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讲述温馨往事!“浙江新闻”小编翻出老物件
新年期间,浙江新闻推出《东西南北中 小编晒新年》专题系列,这次,我们把镜头对准屏幕后方的自己。小编们用照片来定格新春的幸福,分享自己的乡愁故事。这一张张来自五湖四海的照片,是否让浓浓的年味儿在你心中潮涌?
老式自行车、收音机、热水瓶、搪瓷杯……春节是团聚的日子,也是怀旧的时光。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 “老物件”,每一件都是时代变迁的记忆,生活变化的见证。大年初五,小编们带大家一起抚物忆旧,讲述那些沉浸在岁月中的温馨往事。
坐标:湖南邵阳
老家的二楼是奶奶的储物仓库,存放着她辛苦一年收割的花生、红薯等,也存放着她的记忆。
“看!这是你小时候穿的衣服!”奶奶兴冲冲地翻开皮箱,里头放着我幼时的小夹袄、小背心等等。20多年过去了,我从穿着小衣服的婴儿,长成了比奶奶还高的成人。20多年前的衣服,还在奶奶的箱子里崭新如故。
爷爷奶奶是一辈子扎根在土地上的农民,家中常换的便是右下角的斗笠了。一看见它,便会想起来爷爷曾经戴着斗笠在地里忙活的样子,日头暴晒的时候,或者大雨倾盆的时候,它都能为爷爷遮挡。
其余两件是筛箩和锯,筛箩一抖,食物里面的渣滓就被抖出来,剩下的就是美味。锯则是爷爷奶奶的小帮手,柴火、农具配件等等,在锯里诞生。(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 徐婷)
坐标:浙江建德
我家的这几件“古董”,据父母说,有两件是爷爷奶奶健在时用过的。
先说箩筐,一看就知道年份,是20多年前的事,“智”是我爷爷名字中的一个字,箩上的字是我爷爷手书,不错吧!他原来是供销社老干部,是个勤劳认真的人。奶奶是远近闻名的裁缝,附近村民都喜欢请她上门做衣服。膝下四个子女跟随,自有田地。1996年,爷爷退休不久,又当回了农民,箩筐就是当时包田到户的见证之一。再说铜手炉,是奶奶用过的,当时属奢侈品了。
其他几件家具是我母亲的嫁妆,80年代,在农村里算比较高档,母亲出嫁时也算是有脸面的了。这些物件她舍不得扔,因为这是他们爱情的见证物。
先生的爷爷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过年聚会时,他拿出了1957年退伍时留下的和平纪念章以及自己的肩章等物件,追忆往昔。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他入伍时十八岁,入伍的第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爷爷今年87岁,至今党龄64年;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爷爷在战场上腿部负伤,他拍着腿说:“弹片还没拿出来。”
爷爷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现在的孩子很少会认识这些老物件了,所以他得拿出来,免得孙辈们遗忘了过去这段光荣的历史。(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 陆斯超)
坐标:浙江萧山
搬进新家后的第一个春节,与往年相比,向来粗枝大叶的母亲在家里的摆设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成套的藤椅、原木餐桌,再摆上一些养眼的绿植……除此之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物件——“蝴蝶牌”缝纫机。别看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物件,历经数次搬家依然牢牢占据着家里的一席之地。
来家里串门的亲戚朋友,若是问起这台缝纫机的来历,母亲总会稍稍带着一丝自豪的语气介绍:“这个是当年特地托我姐夫从上海买回来的,200多块一台,凭票才能买到呢。”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人都知道,早几年,买电视机要电视机票,想买缝纫机就要有缝纫机票。当时,母亲的月收入大概是70块,这台缝纫机相当于她三个月的工资。
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这些是上世纪80年代普通人家的“老三件”。家里的自行车和电视机早已更新换代了多次,只有这台“蝴蝶牌”缝纫机一直完好无缺,母亲三不五时就给它上个油保养一番。从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到现在家里的靠枕、坐垫,凭借这台上了年纪的缝纫机,母亲似乎总能把日子过出一些新花样。(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 陆文琳)
坐标:杭州富阳区
这是第一个教师节,爸爸收到的纪念杯,一直珍藏在我家的柜子里。
1985年,是爸爸参加工作第四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他兴冲冲地拿着这个杯子回来。一杯子,一辈子,就这样爸爸勤勤恳恳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小时候,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爸爸对我的指导总是风趣灵活,作为一名理科老师,“要学会举一反三”是他常常对我说的话。然而,他把更多的爱给了学生,给了校园;学生的每次进步,校园里一花一木的成长,都是爸爸牵挂和欣喜的。
当了一辈子教师,最让您感动的是什么?爸爸说:“把孩子们都送进大学的校门,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老物件承载着一个家的记忆,也承载着无尽的爱。(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 金妍)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 陆斯超 设计 郑懿玲 李灵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