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已接种近56万剂!新冠疫苗怎么打?省疾控专家权威解答→
1月7日,根据接种工作安排,省人民医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及其他在杭省级医院开展了第二批次医务人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浙江省人民医院
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洪朝阳、院长葛明华、副院长孟旭莉完成疫苗接种,截止目前,医院共719名医护人员接种新冠疫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医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和医院工作人员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此次接种,主动报名并符合接种条件者共有1900余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医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院长王伟林和近300名医护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医院已近1300名医护人员完成接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在邵逸夫医院三号楼10楼,来自邵逸夫医院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在蔡秀军院长带头示范下,纷纷撸起袖子,有序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2020年12月3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数据显示,该疫苗保护效力达79.34%,实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紧急接种,随着疫苗获批上市,或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预防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问题,浙江省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了解答。
问:保护效力达79.34%是什么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疫苗的目标产品简介中提出,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应达50%以上。我国对于新冠疫苗批准上市的条件中,在疫苗有效性方面,要求保护效力最好能达到70%以上,至少应达到50%。毫无疑问,我国获批附条件上市的灭活疫苗达79.34%的保护效力,满足上述所有要求。欧美批准的疫苗主要是mRNA疫苗,据报道其保护效力达90%以上,显示出保护效力方面的优势。但不同疫苗的临床研究设计和现场不同,研究的保护效力会有差异。
疫苗的群体保护作用不光看保护效力,还要看接种的可及性、安全性、可负担性等影响接种覆盖率的指标。
mRNA疫苗对储运要求极高,需要超低温冷冻保存、运输,解冻后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时间短。以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现有条件下,该疫苗在接种单位的接种实施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而灭活疫苗热稳定性相对较好,可在2-8℃的环境储存运输,在现有预防接种常规流程下即可实施。
此外,mRNA疫苗作为新一代的疫苗,刚应用到人体,需要时间去观察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未来的安全性。相比而言,灭活疫苗技术成熟,安全性和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且评价方法明确。应该说,两种疫苗各有优势。
mRNA疫苗作为新一代技术疫苗,我国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问:接种疫苗后,我想知道有没有产生抗体,需不需要检测抗体?
事实上,抗体滴度不是疫苗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像其他常规接种的疫苗一样,不建议开展疫苗接种后抗体检测。
首先,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水平检测金标准由于检测要求高,不易推广,现有的检测方法使用酶联和胶体金法居多,与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并不相同,检测结果并不能真正体现疫苗的保护效果。
其次,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疫苗接种后也不是人人都会产生抗体,以乙肝疫苗为例,约有2%-15%的人接种3剂次后依然存在抗体检测阴性的情况。但检测阴性并不意味着对病毒就没有抵抗力,因为抗体水平仅说明体液免疫情况,而机体除了体液免疫,还有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层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问:接种疫苗后,多久可以产生抗体?
一般来说,接种次针以后的1-2周内出现抗体,一个月后抗体水平达到高峰。
问:接种疫苗后,抗体可以持续多长时间?
新冠病毒发现的时间仅仅一年,所以现在说这个疫苗能够保护多长时间还为时过早。目前证据提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要求,疫苗保护期达到半年以上,基本没有问题。
问:不建议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那应该怎么样接种?
除狂犬疫苗外,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的接种时间建议间隔两周以上。
目前国内所有可及的新冠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相对来说安全性比较好。由于新冠疫苗是疫苗家族的新成员,目前没有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临床数据,所以暂时建议在接种时间上与其他疫苗错开,尽量减少非预期的相互影响。
问:接种新冠疫苗后,多久可以备孕?
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为灭活疫苗,对备孕人群没有影响。
如果接种二针剂后发现怀孕也无需担心。如果接种一针剂后发现怀孕,第二针剂可暂缓接种。
问:我有点牙疼,能打新冠疫苗吗?
如果出现发热或者正处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可暂缓接种。
不适合接种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人群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等人员。所有接种人员在接种前要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身体不适可暂缓接种。
问: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任何疫苗接种后都有可能出現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疫苗经过严格的Ⅰ-Ⅲ期临床试验,审评时都经过规范评估,防病效益远高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常规使用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大约为1-1000/100万。与常规疫苗相比,我国的新冠疫苗安全性数据显示其处于良好水平。
接种后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一是局部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肿、局部瘙痒等;二是全身反应,主要有发热、乏力等。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大多是一过性可自愈的,我国开展至今的紧急接种中尚未发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问:据说接种过新冠疫苗后,核酸检测中会出现抗体阳性,会被当作无症状感染者对待吗?
接种疫苗后,会出现IgM或IgG抗体阳性,不会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故结合疫苗接种史和流行病学调查可排查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所以无需担心。
问:接种疫苗后,还需要戴口罩吗?
在达到高接种覆盖率之前,人群免疫屏障还没有建立起来,继续采取其他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的,另一方面,人群免疫屏障或者群体免疫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新冠病毒传播力强。所以接种疫苗后还是要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线”,使用公勺公筷等良好生活方式。
更多新闻
来源:健康浙江、浙江日报记者 郑文 通讯员 任少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值班编辑:薛妍辰 王蓉蓉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