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同龄人 | 外游经历反思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员盼改善基层处境:希望香港变得更好
最近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时间被打乱了,橙子君不想错过你,想把最好的推送第一时间分享给你!你只需要点击右上角“...”,然后点击“橙新聞”,再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编者按
编者按:香港回归至今经过四分一世纪,与特区同龄的25岁年轻人,如何看待今时今日的香港?他们各自为梦想而拼搏。对未来,他们有不同抱负,对香港,他们亦有不同期望。
《橙新闻》推出一连8集回归专题《我们这一代》,当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当代香港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现年25岁的文曦浚(Martin)选择从事政策研究的方向,在不同政策范畴上为市民谋福利,更冀担当引领社会正确认识基本法,并在世界大潮流下把握各种机会。
不过,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政研之路”?除了他本身的特质与求学的背景,原来与其个人外游体验,有莫大的关系。
独行印度贫民窟
体会人文关怀
刚踏入18岁那年,Martin孤身走到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的贫民窟,体验生活约一个月;就在那段时间,他目睹印度低下阶层的生活现况,令他相当感触。
“当地的人居住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小孩们住垃圾堆旁,整天嗅着那些臭味,不单如此,所养的鸡也是食垃圾。与香港年轻人、孩子环境相比,简直差天共地,我的很想帮他们脱离那个地方。”
首次独游的感受和经历,刺激了Martin对现实的认知,为他日后的理想埋下种子。在这些年间,他的足迹遍及多个国家,横跨印欧土地,透过不断累积经验,启发他有系统地反思香港以至世界运作。
从捷克横街窄巷反思香港及世界运作
“如何实践大学时学习的理论?”
他直言,尽管捷克是个很美丽的国家,惟与许多欧洲国家有着共同的通病,就是很多社区缺乏修葺,而此情况往往与这些国家过于注重个人自主而拖慢政府运作相关,或经济发展及整体城市规划上的不足。
“返港后看到香港,我就重新思考社会应如何运行,世界每日发生什么事,慢慢产生对将来贡献社会的想法,并计划日后从事政研的工作。”Martin说道。
他自言是个有“对社会抱负的人”,故选择在浸会大学修读历史系,就在这段期间,他吸收更多政治、社会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冀将有关理论实践在自己所住的地方。
“那时,我阅读很多关于社会学的书籍,渐渐熟悉历史、政治与公共管理上的理论……我经常都会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实践在我所住的地方及自己的国家呢?”Martin说。
在工作实践不认同年轻人缺上游机会
冀运用语言优势做“超级联络人”
近年,社会时常讨论年轻人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作为年轻人的Martin却有令一种体会,并一脸肯定地说:“你问我,香港有没有这个发展空间,这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在于我而言是绝对有的。”
他认为,香港本身有不少优势和机会,更重要是,香港的人才具备专业和诚信的特质,若善加运用,同时继续寻求机会及谋求发展,港青除了在香港有所发展机会外,更应放眼大湾区以至世界。
事实上,他确实将这些想法融入自己的人生之中。
他笑言,自己作为一个从事政策研究的港青,在自身专业上力求进步之余,由于他懂西班牙语,故他冀运用其语言优势,在文化经济上做一个“超级联络人”,从而为整个香港社会以至国家作出贡献。
特区同龄人系列往期回顾:《 两代人同抗世纪疫症,25岁新手医生盼贡献基层》《25岁与特区同成长!年轻美容师:只要懂得把握,香港机遇处处》
(本文视频及图片来自橙新闻)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吧~
邀你点击阅读原文来b站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