他认为现时政府派一万元港币(消费劵)不合理,其实应该用部分金钱为市民保底,预备当前所需。
此刻,即使疫情看似缓和,街道上也渐渐出现市民身影,但庄展铭仍然四出筹办及参与抗疫义工活动。他更坦言,义派行动绝不可怠慢和懒惰,到今日仍不可停下脚步。
其实,这个心态是因早前极度缺抗疫药物时产生,他担心有确诊家庭在某天致电给他,说自己家人因病离世,而叫他不需再派药物,“我真的很不想听到这些说话,我不想后悔一世。”
《众志成城!香港抗疫群英谱》
《正能量! 这些香港抗疫故事令人暖心》
《抗疫群英谱|香港村民自组消毒大队,深入抗疫最前线!》
《探访内地援港采样队:风雨无阻为市民排忧解难,获赞誉无数!》
《援港医疗队员的家书:把我最爱的妈妈送去帮助你们,大家一起努力!》
《为隔离市民抚平情绪,为苦候入院者网上视诊,他们在行动……》
(本文图片来自橙新闻及受访者提供)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吧~
邀你点击阅读原文来b站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