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的默契可能是生活中不经意的心有灵犀也可能是高考成绩的“神同步”被同一个大学录取哥哥邓非毕业于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
弟弟张凡毕业于余杭高级中学
高考成绩出炉之后
母亲张海萍发了一条朋友圈
“双胞胎的默契,高考同分”
还配上了一张兄弟俩可爱的儿时照片
两兄弟今年高考双双拿到了667分
记得他们刚上小学,邓非和张凡比同班同学都小一些,开学一个月后,老师向张海萍反馈说,孩子听不懂课上的内容。
张海萍没多犹豫,把邓非和张凡接回家辅导,每晚用小黑板讲到八点钟,两个月之后又送回了学校,才赶上了学习进度。邓非现在还记得妈妈不厌其烦地讲拼音的场景,那块小黑板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
母亲不只是学业上的坚实后盾,也让他们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邓非说,“每周末回家都会聊聊学校、生活,什么都会分享。只要不做出格的事情,她就支持我们放手去做。”
高考前有一幕,张海萍记忆犹新,三个人在房间里聊天,兄弟俩面对面坐着,
聊起高考前的准备和未来规划,“邓非说想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自己做了哪些准备,成熟到连我都被说服了,顿时就觉得,他们是真的长大了。”
邓非和张凡小学在同一个班,初中在同一所学校,高中就读于不同的学校。在成长的过程中,兄弟俩似乎在越走越远。但高中三年,他们的性格在不同的环境里,也有相似的改变。哥哥邓非说,自己初中时是个“很内向”的人,害羞的性格使他成为了班级里的“小透明”。而高中使他有了新的转变,变得更加外向了,与师长、同学的交流更加多了,在平时课堂上也更活跃了。“只要能回答的,我都会举手。”他说。弟弟张凡则用“高调”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变化。他说的“高调”,指的是不怕事,想说就说,敢于发表意见。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主动去交流,不会埋在心里。他们说,没有什么能阻碍他们之间的交流。平时,双方都会各自努力,遇到问题时也会一起解决。高中时,兄弟俩也在家组成了“互助小组”,交流彼此擅长的语文和数学。兄弟俩的高考选考科目,都有物理和技术,剩下一门,邓非选了地理,张凡选了生物。邓非、张凡兄弟都表示希望学一些“更实用的东西”。张凡说,自己主动报考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也就要开始逐渐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这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
今年暑假,他们也开始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吉他。高一时,他们第一次接触吉他,学了两年,高三因为学业繁忙便停滞了。高考结束的假期,他们重新开始“玩”起了吉他。邓非说,自己是“对文学感兴趣的理科生”,最爱看刘慈欣的《三体》,还有《边城》、《文化苦旅》 ,平常喜欢写作,还写过几本小说,科幻类、青春文学类都有涉及,曾经作品在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摘得了全省一等奖。
张凡喜欢运动,曾经加入高中的足球校队,短跑也在学校运动会拿过名次。他说,很享受运动过后的轻松感,适当的运动也让他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哥哥邓非说,到浙大就是要找寻自己未来的方向,深入兴趣爱好,拓展交际圈和知识面,毕业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弟弟张凡说,到浙大是要坚定自己对专业的热爱,开拓国际视野。毕业以后,他想成为一个能在相关领域创业、做出成绩的人。来源:浙江新闻(zjnewsapp)综合自浙江大学、天天看余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付玲莉